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48380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1单选题1、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李鸿章建议的主要意图是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实现富国与强兵C改变洋务企业经营方式D与洋人商战争利答案:B解析: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不准洋人在中国兴办相关企业,说明是要自己赚取相关利润,因此是要实现中国的富国强兵,B项正确;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A项;CD项由材料无法体现,而且也不是李鸿章的主要意图,排除。故选B项。

2、2、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答案:D解析: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便于进行外交方面的事宜,属于预防性条款,D项正确;A项属于赔偿性条款,B、C两项属于惩罚性条款,均排除。故选D项。3、19世纪80年代,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试图拟制一种把“中体”缩小、把“西用”扩大的变通方案,来解决他们既想引进“西体”、又不敢公开革新“中体”的困境。他们的这种心态根源于A洋务运动已陷入困境B民族资

3、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早期维新思想不成熟D封建守旧派激烈反对改良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王韬、郑观应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来解决他们既想引进西体、又不敢公开革新中体的困境。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项正确;王韬、郑观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A项;早期维新思想不成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封建守旧派激烈反对改良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参赞富礼在谈到太平天国某一领导人时说:“我不得不承认他是我认识的最开明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识西洋文明之优越,家藏有各种参考书,对于各种题目皆有研究的资料。”这位领导人A扭转了太平天国

4、后期的战略劣势B提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方案C调动了太平天国将士的革命斗志D赋予了农民战争全新的时代内涵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初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比较开明且熟悉地理、认识到西洋文明优越的领导人是洪仁玕,他提出的资政新篇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方案,B项正确;1860年代,太平天国走向失败,洪仁玕未能扭转其战略劣势,排除A项;资政新篇虽然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其不代表农民愿望,未能调动太平天国将士的革命斗志,排除C项;赋予农民战争全新时代内涵的是时代,不是个人,排除D项。故选B项。5、据樗园退叟所撰盾鼻随闻录记载,太平军在1853年,曾有妇女“每人只生一子”

5、的规定。这是我国最早的“计划生育”记载。这一举措旨在()A缓和人地紧张的矛盾B优化人口素质与结构C应对战事频繁的环境D满足发展经济的需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853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实行“计划生育”不是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是为了提高女兵的战斗力,应对战事频繁的环境,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C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是为了应对战事频繁的环境,不是为了缓和人地矛盾、优化人口素质与结构以及满足发展经济的需要,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6、19世纪末,有士人称,“夫天下古今,权操于上则治,权分于下则乱”,“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盛,“皇上无权,督抚无权,各地方

6、官又无权,而惟是不得通籍之举子,转因而有权无所不为,尚复成何事体邪”?据此可知,该士人A认为清廷沦为列强治华工具B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C抨击矛头直指民主共和政体D主张维护传统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盛,皇上无权,督抚无权,各地方官又无权,而惟是不得通籍之举子,转因而有权无所不为,尚复成何事体邪?”,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士人在抨击维新变法运动,反对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极力主张维护传统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D项正确;排除B项;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才沦为列强治华工具,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的历史,排除A项;民主共和政体没有君主,所以材料与“抨击矛头直指

7、民主共和政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7、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的侵略B清朝政局动荡C国家治理的落后D人民的愚昧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华,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清朝政局动荡、国家治理的落后及人民的愚昧是影响因素,但是非根本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8、下面漫画反映了近代列强在对新加入猎手俱乐部的衣着不伦不类的日本进行观望之余还带着不屑的情景。据此可推知,该漫画A以甲午中日战争为

8、创作背景B反映了列强企图联合侵略中国C暗示中国西南边疆形势严峻D表达了西方对日本侵华的不满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近代列强在对新加入猎手俱乐部的衣着不伦不类的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略中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依据材料“进行观望之余还带着不屑的情景”可知,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采取默许、观望态度。由此可知,该漫画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为创作背景,A项正确;漫画反映不出“列强联合侵略”,而且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西方列强并没有参与,排除B项;C项中的“西南边疆”与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西方的态度是“观望”、“不屑”,而非不满,排除D项。故选A项。9、义和团运动在山

