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9世纪早期传教士中医海外译介活动考察--以马礼逊《华英字典》为中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77163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世纪早期传教士中医海外译介活动考察--以马礼逊《华英字典》为中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9世纪早期传教士中医海外译介活动考察--以马礼逊《华英字典》为中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9世纪早期传教士中医海外译介活动考察--以马礼逊《华英字典》为中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ttp:/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07中外文明医学交流专题19 世纪早期传教士中医海外译介活动考察以马礼逊华英字典为中心刘帅帅,朱慧莲(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006)摘要: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19 世纪早期来华传教士马礼逊编撰的华英字典是世界上首部汉英英汉词典,译介了中国政治、历史、地理、宗教、医药等方面的内容,堪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通过华英字典文本内的中医译介概况、译介动因、译介特色及译介

2、影响等内容探讨马礼逊的中医海外译介活动,以期为当代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中医对外译介;传教士;马礼逊;华英字典DOI:10.16307/j.1673-6281.2024.02.002中图分类号:R2-05;K1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281(2024)02-0107-011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estern World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by Missionary:Focusing

3、on 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by Robert MorrisonLIU Shuaishuai,ZHU Huilian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As a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boasts rich philosophies and a humanistic spirit

4、.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compiled by Robert Morrison as the worlds first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includes terms concerning Chinese politics,history,geography,religion,medicine,and other aspects,thereby serving as an encyclopedia of Chines

5、e cultur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Robert Morrisons TCM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or the Western world.It examines which TCM terms Morrison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20XWY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2YJC740046);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培育项目(2023YBPY15)第一作者 刘帅帅(ORCID:0000-0001-9555-5006),副教授;E-mail:通信作者 同上。中 医

6、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08translated and delves into the motives behind,methods employed in,and influences stemming from his translations,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detailed insights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CM classics and their overseas dissemination i

7、n modern times.【Keywords】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CM;Missionary;Robert Morrison;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是 19 世纪初期首位西方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也是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4。在华 27 年,马礼逊为中西文化互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以马六甲为传教基地,组织翻译出版新约全书 新旧约全书等书,成为 19 世纪将圣经完整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内陆进行传播的第一人。马礼逊刻苦学习中文,熟读

8、中国文化典籍,将大学 三字经 太上老君等多部经典译成英文;他和米怜(William Milne)创办了第一份汉文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还在马六甲创立英华学院,是近代最早的传教士学校之一。同时,马礼逊编篡了世界上第一部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华英字典a(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华英字典(部分见图 1)是马礼逊耗时 13 载编篡而成的巨著,于 1815 年至 1823 年陆续在中国澳门、英国伦敦出版。全书共 6 册,合计 4 595 页,分为三部分,以康熙字典和艺文备览为主要蓝本进行编撰翻译,词典中所含例句数量庞大。第一部分书名为字典,共 3 册,于 1

9、815 年出版,是以汉文部首排列的汉英词典,部首内按笔画为序,分为 214 个部首。其中马礼逊首次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左向右的横向排列方式,此种汉英对照的方式便于读者查阅。五车韵府为华英字典的第二部分,据马礼逊于引言中自述,其蓝本可追溯至清朝一位陈姓先生(据笔者考证为清初学者陈荩谟)的遗著21。此部分共含两册,第一册和第二册分别于 1819 和 1820 年出版,皆早于字典第二、三册的出版。考虑到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听音查字的需求,马礼逊采用音序查字法编纂了这本汉英同音词典。在五车韵府第二册附录中,外国读者还可以了解到汉字五体演变,其中包括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英汉字典即华英字典第三部分,1

10、822 年于澳门出版。该部分仅含一册,是以英文查中文的英汉词典,例句皆有中文译文。与前两部分不同,这部英汉词典没有可供参考的底本,马礼逊为该词典搜集词汇耗费了整整 13 载31,其编纂难度可见一斑。图 1 华英字典第一部分字典(1815)、第二部分五车韵府(1819)a华英字典虽名为“字典”,但多为词语及句子的阐释译介,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因此本文行文中除书名外,均以“词典”代称论述。特此说明。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09作为世界第一部汉英英汉词典,华英字典可

