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13096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9月第8卷第3期Sept.2023 Vol.8 No.3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崔凯,刘志强,盛可发(安庆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摘要:信息化时代,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教师教学的必备知识之一。修正萨欣开发的大学生TPACK感知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后,对334名化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化学教学知识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化学师范生的技术感知度低(TK),化学学科知识重理论轻实验(CK),教学评价能力略显薄弱(PK),合作探究意识

2、有待加强(TCK),评估技术和教法匹配水平需要提升(TPK),化学知识的多重表征应用困难(PCK)。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学校要完善技术课程体系,考核问题解决能力;将实验探究活动贯穿于课堂内外,创建真实教育情境,培养教学评价能力;鼓励学术协同合作,发展真实性学力;细化课程目标,提高有效整合能力;可视化策略下,引导学生运用多重表征。同时,对全面提升化学师范生TPACK能力素养提出创新策略:强化师资队伍教育技术水平,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认证标准;专项经费保障信息化硬件建设,技术实践提升师范生应用感知;创新同伴协作课例研究,打造网络兴趣学习社群。关键词:师范生教学能力;化学师范;TPACK中图分类号:

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045(2023)03005909On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Normal ChemistryStudents Based on TPACK FrameworkCUI Kai,LIU Zhiqiang,SHENG Kefa(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000,Anhui,China)Absrt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the subject teaching knowl

4、edge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TPACK)isa kind of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teachers to teach.After revising the“TPACK Perception Scale forCollege Students”developed by Sahin and testing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334 chemistry normal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ir chemistry teaching knowledge und

5、er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technology perception of chemistry normal students is low(TK),andschools should improve the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and asses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the presentation of chemical subject knowledge attaches too much importance to theo

6、ry but neglectsexperiment(CK);experimental inquiry activities should run through the classroom and outside;theabil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s weak(PK),so a real educational situation should be created to culti基金项目:2022 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无机化学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应用”(2022jyxm914);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融

7、入中学理科教学的实践研究”(2022CX163)作者简介:崔凯(1994),男,安徽铜陵人,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化学教育;刘志强(1986),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配位化合物;盛可发(1989),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化学教育。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第8卷vat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the awareness of cooperative inquiry is insufficient(TCK),coop

8、erative cooperation needs to be encouraged,and studentsauthentic learning ability needs to bedeveloped;the assessment matching level is low(TPK),so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should be refin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ability;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of knowledge is dif

9、ficult(PCK),and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use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under the visualization strategy.At the same time,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raining of chemical normal students: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vel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establishing thecertifica

10、tion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using special funds to ensure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and technology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perception of normalstudents;innovating the case study of peer collaboration,and create a learning community with onlineinterest

11、s.Key words:teaching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chemistry teacher;TPACK1问题的提出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的新理念在教育领域不断地渗入和升华,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相继出台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政策文件1,2。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意见要求要全面提升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进而融入

12、到教学实践中,已成为当下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TPACK 这一概念的雏形最初起源于 Pierson关于教师如何整合技术于教学的研究,Koehler与Mishra 正式使用这一概念,并将这一概念用于解释社会教育现象。TPACK是知识框架或者说是知识综合体。如图1,它是由三个基础核心要素和四个衍生关键要素组成的。三个基础核心要素是技术知识(TK)、教学知识(PK)、学科知识(CK)。同时,它们交叉融合形成 TPACK 的另外四个衍生要素,包括学科教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教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与整合技术的 学 科 教 学 知 识(TPACK)。全 面 提 高 教

13、 师 的TPACK 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运用技术知识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促进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知识有机融合,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4,5图1TPACK框架下教学能力要素应用 Citespace5.7.R3 软件,应用关键词对 557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形成 TPACK 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图2。图谱中关键节点频次较高的词汇为“信息技术”“职前教师”“师范生”。基于上述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主要从“师范生”和“职后发展”两个方向,围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开展了大量研究。同时,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2010-2022 年 TPAC

