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1单选题1、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这表明元朝行省()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削弱了中央集权D始终没有形成定制答案:A解析:根据“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得出行省最初只是中央派出的一个临时机构,没有定制,之后才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A项正确;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排除B项;行省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行省已经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2、,成为了定制,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2、宋朝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理一分殊”的学说,即天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但万事同出一源,它不可能被分割。这一思想家可能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答案:A解析:根据“天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但万事同出一源,它不可能被分割”可知这一思想家认为万事万物的本原是理,所以应该是朱熹,A项正确;陆九渊和王守仁都是心学的代表,他们认为理存在于人的内心中,排除BC项;李贽是明朝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A项。3、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宋代开始走向辉煌,以下关于两宋词坛著名词人及其著作的整理,对应正确的是作者诗词A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明月几
3、时有?把酒问青天。B打破诗与词界限的词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北宋词坛的鲜亮旗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D经历南渡悲苦的女词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AABBCCD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两宋词坛著名词人及其著作”并结合所学可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北宋柳永的雨霖铃,他是北宋词坛的鲜亮旗帜,C项正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北宋苏轼的作品,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排除A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元曲,不是宋词,排除B项;“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北宋苏轼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4、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
4、,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可得出王安石开展变法和变法的失败都反映出,宋代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D项正确;地主阶级分化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央集权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守旧势力的阻碍,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5
5、、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正确的是A现河北省地域由中央直接管理B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辖区广阔,不受中书省节制D西藏归枢密院管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管理疆域广阔的领土,元朝在地方实行了行省制,其中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所以现河北省地域由中央直接管理,A项正确;地方设立的是行中书省,排除B项;行省辖区广阔,要受到中书省节制,排除C项;西藏归宣政院管辖,排除D项。故选A项。6、据史记记载,因为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被迫
6、逃到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以复仇。宋代以后,批判伍子胥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主要是因为A血缘宗法观念的削弱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答案:C解析:宋代以后,批判伍子胥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体现出三纲五常观念逐渐成为主流意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程朱理学思想影响的结果,说明程朱理学强化了儒家伦理道德,C项正确;材料内容和血缘宗法观念、市民阶层壮大无关,排除A、B项;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和该观念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7、悬挂灯笼是唐代以后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江馆中有“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的描述。灯笼数目的多少能代表饭店等
7、级,颜色的不同代表饭店经营内容的差别。这反映了当时()A坊市格局坚不可破B商品经济的繁荣C商业经营首重饮食D贫富差距的加大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悬挂灯笼是唐代以后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可知,唐朝酒楼、饭店数量多,夜市繁荣,这些都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B项正确;北宋坊市格局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商业经营的方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图所示是哪一发明的外传线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答案:C解析:依据图示可知,该发明外传的时间是十二三世纪,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
8、洲。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南针外传示意图,C项正确;造纸术在8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排除A项;火药在12、13世纪由陆路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15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9、沈括曾这样评价活字印刷:“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哪本木活字印刷的书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A唐代金刚经B元代旌德县志C宋代武经总要D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1298)创制木活字3万多个,并试印自己纂修的大德旌德县志成功,这是中国有记载的第1部木活字本方志。B项正确;唐宋时期没有木活字,排除AC项;D项不符合材
9、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0、司马光曾评价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旧法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而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对王安石认识的差异,说明了历史人物的评价()A具有主观性B总是客观的C没有阶级性D不具时代性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司马光作为政治上的保守派,反对王安石的改革,而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宣扬王安石作为改革者的先驱,这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主观性,A项正确;对王安石变法应辩证客观分析,并非所有人的评价都是客观真实的,排除B项;司马光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有阶级性的,排除C
10、项;梁启超生活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的近代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主张变法维新,宣扬王安石作为改革者的先驱,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时代性,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1、通志氏族略曾记载了这样的现象:“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佚而其学不传”。上述现象说明A重文轻武的风尚己形成B门第观念逐渐走向淡化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隋唐而上”“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可知,隋唐及以前,选官、婚姻重视门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志氏族略是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写的,反衬出宋朝对家世和门第的观念逐渐淡化,
11、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家世和门第观念,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排除A项;程朱理学强调三纲五常,而材料体现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家世和门第观念,不涉及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据统计,宋元时期,“养浩”“宗孟”等名字,在文人中可谓备受青睐,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浩宇”“欣怡”。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科举文化日益深人民间C理学的世俗化倾向D封建思想禁锢作用显现答案:C解析:材料“养浩宗孟等名字,在文人中可谓备受青睐”这主要和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有关,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
12、材料与科举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封建思想禁锢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原创题】两宋时期,中央机构的设置,形成了相互维系的态势。官僚政治事务的运作,也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做法。追求公平、择优的考试录用方式和一系列技术性手段的完善,使各环节出现人为弊端的可能性减少。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国家治理能力提升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D政治制度高度发达答案:B解析:根据“官僚政治事务的运作,也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做法”、“追求公平、择优的考试录用方式和一系列技术性手段的完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在中央机构、官僚政治事务和考试录用方式等方面逐渐完善并走向制度化。这反映了当时国家治
