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32330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 业 论 文论韩寒的创作与转变 学生姓名:杨卓翰 学号:1308101452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5年12月目 录(一)第一章1(二)第二章2(三) 第三章3 (五) 总结4 摘要韩寒是当今最具争议的80后作家,从第一届新概念文学大赛一等奖得主到如今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韩寒的身份在变,地位在变,文学风格也在变。本文第一章试对韩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细致梳理和分析,将其三次转型总结为“学生韩寒”、“文青韩寒”和“公知韩寒“,探究其创作发展变化的完整轨迹。第二章说明韩寒创作转型的原因。第三章重点揭示了韩寒转型的意义。关键词韩寒创作转型80后公共知识分子前言韩寒,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从199

2、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一举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2000年发表长篇小说三重门,畅销两百多万册,一度成为最炙手可热的80后作家,随后他了退学的决定,引发了社会上“韩寒现象”的讨论。退学后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漂来漂去和杂的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作品。自韩寒出道的那天起,十二年来他就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成为争议的对象。他的小说,他的博客,他的赛车,他的杂志,甚至他的乐队,人们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附加在他的文学作品之外的一些事情上,更愿意把他当做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教育现象来解读。但却少有人从文学方面来

3、解读韩寒,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作家”这个让韩寒成名的身份了。2012年的春节,最热闹的事莫过于方舟子“打假”韩寒代笔,但事已过去近四个月,仍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韩寒真的有代笔或团队,而此事现在也已沦落为一个笑话。方舟子和麦田死咬韩寒不放的原因是觉得韩寒前后文学风格创作主题转变很大,但是却忽视了创作转型这一文学现象的客观存在。看着方舟子那些所谓的拙劣的文本分析的“铁证”,却对韩寒文风的一脉相承视而不见,让我不禁想为韩寒说两句话。这正是我创作此文的最原始动力。选择韩寒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因为十二年来,韩寒从最初的小说创作到杂文式的小说再到杂文之旅,从一个叛逆少年的代表到现在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转

4、型有迹可循,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本文试从韩寒的三次转型入手,进一步探究他转变的原因,发掘他转变的意义,以此来盘点韩寒陪伴我们的这十二年青春。 第一章学生韩寒韩寒出道于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名于第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然后他选择了高二那年退学,后来也拒绝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他最初的小说和散文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都是以校园为背景,以日常学生生活为主题,加之韩寒幽默风趣的文字,以讽刺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当时那个年代,让他着实的火了一把。简言之就是“骂教育”。从韩寒成名到2006年,他尽管已退学多年,却仍处于一个后青春期的时代,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归纳为“学生韩寒”。早期的

5、韩寒作品中,无论是三重门中的林雨翔,像少年啦飞驰中的“我”和“铁牛”,还是一座城池中的“我”、“王超”还有“健叔”。这些主人公普遍都经历过了痛苦的校园生活,受到老师同学的排挤压迫,乃至后来回忆起来都像噩梦一样,由于成长阶段没有正确的教育导向,主人公后来也都是庸庸碌碌的小人物,平平淡淡的过着每一天,最终都陷入一种巨大的空虚。三重门作为韩寒的处女作,可以清楚看到这本小说中韩寒自传的影子,故事的题材都几乎来自他自己的事,加入文学社,参加作文大赛,以体育特招的身份进入市重点高中,追心仪的女生等等。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描绘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社会关系,如父母托关系花高价让“林雨翔”进了市重点;

6、有金钱关系,如林雨翔的高中同学钱荣仗着家里有钱就在学校作威作福;有人际交往,如林雨翔跟钱荣的斗智斗勇,处心积虑的煽动文学社的同学选他为社长,还有最纯情的男女之情,林雨翔与susan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之情。韩寒就是以挑剔的,怀疑的眼光去看这个荒唐的世界,然后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而书中随处可见对学校对教育的讽刺。如“那女孩的嘴仿佛学会了中国教育界处理问题的本事,只触及到皮而不敢去碰实质的东西。”1韩寒的比喻天马行空到形容一个女孩吃生煎包都能联想到中国教育。这种比喻说好听就是天马行空,其实说不好听也可以是生拉硬扯,有时看得人一头雾水。加上书中有很多高深的旁征博引,后来韩寒也在博客上自己反思承认了三