14、K 关键词突现分析图,如图 3。从图中可以看出,“师范生”关键词自2018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突变强度较高,为2.72。在2018-2022年主要包含了“师范生、微课、教育硕士和MOOC”等关键词。60第3期图2TPACK研究关键词共现分布图从关键词共现图和突现图可以看出,国内关于TPACK 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生”“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慕课”“微课”等信息化课程开发等方向,热点基本是围绕教师职前专业培养和职后专业发展而展开的(见图3)。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打破时间、地域限制的高效课程技术被运用到各种教育场景当中,教师和师范生都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

15、织者和引导者,师范生更是未来教育的中流砥柱和新生力量,建立健全师范生职前信息化教育培养体系,就是革新和优化可预见未来的基础教育实践,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优化教学实践方法、丰富成果评价方式和拓宽教育目标理念都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2.0时代背景下,探讨基于 TPACK 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以师范生职前培养专业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和重点。6,7图3TPACK研究关键词突现图2TPACK框架的要素定义师范生的TPACK能力一定是建立在特定学科情境中进行评估的。不同学科存在不同的要素界定规则,比如,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属于信息技术

16、知识(TK),而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属于学科知识(CK)。因此,化学师范生TPACK能力七要素需要进行明确的分类,否则会导致概念界定的混乱,测量结果的偏差和调查结论的失真,要素定义见表1。8崔凯,等: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61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第8卷表1TPACK要素定义TPACK要素TKPKCKPCKTPKTCKTPACK定义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关于教学法的知识关于学科内容的知识关于运用教学方法来传授学科内容的知识关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方法的知识关于运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学科内容的知识关于整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知识例子操作电脑硬件与软件;使用互联网、百度百科、知乎

17、;制作和使用视频,等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启发式教学,建构学生最近发展区,等化学学科知识:金属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有机化合物,等运用微观模型讲解原子、分子结构;运用思维导图建构化学知识体系;使用类比、归纳、推理的方法同化顺应化学规律,等使用Webquest进行网上合作性学习;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等使用多媒体技术、视频编辑技术呈现化学微观现象,等使用手持技术对化学反应进行多重表征;使用“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3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现状调查此次调查选取安徽省一所重点本科师范院校的化学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设计是基于萨欣研

18、制的量表进行了修改和设计,从 TPACK 模型中的7个要素出发,设置37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根据程度从“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赋分。问卷发放形式为现场发放和网络填答,其中回收问卷334份。3.1信度分析采用 SPSS24.0 进行信度分析,具体如表 2 所示。各要素的Alpha信度系数全部超过0.9,由此说明问卷所有要素的信度都较好。总体来说,本研究设计的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表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测量维度题项Alpha信度系数TK60.901CK50.921PK70.956PCK60.936TCK40.924TPK60.947TPACK30.9093.2效度分析表3数据显示,

19、TK和CK、PK、PCK、TPK、TCK、TPACK 显 著 相 关,CK 和 PK、PCK、TPK、TCK、TPACK显著相关,PK和PCK、TPK、TCK、TPACK显著相关,PCK 和 TPK、TCK、TPACK 显著相关,TPK和 TCK、TPACK 显著相关,TCK 和 TPACK 显著相关,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所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表3相关分析TKCKPKPCKTPKTCKTPACK11788*626*654*713*748*634*21739*785*749*779*719*31865*794*676*798*41835*769*823*51826*847*61743*713.3

20、调查结果分析3.3.1整体结果分析TPACK的7个要素的得分均值及标准差如表4所示。除TK要素以外,各项得分均超过3分,结果表明化学师范生的各项要素能力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我们将调查的各要素得分进行排序,结果62第3期是:PKPCKTPACKTPKTCKCKTK。其中,化学师范生在教法知识上得分较高,说明师范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储备了较为完备的教法知识,锻炼了较为成熟的教学能力。同时,化学师范生在技术知识(TK)要素中得分最低,整合技术的教法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分值也偏低。说明师范生不擅长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独立使用信息技术、将技术应用于教学和学科知识的能力亟待加强