13、理能力提升,B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两宋时期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而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讲的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君权不断加强,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两宋时期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涉及了中央机构、官僚政治事务和考试录用方式的完善,而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指的是政府的办事效率高,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也需要完善和发展,并不是高度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14、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而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这反映出A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开始于北宋B幕兵主要是为
14、提高战斗力应对边患C募兵缘于稳定统治却成为财政负担D军费开支过大成为冗费出现的根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养兵的目的是稳定地方统治,中期后,冗兵造成冗费,加剧了财政负担,C项正确;募兵出现早于北宋,排除A项;募兵的主要目的是稳定统治而非应对边患,排除B项;军费是冗费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列诗句中,反映宋朝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的是A“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C“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D“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指的是北宋时期土地买卖频繁,政府没有明确限制土地的兼并,
15、这说明宋朝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D项正确;“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是唐朝时期的现象,排除A项;“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体现的是科举制,没有体现宋朝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排除B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是唐朝的两税法,排除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宋朝_发展成就突出一年_熟的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答案:农业两稻麦三棉花南方漠北东北西北云南解析:根据所学,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
16、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17、开始:1069年,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答案:宋神宗解析:根据所学,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18、西夏_年,_首领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其制度基本模仿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答案:1038党项元昊西夏北宋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17、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所以处应填“1038”;处应填“党项”;处应填“元昊”;处应填“西夏”。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所以处应填“北宋”。19、西夏(1)建立:_年,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2)制度:基本模仿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答案:1038元昊西夏北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的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20、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目的措施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_
18、出任地方知州;设_统管地方财政;将_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设_、_,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实行_的方针,用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扩大_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答案:文官诸路转运司地方精锐部队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枢密院崇文抑武文官文治科举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为了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设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19、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为了抑制武将势力的膨胀,北宋实行重文抑武的方针,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所以是文官,是诸路转运司,是地方精锐部队,是枢密院,是三司,是参知政事,是枢密院,是崇文抑武,是文官,是文治,是科举。21、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可概括为“_,_”当时_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大批出身于_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_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答案: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科举公平竞争平民政治政治经济解析:根据所学,隋唐时
20、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当时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22、民族分化政策“_”。(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内容: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3)结果: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21、但民族间的交往和_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答案:四等人制交融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推行四等人制;由于民族分化政策导致元代的民族矛盾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在进一步发展,最终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所以是四等人制,是交融。23、宋朝_发展成就突出一年_熟的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答案:农业两稻麦三棉花南方漠北东北西北云南解析:根据所学,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的稻
22、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4、兴起:从_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儒学僵化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
23、之中。答案: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僵化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因此,处为北宋中期,处为儒学复兴运动。25、西夏_年,_首领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其制度基本模仿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答案:1038党项元昊西夏北宋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
24、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所以处应填“1038”;处应填“党项”;处应填“元昊”;处应填“西夏”。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所以处应填“北宋”。材料分析题26、国家的治理体系、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维持一个政权的统治,必须在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1).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2).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3).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注:货币统一、国有专营、重农抑商等)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
25、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材料四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传承的角度指出秦朝在地方上的权力分配制度,并列举汉武帝推动建设宏观经济制度的措施。(2)浙
26、江的明州是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之一,请写出它在材料二示意图中的对应标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从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答案:(1)秦朝:把战国出现的郡和县推广到全国。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2)对应标号:思想文化和科技角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科技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3)新气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
27、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门第观念淡化。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时期把战国出现的郡和县推广到全国废除了分封制。汉武帝推动建设宏观经济制度的措施主要包括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州位于浙江,所以对应标号是。从思想文化和科技角度来看,之所以说“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主要是因为宋代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科技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3)新气象:根据“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
28、贵贱,谓之齐民”得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根据“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得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门第观念淡化。27、自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
