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基础知识题库.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49071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基础知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基础知识题库 1 单选题 1、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各地的特产汇聚到大英博物馆,这说明世界联系的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以来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因此材料中的主题是邂逅与连结,C选项符合题意;300-1100年的世界虽然有局部交流,但是基本上处于一种孤立隔绝的状态,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变革与挑战,B选项排除;创造与征服指的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体现的是生产力的变革及西方国家的扩张,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 2、以下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列强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对外瓜分殖民地,C项符合题意;早期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带着武器手工业品从亚非拉美地区用武力掠夺金银和劳动力。不符合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征,故A错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向亚非拉美地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不符合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征,故B错误。二战后,西方国家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科技,从亚非拉美地区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D错误。 3、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造成了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发展契机 答案:B 解析: “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破坏了殖民地旧秩序、旧制度,却没有改造成一个新社会,境况更差,使殖民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 正确;材料没有从人才方面阐释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没有对殖民地原有社会关系进行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故D项错误。 4、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5%为西班牙所有。该现象说明 A.新航路开辟刺激西班牙殖民掠夺 B.西班牙殖民掠夺的手段较为野蛮 C.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黄金 D.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主要对象 答案:A 解析: 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掠夺了美洲大量白银,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西班牙殖民掠夺,选项A正确;材料未对西班牙的掠夺方式进行描述,因此选项B排除;西班牙掠夺黄金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选项C排除;材料只列举了西班牙一国,因此不能得出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主要对象的结论,排除D。 5、16世纪70年代,马丁·弗罗比歇爵士从北美巴芬岛带回一种黑色而又闪闪发光的石头,立刻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谬论。当时伦敦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准备开发弗罗比歇发现的“金矿”。这反映了英国(  ) A.最早开辟了新航路B.要同中国共建公司 C.实行重商主义政策D.经济利益驱使扩张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人渴望获得黄金,甚至成立公司准备到北美区开采“金矿”,从而说明目的就是获取财富,在利益趋势下进行对外扩张,故答案为D;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应该是葡萄牙的迪亚士,排除A;当时伦敦建立的公司并不是与中国共建的,B错误;重商主义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与材料内容不符,C错误。 6、1888 年,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草案,声称:“在美国不同州、地区或外国的公民当中,缔结意图阻止进口物品、生产加工、制造和种植,或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谢尔曼提交该草案的目的在于 A.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B.克服私人生产无计划性 C.提高中小生产者的地位D.促进企业兼并提高效益 答案:A 解析: 美国实行联邦制,材料中“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说明是维护地方州自由贸易政策,A正确;材料中属于自由贸易,不是生产无序性,B错误;小生产者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7、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主要打击的国家有 A.英国和法国B.西班牙和葡萄牙C.英国和美国D.法国和葡萄牙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是受西班牙资助的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所以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殖民地,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因此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主要打击的殖民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B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B。 8、1884年,英、德等15国召开柏林会议,主要议题为解决刚果河口争端问题,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宣称其宗旨是“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地区的贸易和文明”“并保障各国人民在两条流入大西洋的非洲最大河流上自由通航的利益”。这次会议 A.解决了西方列强在非洲的矛盾B.促进了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C.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落实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柏林会议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讨论的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即“有效占领”原则,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故选D;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柏林会议是列强协商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的会议,目的并非促进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柏林会议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落实,排除C。 小提示: 9、马克思将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由此可见,苏伊士运河 A.改变了人民日常生活B.是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 C.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D.改变了埃及的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 苏伊士运河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每年往返的船只很多,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C项正确;改变人民的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苏伊士运河并不是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排除B项;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的经济结构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0、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年份 地区  1699~ 1701 1772~ 1774 1804~ 1806 1834~ 1836 1854~ 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大利亚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C 解析: 材料仅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不能看出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故A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英国对亚非拉地区地区的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说明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故B项错误;根据英国对亚非拉地区不断增长的出口可知英国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C项正确;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比例下降,并不代表销售额下降,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图表类型主观题,除了要体会把握上述的命题路数和解题思路,还要注意,准确回答这种试题的前提是要读懂图表,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入手: (一)标题:看清标题的内容; (二)时间:搞清楚图表涉及的年代; (三)数据:重视数量关系的对比; (四)图示:明确图表中各种符号的具体涵义; (五)注释:往往包涵解题的关键信息源。 11、下表是1800~1880年国际贸易金额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分析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额 1.4 2.4 7.2 14.7 A.工业革命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观察表格数据可知,1800~1880年,国际贸易金额迅速上升,这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有关,A正确;新航路开辟时间、殖民扩张、与题干不符,排除B、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完成之后,排除D。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进化论思想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②③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于19世纪中期,而欧洲理性主义即启蒙思想出现于18世纪,并且启蒙思想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①④错误;故A正确;B、C和D项排除。 13、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到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 A.亚洲的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C.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D.