21、。表4化学师范生TPACK各要素的得分均值及标准差均值标准差TK2.98150.79805PK3.56330.74613CK3.12460.76708TCK3.14370.80464PCK3.42220.70386TPK3.36080.70981TPACK3.39320.729573.3.2构成要素结果分析(1)TK知识要素的调查结果及分析TK要素包括了6个调查项目,用TK1到TK6进行编码,如图5。化学师范生在TK1(熟悉计算机操作功能)、TK5(关注前沿的教育技术)和TK6(喜欢在课堂中融入教育技术)调查项目上得分值较高,均超过 3.0,其中 TK1和 TK6调查项目分值接近于3.2分。调

22、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学师范生已掌握了常见的信息技术,对于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同时,TK2(使用在线平台解决问题)和TK3(独立解决信息技术使用问题)调查项目分值偏低,说明师范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深度不够,不太可能独立、完整并正确地运用复杂的信息技术。TK4(运用多媒体三维动画)分值较低,师范生不擅于运用视频编辑等媒介技术。另外,师范生在 TK1-TK6调查项目上标准差较为平均,调查项目答案较为集中,说明师范生掌握的大部分教育技术来自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课程类学习对化学师范生影响较为有限。图4TK要素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2)PK知识要素的调查结果和分析PK 要素包括了 7

23、个调查项目,用 PK1-PK7 进行编码,如图5。教学法要素总体分值较高。结果表明,大部分师范生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到学生差异性表现(PK1),并且擅长调整教学进度(PK2)、变更教学风格(PK3)、转换教学方法(PK4)、觉察学习困难和错误概念(PK5)和组织管理课堂(PK6)。相比之下,师范生在运用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方面(PK7)分值偏低,说明师范生擅长于多种情境中教学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但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略显单一,学生不擅长多样化的选择评价方法,准确地评估教学水平,合理地检验教学效果。此外,PK1-PK7标准差较为平均,说明通过教学法和教育实践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师范生教学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

24、提升,但教学评价能力普遍需要加强。图5PK要素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3)CK要素的调查结果和分析CK要素包括了5个调查项目,用CK1-CK5进行编码,如图6。除了CK2以外,其余调查项目得分均超过了3.0。结果表明,化学师范生掌握了比较完备的学科教材知识(CK1),对前沿科学知识(CK3)、化学发展史知识(CK4)和生活化学知识具有浓厚兴趣,但化学实验设计(CK2)要素得分偏低。化学师范生的实验类知识较为薄弱,实验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CK1-CK5 标准差较为平均,师范生经过系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具备完备崔凯,等: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63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5、第8卷的学科知识,但同时,以实验为中心的学科知识普遍薄弱。图6CK要素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4)PCK要素的调结果分析PCK要素包括了6个调查项目,用PCK1-PCK6进行编码,如图7。化学师范生在所有调查项目上的均值都大于3.0。结果表明,化学师范生擅长选择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知识讲解(PCK1)、建立章节间的知识联系(PCK3)和制定课时计划(PCK4)。其中,PCK2(不同的化学主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分最高并且标准差最低,说明师范生普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和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法知识并切换教学方法。PCK6(不同类型知识选择不同表征方法)得分最低并且标准差最高,说明师范生不擅长运用多样化的

26、表征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图7PCK要素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5)TCK要素的调结果分析TCK要素包含了4个调查项目,用TCK1-TCK4进行编码,如图8。其中TCK1(使用手持技术开展课题探究)、TCK2(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小组合作)得分偏低,而TCK3(准备使用教育技术的课程计划)和 TCK4(关注科技前沿的化学教育技术)得分较高,说明师范生擅长于教育技术的选择和设计,但是在实践中将技术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偏弱,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化学课题研究的能力也较为薄弱。图8TCK要素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6)TPK要素调查结果和分析TPK要素包含6个调查项目,用TPK1-TPK6进行编码,如图9。其中

