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浅谈如何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论坛精华帖)一、论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写作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就局部地区而言,写作教学至今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偏差: 从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方法,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
2、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再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写作知识贫乏,写出的作文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文体不符,优秀率不高,许多学生初中毕业了,还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 最后从新教材的编排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看,新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文体特点和写作指导,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为此,语文教师如何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改进作文教学内容,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
3、化,增加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切切实实、扎扎实实在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象样”的文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就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如何构筑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有益探索,自我觉得作文专题训练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训练扎实,能较大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于是,提出了如何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这一论题。 二、论题的阐释: 处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即是系统。从系统思想出发,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科学,就叫系统论。系统论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系统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的宗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
4、能和作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科学地处理以下几个问题: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根据总系统的大指标,确定各系统的小指标;根据总的进展要求,确定各工序的进展要求。要想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主要的,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则是必须克服传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像“庖丁解牛”一样,先摸清作文教学系统这头“完牛”的内部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列组合,使整体结构纲目分明,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体系.然后以这体系为依据,确定整个作文系统训练的实施方案,最后,把这一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力求使整个系统
5、中的所有环节都达到最优化,最后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由此观之,我们便可把整个中学的作文教学看作是一个大系统,而这个大系统中的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又都能自成系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便可根据这些系统的不同特点,确定各系统的训练方案.在这里,仅就初中的记叙文教学体系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和分析。 (一)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目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一定的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判文、讲评作文的这种模式,忽视了作文前的准备活动,学生的思路没打开,就盲目去写,因此,很难把文章写好。另外,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判文
6、上,而忽视了写文之前的指导和写作规律的,因此,力气没少费,却事倍功半.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记叙文教学系统这个目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力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按照系统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一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根据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这个大目标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下一些小目标: 1、构成记叙文的基本材料 (1)叙述:概括叙述具体叙述 (2)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3)抒情:直接抒情、间接
7、抒情 2、记叙文的一般常识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 记叙的顺序:顺叙、到叙、插叙、补叙 (3)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出现 3、记叙文的布局谋篇(基本写作技能) (1)确定中心 (2)根据中心组织材料 (3)材料的取舍 (4)段落、层次的安排 (5)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过渡和照应 (6)记叙的详略 (7)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4、记叙文的几种基本类型 (1)一般类:记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2)文学类: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散文诗等。小说;其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
