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易混淆知.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41406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易混淆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易混淆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易混淆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易混淆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易混淆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易混淆知识点1单选题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答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北京人。解析:元谋人北京人2、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_”,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_”,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_。答案:仁为政以德礼乐制度改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3、唐朝某赋税制度“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由此可见,该制度A加重了农民负担B简化了税收手续C调整了征税标准D增加了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可见,征税的标准是资产,C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排除A项;简化了税收手续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增加了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4、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以下史实能

3、够反映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空海长安求法玄奘、法显西行取经遣唐使来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ABC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空海长安求法、遣唐使来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都是周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表现,故正确,C项正确;玄奘、法显西行取经是中国学习外来文化的表现,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小提示:5、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学成就最晚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A汉赋B楚辞C乐府诗D唐诗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晚”、“大一统”,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封建大一统社会的鼎盛时期,唐诗是唐朝的文学作品,在选项

4、中属于最晚的时期,符合题意,D项正确;汉赋描写的是西汉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威,但不符合“最晚”,排除A项;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乐府诗兴起于秦朝,秦朝是大一统时代,但不符合“最晚”,排除C项。故选D项。6、文学: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_、_上答案:汉赋乐府诗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汉赋、乐府诗上;汉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所以空白处应填汉赋、乐府诗。7、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

5、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A使全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陷入持续低迷D便利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项;材料与推动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北方的商品生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8、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门阀士族的崛起B儒学受到了释老思想的冲击C士族客观挽救了儒学的衰落D士族

6、注重品德修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保持门第观念,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礼制,在日常生活中以礼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传承儒学,挽救了当时正在受到佛、道教冲击的儒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礼制,未涉及“门阀士族的崛起”,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受到了释老思想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族注重礼制,而非品德修养,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9、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也产生了_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答案:华夏解析:结合

7、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10、五帝时代(1)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_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_。(2)_:根据推举和考察,由_继承尧的地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3)夏部族的_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答案:炎黄华夏始祖禅让制舜禹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所以处应填“炎黄”;处应填“华夏始祖”。(

8、2)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尧的地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所以处应填“禅让制”;处应填“舜”。(3)结合所学可知,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所以处应填“禹”。11、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唐太宗李世民特别规定,自己口述或草拟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这说明A门下省掌握中央决策权B三省之间权力混乱C国家管理系统逐渐成熟D中央决策效率低下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三省六部制下,政策的执行有着严格的程序,就

9、连皇帝的诏书也必须经过门下省审核才能通过,说明国家管理系统逐渐成熟,C项正确;门下省是审核机构,排除A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D项。故选C项。12、巩固统一统一车轨、_、货币、法律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_。编制_,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答案:文字法律户籍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因此,处为文字;处为法律;处为户籍。13、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答案:元谋人解析: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

10、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14、生平:孔子是_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答案:中国儒家学派解析:根据所学,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15、某朝官员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时任给事中的某官员行使职权,驳回诏书。【注:给j事中,秦始置,汉魏相沿。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五代、北宋初门下封驳之职渐废。】由此推断,这一片段可能发生的朝代是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某朝官员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

11、时任给事中的某官员行使职权,驳回诏书”可知是唐朝时期,B项正确;秦朝时期没有给事中官职,排除A项;明清时期,宰相已经废除,排除CD项。故选B项。小提示:填空题16、项目时间成就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东晋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等文学形式诗歌唐朝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诗圣”是_书法东汉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世称“书圣”隋唐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的颜体和_的柳体最为有名绘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和_隋唐绘画题材广泛

12、,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_被称为“画圣”石窟魏晋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有_、_、_答案:建安文学陶渊明民歌李白杜甫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吴道子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

13、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所以,处为建安文学;

14、处为陶渊明;处为民歌;处为李白;处为杜甫;处为王羲之;处为颜真卿;处为柳公权;处为女史箴图;处为洛神赋图;处为吴道子;处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处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处为甘肃敦煌莫高窟。17、安史之乱: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_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胜转衰答案:755解析:略18、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由此可以分析出吐蕃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西藏地区,对应图上