27、TPK2(使用手机APP辅助教学)、TPK3(选择对教学生涯有用的教育技术)、TPK4(倾向于使用家校合作的信息技术)和TPK5(关注前沿教育技术)分值较高,但同时TPK1(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和TPK6(对教育技术进行适宜性评价)分值较低,说明师范生基本掌握了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但根据教学方式来选择技术的能力还很欠缺,在领悟两类知识的内部联系方面还有不足,师范生整合技术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图9TPK要素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7)TPACK要素调查结果和分析TPACK 要素包含 3 个调查项目,用 TPACK1-TPACK3进行编码,如图10。所有调查项目的得分均值都大于3,说

28、明师范生在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方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TPACK1(课堂教学中恰当整合学科、技术和教法知识)和TPACK3(根据学情调控技术、教法和学科知识的应用)得分相对偏高,说明师范生经过系统地学习,能够将学科知识、教法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整合教学。TPACK2(在64第3期学科、教法和技术的整合合作中展现领导力)得分相对偏低,说明师范生在判断技术、教法是否适合化学教学的情况下存在不自信的表现,各类知识之间的“相关性”需要深入梳理,师范生有效整合知识的水平还可以提高。图10TPACK要素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4分析和建议TK知识较为薄弱,PK知识较为完备。整体调查结果显示,化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

29、学能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说明化学师范生可以基于教育技术整合课堂教学实践,输出良好教学成果。此外,PK知识分值较高,反映师范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掌握了完备的教育学理论,通过教育实践课程完善了系统的教学技能。但同时,TK知识比较欠缺,化学师范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视野较为狭隘,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亟待加强。4.1要素能力存在问题分析4.1.1化学师范生技术感知度偏低TK要素调查结果显示:化学师范生所习得的技术知识,比如计算机的使用、Word和WPS等软件的使用,基本来自日常生活中。同时,化学师范生对技术使用的感知度较低。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新媒介赋能全民教育,但作为未来基础教育中坚力量的师范生,依然不擅

30、长运用视频技术等新媒介进行多元育人,技术水平较为平庸和滞后。另外,师范生也不擅长从多种方案中准确检索、评估、使用和评价最优技术手段,技术素养总体偏低。这说明,学校没有重视技术课程在师范生职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没有考虑到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双重属性。4.1.2化学学科知识重理论轻实验CK要素调查结果显示:化学师范生虽然具备较为完备的学科理论知识,但在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和技能操作等方面需要持续提升。究其原因,其一,培养单位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倾向于“专业理论”的指导;其次,高校教师在课堂中弱化了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讲解为主实验为辅;最后,化学师范生作为学习主体,缺乏创新精神、探究意

31、识和积极态度。4.1.3教学评价能力略显薄弱PK要素调查结果显示:化学师范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独立处理单一情景所产生的教学问题。但在复杂的、多元化的情境中,会表现出能力不够、信心不足的现象。尤其是教学评价方法方面,师范生虽然学过相关知识,但不擅长应用相关知识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不擅长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衡量不同类型课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有效地对评价方法进行转换、改编和创造性使用。4.1.4合作探究意识有待加强TCK要素结果显示:师范生虽然已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关于化学专业的相关软件,但是在利用相关技术开展活动方面还存在困难,从事小组合作的项目研究的能力还很欠缺。软件本身具有科学性、指向性和复

32、杂性,大部分师范生在特定的课堂上能够熟练使用此类软件,但在生活问题和陌生情境中,师范生的软件使用能力也随之降低。4.1.5技术和教法评估匹配水平较低TPK要素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虽然能够将技术知识整合到实际教学中,但是整合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即师范生不能明确判断出各类技术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匹配程度,这与师范生课程的内容、课时和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设置有着很大关联。比如:教法课程没有具体分析各类教学法知识的特点和适用学情;技术课程没有分析设备的使用范围和要求;课堂教学中没有分析技术和教法之间的彼此关联;未设置实践学时、未提供实践场所等等,这些均会导致师范生虽然完成了“整合知识”的学习,但是未形成“有

