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每题中唯一符合题意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的表格中)
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5m/s B、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s
C、人的正常体温为42℃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水面“折”枝 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斑马倒影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月亮
6、2010年12月21日,扬州出现了月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月亮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7、乘客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边的树 B、迎面驶来的船 C、流淌着的河水 D、所乘轮船的船舱
8、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环节而言,屑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分析论证
9、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B.夏天,雨笼山峦
A.春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江河
10、大丰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如下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大丰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4℃~4℃
多云转晴
西北风3-4级
A、全天气温都是-4℃
B、全天气温都是4℃
C、这天最低气温是-8℃
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
11、 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t
0
S
甲
t
0
V
t
0
S
t
0
V
乙
丙
丁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 乙和丁
12、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
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单位是 。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
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14、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首先登场的是宋祖英和成龙,一曲《邀世界共享》向全世界人民发出邀请,歌声是由于演员声带的 而产生的,现场观众能听到歌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观众能区分宋祖英和成龙的声音,是由于他们声音的 不同。
15、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 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 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这种光线具有 效应.
甲
乙
1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17、如下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这束光线是 (选填“由空气进入玻璃”“由玻璃进入空气”)。
18、如下图所示为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这种0 2 4 6 8 10 t/s
40
30
20
10
第19题图
v/(m/s)
眼睛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时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20题图
19、如上图所示是一汽车在l0s内的速度图像,由图可知,汽车在第4s时的速度为 m/s;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第6s两秒时间里前进了 m.
20、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 min后开始熔化。
三、解答题(本题8小题,共52分,解答2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1、(6分) 按要求作图(每图2分)
(1)如图甲所示,光线AO入射到平面镜上,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
(2)如图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A B
(3)如图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甲 乙 丙
22、(9分)如下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京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l0:
l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45。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
到达南京需要多长时间?
23、(3分)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cm。温度计的计数为 ℃
24、(5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即多少)有
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
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
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25、(6分)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问题;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A B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 的距离(选填“光源”或“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4分)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右图所示,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烛焰
透镜
光屏
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
(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右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4)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5)(2分)小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
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
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同学
们对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
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7、(8分)下列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
(1)(3分)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下落至地面的 ,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 ,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2分)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和纸锥的轻重有关,并打算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发现参照图示方法做成的两个纸锥的轻重不同,为了使纸锥的轻重相同,只有剪刀、圆形纸和胶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甲
A
乙
B
(3)(3分)小华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右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该空2分).
28、(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 管
如图A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图A 图B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图B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变成蒸气,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体,液体在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又回到高温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本小题三个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 ②开始“制冷’’③热量 ④温度 ⑤高于⑥低于)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每题中唯一符合题意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B
B
C
D
A
C
D
A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响度,分贝(dB),增大
14、振动,空气,音色
15、紫外,红外,热
16、甲,98,水表面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17、OG,30,由玻璃进入空气
18、近视,会聚,凹透镜
19、30,增加,60
20、甲,232,15
三、解答题(本题8小题,共52分,解答2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1、(6分) 按要求作图(每图2分)略
22、(9分)(1)0.5h(2)100 km/h(3)0.7h
23、(3分)1mm,5.25左右,—9
24、(共5分)
(1)表面积 (2)AC
(3)表面积,不正确,水的质量(多少)不同(合理就给分)
25、(6分)较黑暗,蜡烛B,像和物的大小
不能,虚,不变
26、(共10分)
(1)光屏,10.00
(2)(4分)B,A
(3)下
(4)向上
(5)(2分)D
27、(共8分)
(1)A,时间,距离
(2)(2分)被剪去的扇形用胶水沾在纸锥内侧(合理就给分)
(3)先变大后不变 0.16(该空2分)
28、(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汽化,液化
(2)⑥; ③; ①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 7 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