9、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答案:B解析:义和团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强烈反响,说明当时中西方之间的矛盾尖锐,义和团得到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义和团宣扬的不是民主革命思想,所以支持义和团并不能说明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反帝,没有体现反封建,排除C项;“矛盾趋于汇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阅读关于收录介绍

10、近代西方译著方面的两本重要书籍统计信息表。这一变化反映出书籍所收录书目出版时间外国学者译著中外学者合译中国学者译著西学书目表甲午战争以前139部123部38部译书经眼录20世纪初期35部33部415部A维新运动推动了民众解放思想B对西方社会的学习更为主动C“中体西用”的思想得以改变D社会转型推动向西方的学习答案:B解析: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学者翻译、介绍近代西方著述的书籍明显增加,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社会的学习更为主动,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对西方书籍的翻译、介绍增多,不能说明维新运动推动了“民众”解放思想,排除A项;仅有西方译著数量的变化,不能

11、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得以改变,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社会转型与向西方学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1、1900年,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指出,国民爱国心薄弱的原因即在于缺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据材料可知维新派认为()A专制制度导致国家虚弱不堪B民众思想落后阻碍社会前进C民主共和道路并不适合中国D托古改制利于降低变法难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梁启超国民爱国心薄弱的原因即在于缺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可知,材料说明维新派认为由于国民思想上缺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导致爱国心薄弱,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前进,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

12、及专制制度导致国家虚弱不堪、民主共和道路并不适合中国、托古改制利于降低变法难度,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提示:12、谭嗣同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的父亲谭继洵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但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面临被砍头的命运时,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为他求情,却为儿子写下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据此分析最恰当的是A民族危机加速思想启蒙B晚清政府高官思想保守C维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D政治黑暗是变法的败因答案:B解析:材料“但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面临被砍头的命运时,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为他求情”“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体现

13、了谭继洵认为维新变法在当时招致一片骂声,在后世能否沉冤得雪也未可知,由此可见作为总督巡抚的谭继洵并不认可儿子谭嗣同的变法行为,说明晚清政府高官思想保守,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危机和思想启蒙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群众对维新变法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维新变法失败后晚清高官的态度,没有体现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故得不出“政治黑暗是变法的败因”,排除D项。故选B项。13、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马建忠的主张反映了A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必

14、要性B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深远C其思想超越阶级的进步性D传统儒学思想遭遇挑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代,马建忠反思洋务运动,提出发展工业和军事只是手段,不是富强的根本,强调“护商”、“得民心”,建立新式学校培养人才,设立议院,实行民主等,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主张,其思想具有超越阶级的进步性,C项正确;马建忠并未分析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必要性,排除A项;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深远与“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等不符,排除B项;马建忠反思现实,提出得民心等主张,并非在向传统儒学思想挑战,排除D项。故选C项。14、梁启超对革命与康有为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新民丛报(第89号)坦陈:“革命党何以

15、生?生以政治腐败。政治腐败者实制造革命党原料之主品也。政治不从人民之所欲恶,不能为人民捍患而开利,则人民于权利上得起而革之,且于义务上不可不起而革之。”这说明A维新派思想主张的骤变B清政府政治腐败已成为社会共识C革命运动存在其合理性D此时国家政治主要是为人民服务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革命党人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据此推断出革命运动发展有其合理性,C项正确;梁启超分析革命党人存在的原因,认为政治上的腐败是革命出现的原因,并不能说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代表梁启超个人观点,不能体现清政府腐败成为社会共识,排除B项;材料分析革命党人的出现和发展的原因,而不是强调国家政治为

16、人民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15、至马关条约签订,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有学者指出,这些埠口,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人、渗开。据此可知,通商口岸开设A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受到破坏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C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人、渗开”及所学知识可得,马关条约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但是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画的东西也影响

17、到了中国,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填空题16、然后,太平军_、_,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_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_答案:北伐西征军事腐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北伐、西政,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17、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以及_等答案: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解析:根据