33、效整合”的能力。4.1.6化学知识多重表征应用困难PCK要素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掌握了扎实的化学教学法知识,能够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但化学知识的表征方法略显匮乏。化学学科知识涉及符号、现象、规律和定性定量计算等等。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知识的呈现又要兼顾显性和隐性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知识多重表征的教法能力是保持课堂教学效果、践行素养导向的重要基石。4.2要素能力提升的建议4.2.1TK:完善技术课程体系,考核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单位应该完善技术课程体系,一方面调整和崔凯,等: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65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第8卷优化

34、人才培养方案,从政策和制度上正视师范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更新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技术设备的缺失和老化也会让实践流于形式。同时,技术课程的考核要真实准确地评价师范生的学习效果,要面向考核学生应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育技术真正成为他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教育创新的得心应手的船桨。84.2.2CK:将实验探究活动贯穿课堂内外针对当前颇为“失衡”的教学现象,培养单位和教育主体应该革新教学观念,摆正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在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展问题导向的项目式教学,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等核心素养。同时,将实验探究活动拓展到课外,培养单位应该积极组织多

35、样化的实验技能竞赛、教具创新实验竞赛,以赛代练,在实践中给予学生关键性的实验指导。94.2.3PK:真实教育情景中培养教学评价能力培养单位应该增加教育见习、实习等真实教育情境的课程学时,常态化的将师范生的培养置于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一方面,教学技能尤其是教学评价能力,只有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学情,在实践中进行迁移运用,才能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学素养。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教学效果都能对应评价指标,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明确评价的导向作用,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学工作和评价任务不断优化改进,这才是根本目的。104.2.4TCK:协同合作发展学生真实性学力课堂教学应该增加小组协同合作的机会,开展问题导向的

36、项目式教学。在预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小组协同合作,激发团队角色认同感,探究技术和学科知识整合的可能方案,匹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真实性学力。除此之外,通过共建协同合作的学习团队,不仅可以提高技术运用的整体素养,而且可以对学习团队的人文精神、师生关系和社会风气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触发积极的教育合力。4.2.5TPK:细化课程目标,提高有效整合能力学校、学院和教研组共同细化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化学学科的课程特点整合教学模式,把握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应用,关注技术与教法的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提高师范生技术和教法融合的有效整合能力。比如化学“微格教学”课程,需要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媒体

37、和教法的整合能力。“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实验进行整合,可以创设高效的教学环境,但这对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2.6PCK:可视化策略下进行多重表征可视化策略下,化学表征从“三重表征”向“四重表征”进阶,化学教学中除了关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以外,还可以运用数据曲线进行可视化动态表征。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并熟练运用多重表征,将知识以结构化、网格化的形式呈现和学习,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5全面提升化学师范生TPACK能力创新策略5.1强化师资队伍教育技术水平,建立信息化

38、教学能力认证标准化学师范生 TPACK 能力一般,信息化技术能力更为薄弱。学校应该提升育人课程体系信息化水平,让师范生的 TPACK 能力从纸面上的认知落实到现实课堂的感知和实践。院校教师应持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方法包括:教师能力进修班、专家名师讲座、MOOC教师课程学习和教师智慧课堂教育竞赛等等。同时,将信息化教学培训纳入到教师岗位业务能力培训项目中,科学制定并确立以“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为核心的培养培训体系。12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根据教学能力测评结果,建立弹性教学奖励机制。最后,由于教师年龄段、学科段的不同,开展个性化课程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团队整体

39、信息技术素养。13师范生通过真切体会信息化技术和教学融合所迸发的高效育人潜力,深刻感知网络和学习环境互联的强大功能,才能主动关注于技术与教法知识、学科知识的相互整合,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实现“传统”向“智慧”的课堂升级。5.2专项经费保障信息化硬件建设,技术实践提升师范生应用感知化学师范生的技术知识水平较为薄弱。保障信息化教育的硬件设施,注重师范生培养的技术实践和应用,不仅是新时代教育类人才培养的应然要求,更是师范生TPACK能力精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校应该设立信息化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师范生培养单位的技术设施建设要定期革新。66第3期师范生在教学中若出现技术设施故障、软件程序陈旧和关键功能缺失