29、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这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它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代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3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答案:(1)政治: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驰道;文化:统一文字(2)制度:行省制度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任答两点)解析:(1)措施: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可知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货币、驰道;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文字(2)制度:根据材料“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知行省制度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31、可从制度、行政效率、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的诸侯王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实际上相当于独立的小朝廷。起初,诸侯王的官员中只有丞相以上才由中央政府配置,御史大夫及诸卿都由诸侯王任命。在全国的大约五十四个郡中,诸侯王占了三十九郡,而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只有十五个郡。这些藩国原本“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此时则“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或与朝廷分庭抗礼,或欲问鼎皇室,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景
32、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举兵反叛。被周亚夫等中央政权军事力量击败。汉武帝时,“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解决了藩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摘编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材料二元初,行省只是朝廷中书省为某地区军事征伐而临时派出的机构。随着元帝国疆域的扩大,朝廷直接控制数百个路和直隶州困难较多。于是,元廷相继在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设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后来又将其固定下来,作为朝廷控驭路府州县的得力工具,行省长官由皇帝和中书省宰相选任。在行政、军事方面,行省要分别受中书省、枢密院的节制,重大军政事务必须随时上报朝廷,平时还要受以御史台为首的监察官的监督。行省长官须按
33、照朝廷命令互迁镇地,并履行入觐述职等义务。而行省官员中实行的多名官员群体负责制,又可以使行省长官相互牵制,避免行省坐大割据之祸。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背景及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影响。答案:(1)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诸侯国独立性较大,危及中央统治;削藩问题由来已久;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突出;北方匈奴袭扰,边境危机严重。实质:采用温和的手段以削弱地方诸侯国实力和加强中央集权。(2)影响: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行省内部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
34、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汉初的诸侯王国实际上相当于独立的小朝廷”“御史大夫及诸卿都由诸侯王任命”“或与朝廷分庭抗礼,或欲问鼎皇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恢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侯国独立性较大,这危及中央统治;根据材料“吴、楚等七国举兵反叛。被周亚夫等中央政权军事力量击败”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前,西汉王朝通过武力平定诸侯叛乱,说明削藩问题由来已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黄老之学为治国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突出,北部边界方面,受少数民族匈奴的侵扰,边疆危机严重。实质,根
35、据材料“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解决了藩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说明推恩令实质是采用温和的手段以削弱地方诸侯国实力和加强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随着元帝国疆域的扩大,朝廷直接控制数百个路和直隶州困难较多设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可得出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根据材料“行省要分别受中书省、枢密院的节制,重大军政事务必须随时上报朝廷,平时还要受以御史台为首的监察官
36、的监督”“行省长官须按照朝廷命令互迁镇地”等可得出行省内部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9、农书与历史文化遗产材料一卡片一:先秦的神农等农书早已散佚,仅存书目卡片二:战国时期的杂书吕氏春秋涉及农业生产卡片三:西汉农书氾胜之书未能完整保存卡片四:东汉的四民月令记载不同季节的生活安排,涉及农作物种植卡片五:北朝的齐民要术保存至今,援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总结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内容(1)某教师为了解释“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一观点,查阅
37、资料并制作了上述卡片。请你运用以上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解释。材料二下图为宋代对外贸易(局部)示意图。2021年,“泉州:宋元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泉州一系列遗址展示了10-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商业中心的活力以及与内地的联系。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市舶司遗址、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石湖码头、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六胜塔等。(2)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请你为校刊“史海泛舟”栏目写一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短文。答案:(1)吕氏春秋和四民月令不是专门农书;
38、神农和汜胜之书未完整保存;齐民要术叙述了物种、粮食生产、加工等系列内容且保存至今。可见它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泉州位于东南沿海,具有优越的航运条件。它背靠内陆,面向海洋,沟通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是10-14世纪高度繁荣的世界海洋商贸网络中心之一。对亚洲海洋贸易的高度繁荣、东亚与东南亚的社会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留存至今的市舶司等展现宋元时期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生产遗址和桥梁等城市交通网络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文庙、老君岩老子造像、伊斯兰教圣墓等是文化多元包容的见证。解析:(1)解释:通过观察材料一中展示的五幅卡片,根据“杂书吕氏春秋涉及农业生产”“四民月令记
39、载不同季节的生产安排,涉及农作物种植”等可知,吕氏春秋和四民月令不是专门农书;根据“神农等农书民散佚,仅存书目”“汜胜之书未能完整保存”等可知,神农和汜胜之书未完整保存;根据“齐民要术保存至今”“总结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内容”可知,齐民要术叙述了物种、粮食生产、加工等系列内容且保存至今,综上所述可知,齐民要术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论述:根据材料二中提供的“宋代对外贸易(局部)示意图”“泉州:宋元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一系列(22处)遗址展示了10-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商业中心的活力以及与内地的联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
40、物史观,从地理、经济、外交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证,主要说明泉州的航运条件、对沟通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东亚与东南亚的社会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以及其文化遗址如市舶司、斯兰教圣墓等见证的历史等,解题过程需要注意,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成文。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
41、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2)据材料二,范仲淹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3)面对两宋之际“夷狄骄盛”,南宋君臣各自的态度如何?如何评价绍兴和议?答案:(1)问题: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送给辽和西夏“岁币”“岁赐”。(2)社会问题: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挽救措施:北宋中期发起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3)态度:宋高宗:苟且投降;岳飞:坚决抗金。评价:主观上是签订屈辱性条约,给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客观
42、上,使宋金之间保持了一定时期的和平,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解析:(1)问题:根据“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可得出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根据“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送给辽和西夏“岁币”“岁赐”。(2)社会问题:根据“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得出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挽救措施:结合北宋的相关改革可得出主要有北宋中期发起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3)态度:根据所学可得出宋高宗:苟且投降;岳飞:坚决抗金。评价: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观上是签订屈辱性条约,给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客观上,使宋金之间保持了一定时期的和平,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小提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