18、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所以空白处依次为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18、目标:“_”“求富”答案:自强解析: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企图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19、由于没有_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_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答案:先进阶级半殖民地不畏强暴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

19、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得出先进阶级;半殖民地;不畏强暴。20、_、_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1)林则徐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_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2)_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_一书A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

20、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_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B魏源在书中提出了“_”的思想。(3)福建布政使_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A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_一书B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_著作。答案:林则徐魏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历史地理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瀛寰志略世界地理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1)林则徐面对英美官员交涉

21、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2)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A.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B.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A.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B.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

22、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所以空白处依次为林则徐、魏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历史地理、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瀛寰志略、世界地理。21、为了_,洋务派创办了一批_的_工业,如_、_、天津机器局等答案:自强官办军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解析:根据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派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

23、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22、当时,_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答案:南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开始,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但八国联军很快就占领天津和北京,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而当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得出填南方。23、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_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答案:马关条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被迫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4、,得出填马关条约。24、边疆危机(1)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1864年,新疆地区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_趁机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结果: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2)中法战争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经过: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被击退;1885年3月,清军在_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结果: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影响:_年,台湾

25、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答案:阿古柏1884冯子材1885解析: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出现严重的边疆危机。(1)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1864年,新疆地区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2)中法战争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经过: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

26、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被击退;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结果: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影响: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25、由于_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的指导,没有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_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答案:农民科学思想理论先进阶级封建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封建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材料分析题26、“大同”思想材料

27、一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六君子),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是谓小康。”张载认为:“虽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君王),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礼本于天,天无形,固有无体之礼。”材料二20世纪初,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讲,“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今欲至大同,

28、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若去民私业,此事甚易,自去人之家始也,但使明天赋人权之义,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皆归之于公,即可至大同之世也”。同一时期,李石曾在新世纪上发表文章认为,“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与张载关于“大同”的主张。(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大同”思想在20世纪初期的变化进行评析。(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观点:孔子提倡天下为公、崇贤尚德、以民为本、仁爱的“大同”社会;张载认为“大同”要符合礼制,礼与天理结合,顺应天理才能实现大同。(2

29、)变化的评析:(变化)20世纪初,康有为、李石主张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反对财产私有,全人类“无国界”“无种界”等,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外国侵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希望中国能够实现传统社会理想中的“大同”。同时,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他们也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思想相融合。康有为、李石的“大同”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但具有空想性。(变化)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代表陈独秀,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反对贫富不均,论述“大同”社

30、会实现的根本在于经济基础,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反思以前“大同”思想的局限,使“大同”思想逐渐变为可实现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提供新路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总之,近代“大同”思想在不同时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不断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说明人们的认识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等级赋分参考标准等级参考标准描述四等级能够准确归纳20世纪初期大同思想的演变;能够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史实和阶段特征,全面分析演变的原因;

31、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近代大同思想;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三等级能够归纳20世纪初期大同思想的演变;能够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史实和阶段特征,较为全面分析演变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近代大同思想。史论结合,逻辑较清晰。二等级概括20世纪初期的大同思想,但没能归纳出变化;能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史实和阶段特征,分析演变的原因,但不完整和不准确;能够评价近代大同思想。但逻辑不十分清晰。一等级仅概括20世纪初期大同思想变化的相关信息;不能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史实和阶段特征,分析演变的原因;也不能正确评价大同思想。逻辑不清晰。解析:(1)观点: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32、,讲信修睦”可知,孔子提倡天下为公、崇贤尚德;根据材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知,以民为本、仁爱的“大同”社会;根据材料“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可知,张载认为“大同”要符合礼制,礼与天理结合,顺应天理才能实现大同。(2)评析:根据材料“今欲至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若去民私业,此事甚易,自去人之家始也”“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可知,20世纪初,康有为、李石主张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反对财产私有,全人类“无国界”“无种界”等

33、,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由于外国侵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希望中国能够实现传统社会理想中的“大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时,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他们也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思想相融合。从影响看,康有为、李石的“大同”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但具有空想性。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到底指哪里?史记大宛列传“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西域”初义指西部化外之域。后汉书西域传“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