8、等。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都有它的特定目标。明确了目标,就会自觉地完成本系统的各项任务.我们把以上小目标分解明确后,就可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作文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就可以按计划、按步骤地把方案落实到阅读教学过程中. 目前,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截然分开的做法,不仅肢解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而且很不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一个我们如今还未完全参透其义的深刻论断.作为例子,有它的典范性、权威性,它在思路、技巧、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它时,就得充分地认识,深刻地把握,多方面多
9、层面地领会它,并把它当作学生创新的起点.因此,如何用课文引路,在教学生学习阅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思路、表达技巧等等,是构筑记叙文专题教学体系必须注意的问题。 但是长期以来,初中作文课采用的写作训练模式,大都是用文章范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体系。就是用一套文选教材来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表面看,这种写作训练模式理论结合实际,但实际上,这无异于让学生照虎画猫.初中生尚处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而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好看,但够不着,越看这些名作,越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拿不出手。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限制了学
10、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发展。 在进行作文指导课时,我认为不要走入二个误区:一是指导太粗,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但学生写作能力没有扎实训练,写作无章可循;二是指导太死,规定内容,千篇一律,学生思维放不开,只能跟着老师走。我觉得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二次迁移的方法努力探索走出这二种误区的途径,路子比较宽;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放的写作过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又使学生能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章。 例: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写人,要反映某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怎样去反映?人不离事,要通过事的记叙来反映.写什么事,怎样写,结构怎么安排?怎样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运用什么技巧来写等
11、等。都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中找到作文的规律性.当然,在进行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时,千万不要为了想走捷径,在作文课上,过于教给学生一些程式化的作文套路,甚至包括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抽象干瘪,缺乏生气. 另外,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处理课文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时,应该针对训练阶段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针,这就是:初一时,课文阅读和写作采取近距离结合的方法,因为这时的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大,模仿性强,近距离结合作文水平提高较快。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不能再像初
12、一那样,否则会框得太死,不利于开拓性思维.因此,到了初二时,就采取中距离结合,到初三时则采取远距离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联想和想象. (二)构筑初中记叙文作文专题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所以,为了教学生写好记叙文,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种
13、思维能力系统的培养: 1、回想能力的培养 再现性形象思维的因素构成上,回想是体现其思维特征的主体因素。要学生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抓好回想能力的培养. 回想(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回忆”)作为一种思维,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回想的目的性,二是回想的程序性。 回想的目的性,即指整个回想活动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目的或主题来进行。从写作理论来讲,也就是要求写作时能够始终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围绕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尤其在初中低年级,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应该看学生会不会围绕一定的目的来想问题。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作文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短而空到长而杂,再到短而精(或长而精)的过程。而在初中生的篇幅由短
14、向长发展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内容拉杂,甚至跑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尤其应该重视回想目的性的训练。具体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想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先想后写的习惯,即在动笔前先要想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应该用哪些事实材料。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先把想的主题和材料分点列在题目之下,然后再动笔成文.学生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会在头脑中明确地树立起主题意识,使自己所进行的回想活始终紧紧地围绕着思维目的或文章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一篇新课文,我们不要急于先进入课文本身,而要仔细把玩文章题目,辨文体,识题眼,明轮廓,且要求学生掩卷思考:如果我写此文,到底写什么,怎么写,让学生口述后,再指导对照课文,从中
15、明白,自已的思路有什么缺点,怎样纠正,又有什么是连作者都没想到的,等等,将这些及时地记录在听课笔记本上,反复历练,审题能力势必提高,写作思路也会慢慢打开。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鲁迅却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写出了至今仍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不朽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
