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必考知识.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47345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必考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必考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必考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必考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必考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必考知识点归纳1单选题1、“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为主的赋税制度是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方田均税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时期开始实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C项正确;租调制是与均田制配套的税收法令,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唐朝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

2、B项;方田均税法是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措施,实施于两税法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2、东汉兴衰建立:_年_重建汉朝,定都_,史称东汉措施: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_,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_,裁减官吏,节省开支;_,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_。措施意义:社会经济在稳定的证据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_”东汉后期出现_和_交替专权的局面,豪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率众起义,称_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答案:25年刘秀洛阳加强皇权裁并郡县整顿吏治儒学光武中兴外戚宦官黄巾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

3、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措施: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措施意义:社会经济在稳定的证据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豪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率众起义,称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得出:25年刘秀洛阳加强皇权裁并郡县整顿吏治儒学光武中兴外戚宦官黄巾3、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A

4、使全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陷入持续低迷D便利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项;材料与推动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北方的商品生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4、有学者指出唐玄宗时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使职体系,使职差遣制度产生的官员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取代了本职官员的权力和任务,如唐玄宗差遣他官任度支使、户部使、盐铁使等负责财政诸务,而户部则逐渐处于闲散地位。这表明A君权突破了制度体系B政事堂失去了作用C三省六

5、部制已经解体D行政效率逐渐降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使职差遣制度产生的官员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取代了本职官员的权力和任务”可知,材料表明唐玄宗时期“差遣”制度突破了原先的制度设计,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君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事堂的作用,且唐代政事堂制度一直存在并发挥作用,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已经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行政效率逐渐降低”与差遣制度的实际作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5、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_。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_。答案:元谋人北京人解析: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6、_时期,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

6、破。答案:春秋战国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强大经济实力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故答案为春秋战国。7、据统计,唐代有关吐蕃的诗歌作品,总量超过1300首,下表所列诗歌是其中的部分。这发些诗歌题目内容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吐蕃凭陵气颇粗,窦式检察应时须A反映了中原的风土人情B推动了唐蕃间的文学交流C兼具文学和史料的价值D客观展现了唐蕃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是三首与吐蕃有关的边塞诗,可用于研究唐代文学

7、和唐蕃关系,所以这些诗歌兼具文学和史料的价值,C项正确;材料中的三首诗未体现中原的风土人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唐蕃间的文学交流,排除B项;三首诗反映的是唐朝文人对吐蕃的看法,并未展现唐蕃之间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8、洛阳白马寺是东汉明帝为两位西域高僧传教而修建的佛寺。佛教在中国的盛行A改变了儒学正统地位B始终得到统治者支持C使思想呈现多元特征D因灭佛运动受到遏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推动当时思想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C项正确;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学的地位,但是并未改变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统治者的灭佛运动,排除B项;灭佛

8、运动并未遏制佛教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9、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答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北京人。解析:元谋人北京人10、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内容内容目的及作用发展农耕,富国强兵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发展官僚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加强社会控制移风易俗,加强社会控制,增加税收商鞅变法历史意义:答案:君主专制;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

9、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

10、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处为君主专制,商鞅变法;处按照目的及作用填写对应的内容,可知“发展农耕,富国强兵”所对应的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所对应的内容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发展官僚制度”所对应的内容是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实行中央集权”所对应的内容是普遍推行县制;“加强社会控

11、制”所对应的的内容是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移风易俗,加强社会控制,增加税收”所对应的内容是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处为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1、唐朝某赋税制度“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由此可见,该制度A加重了农民负担B简化了税收手续C调整了征税标准D增加了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可见,征税的标准是资产,C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2、,排除A项;简化了税收手续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增加了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12、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以下史实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空海长安求法玄奘、法显西行取经遣唐使来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ABC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空海长安求法、遣唐使来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都是周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表现,故正确,C项正确;玄奘、法显西行取经是中国学习外来文化的表现,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小提示:13、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_。各地域_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