7、重门是一本很装逼的书,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掉过书袋。同时也他说明了“掉书袋”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初期学写作的必经之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两千年,被全国的大中小学生奉为“圣经”,说出了有过学生经历的人的心声,也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当头一棒,韩寒成为了“叛逆”的代言人。从像少年啦飞驰开始,韩寒延续了对教育制度批评的主题,不过是把背景从初中高中转移到大学,更荒唐的是,还是专门培养老师的师范大学。不过校园生活不再作为全书的主线,而是多条线索之一,回忆“我”和“铁牛”的小学生活,“我”和“老夏”的大学生活。同时还有一条“我”当盗版书枪手的经历的线索。说明韩寒已经开始着眼于社会了,不再满足只局限于校园生活的写作。

8、这本小说不再像三重门一样通篇都是雕琢才华故弄玄虚的生硬比喻句,转而向一种更自然更流畅的幽默发展。比如韩寒眼中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反派角色:“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些老师不怎么样,当然我这是就我们学校而言。看其他学校的兄弟一个一个和我似的,我就知道至少在我接触的地方是这样的。我的刘班主任,外表和内在一样虚伪,她的口头禅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因为她仅存的师德告诉她自己,亲手打学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她要做的是将这个任务下放给各个学生的家长。因为目的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而且自己还省下力气,可以有时间构思下一个挨打者是谁。”2而对师范毕业的学生描述是:“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些人能够在

9、毕业以后衣冠禽兽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教书育人。教书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碰上合适的女学生,育人这个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对于学校,韩寒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敌对情绪,他说“自从我懂事以后我就对每个我念过的充满失望。而更令人失望的是,在我进那些学校之前,总是对它们充满希望。”3我们可以看出韩寒没有我们想象那般洒脱和不在乎,甚至能读出一些他的无奈和挣扎,退学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他彻底绝望之后。这两部小说在韩寒的创作生涯中有想当重的意义,以及同一阶段的散文集零下一度和通稿2003,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最为读者所知的,初步奠定了韩寒在80后作家领军人的地位。今天我们看来,不能因为这几部的主题思想的都是重复单一的

10、在批判教育制度,写作手法略显稚嫩就抹杀了这几本书的功劳。第二章 商业市场机制下的文青韩寒韩寒于200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为当年年度全国最畅销图书,连续十个月排名第一,全国图书销售排行榜上榜时间达33个月,累计发行190万册,是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从这本书起,韩寒后来出版的每本书都能登上全国图书销售排行榜,韩寒是大众消费主义文化的最直接的受益人。在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商业的完善的背景下,文学作品逐渐走下商品化和明星化。早期的韩寒是打着“80后”小说的旗号,笼络了一批同龄的年轻人。当“青春文学”、“校园文学”经历了辉煌后,这样的主题也就泛滥了,那些叛逆。残酷、苦闷、先锋等特征成了8

11、0后作家的标签,也是他们融入纯文学的障碍,很多作家开始不愿被归类为“80后作家”,韩寒也不例外。04、05年韩寒曾陷入事业的低谷,直至05年遇到了京城书商路金波。路金波是中国畅销文学的金牌推手,擅长将文学创作转换为流水线下的产品。他看中韩寒身上商业价值,用精确的定位和包装,帮韩寒重新杀回大众视野。路金波曾自豪地对记者叙述过自己的得意之笔:“我希望饶雪漫走商业化的路线,韩寒就去竖牌坊做知识分子。他们俩绝不是女生版、男生版的划分,而是一个经济一个政治。”此后韩寒新作推出时都会在理想主义的噱头下炮制出新卖点,如“韩寒里程碑作品”“韩寒首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国内首部公路小说”等。路金波还帮助韩寒找到