16、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回想,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回想的程序性,即指回想过程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明确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合理的逻辑性.我们平时要学生学习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学习段落层次的安排、过渡和照应,也就是要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想问题,形成一条线索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密的思路。回想的过程是形象的,但要做到有程序则离不开抽象思维的参与与调节,所以回想程序性的训练,主要是教学生能够在抽象思维的导引下既形象又合乎逻辑地思考。为了搞好程序性训练,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思路教学。叶
17、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他强调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要通过阅读课的思路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回想程序的基本模式,再举一反三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教师批改作文,也要把重点放在对思路的指导上.在程序性的各种单项训练中,最应重视的是“提纲法。既让学生多练课文提纲,也让学生多练作文提纲,经地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也就养成了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回想的习惯。 无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实际上都有一个思维的目的性和程序性问题.我们之所以在回想能力的培养中强调这两个问题,是因为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说,再现性
18、形象思维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回想能有目的性和程序性,不仅回想能力提高了,而且也为思维的高级发展奠定了基础. 2、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能力在再现性形象思维中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的记叙文写得好不好,与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联想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学生能够运用联想拓宽思维的广度,强化所表现的主题.如果我们把回想(无论以时间还是以空间的转移为序)称作一种纵向思维,联想则是一种横向思维。它可以在纵向回想的某几处找到附着点,如同树干旁生的斜枝朝着四周生发开来。这就使思维由单向变为多向,使思维的广度得以拓展。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的美女蛇的
19、故事、闰土父亲教捕鸟的故事,即是这种联想式的拓展。像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这样的记叙性散文,这种联想运用得更多。联想不仅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而且可以强化所表现的主题。例如荔枝蜜中由荔枝密的香甜联想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再由蜜蜂辛勤的采花酿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正因为联想在记叙文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的回想能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向着联想能力发展,这既是学生再现性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记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在各种联想方式中,尤其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因为它会使人们从相联系事物的特定关系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强化
20、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在联想训练中把它们作为重点. 二是教学生善于运用联想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联想在记叙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可以用所联想的他事物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例如茶花赋中用“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的对比联想说明云南的春天“脚步儿勤,来得快”;又用对“滇池的水”的相似联想说明华庭寺春色之深。如果教学生能够由所叙述的本事物出发去联想与之相关的他事物进行对比或类比,就会更加突出本事物的特征或隐含的道理。至于运用联想来修饰本事物,这在记叙文中运用得更多,尤其是大量的比喻句,无不是相似联想的结果。不少学生不善于修饰,文章缺乏形象感,这不能单纯地从修辞方法上看问题,应
21、该更多地从联想能力上找原因。朱自清的比喻、通感用得好,最根本的还在于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力。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记叙文的语言变得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和文学性,除了语言的修养,还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3、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在总体上是属于再现性形象思维,但又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一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主题。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主题的,所记的人物和事件是具体的、形象的,但主题却是抽象的。主题虽然不一定要在文章中表述出来,但在思想上应该是明确的。因此,尽管文体是记叙性质的,但在写作前却都必须3、抽
22、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在总体上是属于再现性形象思维,但又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经历一个对所要记叙的具体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文章主题的思维过程。 二是通过对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记叙中的议论.记叙文虽然是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但是并不排除必要的议论.而无论夹叙夹议或先叙后义,这些议论都是对所记叙的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的概括.学生能够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恰当的议论,这是记叙文水平提高的又一个标志。而要学生学会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这不单是一个写作方法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具体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由此可见,抽象和概括虽然不是记