15、为B点。A是今天新疆地区,C是蒙古,D是东北,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9、西晋(1)266年,_代魏称帝,国号_,史称西晋;280年,完成统一。(2)五胡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_、鲜卑、羯、_、氐;在西晋发生内战时,这些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渐主导局势;316年,内迁_贵族灭西晋。答案:司马炎晋匈奴羌匈奴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炎建立西晋,国号晋。五胡内迁中,包括匈奴、鲜卑、羌、羯、氐。西晋被匈奴所灭。20、过程:_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_趁机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_一起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答案:755安禄山史思明解析:略21、北魏:_改革时,颁布

16、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均田制表受田者露田(死后还给国家)桑田(不再收回)一夫一妇120亩20亩丁男20亩为户主者有20亩男18岁以下答案:孝文帝均田令解析:略22、城市:唐都_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答案:长安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都长安城内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23、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朝代:唐朝判断依据: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答案:(1)朝代:秦朝:西汉:唐朝判断依据: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将西域纳入

17、版图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实行郡县制;郡县首领由朝廷直接任命;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等。: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设置河西四郡等。:设安西都护符和北庭都护府等。(2)统一、多民族融合等特点。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第一幅图示秦朝的疆域图,判断的依据可知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秦国完成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对地方的措施,主要从郡县制,建筑长城和修建直道和驰道来回答。第二幅图反映的是西汉疆域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西域已经属于汉朝的疆土;对地方主要通过“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在全国设立13个州刺史,进行对地方管理。第三幅是唐朝,对地方主要答出设安西都护符和北庭都护府即可。(2)秦朝、汉朝和唐朝都

18、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可以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民族融合的加快。24、科技(1)印刷术:唐朝已有了_的佛经、日历和书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品是_。(2)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答案:雕版印刷金刚经解析:略25、魏晋:开始实行_,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答案:租调制解析:略材料分析题2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很快便大败。之后,松赞干布俯首称臣,并向大唐提出了和亲的请求。为了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唐太宗很快便答应了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进藏之

19、前,中原与吐蕃间鲜有往来。641年隆冬,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起程前往吐蕃。送亲队伍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中包括了大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文成公主进藏所走的道路,便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青海古道,它经陇南、青海到达了黄河的发源地。松赞干布亲自率队到柏海迎亲,同公主一道返回逻些城。为了将这次和亲永载史册,留示后人,松赞干布还特别为文成公主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它也就是今天西藏的标志之布达拉宫。摘编徐志平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成公主名垂青

20、史的原因。答案:(1)历史功绩:稳定大唐西南边陲;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之间的民族交融;为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原因:远嫁西藏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展现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品质、不畏艰险的的勇气;是汉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典范;后世统治者的宣传;汉藏两族人民的纪念;治史观念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为了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唐太宗很快便答应了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可知,文成公主入藏有利于稳定大唐西南边陲;根据材料“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中原与吐蕃间鲜有往来”可知,文臣公主入藏有利于促进中原与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根据材料“送亲

21、队伍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等信息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量中原地区的书籍、乐器等,这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同时促进中原文化向西藏地区传播,为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根据材料“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同时为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体现了其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品质和不畏艰险的的勇气,有利于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团结,并为后世统治者宣传等从

22、西藏和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等角度分析回答。27、唐太宗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贞观政要材料二关于贞观之治,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评价:贞观之治之所以为人称道,在于政治风气开明,成为后世政治楷模。贞观一朝虽仅为经济恢复时期,但在边疆问题上不全取守势,而能主动

23、出击并获得显著战果。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整理(1)材料一中唐太宗提出了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些主张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贞观之治”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答案:(1)主张:民族平等;民族间相互信任;感化少数民族。(任意两点)理念:以民为本;“存百姓”;文德治国。(任意两点)(2)选择: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在决策上,虚怀纳谏;注完善三省六部制,保证决策政令的正确制定;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写到其中3点)选择:派兵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

24、;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册封西北各族的后嗣。(写到其中3点)解析:(1)主张:根据“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得出民族平等;民族间相互信任;根据“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得出感化少数民族。理念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是以民为本;“存百姓”;文德治国等。(2)本题任选其一进行阐述即可。如选择,根据“贞观之治之所以为人称道,在于政治风气开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贞观时期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在决策上,虚怀纳谏;注完善三省六部制,保证决策政令的正确制定;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如选择,根据“在边疆问题上不

