1、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鲁教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鲁教版年级:姓名:20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点呈现体系构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向解读以生活中的情境材料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特征(1)轨道:接近的椭圆。(2)方向:。(3)周期(1恒星年):日时9分10秒。(4)速度。项目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较B点7月初较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示意(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
2、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日期图示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越长,越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现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现象北半球冬至日春、秋分日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北半球春、秋分日地理实践力为什么一年中,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天数长于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正午时达最值
3、。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的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各纬度冬至日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3.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成因(2)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划分:以和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思路典题透析【典例】在地球公转过程中,
4、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思路分析】尝试解答(1)(2)规律深化整合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
5、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的影响(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热带季风气候等。(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和五带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题组训练突破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C点过后北京黑夜逐渐变长。读图,完成12题。1.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以下正确的是()A.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B.南非开普敦温和多雨C.华北地区正在收割小麦D.北印度洋的洋
6、流呈逆时针流动2.2019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考向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018海南卷)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A.等于1/2B.多于1/2少于2/3C.等于2/3D.多于2/3(2)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A.白昼更长B.正午太阳更低C.日出方位更偏南D.正午时刻更早【思路分析】尝试解答(1)(2)规律深化整合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
7、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极昼范围达一年中最大;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极夜范围达一年中最大。如下图所示。北半球某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3.极昼、极夜的分布变化(1)春分过后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昼,此后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夏至日达到最大,
8、边界到达北极圈。夏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秋分日消失。秋分过后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此后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冬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次年春分日消失。(2)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极点附近极昼和极夜的时间长达半年左右,极圈上极昼极夜的时间仅为一天。(3)发生极昼和极夜的最低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4.昼(夜)长的计算方法(1)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2(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2)利用昼弧计算:昼长=昼弧度数/36024=昼弧度数/15。(3)利用太阳高度计算:昼长即
9、为某地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间隔。(4)利用对称“互补”规律计算。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长和为24小时(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夜长)。同一地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推论: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则A的昼长等于B的夜长,A的夜长等于B的昼长。题组训练突破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1.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是()A.5:006:00B.8:009:00C.12:0013
10、:00D.17:0018:002.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考向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本届大会期间,北京()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思路分析】尝试解答规律深化整合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2所示)。图1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图2正午
11、太阳高度图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2)方法:若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南或北),“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所求地点与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南或北),“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3)示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1)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
12、太阳高度最大,为90。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上图所示。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2)确定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4)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如下图所示),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13、为H,则最小楼间距L=h/tan H。(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H=90(如下图所示)。题组训练突破(2020湖北仙桃第一中学月考)下面图1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PM一线所做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2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图2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2中C坡)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1.一年中正午时分,图2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
14、的时间约为()A.60天B.100天C.120天D.180天2.6月22日,昼长约为15小时,图2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考向四太阳的视运动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018全国卷,9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
15、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尝试解答(1)(2)(3)规律深化整合日出日落方向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无极昼地方有极昼地方北半球(3月21日至9月23日)东北升,西北落北极圈内: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东南升,西南落南极圈内:正南升,正南落赤道(3月21日或9月23日)正东升,正西落特别提醒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南方天空;南回归线以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北方天空。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有时在天顶
16、,有时在正南方天空,有时在正北方天空。题组训练突破(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线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琼B.新C.苏D.赣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1.(1)正圆(2)自西向东(3)3656(4)1月初快远日点慢2.(1)赤道黄道(2)南北回归线3月21日夏至9月23日冬至二、1.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北昼夜最大值极昼南短长最小值极昼地理实践力提示夏半年时,地球绕太阳公转需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所花时间多,因此天数长;冬半年经过近日点,公
17、转速度快,所花时间短,天数少。2.(1)增大大减小最大(2)太阳直射点(3)南半球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赤道3.(1)正午太阳高度(2)最长最大最短最小3、4、5(3)回归线极圈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思路典题透析思路分析(1)春分夏至夏至丁(2)相同答案(1)D(2)D题组训练突破12.1.D2.C第1题,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巴西高原草木枯黄的时候是南半球冬季;南非开普敦温和多雨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夏季;华北地区收割小麦时是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时是北半球冬季。所以D项正确。第2题,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秋分日(9月23
18、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CD之间。考向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思路典题透析思路分析(1)70W250(2)低西南半球长大晚解析第(1)题,通常以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界把全球划分成两个日期,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图中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所以当地为1月1日正午即110E的地方时约为1月1日12:00,因此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共250个经度进入新年,250/3602/3,D项正确。第(2)题,三亚和海口同在北半球,但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
19、出方位越偏北,A项正确,B、C两项错误。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应更晚,D项错误。答案(1)D(2)A题组训练突破12.1.B2.C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行道树照片是面朝正东方向拍摄的,说明图a正前方方向为东,则左侧为北,右侧为南。图a中树木的影子方向为西北,而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若为5:006:00,可判断出这一天天津昼长夜短(日出早于6:00),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从日出到6:00前太阳都在东北,6:00太阳在正东),此时太阳不在东南方向;8:009:00,太阳位于天津的东南方向;12:0013:00、17:0018:00太阳都在天津的西南方向
20、。B项正确。第2题,读图b可知,由甲到戊期间北半球的极夜面积由0增大到最大再减小到0,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到南回归线,再北移回到北回归线。由甲到丙,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南移到南回归线,则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由丙到戊,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北移至北回归线,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则树影越长,反之则越短。因此,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先变长再变短,C项正确。考向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思路典题透析思路分析夏北小长早解析根据材料,大会期间北半球正处夏末,为中国农历的处暑节气,A项正确;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出现在深秋,B项错误;大会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
21、京比首尔纬度高且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北京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小,C项错误;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大致随纬度升高而昼长增长,故纬度更高的北京比华盛顿白昼长,日出更早,D项错误。答案A题组训练突破12.1.B2.C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沟南侧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树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40N,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时,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的纬度约为23264365(一年按365天计算),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的时间为(2326-1
22、0)(23264365)2100天,B项正确。第2题,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为0,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题意表明,该日该地(40N)昼长为15小时,那么从日出到正午的时间约为7.5小时,每小时太阳高度变化约为73267.5。而当太阳高度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被照射,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7326-60)2=2652,计算可得,该日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2652(73267.5)3小时,C项正确。考向四太阳的视运动思路典题透析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
23、低,B项正确。第(2)题,根据题干可知,此时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据图可知,从重庆出发经遵义至毕节约需要5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项正确。第(3)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和毕节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差别不大,但在地形方面,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不易散热,气温较高;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地形是导致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A项正确。答案(1)B(2)B(3)A题组训练突破12.1.D2.B第1题,由图可知,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线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对应的太阳高度最小,因此线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冬至。故选D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中间虚线为二分日时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其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8,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由此可计算出该地纬度约为42N,四个选项中只有新疆符合题意。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