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1
单选题
1、有人问伽利略,如果抛弃希腊先贤,谁来指导人类?伽利略反驳说:“只有盲人才需要指导。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这表明伽利略
A.宗教观念淡漠B.开创近代科学方法C.推崇理性思考D.背离希腊人文精神
答案:C
解析:
伽利略认为“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表明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这是理性精神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说明伽利略推崇理性思考,并不能说明他宗教观念淡漠和背离希腊人文精神,排除AD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他开创近代科学方法,排除B项。故选C项。
2、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些条款,关键是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服从议会的法律。与“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C.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D.光荣革命的发生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是指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时,英国国王权力较大,排除A项;1660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君主权力增大,威胁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1649年1月,二次内战再度被俘的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处死,1649 年5月,英国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国,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1552年建成的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四面均用同样的大台阶通向户外,门廊装饰罗马式廊柱,简洁大方,比例均称,构图严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富有诗情画意。上述建筑风格体现了
A.浪漫主义B.人文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
维琴察圆厅别墅建于文艺复兴时期,带有明显的古典风格,构图严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富有诗情画意,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特征,B项正确;浪漫主义强调表达个人情感,与材料中的古典风格不符,排除A项;现实主义强调批判性,现代主义反传统,与建筑风格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4、卢梭认为,国家是公意的化身;在国家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公意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由此可知,卢梭( )
A.强调权力制衡B.认为社会需要建立契约
C.主张人民主权D.鼓励人民推翻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是公意的化身;在国家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公意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可知,卢梭认为国家是公意的化身,而公意代表人民的意愿,公民集合起来即使是破坏法律公约也是合法的,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C项正确;权力制衡强调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权力制衡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卢梭的主权在民的主张,没有强调社会需要建立契约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容,而是体现了主权在民,排除D项。故选C项。
小提示:
5、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强调,面对知识,人们必须遵循的——条规则是:“决不把任何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来接受……只把那些十分清楚和十分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无法有任何怀疑的东西包含在我的判断中。”这一规则
A.强调了知识对人发展的作用B.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
C.阐释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内涵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省略号后面“只把那些……使我无法……判断中”这一句是材料的重点,它强调了“心、智”和“判断”对认识的作用,这正是理性主义精神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知识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显示以自我为中心,排除C项;D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涉及,且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排除D项。故选B项。
6、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而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撕毁大家都应该遵守的社会契约,践踏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知
A.伏尔泰主张君主专制,卢梭主张君主立宪
B.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主张民主共和
C.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主张君主专制
D.伏尔泰主张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
答案:B
解析:
伏尔泰认可国王的存在,但不可以为非作歹,即用法律约束国王,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强调社会契约论,统治者若违反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主张民选国家领导人,属于民主共和制,B项正确;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7、1747年的英国,由上院贵族控制的下院议席有167个,占下院议席总数的30%。19世纪初,贵族对下院议员的控制达到顶点;1802年的英国大选中有226名候选人靠大贵族的赞助进入下院;5年后,此类议员增加到236名,相应比率增长到42.2%。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封建势力日益发展壮大B.代议制民主制度尚待完善
C.工业革命推动政治民主化D.贵族掌控着国家政治走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的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F院中的贵族阶层所占比重较大,这反映出当时的新贵族尚未退出英国政治的中心。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一政治现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B项正确;此时的贵族阶层主要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排除A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贵族所占比重大并不能说明贵族掌控着国家政治走向,排除D项。故选B项。
8、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越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表现在
A.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B.批判教会专制腐朽
C.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D.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特权,还为未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设规划了理性的蓝图,A项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批判教会的腐朽,排除B项;文艺复兴鼓励人们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排除C项;文艺复兴以宗教的形式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排除D项。故选A项。
9、某位思想家指出“目前的情形表明,要让全体民众无需外部教导就能够在宗教事务上自信地运用自己的理智,甚或说是将他们自己摆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中去,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仍存在巨大的缺失,但人类朝向这一目标自由前行的道路已被开启。”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彼特拉克C.康德D.马丁·路德
答案:C
解析:
这一思想家充分肯定了人类运用自身理智的作用,认为运用理智是人类通向自我解放的重要途径,这是康德的理论,强调理性的作用,C项正确;苏格拉底并未强调通过理智来摆脱宗教机构的束缚,排除A项;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其批判了教会,但没有提出用理智来突破教会的约束,排除B项;马丁·路德主张宗教改革,但是其本身强调要虔诚的信仰,因此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法定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派领袖为首相,授权首相组阁。这说明当时英国
A.法律未能得到执行B.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C.议会主权得以确立D.国王“统而不治”
答案:D
解析:
国王只能接受议会的选举结果,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反映是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非法律没有执行,内阁权力开始膨胀,排除AB项;在17世纪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就得到确认,排除C项。故选D项。
11、14到15世纪,方言史学在意大利兴起。其编纂内容以政治军事史为主,几乎均以史家所在城邦国家的治乱兴衰为写作对象,重点突出执政者和贵族在本邦历史发展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此时意大利方言史学
A.摆脱了神学对历史研究的禁锢B.体现了世俗世界的国家意识
C.抛弃了古希腊罗马的史学传统D.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4~15世纪,部分史家以民族语言撰写当地政治军事史,表达对城邦国家治乱兴衰和执政集团的看法,体现了其国家意识,B项正确;方言史学对神学有一定冲击,但“摆脱了”“禁锢”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深受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史学也在其中,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潮流兴起于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
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来看,是因为皇帝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决定有法律效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民授”,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3、右图所示是某同学的读史笔记,他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德意志统一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国王被处死。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A项正确;法国和美国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排除BC项;德意志没有经历王朝复辟,排除D项。故选A项。