11、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其中囊括中国政治、历史、地理、宗教、风俗、文学和医药等方面的内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华英字典代表着 19 世纪中英外向型词典的顶尖水平,一经出版即受到欧洲各界尤其汉学界的普遍赞誉。法国著名汉学家雷慕沙(Rmusat,17881832)称其是“拥有其他词典无可比拟之优点的词典”4153。1818 年,一位名为罗斯的阿伯丁人给马礼逊写信说:“你的华英字典在欧洲大陆流传极广,我在海牙荷兰国王的私人博物馆里看到第一册对每一个学习中文的人都将是无价的宝藏。”5494该词典奠定了19 世纪汉英词典编纂的基础,后续出版的词典,如卫三畏的英华韵府历阶(1844)

12、和翟理斯的汉英字典(1892)等皆受其影响。由于历史原因,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学者才开始关注该词典,早期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探讨华英字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学者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微观领域,即词典所涵盖的主体知识内容上,如华英字典儒学译介、法律词语译介、诗经译介、红楼梦释句译介等。鉴于目前尚未有学者系统探究过该词典的中医内容译介,本研究将重点考察马礼逊华英字典文本内中医译介概况、译介动因、译介特色及译介影响。一、中医译介概况马礼逊对中医的译介主要载于华英字典第一部分第一到三册及第二部分第一册,译介内容涉及中医哲学思想、藏象学说、中医诊法、人体部位、精神气血

13、津液、经络穴位、病因病机、治法养生、中药方剂、各类病证和少数古代著名医家及医学著作介绍等6。总的来说,华英字典对中医内容的译介较为全面。具体译介内容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中医哲学思想就中医哲学思想来说,华英字典载有大量与中医“五行学说”相关的术语和词条。第一部分字典第一册,在“五”字下,马礼逊不仅提到了“五行(木、火、土、金、水)”,后续还补充了“五味”“五方”“五色”及“五脏”的翻译,并指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味”字下,马礼逊提到“五味”,并直接点明“五味”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同时,在“克”字下,马礼逊也提到了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

14、水、水克火、火克金)和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整体而言,马礼逊对“五行学说”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二)中医藏象知识就中医“藏象知识”而言,马礼逊主要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中医脏腑核心概念进行译介,例如“五脏”“六腑”“脑”“子宫”等医学词汇。字典第一册中,马礼逊首次将“五脏”译为“the five viscera”,意指“肝、心、肺、肾、脾(liver,heart,lungs,kidneys,and spleen)”。但与西医解剖学概念不同,中医认为,五脏不仅仅指心、肝、脾、肺、肾这 5 种实质性器官,还包括五脏所具有的功能。如素问五脏别论中提到:“所谓五脏

15、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亦有言:“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7164根据“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马礼逊在华英字典中虽未直接指明中医五脏与西医五脏的区别,但其在词典中提及“心者,神明之官也”“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等概念,由此可见他对中医五脏独特的功能也有一定的认知。字典第三册中,在“腑”字下,马礼逊认为腑是“the viscera,heart,lungs,liver,gall and stomach”。显然,其对腑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中医中“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gallbladder,stomach,

16、small intestine,large intestine,urinary bladder,san-jiao or triple energizers)这 6 个中空脏器。六腑以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10通为用,主要负责传导消化饮食,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7170,译为 bowels 似乎更为合适。这 6 个脏器在华英字典中虽然都有被直接或间接提及,但马礼逊对其译介并非完全准确。例如,他将“三焦”错译为“the upper portion of th