13、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答案:安定统一经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这也是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的条件之一。14、隋唐时期,许多日常用品都采用纸制品或纸质代用品,如用纸糊灯笼、糊窗户,某一时期还曾出现纸衣、纸冠、纸被、纸帐、纸甲、纸屏风等制品。据此推测这一时期A造纸技术高度发达B社会重文风气盛行C普通民众生活贫困D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中指出“某一时期出现用纸代替衣服、帽子、被子、床帐、铠甲、屏风等生活用品的现象”,可见当时纸制品的应用比较广泛,普通民众生活贫

14、困,C项正确;造纸技术高度发达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社会重文风气盛行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排除B项;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15、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门阀士族的崛起B儒学受到了释老思想的冲击C士族客观挽救了儒学的衰落D士族注重品德修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保持门第观念,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礼制,在日常生活中以礼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传承儒学,挽救了当时正在受到佛、道教冲击的儒学

15、,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礼制,未涉及“门阀士族的崛起”,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受到了释老思想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族注重礼制,而非品德修养,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填空题16、作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提高了_,是中国政治制度的_,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办事效率重大变革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各部门之间相互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所以是办事效率,是重大变革。17、_是比较客观、公平的考试制度答案:科举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比较客观、公平的考试制度。18、科技(1)印刷

16、术:唐朝已有了_的佛经、日历和书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品是_。(2)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答案:雕版印刷金刚经解析:略19、“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_、齐、梁、_均定都今天的南京,统称为六朝。答案:宋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王朝均定都在今天的南京,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20、_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_,定都_,是为隋文帝。_年,隋灭_,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答案:581年隋长安589年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

17、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21、4世纪下半叶,_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_后前秦政权崩溃答案:前秦淝水之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所以,处为前秦,处为淝水之战。22、与吐蕃(和亲会盟)(1)唐太宗把_嫁给吐蕃赞普_,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2)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民族纷争基本停止。答案: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解析:略23、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_为代表的_、东晋_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

18、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答案:曹操父子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解析:略24、科技时期朝代魏晋南北朝_数学祖冲之精确的算出圆周率,_农书贾思勰著述的_是_地理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_,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隋唐_桥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_印刷我国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唐朝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朝天文天文学家僧一行测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朝医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_它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唐高宗时编写的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答案:南朝北朝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禹贡地域图隋朝唐朝火箭千金方唐本草解析:略25、项目时间成就文

19、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东晋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等文学形式诗歌唐朝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诗圣”是_书法东汉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世称“书圣”隋唐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的颜体和_的柳体最为有名绘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和_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_被称为“画圣”石窟魏晋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有_、_、_答案:建安文学陶渊明民歌李白杜甫

20、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吴道子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

21、最为有名。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所以,处为建安文学;处为陶渊明;处为民歌;处为李白;处为杜甫;处为王羲之;处为颜真卿;处为柳公权;处为女史箴图;处为洛神赋图;处为吴道子;处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处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处为甘肃敦煌莫高

22、窟。材料分析题26、材料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令西北边境的军队驰援内地,神策军将卫伯玉领千余人赴难中原,攻围安庆绪(安禄山子)的相州之战。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后鱼朝恩便率神策军归于禁中。由于地方割据日益尖锐,严重的局势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必须拥有一支由朝廷直接掌握的、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加强神策军势在必行。神策军第一次大规模扩编是在代宗大历(766779年),主要收编了平卢镇邢君牙部等极有战斗力的藩镇部队。第二次大规模扩编是在德宗贞元(785805年)间,主要收编镇国镇骆元光部等。由于唐廷拥有神策军这样一支庞大军队,所以,一般藩镇对之不敢

23、过分睥睨,同时也阻遏了吐蕃的侵扰。唐穆宗初年,神策军达186700余人,达到全盛时期,但是由于其拥有许多特殊权利(如给养三倍于其他军队),故其腐化开始孕育于其极盛时期。且从唐德宗起,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造成了宦官集团长期专权局面。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神策军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神策军。答案:(1)原因:藩镇割据,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少数民族的侵犯,边防危机严重;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后期唐朝中央政府力量一定程度上恢复;给予神策军的优厚待遇。(2)评价: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