14、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和政府同为上帝所设立。教会的职责在于管理信仰和道德,教人谦卑、忍耐、有爱心,不应干涉政府。政府则以执行法律、保护生命财产为职责,不能强迫信仰宗教。据此可推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发展B.动摇了民众的信仰
C.实现了德意志政治统一D.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答案:A
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和政府在地位上是一致的,各自职责不同,因此教会不应该干涉政府,政府不能强迫信仰宗教,这种观点将世俗王权从神权下解放出来,有助于世俗王权的发展,A项正确;马丁·路德的主张并未涉及民众信仰,排除A项;德意志的统一是在1871年,排除C项;马丁·路德并未否定神学权威,只是弱化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
15、15世纪中期,意大利城市上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热衷于建造豪华的私人宫邸、别墅和花园。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种奢侈品——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产生浓厚的消费热情。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B.商业革命影响市民生活
C.拜金主义已占据主流D.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15世纪中期开始,意大利城市上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产生浓厚的消费热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此时文艺复兴的兴起,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A项正确;商业革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排除B项;材料中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没有推动文艺复兴的兴起,排除C项;D项不属于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填空题
16、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启用主张“铁血政策”的________为宰相,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_____________。
答案: 俾斯麦 君主立宪制
结合所学可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启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小提示:
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6-17世纪,英国____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1)经过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②经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1688年,发生“____”,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2)成果
时间
法案
内容
1689年
____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3)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有历史学家说:这场革命是“幸福和光荣的革命,这是英国人的好运,从专制过渡到宪政是通过没有流血的方式进行的”。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场“幸福和光荣的革命”的历史作用。
①“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答案: 资产阶级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8、启蒙运动
背景: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实质:是一次以________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历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核心:________,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主张: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都反对君主专制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亚当·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________。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答案: 理性和科学 “理性” 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
实质:是一次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核心:“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19、意义
(1)形成了重视____和事实的____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____、实验、____、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____方法。
(2)促进了____和社会进步。
答案: 经验 理性 观察 分析 科学 思想解放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科学革命的意义是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0、________________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牛顿力学体系
结合所学可知,牛顿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填写牛顿力学体系。
21、文艺复兴实质是:14到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符合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运动。
答案:新兴资产阶级
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实质是14到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因此填写新兴资产阶级。
22、结合所学知识填注下表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共和制
行政权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议会
权力中心
皇帝
议会
特点
君主“统而不治”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相同点
⒈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⒉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答案: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共和制
行政权
责任内阁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国会
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
特点
君主“统而不治”
“立宪是虚,专制是实”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相同点
⒈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⒉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行政权归内阁,议会拥有立法权,是权力中心;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帝国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军事等大权,所以“立宪是虚,专制是实”;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总统拥有行政权、军队最高统帅,是权力中心。
23、背景
(1)根本原因:欧洲中世纪晚期________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因素:________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________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因素:聚集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答案: 资本主义 西欧 古希腊罗马
根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24、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____的民族危机。1868年推翻____统治。
(2)内容:加强____,废除封建____制度,推行“富国强兵”____“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____国家制定宪法。
(3)影响:保留了大量____势力,官僚寡头和____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____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____。
答案: 半殖民地 幕府 中央集权 等级 “殖产兴业” 西方 封建 军阀 军国主义 侵略扩张
结合所学“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可知(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①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推翻②幕府统治。(2)内容:加强③中央集权,废除封建④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⑤“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⑥西方国家制定宪法。(3)影响:保留了大量⑦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⑧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⑨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⑩侵略扩张。
25、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
(1)建立:《________》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英国法律由________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_____。
(2)完善:内阁制度的逐渐形成(18世纪),________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________,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
答案: 权利法案 议会 征税 招募常备军 内阁 首相
(1)建立: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英国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招募常备军。因此①应填权利法案,②应填议会,③应填征税,④应填招募常备军。
(2)完善: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内阁制度的逐渐形成,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因此⑤应填内阁,⑥应填首相。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近代,英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两国的权力中心有何不同?