17、e kidneys(肾脏上部)”,这与中医所说三焦的意义相去甚远。三焦在中医学中被单独列为一腑,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具有通行元气、运化水谷和运行水液的功能。它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上焦位于横膈以上,包含心、心包和肺;中焦位于横膈与脐之间,包含肝、胆、脾、胃等脏腑器官;下焦则位于脐以下,包含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器官。(三)中医诊法就中医诊法而言,马礼逊主要译介了与脉诊相关的词汇。字典第一册中,“解”被译为“a slow and interrupted state of the pulse”,这与素问平人气象论所云“尺脉缓涩,谓之解

18、”835表述基本一致。此外,马礼逊还介绍了中医脉诊常用的“寸口诊法”“that part nearest the patients hand.is called 寸脉;the next part.is called 关脉;and the part highest up the arm.is called 尺脉。”此处马礼逊对于寸口脉中寸、关、尺三部的位置介绍无误。脉经曰:“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94也就是说关部位于桡骨茎突处;寸部靠腕端,位于关部之前;尺部靠肘端,位于关部之后。然而马礼逊对医者把脉时手指放置位置的描述却是错误的,他认

19、为置于寸脉的是无名指(“the part.pressed by the third finger.is called 寸脉”),置于尺脉的则是食指(“the part.felt by the forefinger,is called 尺脉”)。但在切脉实际操作中,食指应靠手掌侧,置于寸部;而无名指应在另一侧,置于尺部。五车韵府中也出现了关于脉诊的词汇,在“脉”字下,马礼逊分别向读者介绍了“诊脉”“脉息平和”和“脉门”3 组词汇。(四)人体部位就人体部位而言,华英字典中多载有涉及头面、颈项、胸胁、腹部、会阴、背腰、四肢等部位的字词,共计约 198 条。其中“丹田(lower region of

20、the abdomen)”是中医独有的概念。丹田原为气功学术语,钟吕传道记中提到:“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10由此可见古人将丹田视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认为其是“性命之根本”。虽说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但一般特指下丹田。如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性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9258中国医学大辞典亦称:“人身脐下三寸曰丹田,为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地,可为修炼内丹之地。”11262如此看来,马礼逊对丹田的译介(直译为“下腹部”)虽不够精确具体,但大概位置是无误的。不足之处是马礼逊并未提及丹田的功能与地位,对该词所承载的内涵是缺乏认识的。(五)神、精、气血津液华英字典中与

21、神、精、气血津液有关的词语不多,仅有 27 条,且其中 6 个词条皆与天癸相关。马礼逊提到“天癸者,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后天得之以有以生者也”,指出天癸的本质及其根本作用。他亦提及女子二七(14 岁)天癸至,七七(49 岁)天癸竭,女子怀孕期间天癸一般不会出现。马礼逊对中医精、气、神学说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在字典第二册中提到“精、气、神人身之三宝”(semen,breath,and anima),并阐释了精、气、神三者相互滋生的关系(the physiological triad are supposed to produce each other)。(六)经络、腧穴在对与经络、腧穴有

22、关的词语进行译介时,马礼逊习惯直接借用西医概念,倾向于用血管、血液活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11动,神经等生理学知识来解释“络脉”“腧穴”等中医词汇。字典第一册中,在“大”字下,马礼逊介绍了“大陵”“大赫”“大包络”等穴位;在“天”字下,他提到了“天枢”“天柱”“天冲”等穴位。(七)病因病机字典中所载与病因病机相关词语共 44 条,其中病因主要涉及与六淫戾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和劳逸失度相关词汇。与病机有关的词语仅 7 个,包括“血气有亏”“滞气”“心肾不交”等。(八)治

23、法和养生就治法和养生而言,华英字典中所载的治法相关词汇涉及内治和外治,内治疗法词汇包括“培补元气”“消胀”“发汗”和“泄泻”等,而外治疗法词汇有“按摩”“灸”等。而词典中所载养生类词条不超过 10 条,主要与形体锻炼、作息习惯、调神养心、饮食调养和药物预防有关。其中药物预防仅提到起源于中国、为人类战胜天花做出重大贡献的“种痘术”。(九)中药方剂就中药方剂而言,马礼逊华英字典中医术语中方剂相关词汇占比是最大的。但词典中所载方剂并不多,仅“培元固本丸”“调经种子丸”“固本壮阳丹”和“珠珀散”4 种。中药词语则占比较大,类目繁多,主要参考了广群芳谱和本草纲目两部著作。按功效分类,105 味药可分为清