23、叙文的主体思维,但它对记叙文的写作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应该结合记叙文的写作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我想,如果学生能够学会有目的、有程序地回想,又能够通过联想扩展自己的思维广度,使语言也更加形象化而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还能够通过对所述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议论,那么应该说他们也就基本上具备了记叙文写作应有的思维能力. 三、结论: 总之,实施这一专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和语文活动的有关要求,符合新教材编排的特点,符合作文训练的阶梯性,即遵照单项到综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符合语文教学系统论的有关理论。笔者进行记叙文作文训练专题化探索近三年,积累了相关的资料及学生
24、作文等近十万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有数十篇学生习作在各级报刊发表和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我所带2000届三、四班,是从一年级开始进行了一轮完整的记叙文专题训练,该班在该年的中考语文成绩列年级第一,且各项指标在全县城各重点中学中也能排第二。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训练程序改变了学生见作文即头疼,视作文为畏途的现状,使他们练得明白,练得高兴,练得有收获。 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4、692页 参考资料: 1.写作技法词典徐汉华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无痕雪老师:写作教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3、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何炳骅云天椿林
25、志荣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话题作文怎样切入话题话题作文怎样切入话题 话题作文的命题通常都有提示性的文字材料,由此引出话题。这个“提示材料或叫“提示语”至关重要,它展示写作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敲定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从而拓宽考生选材和立意的思路,尤其能为考生提供诸多写作的角度和切入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读懂“提示语,吃准话题的含义;第二步寻找切入话题的最佳角度,通过细化话题,即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化多为少,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宽题窄做,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 (一)怎样读懂“提示语” 读懂“提示语”最快捷的方法是“九词设问”,即运用人们思维中
26、常使用的“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 “何地、“多少”“假如这样几个思维词去解读“提示语”。方法是:从“提示语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出写作的具体内容,明确自己文章的主旨,即明确自己在话题的范围内写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思想,阐述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如同写一般命题或半命题作文一样,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文章中心句的确定就是找到了切入点。如以“起点为话题的作文题,有这样一段“提示语”:“三年初中生活,你肯定有许多新起点,也许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也许是思想上的一次变化,也许是生活中的一点感受。有些人在起点前奋力拼搏,享受乐趣;有些人在起点面前犹豫徘徊,咀嚼着生活的苦涩”
27、“提示语”第一句话的是“什么生活?“初中生活”,这就明确了写作题材的范围是“初中生活”.这第一句的后半句“你肯定有许多新起点,你肯定有“什么”?-新起点。这就点出了“话题”“起点”。“起点”后面的冒号,提示的是“起点”的内容是“什么?也许,也许,也许这三个“也许”是对许多新起点的诠解,实际上是在提示考生从学习上、思想上和对生活的感受分三个方面去选材。“提示语”里还有这样的内容,有些人在起点面前是“怎样”表现的?“奋力拼搏”,结果“怎么样?-“享受乐趣”;有些人在起点面前“怎样”表现的?-“犹豫徘徊”,结果“怎么样”?-“咀嚼着生活的苦涩.这样一问一答,设问演绎,就为你的立意敲定了方向,“提示语
28、”最后的省略号。意在提示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联想,开拓自己写作的思路。 再如以“家”为话题的中考作文试题有这样一段提示语: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以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提示语的第一句“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虽然没有给“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这三个分句却形象地将“家”这个概念作了诠释,说明“家是一个以亲情组合的充满温馨的集体;同时又指出了它的外延即有小家和大家,由集体到国家。这个提示极为重要,因为没有这个提示,考生可能会锁定“
29、家庭生活和难舍的亲情”方面去选材构思,势必去重复那些不知写过多少回的陈旧事例,缺乏新鲜感,而把选材的范围扩大到“集体”和“国家,这样可写的东西就多了,可选择的余地就宽了.提示语的第二句可这样设问,在这里都发生过什么故事?都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问是在敲定写作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句,即你所要写的是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来表现一种什么样的情思。假如你这样写班集体这一个温馨团结的“家”,要表现浓浓的师生情或同学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那么,你的以“家为话题的作文切入点也就找到了。 (二)多角度思考,小角度入题 话题作文给你写作的空间较大,可写的东西很多,不可能都写,这就要求细化话题,即化大
30、为小,化粗为细,化难为易,做到多角度思考,小角度入题。如下面一则话题作文。 窗是人类的一大发现,窗子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多,关于窗子的比喻、联想也很多。比如学习之窗、心灵之窗、电脑电视窗等。请围绕“窗”字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这样的以“窗”为话题的文章怎样入题?怎样确定切入点? 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命题者为考生选材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联想可入题的角度很多,运用“九词”设问法可以为你找到入题的最佳角度。 1。 窗有什么功能?为什么说“窗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可写说明文也可写议论文。 2。 “窗”的发展史是什么?窗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生活变化有什么关系?可以就此发表议论. 3. “窗”有什
31、么比喻意义和引申意义?从这些比喻意义、引申意义上着眼,可以联想到如下一些切入点;人的眼睛是心灵之窗,一张照片是童年之窗,电视、报刊是社会之窗,天安门是中国之窗,大使馆是国家之窗,柜台是商业之窗,文物是历史之窗,细胞、DNA是生命之窗 4。 窗外景色有什么变化?窗外的世界有什么精彩之处?由窗外的风景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又有不少可写的东西。 5. 窗外有什么故事?窗外有老年迪斯科、共青团志愿者、邻里亲情可以用散文和小说的体裁来表现窗外发生的故事。 6. 还可以写成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的窗有什么特点?北方窗花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以上这些都是运用“九词”设问法围绕“窗”这个话题打开的思路,然后根据你占有的材