(2)美国与德国确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方式分别是什么?在一战中它们分属于什么联盟?
(3)陈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答案:(1)确立政体:英国1689《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权力中心:英国议会、德国皇帝
(2)美国独立战争、德国三次王朝战争。美国协约国、德国同盟国。
(3)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通过1689《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英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德国权力中心是皇帝。
(2)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通过美国独立战争;德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美国属于协约国、德国属于同盟国。
(3)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有四个阶段,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7、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又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中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圆,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答案:(1)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特征: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密切。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
(3)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解析:
(1)
特点:根据“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又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得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得出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根本原因:根据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特征: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可得出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根据“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得出与科学联系密切。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
(3)
综合所学可得出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批准,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郑联一举变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宪法为美国纷造了一个崭新一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和人民主权等启蒙思想家的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
对于联邦的权力基础和来源问题,宪法采用了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来处理,启用“人民”这个现实而一又抽象的政治群体作为联郑政府的权力基础。用人民作为联部的权力基砂和权力来源,这就转换了美国的国家性质。
——据杨鹏飞《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就与其缺陷硫漏及弥补》
材料二 清王朝沿袭历代,以六部’‘经理庶政”处理国家之事。清代承袭明制,六部之上设有内阁。清初以来,设立一世袭的议政一王大臣,披时因有议政处,是以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是实权机构,凡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之召,承旨遵办,所有议政空街,著不必兼充。
——摘自于王思治《从清初的吏治看封建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答案:(1)特点:①联邦体制,集权中央;②三权分立,互相制衡;③宪法至上,人民主权;④通过修正案,加以完善思想:
(2)变化:从延续明朝六部内阁制,保留传统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后来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
不同之处:
①性质不同:美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是封建主义政治制度。
②政体不同:美国是三权分立制度,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相互制衡;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军机处为皇帝决策的执行机构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批准,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郑联一举变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可知,联邦体制,集权中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采取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根据材料“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用人民作为联部的权力基砂和权力来源,这就转换了美国的国家性质”可知,宪法至上,人民主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修正案,加以完善思想。
(2)变化:根据材料“清王朝沿袭历代,以六部‘经理庶政’处理国家之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之召,承旨遵办,所有议政空街,著不必兼充”可知,从延续明朝六部内阁制,保留传统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后来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不同之处:①性质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是封建主义政治制度。②政体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三权分立制度,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相互制衡;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军机处为皇帝决策的执行机构。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行的政体和为该政体奠定法律基础的文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宪法是哪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什么原则?材料所说的“三项大权”中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哪个机构掌握?
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制
文献:《权利法案》
(2)宪法:1787年宪法;
原则: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联邦法院
解析:
(1)
政体:依据材料“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文献: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
宪法:依据材料“美国联邦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并结合所学可知,宪法是指1787年宪法。原则:依据材料“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可以得出三权分立原则。机构: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尼尔可知,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要坚持基督,其他的诸如苦行禁欲等行为就不再成为表明信仰的标记,神职人员是否结婚这等行为完全由人自由取舍,任何人不得禁止,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同时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路德还十分重视提高普通信徒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信徒均可成为祭司。
——答小群、孙琥瑭《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以及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路德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资产阶级形成与逐渐发展;黑死病促使人们及时行乐(任答3点即可)
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任答1点)
(2)思想主张: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影响:打破了教会特权;使人们获得信仰的自由、平等权;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解放了思想。(任答2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可知,教会和神学一直在禁锢人们的思想;根据教材所学,文艺复兴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艺复兴的基础是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吗,此外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资产阶级形成与逐渐发展;黑死病促使人们及时行乐也是文艺复兴的原因。思想主张,据材料一“他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可知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据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可知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2)“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可知,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可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信徒均可成为祭司”即打破了传统教会的特权,使人们在思想上的束缚减少,使人们获得了信仰上的自由和平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化发展,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