12、了最恰当的传播媒介网络,把韩寒打造成了有上亿点击率的金牌博主。韩寒06年赶上了博客最火爆的年代,依靠网络这个自由、开放的媒介,不需要文化部门的审核,在自己的博客中针砭时弊,畅所欲言。渐渐积攒了人气,赢得了大批的追捧者,哪怕是一篇流水账或者只有一个标点的文章,都能得到上万的点击率和跟帖率,这是传统写作方式根本无法企及的。韩寒对文化运营机制保持着高度敏感,熟悉读者需要什么,加上网络的普及和多元化的手段进行包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成功的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品牌,完成了自己的转变。第三章自身创作升华后的公知韩寒韩寒是这样评价文学的,“文学其实就是文字的学问,小说的第一等就是文字里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情绪,

13、第二等就是文字本身非常好,第三等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10我们都知道韩寒从一开始就擅长玩文字游戏,比喻、夸张、拟人、谐音等各种表达方式都运用自如。如三重门中的“语文书里作者文章的主题立意仿佛保守男女的爱情,隐隐约约觉得有那么一点,却又深藏着不露;学生要探明主题辛苦得像挖掘古文物,先要去掉厚厚的泥,再拂掉层层的灰,古文物出土后还要加以保护,碰上大一点的更要粉刷修补,累不堪言。”11 这段话是韩寒以语文这门课为例表达对应试教育的嘲讽和批判。他的语言充满了一种“漫画式的幽默”,咋一看很好笑,细细斟酌后才会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意思,不过笑完也就完了。所以韩寒的文字从来不是“文以载道”那一等,起点就是“文

14、字本身就很好”。他自己也曾说过“因为三重门在文字上已经到达一个高度,所以很难超过它,尤其在文字上。”“三重门其实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过度游离于情节外的卖弄,也由于自己当时还是学生,经历不足导致文字上格外努力,也算是一种风格。”12 一座城池以后,韩寒开始尝试新的语言风格,褪去浮夸的文字,减少抖机灵,试图通过叙述本身传达情绪。到了他的国封面上那句“野草冲破土壤,它们一百三十五度仰望的天空在哪里?”,标志着他写意的笔锋已经成型。到了杂文时期,韩寒的文字已经在“情绪”和“好文字”之间不相上下了。如博文青春,“为什么我们的政客能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挺起了腰杆,还能来几下政治博弈,耍几下政治手腕,是

15、因为你们,每一个廉价劳动力,你们是中国的筹码,GDP的人质。无论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封建特色的资本主义,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这篇关注富士康年轻员工频发跳楼事件的博文,“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这一句作为结尾,一语双关,让悲凉的情绪贯穿全篇,写出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绝望,也引发了大家的反思,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又如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我”和女友“童童”争论温水能不能煮死青蛙,“我”执意认为“其实温水煮不了青蛙的,不要以为现实可以改变你,不要被黑夜染黑,你要做你自己,现实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现实不

16、过是只纸老虎 砰的一声巨响。孟孟赶在青蛙往外跳之前,一把用盖子扣住了锅,旋即把火开到最大,青蛙则在里面乱跳,我看得心惊胆战。孟孟一手用力按住,一边转身直勾勾地看着我,说,这才是现实。” 这段描写让一种超越文字之外的冷酷和无奈油然而生,这大概就是韩寒所谓的情绪在其中了。成熟后的韩寒在作品中吐露真诚,坦然面对自己对现实的妥协。曾经年少轻狂的他,也挑战过体制做过抗争,后来发现自己在庞大的体制下,只是一枚棋子,一个戏子,所做的抗争不过是螳臂挡车,索性将对现实的关照和情绪放入作品,让作品成为一等的文字。所以,无论是从文体上,还是语言上,韩寒的转型都是一次对创作的升华。结语从2000年到2012年,韩寒走过了自己的文学生涯的十二年,从羞涩叛逆走向成熟稳重。作为属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他敢于用自己的文字对社会肩负起一些责任,他说,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2011年底他连续发出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意味着他的再一次转变,韩寒下一站将要走向哪里,我们也不得而知。无论是从文学现象还是文化现象上,我们都期望韩寒能变得更加完美。我想就用小说他的国的结尾作为本文的结束:“你能发光,你应该飞在我的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