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重点易错题1单选题1、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得益于A南北面官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四等人制答案:C解析: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治理,使得“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C项正确;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排除A项;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排除B项;四等人制是元朝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2、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
2、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D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答案:D解析:根据“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可得出宋代印刷业已经商业化,成为一种产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刷业的发展,与重心无关,排除A项;B项是在明朝,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是活字,排除C项。故选D项。3、元朝初期的君主多热衷于大规模的“春猎秋狝”活动;皇庆元年(1312年),
3、元仁宗降旨:“今年田禾多不收,百姓饥困,朕不飞放(纵鹰隼捕猎)”,此后行猎的规模和频率渐减。这一变化反映了元朝A民族本位原则的调整B汉化历史进程的开启C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D帝王个人旨趣的变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君主因“今年田禾多不收,百姓饥困”而逐渐减少“春猎秋狝”活动,体现了元朝君主由重视游牧渔猎到逐渐重视农业活动,反映了元朝民族本位原则的调整,A项正确;“开启”一词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如表诗词均为宋代诗人所创作。这些诗词反映出,宋代诗句作者地名注释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
4、狼居胥意。刘辰翁狼居胥:一说在今蒙古因境内、去病曾在狼居山勒石封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陆游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境内长剑久倚燕然山,义欲为汉诛楼兰。陈傅良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边城冬,日日黄埃飞朔风。葱岭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与天通。李鹰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战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A文学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B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C中原王朝的疆域有所拓展D理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现国家局部统一,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力恢复唐朝统治时期的疆域,但宋代词人的句子中体现了宋代词人为国开疆扩土,守卫边疆
5、的雄心壮志。故可知宋代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B项正确;材料不是文学艺术的特点,排除A项;宋朝局部统一,不是疆域有所拓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某同学进行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朝儒学发展的主题研学,梳理如下表格。横线处应填写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金朝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_。儒学发展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_,通过_真正得到其中的“理”。A“岁币”“四等人制”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格物致知”B“岁币”
6、“猛安谋克”“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C“岁贡”“猛安谋克”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存天理,灭人欲”D“岁贡”“四等人制”“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金朝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猛安谋克制;朱熹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其方法论是格物致知,B项正确;四等人制度是元朝制度,排除A项;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而非岁贡,排除CD项。故选B项。6、宋代文章议论之风盛行。散文家不仅在奏议论说类文体中触及时事,即便史论、游记类文章也充满了时代感,苏轼、
7、范仲淹等是杰出代表。这是主要由于宋代A市民文学的兴起B安定的社会环境C崇文政治的推行D理学正统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推崇文治,文人的待遇好、地位高,有一定的言论自由,因此当时文人可以通过文章议论时事,“即便史论、游记类文章也充满了时代感”,C项正确;宋代通俗化文学,如词和话本的兴盛,体现了市民文学的兴起,与主旨无关,排除A项;安定的社会环境不是宋代文章议论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南宋时理学正统地位确立,与北宋时“苏轼、范仲淹等是杰出代表”不符,且和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朱熹强调“圣德至道”,他认为:道是人人共同必由的道路;德是每个人自己要明白的必须遵守的原
8、则和要去践行的准则。这表明朱熹A强调人的主体地位B注重内心的道德自觉C重视社会人伦和谐D主张民众的礼乐教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朱熹强调“圣德至道”,即道德,人人要明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要去践行的准则,强调内心的道德自觉,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道德自觉,而非人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道德自律,而非社会人伦和谐,排除C项;材料与礼乐教化无关,而是强调道德自律,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8、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社会受尚理风气的影响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
9、氛围浓厚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南宋时期的词作中经常渗透议论和说理的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明显始于当时理学形成,尚理风气影响社会氛围有关,B项正确;出现这种现象并不代表学术水平的迅速提升,排除A项;只是在词作中出现议论和说理的成分,并不能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和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等,排除CD项。故选B项。9、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B传统坊市制度走向瓦解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答案:A解析:相比于唐
10、代城市的封闭,宋代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而且大部分城市呈现开放型格局,这主要是因为宋代戏曲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防止出现地方割据,A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在宋初并未出现,因此不构成原因,排除B、D项;宋代中央政府财政困难和城市格局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10、从唐朝起,海上贸易逐渐发展成为经常性的大宗买卖。中唐以后,外贸税收巨大,几与两税相当,在帝国的财政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由此可知A唐朝开始出现海上贸易的大宗买卖B中唐后海外贸易占据经济主体地位C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决定着经济发展D海外贸易推动商品经济观念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11、可知,唐朝开始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唐后及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海外贸易地位的重要促使唐宋商品经济观念的改变和发展,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大宗外海贸易是否开始于唐朝,题干无法判断,排除;B项错在“主导”,小农经济下,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并占据着国家经济的主体地位,排除;C项错在“决定”,虽然“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但也无法判断其决定经济的程度,排除。故选D项。11、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忠训郎王良佐,居临安观桥下。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这反映出当时A重利风气日益兴盛B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
12、官商勾结的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可知,王五郎从商致富,说明当时商业环境较为宽松,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社会风气重利轻义,排除A项;明中叶以后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材料未提供官商勾结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为宋代苏州、镇江户口数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研究宋代时间苏州镇江宋太祖建隆年间27889户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35196户26547户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66139户33000户宋神宗元丰初年173969户54798户宋徽宗崇宁年间152821户63657户宋孝宗淳熙年间173000户63940户A地方治理的