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是指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用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来购买东方的奢侈品,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等,表明当时亚洲手工制造业领先世界,故答案为A项;18世纪的殖民霸主是英国不是荷兰,排除B项;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是西班牙,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D项。 14、一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主要以武装斗争反抗殖民统治 B.当时两国皆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C.斗争得到了苏俄的支援 D.运动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答案:D 解析: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都是由本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故D符合题意;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采用和平方式反抗殖民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土耳其资产不属于英国的直辖殖民地,故B不符合题意;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还得到了苏俄的援助,但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没有得到苏俄的支持,故C不符合题意。 15、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其所著《蹇蹇录》第一章中洋洋得意地宣称:“将来如有人编写中日两国间当时的外交史,当必以东学党之乱为开宗明义第一章。”其意在说明: A.东学党起义加深了中日传统朝贡交往关系 B.东学党起义成为传统中日关系改变的枢纽 C.中日近代外交关系肇始于东学党起义发生 D.东学党起义加速了日本明治政府开疆拓土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将来如有人编写中日两国间当时的外交史,当必以东学党之乱为开宗明义第一章。”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是东学党起义,而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地位,B符合题意;东学党起义引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中国传统朝贡交往关系的终结,A错误;中日近代外交关系早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经发生,C错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D错误。 填空题 1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及结果 (1)法属海地独立:1804年海地独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在____等人的领导下,1826年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都已独立。 (3)巴西 ①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②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____ (4)墨西哥 ①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____ ②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____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5)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着继续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①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除巴西外都建立了共和国 ②各国政局动荡,普遍实行____,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③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④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实行所谓的____ (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意义 ①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 ②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答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共和国     资产阶级宪法     资产阶级民主     军事独裁统治     “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1804年海地独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1826年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都已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着继续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除巴西外都建立了共和国②各国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实行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故填空1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2 .共和国;3 .资产阶级宪法;4 .资产阶级民主;5 .军事独裁统治;6 .“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17、新航路的开辟结果 _____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答案:18 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18、总影响: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____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答案:民族独立 根据所学知识,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故填空民族独立。 19、辛亥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反帝反封建 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故填空反帝反封建。 20、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__________________,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屠杀________________,贩卖黑人奴隶,垄断殖民地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答案:     种植园经济     印第安人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人奴隶,垄断殖民地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21、非洲的抗争: (1)______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其中,埃及的抗______斗争、苏丹______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_______战争是突出的事件。 (2)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______,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领袖是_______。 (3)苏丹起义的领导人自称“_______”,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4)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_______发表《告人民诏书》,抗击侵略者,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的独立。 答案:     武装斗争     英     马赫迪     意     祖国党     阿拉比     马赫迪     孟尼利克二世 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此时期,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领袖是阿拉比。苏丹起义的领导人自称“马赫迪”,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抗击侵略者,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的独立。 22、梳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演变 阶段划分 推力 典型国家 市场重点 备注 初步形成 1487—1765 新航路开辟 ____掠夺 葡西荷英法等欧洲国家 美洲非洲亚洲等地 资本原始积累 郑和下西洋 隆庆开关 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 ____形成 1765—1865 工业革命—蒸汽革命 交通运输蒸汽机车和轮船 英法等欧洲工业化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 倾销工业产品 掠夺原材料 鸦片战争开始半殖民地 被动开关融入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1866—1914 工业革命—电气革命 交通运输火车 轮船 飞机 美德英法资本主义国家 瓜分世界狂潮 销售市场 原料产地 ____场所 辛丑条约晚清半殖民地 美提出门户开放1898年 答案:     殖民     基本     投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基本形成,1765-1865年;销售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23、1905年到1911年,伊朗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的宪法。规定伊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立宪革命     资产阶级性质     君主立宪制国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到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4、16世纪中叶,西班牙占领了除___________以外的大部分美洲。葡萄牙占领了巴西。他们都派_________进行管理。 答案:     巴西     总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中叶,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美洲。葡萄牙占领了巴西。他们都派总督进行管理。 25、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葡萄牙和西班牙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他们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几乎与此同时,西班牙入侵_______,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 英国通过_______,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到_____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3)东南亚 荷兰: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______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侵占了越南、______和老挝。 美国: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宗主国。 (4)西亚 18世纪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________程度不断加深。 