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年级:姓名:9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卷 选择题(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 3 分,共 16 道小题,总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了推进环保和节能理念的实施,某公司开发生产了“风光互补路灯”,该路灯只 需要晒晒太阳吹吹风就能工作。图为某游客近距离拍摄的该路灯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1.该“风光路灯”最适宜销往A.贵阳 B.成都 C.呼和浩特 D.海口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
2、业栽培技术。据统计,覆盖地膜的土壤比不覆盖土壤的温度要高 24 度,可以让作物提前发芽,生长。同时地膜覆盖在保持土壤墒情、抑制杂草生长 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图完成 23 题。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到果园参观时,小明发现,许多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铺一层银色地膜,其主要的作 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保持水分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下图中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选项,与图中环节相吻合的是 A.黄河入海流B.沙尘暴
3、 C.伏旱 D.台风登陆 “一滴水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 5.这段话涉及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水汽输送 蒸发 降水 径流 A. B. C. D. 比拉大沙丘位于法国大西洋沿岸,长 3 000 米,宽 500 米,高 114 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 1 000 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比拉大沙丘仍处于生长之中,每年大致以 5 米的速度 扩展。读图,完成 67 题。 6.比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 B.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7.比拉大沙丘的扩展方向是A.向东 B.向西
4、 C.向南 D.向北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 8 题。 8.图示地区A.最低处海拔不足 900 m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 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据此完成 910 题。 多分布在我国渤海与黄海沿岸 根系短小不发达 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以喜盐植物为主 A. B. C. D.10.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5、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 1113 题。 1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A.生物 B.成土母质 C.气候 D.成土时间 12.关于土壤形成因素及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土壤有机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B.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C.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等 D.治理土壤盐碱化可以通过大水漫灌、引淡淋盐、地膜覆盖等方法 13.红壤的肥力、疏松
6、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增施熟石灰 大量施用化肥 掺沙 A. B. C. D. 2019 年第 19 号台风“海贝思”,10 月 12 日早 5 点其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南偏西方约 540 公里的日本以南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15 级(48 米/秒)。随即“海贝思” 趋向日本东南部。据此回答 1416 题。 14.关于台风“海贝思”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严重 C.登陆日本之后强度持续增强 D.台风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15.获得此图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7、B.全球定位系统 C.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 16.关于本次台风“海贝思”的防灾和减灾措施合理的是日本多地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 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 途经中国海域的货轮要全面停运 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开阔地疏散 朝鲜、蒙古等国需加固海岸堤坝以防范海啸侵袭 A. B. C. D. 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3 道题,共 52 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17.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1)(多选)乙地为雅丹地貌,其景
8、观特征( ) (2 分) A.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B.沟槽与垄脊相间构成 C.土墩形态各异 D.地势平坦,地表多松散物质 (2)丙地图示地貌形态称为_;形成的外力作用是_。(4 分) (3)我国丁地区是世界上_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 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观天巨眼”于 2016 年 9月 25日在贵州“大窝凼” 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 ) (4 分) A.风力 B.生物 C.冰川 D.流水 (4)“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2分) 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积水 海拔很低 降水丰
9、富 人烟稀少 A. B. C. D. (5)图示丁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 请解释其主要原因。(4 分) 18.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读澳大利亚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图中 A 处为热带雨林气候,B 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别写出 A、B 两 地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导致这两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6 分) (2)图中 B 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 处为热带草原气候,D 处为热带沙漠气 候。C 与 A、B 之间有大分水岭山脉贯穿南北,
10、且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试说出 B、C、D 三地水分差异是 ,(2 分)分析 B、C 水分差异产生的原因 。 (4分) (3)热带雨林常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荒漠”,试从气候和生物循环的角度分析 图中 A 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6 分) 19.2019 年 12 月 5 日 18 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其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下图为“降温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1)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主要有 。(4 分) (2)北京的降温幅度为 ,个人应该采取的防御措施有 (4 分)在霜冻来临前,北方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 以此防御霜冻
11、,称为“烟熏法”。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其他影响 。 (6 分) (4)寒潮天气不仅能造成危害,也有许多益处,请简要说明其益处。(4 分) 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试题地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3分,共16道小题,总分48分.)1-5 CBCDA 6-10 CAACA 11-16 CCDB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道题,共52分)17题、(16分)(1) BC (全选对得2分,只选对一个得1分)(2)海蚀柱海浪侵蚀 (4分)(每空2分)(3)喀斯特D (4分)(每空2分)(4) C (2分)(5
12、)(4分)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丰富;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表水蒸发量较大。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地表水相对不足。(评分标准: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相对不足各答出一点才能得4分。只答地下水丰富,或地表水相对不足原因的,最多得2分)18题、(18分)(1)A:热带雨林;(2分)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2分)(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2分)原因: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2分)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2分)
13、(言之有理均得分)(3)(6分)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2分)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大量养分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2分)雨林植物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补充少。(2分)(言之有理均得分)19题、(18分)(1)降温、大风、雨雪 (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2) 68 ,(2分) 防寒保暖或注意大风刮落物体等(言之有理均得分)(2分)(3)原理: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了地面温度。 (2分)燃烧产生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减少了霜冻危害。(2分)影响:造成大气污染。(2分)(4)有助于地表热量的交换;风调雨顺的保证;天然杀虫剂,减轻来年的病虫害;带来风力资源。(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均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