13、增强B国家财政的改革C江南经济的开发D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根据材料中苏州和镇江的人口数据来看,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C项正确;材料与地方治理增强、国家财政改革和经济结构变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小提示:13、史学家马端临(年1323年)认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北宋财政主要来自于工商业税源的开拓,其途径是共利。这说明宋朝A通过法律规范了经济行为B重农抑商政策改变C当时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D财政思想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马端临认为古代社会的经济立法,或
14、者为了发展农业而抑商,或者为了分商利而抑商,但是宋代与民共利,因此其财政主要来自于工商业税源的开拓,这说明宋代的财政思想发生了转变,D项正确;宋代财源来自于工商业不等于其立法规范了经济行为,排除A项;宋代实行的是相对宽松的抑商政策,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史书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该制度创立于A秦朝B汉代C北宋D元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
15、,由中央中书省分派机构管辖地方,称为行中书省,即行省制,题干内容体现了元朝行省制度,D项正确;秦朝时期地方实行郡县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郡县制,排除A项;汉代初期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后逐渐发展为州郡县,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北宋时期地方实行路州县,后有增加府,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元朝行省制度,不是北宋时期地方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5、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这描述的是A作品丰富、千古吟咏的唐诗B情节传奇、风靡全国的昆曲C句式灵活、意境优美的宋词D文学艺术、舞台艺术高超的元杂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曲把音乐、歌舞
16、、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D项正确;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晚于元杂剧出现,排除B项;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题干表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背景:从三国到五代,_学说日益僵
17、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答案:儒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因此,空白处为儒家。17、_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_和_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_,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_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_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_的粮食答案:元人口税收大运河缩短长途海运江南解析:根据所学,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18、宋元城市中,
18、_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_。答案:说书话本白话小说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所以是说书,是话本,是白话小说。19、评价(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不足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失败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答案:人民解析:根据所学,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20、蒙古(1)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蒙古文。(2)忽必烈即位
19、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汉语的最早尝试。答案:成吉思汗畏兀体八思巴拼音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拼音化汉语的最早尝试。因此,处为成吉思汗,处为畏兀体,处为八思巴,处为拼音化。21、元朝的统一:_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答案:127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故本题填写1276.22、背景:从三国到五代,_学
20、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答案:儒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因此,空白处为儒家。23、隋唐时期,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答案:士族门第解析:根据所学,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当时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
21、阀阅”。24、绘画成就以_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_和_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答案:山水意境笔墨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所以是山水,是意境,是笔墨。25、宋朝是中国古代_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答案:商品大众解析: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宋中期,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侯,加
22、大“养兵”。神宗即位之后,“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览政之初,为强兵富国之计”,决定改革。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还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不论年成丰歉,也不问京城各种物资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为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根据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首都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数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以“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
23、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实施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摘编自陈振宋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改革的作用。答案:(1)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政府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宋神宗支持改革;原有的进贡制度存在较大弊病;商品经济的发展。(任答4点)(2)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远程运输,节减了开支;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保证了物资供应,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析:(1)根据“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得出社会矛盾尖锐,统
24、治危机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府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宋神宗支持改革;根据“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得出原有的进贡制度存在较大弊病;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均输法的内容,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任答4点)(2)根据上题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对应写出作用即可。根据“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得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根据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得出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远程运输,节减了开支;根据“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得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
25、操纵(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根据“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得出保证了物资供应,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王朝建国后,面对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战争造成的惨相,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刻不容缓。建隆三年(962)十一月,宋太祖重申唐朝考课令中户口增损的课绩标准,对州县官“抚育有方、户口增益者”,按增加比例进行奖励。而“抚养乖方、户口减损者”,则按减损比例予以处罚。当年还规定:县令、县尉在任内能保持所部“无贼寇”者,即书“上考”,如果出现“劫贼、杀人贼”,县令、县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捉获,限内捉获者赏之,限内不获者罚俸。县尉三次受罚,县令四次受罚,皆“殿
