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第3节 第2课时 氨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第3节 第2课时 氨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
年级:
姓名:
- 6 -
第2课时 氨的转化
[基础练]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氨 B.氨水
C.漂白粉 D.氯水
解析:A项,液氨是纯净物。B项,氨水是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混合物。C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D项,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混合物。
答案:A
2.下列可以用来干燥氨气的是( )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解析: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进行干燥;由于氯化钙能吸收氨气,故也不能用来干燥氨气。
答案:B
3.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氨水显弱碱性
B.氨水和液氨的组成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微粒是NH3·H2O
D.氨水中共有6种微粒
解析:NH3溶于水,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小部分NH3·H2O发生电离生成NH、OH-,故氨水显弱碱性;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二者的组成不同;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微粒是NH3·H2O;氨水中含有NH3、NH3·H2O、H2O、NH、OH-、H+这6种微粒。
答案:B
4.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
C.氯化铵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氢钠
解析:A.2NH4Cl+Ca(OH)22NH3↑+CaCl2+2H2O。B.NH4HCO3NH3↑+CO2↑+H2O,Na2O2与CO2、H2O发生化学反应。C.NH4ClNH3↑+HCl↑,NH3+HCl冷却,NH4Cl,NaCl受热不分解。D.受热时NH4Cl和NaHCO3都发生分解反应。
答案:C
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在试管口冷却后重新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①错误;CaO与水反应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②正确;NH4Cl与Ca(OH)2加热条件下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错误;加热浓氨水,促进NH3·H2O的分解和氨气的逸出,④正确。
答案:B
6.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继续通入氨气,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进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烧瓶内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极易溶于水 与水反应生成碱
[能力练]
1.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主要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NH4Cl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二是NH4Cl分解生成的NH3、HCl可以有效隔绝幕布与空气的接触。
答案:B
2.已知X、Y、Z、W(含同一种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为XO2,YO2,ZW,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
A.N2 B.NO2
C.NH3 D.NO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Y、Z、W均含N元素,由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知X是NH3,发生反应:4NH3+5O24NO+ 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NH3===NH4NO3。
答案:C
3.如图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M和N两种气体(常温常压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充分接触,则烧瓶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编 号
①
②
③
气体M
NO
H2
NH3
气体N
O2
O2
HCl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解析:常温常压下,假设每个烧瓶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n mol,则①中发生反应:2NO+O2===2NO2,两个烧瓶内还剩余1.5n mol气体;②中气体不发生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仍为2n mol;③中发生反应:NH3+HCl===NH4Cl,烧瓶内无气体剩余。剩余气体越多,则压强越大,故烧瓶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答案:B
4.如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铜与E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气体A能够与氢气反应生成B,也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C,C能够继续氧化生成D,D能够与水反应生成E,则E为酸,E能够与B反应,则A为氮气,B为氨气,C为一氧化氮,D为二氧化氮,E为硝酸,F为硝酸铵。
(1)根据上述分析,C为一氧化氮,F为硝酸铵。
(2)反应①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反应③为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二氧化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Cu2++2H2O+2NO2↑。
答案:(1)NO NH4NO3
(2)4NH3+5O24NO+6H2O 3NO2+H2O===2NHO3+NO 1∶2
(3)Cu+4H++2NO===Cu2++2H2O+2NO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