32、料,熟悉的程度和自己擅长的文体来确定你的切入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而空,杂而散,真正做到化大为小,宽题窄做. 有的话题作文“提示语”不多,常用省略号提示考生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完成话题的外延,从而展开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这种情况可采取纵横开合法。 纵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如以“水为话题,可联想到整个中国历史与水有什么联系,产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大禹治水,李春设计赵州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旧社会发洪水造成的悲剧新中国成立后兴水利,疏河道,筑大坎,小浪底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全国军民战胜洪水所谱写的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于是可提炼出“中国的历史是水”的抒情主题。 横横向思考,按空间
33、顺序四面八方的联想。想一下与水有关的成语、俗语、 谚语、名言都有哪些,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流水不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可以拓宽你的思路。 开-发散思考,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如由水与自然的关系,联想到与社会和政治的关系,由香江联想到1997年香港的回归,联想到长江、黄河、香江水的融合,以“万水朝宗”象征祖国统一大业这样一个主题。 合集中思考,由四周向一点集中的思考方法,也就是由多角度向小角度收缩,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敲定话题作文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较为抽象和宽泛,考生最易犯“贪大求全”的毛病。如要求以“奥运”为话题作文,如果只是一
34、味空喊“支持奥运”,“我为奥运添光彩”等口号,却写不出一件关心奥运的具体事情,这样文章味同嚼惜,自然不会是好文章。 从小角度入题,就是细化话题,把内容宽泛的话题细化成具体的自己可写的小事情上,为大题目、宽题目、虚题目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事上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例如以“变化”为话题,你若锁定写家乡的变化,再细化为是写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写精神上的你再缩小角度,写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紧扣时代精神,于是把“变化”这个大而宽的话题细化缩小到一件小事,以奶奶穿拖鞋为切入点,通过奶奶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总之,话题作文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多角度
35、思考,小角度入题,真正做到细化话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把文章做到实处。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怎样写好“和谐作文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图画。其实世界处处都需要“和谐”。和谐是关爱体贴,和谐是宽容礼让,和谐是科学利用,和谐是协调发展事物之间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情形称为“和谐”:于是一首乐曲,音符组合得当为音调和谐;一幅画卷,色彩调配得当为颜色和谐;一对夫妻,相敬如宾为琴瑟和谐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追求着和谐: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敬业乐群,这是社会的和谐;同学友爱
36、,路人相助,这是人际的和谐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个人成长需要和谐,社会发展呼唤和谐。于是和谐便被看作是一种极致,一种完美. 近年来,“和谐”一词在报刊、电台频频亮相,成了点击率较高的词汇,“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因而,学生很容易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我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等角度来组织材料,但这样选材,角度大而空,学生离这样的政治生活距离较远,写出来必定空洞无物,我们只有学会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从小角度切入,从具体的事物入手去构思,才能言之有物,具体生动。一、议论类文的构思指导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力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可以
37、采用以下几种结构方式:1、先揭示和谐的含义,一般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多个领域和谐的具体表现,如解题中所说,然后揭示和谐的重要性,最后谈如何达到和谐,例如和谐的前提有尊重、平等、法制等。2、先从反面举例,然后揭示不和谐的危害,指出和谐的重要。3、正反对比着写,可以在阐释和谐的概念、重要性、原因和后果等方面对照着写.二、记叙类文的构思指导首先确定所要表达的范围,如家庭、社会、人与自然等,截取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铺叙成文。必须向学生讲明白,记叙类的文章要特别注意结构的精巧设置、细节刻画的运用和语言的形象生动。根据文题提供的材料,题材可以涉及以下三个大的方面:(一)写自然界之间的“和谐作者可以写自然界
38、的动物之间、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动物之间的“和谐”,如动物世界中小熊、小猫、小狗之间的友好交往;植物之间的“和谐”,如植物园中树木、小草、花儿之间的相互映衬;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如牛羊与草原、小鸟与森林、游鱼与河流等的相互依存.文章可以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采用动化剧本的形式,把动植物虚化成人,通过动植物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自然界需要和谐,和谐让万物变得美好。(二)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1)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如“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和睦相处,“爸爸”的善解人意,妥善处理与外公、外婆之间的关系,“爸爸、“妈妈”和“我”之间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体现的融融亲情,通过生
39、活中真实、具体的典型事例,运用生动的描写方法,表现“和谐”的可贵。(2)学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如“老师”与“我们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融洽气氛,这既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又能表现新型师生关系。还可以写同学与同学之间矛盾的化解、友好交往等,写“我们两名尖子学生因相互嫉妒产生纠纷,影响了各自的进步,也破坏了班级的荣誉.惨痛的教训,让“我”感到和睦相处,才是唯一的出路,对大家都有利,于是,上演了一段“将相和”.(3)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如陌生人对“我”的错误或过失行为的谅解、宽容,让“我”恐惧的心变得温暖,或“我”热心帮助陌生人感到快乐,或邻里之间的相互体谅、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还可以表现对和平