26、一选”,三度被殿选者,勒令停官。太宗朝,诏令诸道转运使分三等考核所属知州、通判、监临物务京朝官。三等的标准为:治状优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摘编自杨方旭宋代官员考核内容与方法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官员考课制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初考课制度的作用。答案:(1)内容:以户口增损作为课绩的主要标准;以社会治安的好坏作为官员奖惩的重要依据;考核实行三等标准。(2)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有利于澄清吏治,提高行政机构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为宋代及后世的
27、官员考核制度提供借鉴。解析:(1)内容:根据“宋太祖重申唐朝考课令中户口增损的课绩标准,对州县官抚育有方、户口增益者,按增加比例进行奖励。而抚养乖方、户口减损者,则按减损比例予以处罚”得出以户口增损作为课绩的主要标准;以社会治安的好坏作为官员奖惩的重要依据;根据“诏令诸道转运使分三等考核所属知州、通判、监临物务京朝官”得出考核实行三等标准。(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宋初考课制度的作用从对社会经济、社会秩序、强化统治秩序、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强化中央集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辽太祖初年,依照中原唐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了“汉儿司”,以著名汉族政治家“韩知古
28、总知汉儿司事,掌汉人兵马之政”,并具体负责安置汉人流入人口事宜。及至攻取燕云地区之后,正式设立了南面官,执掌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中央设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署,但这些机构往往因人而置,或暂设于一时,或偏设于一地,并不完全固定。地方设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以及刺史、县令诸官。在官员任用上多用汉人,虽然也杂以契丹贵族,但其权力远不如北面官大,而且有许多职位还是有名无实的。尽管如此,这种“因俗而治”的制度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代南面官制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代南面官制实施的影响。答案:
29、(1)特征:受中原汉族官制影响;包括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制;因俗而治,以汉人为管理对象;机构设置具有随意性;南面官权力较北面官小等。(2)影响:有利于稳定辽代对南北方的统治秩序;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对以后金、元、清各朝官制产生深远影响。解析:(1)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依照中原唐朝制度”“中央设三省、六部”得出受中原汉族官制影响;根据材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得出以汉人为管理对象;根据材料“中央设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署”“地方设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以及刺史、县令诸官”得出包括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制;根据材料“这些机构往往因人而置,或暂设于一时,或偏设于
30、一地,并不完全固定”得出机构设置具有随意性;根据材料“其权力远不如北面官大”得出南面官权力较北面官小。(2)影响,可以从辽代的政权特征、现实统治需要等方面思考作答,从现实统治的角度,得出有利于稳定辽代对南北方的统治秩序;从民族关系角度,得出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从对后世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角度,得出对以后金、元、清各朝产生深远影响。29、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应该看到,理学强调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
31、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答案: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解析:深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家为深化传统儒学,吸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表现:根据材料中“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可知,理学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根据“理学强调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可知,理学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根据“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可知,理学注重民族气节和德
32、操;根据“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可知,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史记载:“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之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当时国子学为独一无二的中央官学,太学生附读于国子学,并无独立的太学。庆历三年(1043年),太学独立建校,国子学作为中央唯一官办学校的格局被打破。从庆历四年(1044年)到熙宁元年(1068年),包括国子生,太学生在内的国子监学生定额从200人增至900人,“孤寒之士”纷纷进入太学。至南宋,“国子生附太学”,“于太学辟一斋以处之”。国学议记载:“至于绍兴,国学愈废。虽名三学,而国学非真国子矣。当时布衣从公
33、卿牒补入国学,而真国子入学者十无一二。”摘编自张邦炜宋代学校教育的时代特征着眼于唐宋变革与会通的观察材料二近年来,海南省教育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体系,倾力培养具有海南“特色印记”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自贸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积极构建“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海南特色德育体系,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国防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摘编自坚持“五育并举”打造海南学生“特色印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中央官学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2)根
3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南“特色印记”教育提出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变化:由国子学一家独大到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国子学地位降低,太学地位提高;对学生的入学资格限制降低;国子学走向太学化;招生名额不断增加。意义:促进教育公平,拓宽了平民人仕的途径;为政府网罗人才;促进宋代尚学风气的形成;推动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适应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党和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解析:(1)变化:根据材
35、料一中“太学独立建校,国子学作为中央唯一官办学校的格局被打破”可知,由国子学一家独大到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根据“国子生附太学”“于太学辟一斋以处之”可知,国子学地位降低,太学地位提高;根据“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之”“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孤寒之士纷纷进入太学”可知,对学生的入学资格限制降低;根据“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布衣从公卿牒补入国学,而真国子入学者十无一二”可知,国子学走向太学化;根据“国子生,太学生在内的国子监学生定额从200人增至900人”可知,招生名额不断增加。意义:综合材料一中宋代官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政治、社会风气和文明发
36、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官学的开放和扩大,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拓宽了平民人仕的途径,为政府网罗人才,促进宋代尚学风气的形成,推动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根据“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可知,贯彻党和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根据“(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自贸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海南“特色印记”教育提出的原因还包括,为适应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意义:根据材料二中“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体系,倾力培养具有海南特色印记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自贸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积极构建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海南特色德育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学生等方面的发展分析可知,有利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