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突破年高中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突破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B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不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唯一原因 B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2、程序性调控 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均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呼吸酶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都具有选择性表达的特点 3、人红细胞的寿命为 100120 天,人体每分钟有数百万至数千万个红细胞衰老、凋亡,同时又有大量的新细胞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婴儿的部分红细胞处于衰老状态 B分化使红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 C衰老的红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增大 D红细胞的凋亡对个体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 A处于 ef 期的细胞含有染色单体 Bde 时刻才出现赤道板和纺锤体 Cbc 时期细胞正在进行 DNA
3、 复制 Dcd 时期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三种血细胞,其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B端粒学说认为,细胞衰老的原因是端粒 DNA 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C感染病原体的细胞被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D植物体的分生组织细胞没有分化,不具有全能性 多选题 6、下图为某种高等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由于复制而加倍 B过程中,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3 C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核 DNA 分
4、子含量加倍 D过程中,细胞内重新形成核膜和核仁等结构 7、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 期),分裂间期又分为 G1期(DNA 合成前期)、S 期(DNA 合成期)和 G2期(DNA 合成后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检验点,只有检测到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验点 1 的作用是检验 DNA 分子是否完成复制 B与检验点 1 相比,在检验点 3 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如果检验点 4 检测不到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将停滞在分裂期 D检验点 5 的作用是检验染色体是否正确分离并到达细胞两极 8、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体细胞
5、的核 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乙丁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图中细胞含有 4n 条染色单体 B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可能发生在乙过程中 C丙过程中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 D丁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裂 4 人教版 2022 年高中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_011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2).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分化是
6、个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胚层细胞的分化导致组织形成、器官发生和系统建成,细胞的异常分化会导致癌变;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A、细胞分裂、分化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在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最大限度,A 错误;B、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B 错误;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遗传物质不变,C 错误;D、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
7、正常的现象,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 正确。故选 D。小提示:2、答案:D 解析:1)、细胞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5 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多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仅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A、除了细胞体积和表
8、面积的关系限制细胞长大外,核质比同样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A 正确;B、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 正确;C、细胞凋亡不光可以清除被外界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也能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C 正确;D、呼吸酶是进行呼吸作用必需的酶,所有细胞都要表达,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特有的蛋白质,是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错误。故选 D。小提示:3、答案:C 解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9、。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根据题意“人体每分钟有数百万至数千万个红细胞衰老、凋亡”可知:婴儿的部分红细胞处于衰老状态,A 正确;B、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B 正确;C、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因此人体衰老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C 错误;6 D、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此红细胞的凋亡对个体生长发
10、育具有积极意义,D 正确。故选 C。4、答案:C 解析:分析曲线图: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为 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 复制后变为每条染色体上 2个 DNA;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由 2 又变为 1。bc 段形成的原因是DNA 的复制,d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A、根据分析可知,de 段发生了着丝点分裂,所以 ef 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 DNA,不含染色单体,A 错误;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纺锤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即 cd 段,B 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bc 期的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C 正确;D、c
11、d 段可表示 DNA 复制完成后到着丝点分裂前的时期,染色体数量不变,只有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量才加倍,D 错误。故选 C。5、答案:B 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 7 亡完成的。3)
12、.、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称为端粒。端粒 DNA 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 DNA 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 DNA 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进而细胞逐渐衰老。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三种血细胞,其所含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A 错误;B、端粒学说认为,细胞每次分裂,端粒 DNA 序列会缩短,DNA 受到损伤,最终引起细胞衰老,B 正确;C、感染病原体的细胞被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 错误;D、植物体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了分化,保留
13、了分裂能力)保留了全套的遗传物质,依然具有全能性,D 错误。故选 B。6、答案:BD 解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一散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数清晰赤道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点裂数增均两级);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新壁建)。A、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每条染色体上有 2 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数量不变,A 错误;B、过程是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 正确;C、过程中染色体的
14、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 DNA 的含量不变,C 错误;D、过程中,细胞内重新形成核膜和核仁等结构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D 正确。8 故选 BD。7、答案:AB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A、由题干信息可知 G1期为
15、DNA 合成前期,G1期中 DNA 没有发生复制,A 错误;B、S 期为 DNA 合成期,DNA 复制导致 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B 错误;C、M 期为分裂期,在分裂前期若纺锤体不形成,则染色体不能移动到细胞两极,细胞不能分裂,将停滞在分裂期,C 正确;D、检验点 5 是要检测有丝分裂结束前染色体是否都正确分离并移向两极,D 正确。故选 AB。8、答案:BC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中 DNA:染色体=4:2,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说明 DNA 已完成复制;丙中DNA:染色体=4:4,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中 DNA:染色体=2:2,说明有丝分裂末期结束,形成了子细胞。A、丙图中 DNA 数等于染色体数,此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该细胞中无染 9 色单体,A 错误;B、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形成染色体,乙细胞中 DNA:染色体=4:2,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说明 DNA已完成复制,可表示为有丝分裂前期,B 正确;C、由分析可知,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 正确;D、丁中 DNA:染色体=2:2,说明有丝分裂末期结束,一个细胞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D 正确。故选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