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及反思课文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作 为学习预测方法的载体,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本 文题目新奇,“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形成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 巨大的预测空间。文中各部分情节的相似性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 上的指引。
课文有7处旁批,都是根据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提示学生可以在 什么地方、依据什么来预测。对题目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题目时,结合已 有的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对插图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插图时进行预测;对 故事内容的旁批,提示可以根据的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常 识进行预测。课后题都围绕预测这一教学重点展开。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中的老屋以老人形象出现,学生在阅读中会 自然地联系插图展开相应情节的想象,还可以在相似情景中将小猫置换成老母 鸡、小蜘蛛,从而大胆预测后面的情节。第二幅图是小蜘蛛在老屋屋檐下织网 捉虫的情景,老屋庇护着小蜘蛛。学生可借由插图的变化,预测故事情节的发 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已经能够主动地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知识经验来帮 助文本的理解,阅读能力相比一、二年级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预测”对于学 生来说是非常本能且无意识的行为,要将学生的这种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 的阅读习惯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实际中,可能有的学生发到书后 已提前看过故事的内容,在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意识,让学生感受 预测的好处和乐趣。并且关注学生预测的思维过程,思考预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 .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字。
2 .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里的一些线 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 .知道预测要有依据,能够说出预测的依据。
教学重点:
1 .在一边读一边预测中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2 .用上“可能”、“估计”等词语说出自己的猜测,用上“因为……所以……” 等句式说出自己的预测的依据。
3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 .用上“可能”、“估计”等词语说出自己的猜测,用上“因为……所以……” 等句式说出自己的预测的依据。
2 .借助课后练习表格,明确预测的依据。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看图读书名,猜猜可能里面可能写了什么
出示《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封面及书名,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L读了这个课题会有很多疑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3 .猜一猜这几个问题,建议在猜测时用上“可能”、“估计”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看插图读书名,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课题说说疑问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内容 的探索。在回答疑问时让学生用上“可能”、“估计”这些词语,给学生提供 了支架,能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测。)二、初读课文,尝试猜测
(一)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请生朗读。
1 .随机提问“窟窿”、“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二)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请生朗读。
1 .学习生字“暴”:
(1)这个字由哪三部分组成?
(2)哪一部分书写时最难?
2 .猜测老屋会答应它的请求吗?
3 .生猜测后,师出示插图:老师给你一个帮助,仔细看看这个插图你再猜猜。
4 .引导学生按照“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因为我看到插图中的老屋 看上去那么慈祥,所以我猜测老屋可能会答应它的请求。要说清楚猜测的依据。
(板书:插图)
(三)出示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请生分角色朗读。
1 .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凑”:什么叫做“往前凑”,请表演“往前凑”。
(2)学习生字“嗡”:形声字。
2 .老屋帮助了小猫,它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请生齐读 老屋的这句话。
3 .猜测老屋会倒吗?请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预设一:因为故事可能不会那么快就结束,会有其他小动物来请老屋帮忙,所 以我猜老屋可能不会倒。
预设二:因为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所以我猜老屋可能不会倒。(板书:题 目)
(设计意图:在分段出示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进行猜想,学习通过插 图和题目进行预测的方法。学生在猜测时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 句式回答,让学生能够有依据地猜。)三、发现规律,继续猜测
(一)出示课文第七一一九自然段L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孵”:根据字形识字。
(2)学习生字“叽”:形声字。
2 .默读,说说这个部分讲了什么?
3 .分角色朗读。
4 .读了这个部分发现了什么? 了解这部分故事内容和前面部分的故事内容差不 多,发现故事中的规律。
5 .老屋帮助完母鸡后老屋怎么说?为什么这么猜?用上“因为……所以……” 的句式回答。请到文中找出依据。(板书:故事内容).猜测这次老屋会倒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尝试了第一部分的故事边读边猜后,出示整个第二部分故 事的内容,让学生发现这个部分故事内容和前面部分的故事内容差不多的规律。 由此猜测老屋帮助完母鸡后老屋怎么说?学习通过故事内容进行预测的方法。) 四、学以致用,续编故事
(一)接着编故事.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接下去会怎么样呢?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大家 接着编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讨论。
1 .分享交流。
(二)验证故事.翻开课文看一看,验证一下自己编的故事。
1 .说说哪些与故事内容一样,哪些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故事内容已经有了 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接着往下编故事,既要发散思维,又要有理有据。让学 生对照课文验证自己编的故事,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地探索式阅读,同时 能让学生在预测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反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 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 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 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课前游戏,无痕渗透
本课的课前游戏,我借助同学们正在看的课外书封面和插图激发孩子们的 兴趣,设想是在玩中无痕渗透给孩子们猜测要有依据的意识。可能是因为孩子 们太紧张了,在试教的时候那种活跃的、孩子们争着抢着提问的气氛没有呈现 出来。
二、依托初始体验,培养预测的意识
与往常的课不同的是,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之初,我利用课文第 一幅插图引入,说说这座老屋长得是怎样的?然后引入课题,通过对题目“总 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 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 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 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 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
三、根据旁批,渗透预测的方法
在学生对预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 一边预测。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教学中我利用“总也倒 不了”与“老屋”之间的语言张力,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对老屋形象和心理的 描写,感受老屋之老,进而预测打算倒下的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 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的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 的预测。学生一定看过与魔法有关的神话、童话。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来猜测 的。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 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第三自然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 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
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与故事的 内容一样吗?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 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