24、;强化了对藩镇和少数民族的威慑;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成为宦官专权的重要助力;后期不断腐化、战斗力削弱解析:(1)原因:根据“安史之乱爆发后”可得出藩镇割据,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根据“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后鱼朝恩便率神策军归于禁中。”得出少数民族的侵犯,边防危机严重;根据所学可得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根据“主要收编了平卢镇邢君牙部等极有战斗力的藩镇部队。”得出后期唐朝中央政府力量一定程度上恢复;根据“但是由于其拥有许多特殊权利”得出给予神策军的优厚待遇。(2)评价:根据“由于唐廷拥有神策军这样一支庞大军队,所以,一般藩镇对之不敢过分睥

25、睨,同时也阻遏了吐蕃的侵扰。”得出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强化了对藩镇和少数民族的威慑;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成为宦官专权的重要助力;根据“故其腐化开始孕育于其极盛时期。”得出后期不断腐化、战斗力削弱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初,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随着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加剧烈加以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780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新税法。即将征收谷物

26、、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实施的积极意义。答案:(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租庸调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减少。(2)积极意义: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

27、众的税收负担;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随着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可知,土地兼并严重租庸调制遭到破坏;根据材料“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加剧烈加以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可知,阶级矛盾尖锐、政府财政收入减少。(2)意义:两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可知,两税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税收负担;两税法以资产为宗,解放生产

28、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所属民族越来越多,唐太宗积极慎重地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特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以至要离开这里时,多怀依恋之情不肯出塞。

29、摘编自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1)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对宗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答案:(1)措施:设置羁縻府州;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各族传统习惯;不轻易对少数民族用兵。(2)缓和民族矛盾,出现了民族关系相对和睦的新局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完善国家治理模式;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创造条件。解析:(1)根据材料“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得出设置羁縻府州;根据材料“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得出平等对待少数民族;根据材料“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

30、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得出尊重各族传统习惯;根据材料“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得出不轻易对少数民族用兵。(2)根据材料“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和所学知识可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一、完善治理模式、为贞观之治创造条件等方面分析作答。小提示: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由于波斯帝国的统治范围广大,有些被征服地区沿用当地的统治制度。大流士(波斯帝国皇帝)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还统一币制,使得

31、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2和图3中的相关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波斯帝国大流士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答案:(1)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2)措施:部分地区沿用当地制度;推行驿站制度;统一币制。解析:(1)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2)措施:根据材料“有些被征服地区沿用当地的统治制度”可知部分地区沿用当地制度;根据材料“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可知推行驿站制度;根据材料“他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可知

32、统一币制。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魏书拓跋澄传记载:在一次朝会之后,孝文帝命令左右侍从退下,对任城王拓跋澄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今山西大同),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当时北魏官方用的是鲜卑文,今已不存),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以为何如?”拓跋澄对这件事非常赞叹。但事物从来都是有两面性的,对此,清人赵翼看得清楚。他在其著作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之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盖徒欲以文治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孝文帝迁都改风,结果导致

33、武备松弛,虽然他想以文治比肩古代贤王,但事实是孝文帝迁都以后,国势便开始衰落。三十四年以后,北魏瓦解。摘编自潘元超孝文帝改革北魏迁都洛阳豪赌国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清朝学者赵翼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原因: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改革会受阻;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管理中原有困难;文化上,洛阳汉文化发达,迁都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同意,理由:孝文帝改革放弃了本民族的文化,丧失了本民族的优势;以文治完全取代武功,致使武备松弛,导致国

34、势衰落;迁都导致统治阶层的内部分裂,激化社会矛盾。不同意,理由:孝文帝迁都有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概括,可得出主要有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改革会受阻;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管理中原有困难;根据“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得出文化上,洛阳汉文化发达,迁都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根据所学可得出同意,理由:根据“孝文帝迁都改风,结果导致武备松弛,虽然他想以文治比肩古代贤王,但事实是孝文帝迁都以后,国势便开始衰落”可得出孝文帝改革放弃了本民族的文化,丧失了本民族的优势;以文治完全取代武功,致使武备松弛,导致国势衰落;迁都导致统治阶层的内部分裂,激化社会矛盾。结合所学也可得出不同意,理由:结合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可概括得出孝文帝迁都有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小提示:1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