24、热药、泻下药、活血药、安神药、补虚药和平肝熄风药等,其中补虚药和清热药所占比重较大。对于中药的翻译,马礼逊主要从中药的名称、别称、形态特征、科属、地理分布、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性、药味、用途等角度对其进行译介。但需要注意的是,除天仙果、威灵仙、车前子、通草和天竺黄等少数中药的介绍较为详细外,大多数中药的翻译都只是简要描述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还有部分中药,比如三七、豆蔻、知母等,马礼逊只记载了中文名,而未对其进行翻译,只是用“a certain medicinal plant(某种药用植物)”或类似表达进行笼统说明。(十)各科病证就各科病证而言,华英字典中所载疾病病种多、范围广,相关词汇约 36

25、2 条。其中,以内科病证居多,相关词条多达 134 条,涉及肺系病证(如“感冒”“哮喘”等)、心系病证(如“惊悸”“癫狂症”等)、脾胃系病证(如“食而不化”“噎食病”等)、肝胆病证(如“黄疸”“肝气疼”等)、肾系疾病(如“小便不通”“遗尿”等)、气血津液病证(如“消渴”“咽燥”等)和肢体经络病证(如“腰痛”“风瘫”等)。(十一)中医著作和古代医家就中医著作和古代医家而言,华英字典中所记载的医学著作屈指可数,其中包括广群芳谱本草经和本草纲目3 部中药古籍,女经切要 女科经纶和妇人良方3 部中医妇科古籍,以及 1 部综合性著作景岳全书。中医历史人物也仅提及“孙思邈”和“神农”12。二、中医译介动因

26、首先,编撰华英字典是马礼逊赴华传教任务之一。1807 年 1 月,马礼逊动身前往中国前夕,伦敦传教会给他一份工作指示和一份基督徒告诫书,其中工作指示明确要求马礼逊开展词典编篡工作,“perhaps you may have the honor of forming a Chinese Dictionary,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rrect 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12than any preceding one”596。此文件表示希望马礼逊在掌

27、握汉语后立即开始一项造福全世界的事业,即编纂一部较以往更加准确全面的汉语词典。其次,为更好地完成在华传教任务,马礼逊积极向中国人容三德学习汉语,为词典编纂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在此期间,马礼逊深刻认识到翻译词典对解决语言障碍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积极投身于中英双语词典编纂这项伟大事业的重要动因之一。他希望向欧洲人宣传和介绍中国文化,更希望欧洲人,特别是来华传教士和商人,努力学习中文,以便于东西文化交流、传教或经商。马礼逊之所以在华英字典中对中医词汇进行译介是因为中医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国国情,中医译介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马礼逊本人是医药传教的代表人物,译介中医内容一定

28、程度上有助于来华医药传教士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长处,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疾病。最后,马礼逊自身对中医的兴趣也是其开展中医译介活动的重要动机之一。1818 年,伦敦赫奇尼(Hackney)园艺公司为探究全世界野生植物分布情况,委托在华传教的马礼逊调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习俗、疾病谱、治疗手段和本土药物的使用及鉴别知识,这项工作引发了马礼逊对中医药的关注和兴趣13。为此,他特意搜寻并购买了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中国医书达 1 200 卷之多,并对这些中医古籍进行研读。1820 年,他与东印度公司医生李文斯敦(John Livingstone)在澳门合作开设中西医诊所,聘请当地的一位李姓中医和一位中药师在