25、全取守势,而能主动出击并获得显著战果”可知贞观时期派兵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册封西北各族的后嗣。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对孝文帝汉化的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

26、动。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汉化。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答案:(1)社会习俗方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改革陋习。推动社会转型:改革了原有的土地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分封宗法制度,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始建立是战国时期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27、,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了拓跋族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解析:(1)社会习俗方面:根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可分析出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改革陋习。推动社会转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改革

28、了原有的土地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分封宗法制度,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始建立是战国时期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认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方法,既看到积极的方面,也看到消极的方面。结合材料二观点一,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材料“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汉化。”可分

29、析出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了拓跋族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29、选官春秋官员,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家政权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国古代,为封建王朝选拔合格的官员一直是中央政府统治的重要一环,选拔官员的方式与标准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在不断进步与变化。(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与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官制E.军功爵制针对选官制度的史料历来相当丰富,以下是两段相关史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

30、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其长策,嫌得英雄尽白头!”【五代】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材料二: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元】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图片说明: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

31、拥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4)有一种说法称这种游戏形式在汉代就出现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如认同,请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证明,如不认同,则依据历史知识推测其大致可能出现的时代。答案:(1)选官制度:1-D;2-E;3-A;4-C;5-B。(2)选官制度:科举制。不同:材料一认为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很难考;材料二认为自隋唐朝以来,科举考试专尚词赋,使人变得浮华了。原因:材料一所处的五代时期,科举考试主要以明经、进士科为主;材料二所处的元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更重视德行。(3)史料价值: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信息

32、:了解朝廷组织架构;了解历代官制的变化;了解印刷术的进步;了解民俗等。问题:要注意辨别真伪,挖掘其有价值的因素。(4)态度:同意。证明:汉代实行察举制,平民可能会被察举做官;汉承秦制,中央设置三公。解析:(1)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世官制,所以与1(西周)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D(世官制);秦朝实行军功爵制,所以与2(秦)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E(军功爵制);西汉实行察举制,所以与3(西汉)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所以与4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C(九品中正制);隋朝实行科举制,所以与5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B(科举制)。(2)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一“

33、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材料二“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涉及科举制。不同:根据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可知,材料一认为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很难考;根据材料二“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可知,材料二认为自隋唐朝以来,科举考试专尚词赋,使人变得浮华了。原因:根据材料一的出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所处的五代时期,科举考试主要以明经、进士科为主;根据材料二的出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所处的元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更重视德行。(3)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

34、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并结合所学可知,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信息:根据材料升官图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了解朝廷组织架构、历代官制的变化、印刷术的进步、民俗等方面得出升官图提供的信息。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辨别真伪,挖掘其有价值的因素。(4)态度:结合所学可知,我同意升官图游戏出现在汉代的说法。证明: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平民可能会被察举做官;汉承秦制,中央设置三公。由此可知,官图游戏有可能出现在汉代。小提示:30、材料府兵制的创建是

35、西魏宇文泰军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西魏大统八年(542),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逐渐建立起一套府兵制度。此后,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均田户,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府兵制共设八柱国为长官,以下分设十二大将军,再下为二十四开府。每个柱国的军队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军官皆恢复或赐予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等,军士一律以主将之姓为自己的姓氏,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六镇军人的反汉化情绪,也加强了军队内部的凝聚力。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摘编自张帆

36、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府兵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宇文泰府兵制改革。答案:(1)特点: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兵农合一:兵将分离:保留部落兵制色彩。(2)评价: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减轻国家负担:缓解民族矛盾:对防唐军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建立在均田制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而废除。解析:(1)根据材料“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和“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可得出以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根据材料“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可得出兵农合一;根据材料“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可得出兵将分离;根据材料“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可知保留部落兵制色彩。(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宇文泰府兵制改革采取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并且采取兵农合一的措施,这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根据材料“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宇文泰府兵制改革对防唐军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该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而废除。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