40、等情况,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师范生对于技术学习的挫败感。而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支撑师范生的教学创新,激发技术实践的无限潜力。这无论对于师范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是有重要作用并且意义深远的。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的技术感知能力较弱,高校应该关注师范生的技术实践。高校应该对师范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见习、实习和研习应该充分融入信息技术实践要素。比如组织师范生参加校内外教育技术课程见习、组织信息化技术教育竞赛、展示融入教育技术的实习公开课和校内研习切磋等等。5.3打造网络兴趣学习社群,创新同伴协作课例研究任何学科单一的理论学习都不能为学生提供深刻的教学体验和持久的理论认知。TPACK能力的养成要通

41、过多元化、多层次的社群协作学习,其中网络兴趣研修共同体和同伴协作课例研究是提升师范生TPACK能力的两种途径。大学生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具有先天性的网络感知。网络兴趣社群遍布大学生的虚拟生活中,发挥着提供娱乐、社交和生活的作用,同样网络兴趣社群也可以用于教育。从师范生职前培养来看,虚拟的兴趣社群的使用是化学师范生开展协作研修的工具,是汲取全世界优秀教育案例和先进教育观念的载体,例如“惟存教育网”“先得教育联盟”等等;从师范生职后发展来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的基础教育势必会和信息媒介高度融合。师范生走上讲台后,要了解、使用和打造虚拟的兴趣社群,它会成为学科教学的第二课堂,承担着学生

42、理论实践和兴趣培养的关键作用。所以,打造网络兴趣学习社群是作为教师在进行整合技术的教学实践中所必须掌握的能力。网络兴趣学习社群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互联分享生态,特点在于开放性。而同伴协作课例研究则是建构了一种高效化的交互学习模式,优势在于专业化。传统的课例研究模式即微格训练,最常见的模式即“听课说课评课”。而台湾学者张思忠提出了基于提升师范生TPACK能力提升的同伴协作模式。该模式立足于互联网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开展“理解观摩实践反思”的协作学习体系。化学师范生的课例研究应该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具体步骤为:(1)确定主题:理解TPACK的内涵和概念,确定具有较高研究和实践价值的化学教学主题。(

43、2)观摩学习:观摩教学名师的优质示范课,学习、反思课堂中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交互融合方式。(3)教学实践:化学师范生以同伴协同的形式确定教学主题,开展教学课程设计,在同伴的动态反馈中不断优化和创新。(4)总结与反思:开展教学分享、互评总结和改进建议。整套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优质课例协同研究,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教师的TPACK素养。14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3-01-03.http:/ 教育部等五部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

44、/OL.(2018-03-22)2023-01-03.http:/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3-21)2023-01-03.http:/ 张凯,王真真.论TPA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提升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2):7984.5 马晓玲,李柱,禹娟娟.以教师整合性知识框架优化师范生培养改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1):4352.6 谢耀辉,万坚,夏欣.高校教师TPACK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状况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04310.7 罗强.智能时代教师知识

45、结构发展框架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22(7):3139.8 邓磊,王倩玲.物理专业师范生TPACK水平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2(3):153164.9 杨梅,莫尊理.化学实验探究中证据推理过程模型的建构J.化学教学,2023(5):1419.10 王甲,龙宝新.互动仪式链视域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困境和破解J.当代教育科学,2023(4):3545.11 杨征.核心素养视角下模型认知思想的培养以初中化学“多重表征”问题的复习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2(17):4547.12 赵磊磊,何灶.教学信念、技术感知如何影响师范生TPACK:基于江浙沪七所高等院校的调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4):4350.13 谢耀辉,万坚,夏欣.高校教师TPACK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状况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22(2):304310.14 朱宁波,严运锦.课例研究:国外师范生有效学习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5):8793.责任编辑:夏琍崔凯,等:基于TPACK框架的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