29、诊所执业,并积极向对方学习中医药知识,观摩中医诊疗实效等。在诊所开业期间,马礼逊亲眼看到李姓中医师治好了许多病患,由此也对中医产生极大兴趣,认为“在对中医和中医诊疗技术做出正确评估之前,有必要系统学习中医知识,去诊所仔细地观察中医疗效”14。三、中医译介策略中医语言本身晦涩难懂,翻译难度极大。马礼逊华英字典中所含中医词汇十分丰富,译介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术语时必定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翻译手段。通过阅览、整理和分析华英字典内所含中医词汇的翻译,我们大体可以确定马礼逊运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和阐释性翻译等多种翻译方法。本节将选取代表性例子分析这些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以期展现马礼逊的中医翻译风格。

30、(一)音译音译是指用汉语拼音将需要的内容翻译出来15。一般来说,中医所独有的、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具有抽象概念的词汇比较适合运用音译法来翻译。马礼逊华英字典主要运用罗马拼音对中医词汇进行注音,字典第一册前言中提到,该词典采用的是南京官话(Nanking dialect)的发音。整个注音系统包含 58 个韵母、24 个声母、4 个声调符号以及送气和重读符号。此外,马礼逊注音系统“英语化”特征十分鲜明,为后来广泛运用的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提供有益借鉴16。词典中音译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阴阳”(yin and yang),后世许多英文中医典籍和词典也沿用了此

31、法,例如 20 世纪 80 年代著名中医翻译家欧明17210及当代知名中医翻译学者李照国1831的作品中均采用此译法。为了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中医哲学概念,马礼逊还在词典中进一步解释了阴阳的内涵,称阴阳为作用于规律性事物的两种存在形式。马礼逊虽对阴阳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并不深刻,未揭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上,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中医特色概念“经脉(Kng mh)”和“络脉(L-mh)”。经络均属中医概念,音译有助于体现其独特

32、性。此外,马礼逊还采取了意译,即西医化翻译法进一步解释该词条,将其理解为“the veins and arteries,the blood vessels(静脉、动脉、血管)”。但是,中医经络概念不同于西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13医的动、静脉血管,它是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是沟通人体表里的系统,并不能简单用西医的血管和血液循环来直接套用和解释。因此,更合适的译法应该是“the channels that connect the yin-yang organs

33、and regulate the flow of qi throughout the whole body(连接脏腑器官和调节气在整个身体流动的通道)”。(二)直译直译法一般指按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或是在现有的英语单词与中医词汇意思相同的前提下进行逐字逐句翻译。为了保留中医特色,忠实反映中医概念,直译法是马礼逊译介中医词汇时使用较为频繁的翻译方法。华英字典所载中药名称的翻译基本以直译法为主,例如“生栀子(gardenia)”“大黄(rhubarb)”“牛黄(cow bezoar)”“天仙果(angels fruit)”“天南星(the southern star of heaven)”“天师

34、栗(the divine teachers chesnut)”“夏枯草(summer rotten grass)”。生栀子、大黄和牛黄主要以英语中所对应的植物药种属、名称来翻译,较为准确;而天仙果、天南星、天师栗和夏枯草则直接是字对字翻译,形成“伪对应”,未能完全反映出它们所具有的中药属性和具体药物品种,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无效翻译。此外,华英字典中对腧穴名称的翻译也常采用直译法,比如“天枢(the hinge of heaven)”和“天柱(the pillars of heaven)”。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两个穴位名,马礼逊继续补充道:“天枢”指“the region about the na

35、vel”(肚脐周边部位),“天柱”即“each side of the back part of the neck near the mastoid process of the temporal bone(颈后两侧靠近颞骨乳突处)”。腧穴名称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知识体系的特有名词术语,直译可以凸显中医的文化特色,而其后的译释则可以让西方读者知晓其真正的医学内涵。199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国际针灸命名推荐标准(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提出腧穴名称英文标准命名三原则:英文字母(腧穴所在经络简