34、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所载范围包括罗马、印度、波斯等国。大唐西域记玄奘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情况。西洋番国志(1434年)记录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二十国,“西洋”一词狭义包括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广义引申为海外诸国。泰西水法徐光启(1612年)以“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西方要纪南怀仁,清初来华传教士(1669年)“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一曰历法,一曰天文。”海国图志魏源、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

35、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据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人所指的“西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答案:汉唐时期,中国人认为的西域最初指西部化外之域。随着中央王朝与民族政权的冲突与交融,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对西域地区的认识更加清晰,西域分为中央实行有效行政管辖的地区和更为广阔的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开拓了视野,中国人以“西洋”代指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泛指海外诸国,体现了当时海路交通的突出地位。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传教士来华,利玛窦等人向中国介绍了西方水

36、利、天文、数学等知识,形成西学东渐。中国人加深了对欧洲的了解,西洋逐渐专指欧洲诸国,这一观念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以后。鸦片战争后,伴随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新一轮的西学东渐,中国人对西方的地理范围的认识也由欧洲扩展到美洲。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扩大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西方”成为欧美先进文明的代名词。中国人“西方”观念的变迁与中西交通发展密切相关。“西方”这一名称即为华夏文明之外的不同种族、人群的文化。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异域文明到强势文明的演变过程。西方文化既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排拒,又常常通过交流、融会,为华夏文明所吸收。解析:首先对材料分段进行解读:汉唐时期,据材料“西

37、域初义指西部化外之域”得出中国人认为的西域最初指西部化外之域;据材料“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所载范围包括罗马、印度、波斯等国”“包括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情况”结合所学得出随着中央王朝与民族政权的冲突与交融,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对西域地区的认识更加清晰,西域分为中央实行有效行政管辖的地区和更为广阔的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地。明清时期,据材料“记录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二十国广义引申为海外诸国”结合所学得出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开拓了视野,中国人以“西洋”代指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泛指海外诸国,体现了当时海路交通的突出地位;据材料“以泰西

38、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泰西水法徐光启”“西洋总名为欧罗巴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西方要纪南怀仁,清初来华传教士(1669年)”结合所学得出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传教士来华,利玛窦等人向中国介绍了西方水利、天文、数学等知识,形成西学东渐。中国人加深了对欧洲的了解,西洋逐渐专指欧洲诸国,这一观念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以后;据材料“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海国图志魏源、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结合所学得出鸦片战争后,伴随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新一轮的西学东渐,中国人对西方的地理范围的认识也由欧洲扩展到美洲;据材料“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一曰历法,一曰天文”“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结合所学得出

39、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扩大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西方”成为欧美先进文明的代名词。最后,总结升华,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西方”所指范围与中西交通发展密切相关。“西方”这一名称即为华夏文明之外的不同种族、人群的文化;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异域文明到强势文明的演变过程;西方文化既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排拒,又常常通过交流、融会,为华夏文明所吸收。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

40、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货币改

41、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1)内容:主张民便,不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允许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仿照洋钱,政府设官局自行铸造银币;大力禁烟,抑制白银外流。(2)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当政者昏庸无知;清朝铸币技术不过关;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外流严重;等等。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可知,主张民便,不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根据材料“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可知,允许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根据材料“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

42、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可知,仿照洋钱,政府设官局自行铸造银币;根据材料“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可知,大力禁烟,抑制白银外流。(2)原因:根据材料款“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可知,清政府统治腐朽,当政者昏庸无知、清朝铸币技术不过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外流严重;等等。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

43、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二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

44、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张文襄公全集等(1)试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发生的背景。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制,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2)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

45、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3)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解析:(1)背景:材料一二分别涉及的是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因此可得出背景是民族危机加深。依据:结合戊戌变法的主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主张回答,得出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制,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2)根据“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并结合所学得出二者都是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根据其目的可得出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根据“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并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可得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3)根据“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