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000万中国会计人的大本营: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扫描.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25897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万中国会计人的大本营: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扫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00万中国会计人的大本营: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扫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00万中国会计人的大本营: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扫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00万中国会计人的大本营: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扫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00万中国会计人的大本营: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扫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00万中国会计人的大本营: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扫描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工作随着改革开放而奠基。随着其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工作者这个群体不仅承担了繁琐的日常事务,也担当起会计“布道者”、“外交家”法规建设从中央到地方从僵硬的意识形态解冻开始,变革便是注定了的。1978年,在这个改革开放大幕徐徐拉开的年份,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而随着1979年初,财政部会计司的前身会计制度司的恢复,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就开始了。由此,也揭开了我国会计管理工作改革的序幕。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恢复之初,全司只有7个人,当时被称为“五老二小”,却承担着全国数百

2、万会计人的管理工作,而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正是其中年龄最小的那位。会计法的出台,这件我国会计管理工作启动后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正是这“五老二小”的“杰作”。“国务院1978年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从1979年开始,财政部即着手研究推动会计法立法工作‚同年8月形成了讨论草稿。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会计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对于刘玉廷来说,会计法颁布前前后后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会计法确立了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从而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创建了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的基本构架。可

3、以说,会计法的确立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得以迅速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会计法颁布后,时任会计司司长魏克发等老前辈大力推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地(市)、县(区)财政部门设立会计管理机构。如果没有会计法的保障和老一辈会计工作者的努力‚没有上下联动的会计管理机构和队伍‚会计事业很难有今天的可喜局面。”做了30多年的会计管理工作的刘玉廷,谈起当时我国会计管理工作起步时的点点滴滴仍然记忆犹新。如今他最深刻的感受是,“会计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财政经济发展的中心来开展,这是一个规律、方向,只要遵循这个规律,就不会错!”在其后20多年的时间里,贯彻会计法成为了我国各级会计管理机构

4、的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各地依据会计法,根据本省、市、自治区的具体情况纷纷开始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革。于是,福建省实施会计法办法(草案)、厦门市会计人员条例等地方性会计法规的出台成为我国会计管理工作提速进入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依据厦门市会计人员条例,厦门市拟成立全国首个地方会计人员的自律性社团组织厦门市会计行业协会。“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一个好消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行业协会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职,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向有关方面反映其意见和建议等。”厦门会计人吴海涛对记者说。制度建设一浪更比一浪高中外合资企业,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的新事物,而它对

5、会计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马宏远这个70年代末参加工作的企业老会计的记忆中,“当时我国基本都是国营企业‚实行的是1980年修订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可是由于国营企业投资主体单一‚该会计制度框架已经明显不能反映外商投资保值增值和按投资比例分配利润的实际情况。”外方看不懂中国的会计报表‚这对于走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中国来说,造成了引进外资的一大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开始研究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经过两年多的调研,首次引入了当时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资本、收入、成本、损益等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类型也遵从国际惯例

6、218;引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等。提交外商征求意见‚同时对合资企业的中方人员进行培训。“1985年3月4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的全新会计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于1985年7月1日起实施。”马宏远将这两个日子记得非常清楚,因为1985年3月4日是他从国营企业辞职后,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上班的第一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和思想的解放,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企业集团等‚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却也在不断冲击着国营企业传统的会计制度。这也直接催生了于1993年7月1日

7、起在全国各类企业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管理要求‚财政部此后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金融、施工、农业企业等13个全国性、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加入WTO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只是一条新闻,但对于马宏远来说,却是一件实实在在影响了自己的大事。2004年下半年‚财政部会计司针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研究制定2005年工作计划时‚提出了建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实现国际趋同的建议。财政部

8、党组果断决策‚决定启动这一系统工程,目前中国内地、香港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建立起持续趋同的工作机制。2005年底,由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确立‚并于2005年11月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订了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这项准则执行范围目前几乎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如果将马宏远形容为我国会计准则变化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一点也不为过,上述这些变化,他都悉数经历,如今马宏远已经成为一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的财务总监。“我的整个会计生涯,是和我国的会计制度、准则的变

9、化紧密相连的,毫不夸张地说,透过这些变化,我看到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巨大变化,而我们这些会计人是实践者更是受益者。”与此同时,会计准则也在与国际趋同,会计控制也向全面风险控制迈进人才建设金字塔培养模式整体扩充如今,我国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战略已然形成了一种金字塔的培养模式,即在扩大人才数量的基础上,提炼高端会计人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高级会计师实行评审制度出台后,为我国会计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年,我听说有高级会计师评审制度后,就开始着手参加,结果经历了3次才评上,其严格程度可见一斑。”刘凯是较早几批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一员,彼时,能够成为高级会计师,在那时是一件很了不

10、起的事情。但随着评审工作的逐年推进,单一评审带来的弊端也随即出现,为解决这一弊端‚从2003年开始‚财政部、人事部决定对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在经过几年试点后,于200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制度。去年起,财政部在高级会计师统考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建立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价制度。“从会计行业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看,确有必要探索建立正高级会计师评价制度,一方面是对行业千万从业人员的鼓舞,另一方面也可与领军人才培养相衔接。当然,具体评价方式值得深人研究。”刘玉廷说。如今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改革会计职称考试的同时,财政部有意识

11、地开始加快培养、锻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国际竞争力的会计领军人才队伍‚并通过发挥其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会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2005年‚财政部正式启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层面的会计人才培养规划是当初吸引我参加考试的原动力。”韦秀长于当年以企业一期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班。如今,6年的课程已经结业,与韦秀长同班的同学们大多数都获得了职位上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一个与同行交流的最好的平台,以及接触高端会计专家、国外会计团体的难得的机会。如今,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已成为中国会计业内的一大品牌。国家层面有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项目,在地方,广西的“十百千”会计拔尖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地方培养会计人才的突破性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广西累计191名会计人参加了“十百千”培训,其中150多人获得高级会计师职称,10人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培训班继续深造。2010年9月21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财政部印发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会计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大工程和组织保障。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可以说我国会计人才培养金字塔的塔尖和塔底的人才规模都扩大了许多,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财经会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