36、写)+数字编号(腧穴在经络中的位置)+简体拼音及汉字(腧穴拼音及汉字)。如足太阴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缩写 BL)的第十个穴位“天柱穴”的表述为“BL10 tianzhu 天柱”,这种命名方式虽然便于国际学术交流,但没有保留中医文化特色19。最后,马礼逊也常应用直译法翻译部分中医病证名称,如“癫狂症(the disease of madness)”“赤白痢(a red and white discharge by stool)”“心力乏(the hearts strength failing)”等,对病证临床表现描述基本准确,有一定参考价值。

37、(三)意译意译法是指重在传达中医词汇深层意义,而非拘泥于其形式和字面意义的翻译方法。中医词汇本身构词精炼简洁,但其内容精深奥妙,此特点决定了译者在中医术语英译实践中不能忽视其真正的医学内涵。马礼逊华英字典中有不少词汇都采用了意译法,如“中暑(ill,from the influence of heat)”“遗尿(an inability to retain the urine,or an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坐月子(the month in which women are confined to their rooms,after having c

38、hildren)”。上述词汇采取意译法较为合理,基本能体现术语内涵。然而部分内容因译者理解不够到位,翻译并不准确。如“坐月子”,是指孕妇在产后 1 个月或 42 天中进行产后身体调养,而非简单译为“禁足于屋内”。(四)阐释性翻译 阐释性翻译是马礼逊华英字典中医译介最具特色,且使用最为频繁的翻译方法。阐释性翻译是指运用解释性的话语对词汇的背景知识或深层含义进行描述,将中医作为一种文化现实最大限度地保留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14在译文中,实现中医文化的自我再现,使西方读者可

39、以充分地欣赏中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代表性示例分析如下:(1)天癸 Ten Kwei.semen to the male.blood to the female,necessary.to the growth and perfection of the animal,and.to procreation.马礼逊在译介“天癸”时,不仅向读者解释“天癸指男性的肾精或是女性的月经”,而且其后还补充了天癸的生理作用,即“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使外国读者能对“天癸”这一中医特色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2)癨乱 H lwan.the cholera morbus.from damp a

40、nd cold.consists in spasms and abdominal pain.vomiting,&c.此处马礼逊除对“癨乱”(霍乱)进行音译和用西医中的同等词汇(cholera morbus,假霍乱,一种急性肠胃病)进行直译外,还补充了中医对此病病因以及临床表现的描述。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医文献上“霍乱”一词早有记载,且数量颇多,早期多指严重吐泻病证,多因暑天感湿或饮食失节所致,患者多表现为心腹绞痛、上吐下泻,根据具体表现又可分为干霍乱、湿霍乱、暑霍乱、热霍乱等。据此推断,马礼逊所言霍乱应为中医所指的一种严重肠道系统疾病,而非后世出现的由霍乱弧菌多诱发的一种烈性传染病(chole

41、ra,真霍乱)。(3)痫 Hen.a disease of children which throws them into fits.vulgarly called 发 羊 吊 F-yang-teaon;The person falls down suddenly,rolls the eyes.works with the feet,foams at the mouth.此处马礼逊不仅用英语中对应短语“the falling sickness”对“痫”(即“癫痫”)进行意译,而且详细补充了此疾病的易发作人群(儿童),民间俗称(发羊吊)和常见症状(失去意识晕倒、翻白眼、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这

42、种阐释性翻译方法有助于西方读者充分理解该中医词汇的内涵。(4)天 竺 黄 Ten chn hwang;the Indian yellow.Tabasheer.sweet,refrigerating,and not deleterious.Used chiefly in diseases of children to allay.frights,convulsions.Found.in the southern parts of China.对于“天竺黄”这味中药,马礼逊不仅选择了音译和直译,他还参照神农本草经仔细地描述了此中药的味性、主治病证和产地,描述客观准确,有助于西方读者更加详细透彻地了

43、解天竺黄。(5)孙思邈 Sun-sze-m otherwise called Sun-chin-jin 孙真人 Sun the“true man”,a person who lived in the time of wn-te 文帝(A.D.831),of the Tang 唐 dynasty.He acted on the theory of mans being a 小天地 microcosm,and was guided in his practice by the analogies of nature.He inculcated,that to preserve health,a m