40、的渴望,渴望台湾早日回归,渴望世界没有战争,渴望伊拉克的同龄人像我们一样,能够平安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可运用书信体或庭审记录体,采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把内容写充实。当然,也可以写想象文,写太空人与人类和谐相处,相互学习、借鉴、互补,共谋发展。但这类社会类话题,取材的范围大,内容离学生生活远,学生很容易写得空洞,说大话套话,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得力.这类题材学生在写作中要慎重选择,尽量不涉及。(三)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方面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立意:一方面是从正面来立意,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写“我们”保护身边的森林、草坪、环境,也可以写“我们”节约粮食、水、电,可以写爱护“我家
41、”的宠物,从我的生活写起,从我身边的小事写起,以小见大,表现“保护环境”的大主题。另一方面是从反面来立意,写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相处。如无节制的使用,无休止的放牧,乱砍滥伐,造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屡屡发生.工业发展与环境发展不协调,无休止排放废气、废水,空气质量下降,气候变暖,水质恶化,动植物物种减少,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东南亚发生的海啸就是例证。也可以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的体例,记叙文可采用调查报告或想象的形式对现实进行描写,或对未来后果进行推测,对美好未来进行设想。议论文,可运用大量的科学数据和事实证明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叙事写人 具体生动中考
42、记叙文复习指导纵观历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可以看出,记叙文考题占绝大多数.为有效组织记叙文写作复习,我们有必要- 一、明确要点,辨明误区 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这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这就是记叙。记叙要求头绪清楚,交代明白,详略得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叫描写。描写要求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记叙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思想感情真实、健康; 2.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4. 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5。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做到线
43、索清楚、详略得当; 6.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 7。 记事的文章,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 写人的文章,能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然而,同学们在记叙时常常陷入下列误区: 1.内容缺乏选择.内容缺乏选择表现在认识不清,感情不真,中心模糊,材料不新,随意拼凑等方面. 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就是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真实健康积极,不能有病态、消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这个要求应该是最基本的。如果考生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不健康,甚至完全错误,即使文章切题,文字功夫也不错,也不符合我国人才素质的要求。
44、1996年安徽省中考作文初中生活的苦与乐,有的考生在写过学习之“苦后,写早恋之“乐”,写有组织的到校外桃园偷桃之“乐”。这种感情可能是真实的,但对一个初中生而言却是不适宜的、不健康的。另一种情况是,不少考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生活,应试时为了达到符合作文要求的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 父母以表明自己能承受生活的磨难,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情感,缺乏生活基础,不仅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大倒胃口。 中心明确,就是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把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材料是提炼中心的依据和表达中心的载体。由于目前学生们大都准备了许多材料应试,反映在作文中,材料的质量普遍不高,老化泛
45、化现象严重,材料缺乏现实性,没有新鲜的时代感,缺乏个性化的处理,甚至只是堆砌材料, 不明中心。1999年安徽中考作文,不少考生以妈妈,谢谢您为题,写的都是:中考在即,“我突然生病(或意外摔伤),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每天“背”着(或用自行车推着)“我”上学放学.这些雷同的“故事显然是编造的材料或是从哪篇例文中“拿来”的. 2.结构呆板,表达单一。好的文章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对内容的处理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可有些学生,不重视内容顺序的安排,叙事面面俱到罗列过程,不考虑记叙的详略与主次,因而导致文章结构的呆板、松散甚至混乱。这种误区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把中心比喻为
46、文章的灵魂,材料为血肉,那么结构必然是文章的骨架了.它的内容有: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线索和脉络、剪裁和详略等。这些要求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二是篇章组织技巧。思维的条理性在结构方面的表现就是作者如何把内容划分出层次,并且 有序地加以排列;篇章组织的技巧表现为如何使中心更为突出,怎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呼应。在写作时考虑这两点就能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初中生作文“表达单一”,是指事件公式化,人物脸谱化,有叙无议,少理寡情的倾向。 事件公式化在前面谈选材时已涉及.人物脸谱化是指肖像描写,不见特征;语言描写,缺乏个性.写人的文章要善于“画”出人像,即要刻画出鲜明的人物肖像。然而有些同学在写人的文章里,所写的人物大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就的.比如写小姑娘,许多同学便常常是“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这种 “千佛一面”式的肖像描写,无胜于有.语言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语言的个性化才会令读者产生对人物的独特感受。可是,不少同学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不注意这一点。比如有的同学写父亲“教导”“我”要好好读书,于是写道:“孩子啊,你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