伊朗也遭到了类似的命运,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_______和______,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5)东亚 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答案:     菲律宾     东印度公司     19世纪     巴达维亚     柬埔寨     半殖民地化     经济     内政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3)荷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宗主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伊朗也遭到了类似的命运,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后,当殖民列强强悍发动以侵占殖民地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时,非洲人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例如北非有阿尔及利亚卡德尔领导的抗法斗争,西非有阿散蒂人进行的多次抗英斗争,南非有祖鲁国恰卡和丁干领导的抵抗布尔人的战争,东非有马达加斯加人抵抗法国入侵的斗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纷纷燃起了反侵略的斗争烽火,斗争烽火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183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为部落首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先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 答案:(1)特点:前期:局部、零星;后期:整个非洲大陆。 原因:前期:殖民主义侵略的目标局限于非洲沿海和局部地区;后期:帝国主义掀起了侵略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2)原因:埃及:英国收买了当地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 地位: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 解析: (1)特点:结合材料一信息“北非……西非……南非……东非……”可知当时非洲人民反抗都是局部的、零星的;结合材料一信息“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可知非洲人民反抗范围扩大。 原因:结合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即前期:殖民主义侵略的目标局限于非洲沿海和局部地区;后期:帝国主义掀起了侵略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2)原因:从材料二、三信息简要归纳胜因和败因,即英国收买了当地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 影响:从国家地位的角度说明重大影响。即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治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还有什么其他良方可用来帮助自己吗?良方不是请愿,而是抵制。我们说,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阅读材料,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斗争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有哪些意义? 答案:(1)殖民者的亚非拉奴役、剥削和掠夺;殖民统治阻碍了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 (2)海地、巴西独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 (3)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治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是殖民者的亚非拉奴役、剥削和掠夺;殖民统治阻碍了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斗争,如海地、巴西独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 (3)意义:根据材料“良方不是请愿,而是抵制。我们说,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等方面概括。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记载了1500年以来,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展现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留下的宝贵的经验教训,启迪了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英荷战争》 (1)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最先崛起,其崛起的条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答案:(1)殖民扩张与掠夺。 (2)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荷兰商业、金融业发达。 (3)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海上优势;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促使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增强。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 (1)依据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的知识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对外殖民与扩张,掠夺了大量的资源。 (2)依据材料“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来看,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依据荷兰的崛起可知,地理位置上,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技术上,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经济上,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促进了商业、金融业的发展,最终使得荷兰成为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 (3)依据材料“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取得海上优势”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和荷兰,确立海上优势;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利用其发达的实力,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此外,还积极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增强了综合实力。最终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然后就开始干吧” 材料三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 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列强统治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三信息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1)积极:促进了殖民地政治的近代化;殖民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消极: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沦为西方强国的附属;市场、资源和劳动力被西方攫取。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①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 ②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③思想:亚洲人民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3)意义:争取民族独立,能摆脱殖民者的控制和干涉,独立自主地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争取民族独立,能更好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富强。 解析: 第(1)题,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并结合所学对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回答即可,如积极:促进了殖民地政治的近代化;殖民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消极: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沦为西方强国的附属;市场、资源和劳动力被西方攫取。 第(2)题,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提拉克的演讲“你们的工业……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然后就开始干吧”和材料三中“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如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思想:亚洲人民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3)根据材料三信息“立宪”“民族独立”“经济独立”“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亚洲国家现代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回答即可,如争取民族独立,能摆脱殖民者的控制和干涉,独立自主地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争取民族独立,能更好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富强。 30、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中心在美洲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玻利瓦尔 材料二   早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时期,拉美的大量土地就掌握在极少数大地主手中,形成大地产制。独立后绝大多数大地产更加扩大……大地产制保留了对农民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大种植园发展单一作物制,生产和销售受外国控制,极大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三   拉美各国在政治上形成“考迪罗”制。大地主与天主教会、军阀勾结,操纵政权……军事独裁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投靠外国势力,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这就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大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拉美各国独立运动的敌人除了西班牙外,还有哪些国家。 (2)玻利瓦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们提出“独立和自由”旗帜的外在有利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拉美独立后还有哪些阻碍拉美发展的因素。 答案:(1)葡萄牙、法国、英国、荷兰。 (2)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拿破仑对外战争削弱了法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3)经济上盛行大地产制;经济结构单一;政治上形成军事独裁统治;面临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解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因此拉美各国独立运动的敌人除了西班牙外,还有葡萄牙、法国、英国、荷兰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3)据材料“拉美的大量土地就掌握在极少数大地主手中,形成大地产制”“ 大地主与天主教会、军阀勾结”可得出经济上盛行大地产制;据材料“大种植园发展单一作物制”可得出经济结构单一;据材料“军事独裁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投靠外国势力”可得出政治上形成军事独裁统治;据材料“生产和销售受外国控制”“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大门”可得出面临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2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