44、an必先知自慎 must first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 himself;and added,慎以畏为本 a heedful care is founded on awe or dread-of some evil.The popular legend respecting him affirms,that a dragon applied to Doctor Sun-sze-m,to have some of its scales righted;and a tiger sought his aid to extract a large pin which ha

45、d swallowed.此处马礼逊对药王孙思邈(孙真人)的生平、治病理论(“天人合一”理念)、养生保健思想(“自慎”思想)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孙真人医治龙、虎的传说)进行了简要概括和描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唐代名医的医疗事迹。在译介中医特色词汇时,马礼逊倾向于使用阐释性翻译法是由蕴含于中医内容和知识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及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正如“中医内容的英译本质是对中医文化的翻译,是中国医学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20。为了构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阐释性翻译尽量避免深晦话语,用普适性译词对中医词汇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一定补充,以期将中医作为一种文化现实保留在译本文本中,使目的语读者对中医词汇产生

46、更深刻的认识。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Apr.,2024Vol.19 No.2115四、中医译介影响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英汉汉英对照词典,马礼逊的华英字典堪称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在当时颇受关注,发行总量令人惊叹。据记载,尽管 19 世纪早期,词典的目标读者并不多,在华基督传教士总人数不足 400 人,但这部收录了近 4 万个汉字的双语词典却多次再版重印,总印刷量高达 1 500 册21240。这些词典部分由当时在华传教士购得,作为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书;另一部分由马礼逊本人以馈赠形式回流至英国伦敦会或由词典印刷赞

47、助方伦敦东印度公司在海外销售525-26。这部词典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也得到了当时多位欧洲学者的肯定与赞誉。翻译大清律例的英国“中国通”小斯当东(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17811859)在词典出版后,第一时间购得 2 套。英国汉学家马士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也曾自费购得多套词典供汉学研究使用。来自德国的东方学者蒙杜齐(Antonio Montucci,17621829)曾赞叹华英字典“对欧洲学者的作用远胜过上个世纪所有传教团印制的著作和手稿”。法国著名汉学家雷慕莎(Rmusat,17881832)更是主动与马礼逊联系,并在学术刊物撰写

48、文章推介其词典22111。华英字典在海内外的广泛流布是近代中西跨文化的产物,不仅满足了传教士、海外汉学家、普通西方读者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知识的需求,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的中西文化、甚至是中西医学碰撞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华英字典出版前,鲜有学者向西方系统性地介绍中医学,大部分学者的译著或论著往往只涉及中医的某个方面。17 世纪,有“欧洲介绍中医中药第一人”称号的波兰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是彼时“中医西传”代表性人物,其中医研究代表作中国植物志(Flora Sinensis,1656 年出版)、中医指南(Specimen Medicinae Sinicae,

49、1682 年由德国人门采尔出版,但未署卜氏之名23)、医学的钥匙(Clavis Medica ad Chinarum Doctrinam de Pulsibus,1686 年由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整理并发表24)首次系统地向欧洲读者介绍了中药本草、中医经络、穴位等知识25。1671年,脉经的首个法文译本问世,封面署名为法国人哈尔文(Placide Harvieu),译作名为中医的秘密(Lessecrets de la mdecine des Chinois consistant en la parfaite connaissance du pouls),但书中仅涵盖中医脉学内容26,另据国内学者

50、考据,该书大部分内容实源自卜弥格的医学的钥匙24。1683 年,荷兰医生威廉瑞恩(Wilhelmi Ten Rhyne,16471700)发表论关节炎、形体图、针灸及以下三部分:1.古老化学和草药;2.生理;3.畸胎(Dissertatio de arthritide;mantissa schamatica;de acupunctura;et orationes tres:I De chymi et botani antiquitate et dignitate;II de physionomia;III de monstris)一书,首次系统地将针灸技术介绍到当时的欧洲。威廉瑞恩于 167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