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73815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记承天寺夜游3记承天寺夜游【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_(2)盖竹柏影也_(3)相与步于中庭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一处)(1)念 无 与 为 乐 者。(2)怀 民 亦 未 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_(2)何夜

2、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具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5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闲人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

3、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注 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nn么时:这时候。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怀民亦未寝_(2)庭下如积水空明_(3)余尝寓居惠州

4、嘉佑寺_ (4)思欲就亭止息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_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进 则 死 敌 ,退 则 死 法。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_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苏轼小传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5、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 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徙知徐州_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盖竹柏影也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富民争出避水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6、。_(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_8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_【课外阅读】2016河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东坡还宅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

7、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B21其直B22。注 邵民瞻:人名。东坡:苏轼的号。五百缗:五百贯钱。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卜:选择。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靠着。B10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B21索:求取。B22直:同“值”,价钱。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闻妇人哭声极哀_(2)东坡亦为怆然_(3)即命取屋券

8、,对妪焚之_ (4)竟不索其直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四处)吾 今 日 迁 徙 来 此 百 年 旧 居 一 旦 诀 别 宁 不 痛 心 此 吾 之 所 以 泣 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_(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_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_5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想,打算。(2)大概是。(3)共同,一起。(4)语气词,相当于“罢了”。2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只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了句子,停顿是不会有错的。当然,掌握一些划分停顿的

9、方法也是必要的。如主谓之间停顿,动宾之间停顿,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等等。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亦未寝。3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时候要遵循逐字逐句翻译的原则,紧扣关键词语“空明”“何”“闲人”等,尽量直译出来。答案 (1)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2)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4解析 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错在文章没有写水,水不属于庭中景物。5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诬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比较阅读1(1)睡觉。(2)形容水的澄澈。(3)曾经。(4)靠

10、近。2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在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句式,如本句是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全。答案 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3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正确断句要做到: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习惯用语进行判断。答案 进/则死敌,退/则死法。4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参考译文乙 我曾经借住在惠州嘉佑寺,(一日,我)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觉脚力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远望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梢,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过了很

11、久,突然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人们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会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会死于军法,这时候不妨先好好歇息一下。5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的古今义。答案 (1)只是。(2)调任。6解析 D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A项,“盖”古义是“大概是”,今义是“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B项,“闲人”古义是“清闲的人”,今义是“与事无关的人”;C项,“是”古义是“这里”,今义是一个判断动词;D项,“避”的意义古今没有太大变化,都是“躲开、回

12、避”的意思。7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根据语境,注意“相与”是“共同,一起”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2)根据语境可知,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可在翻译时补出主语,注意“卒”是“最终”的意思,“其”是“这”的意思。答案 (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苏轼)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甲文中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睡不着的情况下和张怀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赏月,可见作者的苦闷心情。乙文中苏轼为了徐州城的安危,路过家门也不回去,最终保全了徐州城,从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勤于政事、爱

13、护百姓的好官。答案 甲: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乙: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参考译文乙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危害徐州城,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于是)率领兵卒拿着箕畚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雨水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块。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

14、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课外阅读1(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最终。2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一般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了,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可以据此来断句。当然一些关键词也是断句的标志,如“此”“宁”等。答案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3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我们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如(1)句中的“何”翻译成“为什

15、么”,(2)句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所得”意思是“所买的”。答案 (1)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4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意思对即可)5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夜与邵步月”的意思是“夜里和邵民瞻在月光下散步”,题干中提示联想记承天寺夜游相关情境,那就是苏轼和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组织答案时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答案 示例一: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二: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参考译文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所宅子,花了五百贯钱,东坡尽出其所有也只能勉强偿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已经过了几天了。(一天)晚

16、上(东坡)和邵民瞻在月光下散步,偶然来到一个村子,听到有一位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走过去斜靠着倾听,说:“奇怪,(这妇人)多么悲伤! 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老妇人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守护到现在不敢动,到了我这里。但是我的儿子不成材,把整所宅子都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了,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难过。便问她的旧宅在哪里,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妇人,并且慢慢地对她说:“您的老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现在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妇人面前烧了。把她的儿子叫来,让他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宅去,最终也没向她要买房的五百贯钱。9 / 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