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18537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 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3、圆柱的侧面积

2、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 或 S表=dh+2(𝐝/2)2 或 S表=2rh+2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3、三、 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 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r2h;(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C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

4、/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V=𝟏/𝟑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𝟏/𝟑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𝟏/𝟑r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𝟏/𝟑(d2)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𝟏/𝟑(C2

5、)2h 第二单元、比例1、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 求比值; (2) 化简比; (3) 比例的基本性质 5、 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方程求未知项的值。如x:6=2:8,可以先写成8X=26 ,再解方程。 6、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一个最简单的整

6、数比,它没有计量单位,也不能是一个具体的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7、 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8、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图上距离直接乘(除以)缩小(放大)的倍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一定注意结果要换算成合适的单位。 9、 前项为1的比例尺即缩小比例尺,就是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画在图上,所以求图上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除以缩小的倍数。也可以直接用实际距离乘比例尺。一

7、定注意单位的换算。 10、 求比例尺就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单位不同要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进行计算。 11、根据比例尺画图时,要先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即可以画出相应的平面图,最后再在平面图上标明比例尺就可以了。 1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图中的各边与实际中相对应的各边的比相等。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一样,不会改变。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1、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平移、旋转、轴对称。2、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3、旋转三要素 (1) 旋转点:物体旋转时所绕的

8、点(或轴)就是旋转点。 (2) 旋转方向: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逆时针方向。 (3) 旋转角度: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的夹角。 4、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5、图形旋转的特征: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6、图形旋转的性质: 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1、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

9、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𝐲/𝐱=k(一定)。 3、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4、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5、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6、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7、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8、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