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突破.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11232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突破1单选题1、明末清初,扬州某士绅曾记载:明季服色,俱有等级,乡绅、举、贡、秀才俱戴巾,百姓戴帽。寒天绒巾、绒帽,夏天鬃巾、鬃帽。庶民极富,不许戴巾。今概用貂鼠、骚鼠、狐皮缨帽,不分等级,佣工贱役及官员,一体乱戴,并无等级矣。这一变化说明A四民社会地位趋于相同B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C商品经济冲击礼制观念D传统价值观念彻底改变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变化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的服饰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冲击了礼制等级秩序,从而导致“一体乱戴,并无等级”的现象,C项正确;“地位趋于相同”与史

2、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排除B项;“彻底改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宋元时期,香药成为舶来品的代名词,在很多时候特指从南海诸国进口的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明清时期,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不再被冠以“香药”总称的情况更为明显,它们更多时候是以各自具体的名称出现。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A香药在国内已得到普及B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范围扩大D香药种植在国内得到推广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宋元时期,香药成为舶来品的代名词”“明清时期它们更多时候是以各自具体的名称出现”等信息可知,香药在宋元时期是多种香货的统称,在明清时期,各种香药都有自己具体

3、的名称。这表明明清时期国人对香药的认识增加。这得益于当时中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使得香药大量传人中国。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故选B项。3、明朝思想家王艮曾提出:“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例处,即是圣人条例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说明王艮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儒学异端C主张儒学为百姓服务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答案:D解析:材料“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例处,即是圣人条例处”体现的是王艮主张儒学世俗化,这是对程朱理学走向僵化的批判,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抨击君主专制及反对儒学异端的说法无关,排除AB项;C项说

4、法是材料的表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项。小提示:4、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B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C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D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答案:D解析:根据“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可得出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D项正确;康熙1683年收复台湾,排除A项;材料与东亚

5、诸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海上贸易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5、顾炎武否定了传统儒学以郡县制为基本结构的大一统观念,认为君是天下治乱的制造者,郡县制就是家天下,是对天下之利的窃夺,为此,提出了郡县官僚退休传子或荐贤等改革设想。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日趋衰退B正统思想受到一定挑战C经世致用之风兴起D理学的世俗化倾向明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否定了传统儒学以郡县制为基本结构的大一统观念”“认为君是天下治乱的制造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顾炎武否定传统大一统观念,反对中央过度集权,提出了地方治理设想,这说明正统思想受到了一定挑战,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反对中央集权的主张,没有体现

6、君主专制衰退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没有体现经世致用风气兴起、理学世俗化倾向等情况,排除CD两项。故选B项。小提示:6、明朝天工开物载:铸造大炮时,西洋的红夷炮、佛朗机炮等均使用熟铜为原料,信号炮和短铳枪等则使用生铜和熟铜各一半,明代的襄阳、盏口、大将军、二将军等炮则是由铁铸造的。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明代火器铸造技术发达B明代冶铜业落后于西方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战争频繁推动火器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由明代宋应星所著,根据材料中的“西洋的红夷炮、佛朗机炮等”可知,当时西方火器铸造技术传入了中国,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火器铸造技术水平如何,

7、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将东西方冶铜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的信息,排除B项;火器与战争密切相关,但是材料未涉及D项所述,排除D项。故选C项。7、甘肃高介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魏晋壁画角抵图(下图所示):又称为“角抵戏”。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东汉时将其列人百戏。从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发饰等相貌特征来看,其皆属魏晋时期寓居河西的粟特人。这可用来说明魏晋时期:A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C体育娱乐活动成为时尚D北方少数民族崇尚武力答案:B解析:根据“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并结合材料中甘肃地区出现了相关的内容,可得出,当时民

8、族交融有所发展,民族间的风俗有所交融,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文化繁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娱乐,而不是体育,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娱乐性质的活动,而不是崇尚武力,排除D项。故选B项。8、“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A王阳明的知行合一B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道教的顺其自然D朱熹的“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材料“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反映了反对向客观事物探究真理的主张,即心外无物,属于心学,B项正确;知行合一强调行,与材料探究理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顺其自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格物致知”主张探究事物,不符合心学

9、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9、在黄宗羲构想的理想社会里,君主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群臣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封建君主统治B否定儒家的治国理想C倡导经世致用思想D具有反思与批判精神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和群臣都是为民服务,不是为了君主一姓,由此可知黄宗羲是对传统封建君主制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D项正确;黄宗羲是反对君主专制,而非反对封建君主统治,排除A项;黄宗羲没有否定儒家的治国理想,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经世致用思想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马克思说:“商品交换越是打破地方的限制,商品价值越是发展成为人类劳动的一般体化物,货币形态就

10、越是归到那种天然适合于担任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商品。”最能证明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A秦代统一货币B唐代钱帛并行C宋代发行纸币D明代白银流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商品交换越是打破地方的限制,商品价值越是发展成为人类劳动的一般体化物,货币形态就越是归到那种天然适合于担任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商品”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明朝商业的繁荣,长途贩运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而白银具有价值高、重量适合的优点,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了白银成为明朝普遍流通的货币,D项正确;秦朝统一货币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的,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唐朝商业并没有打破地方限制,排除B项;宋代纸币并不是天然

11、等价物,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形成就是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结果,故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主要历史作用,排除。故选D项。12、下图所示是清前期对外贸易的路线。据此可知,清前期A外贸发展受到国家鼓励B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路线C重点维护陆路对外贸易D对外贸易范围较为广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前期对外贸易的路线集中在

12、东亚、东南亚、甚至是经印度洋到达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反映了对外贸易范围较为广泛,D项正确;清初实行闭关锁国,外贸发展受到国家限制,不会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路线,排除AB项;从图示信息可知,陆上贸易路线基本断绝,不是重点维护陆路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3、1635年著成的崇祯历书是明政府组织一批明朝士大夫,并聘用了一批耶稣会士,历时多年修订而成的历书。它以明朝大统历为基础,更多吸收欧洲天文学理论知识、方法、数据,其重要数据和推算方法具有欧洲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先进水平。1643年崇祯帝下令通行,清顺治年间才以时宪历之名得以颁行。这个过程集中反映了A明清专制制度的腐朽B中国农耕经济的保

13、守性C中国传统科技的困境D中国封建文化的排外性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的历书吸收了很多欧洲的天文学理论,并且这部明代编订的历书到清代才得以颁行,体现了明清科技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是中国传统科技出现困境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科技的困境,并不能说明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农耕经济的保守型,排除AB项;该历书吸收很多欧洲的天文学理论,因此不能体现排外性,排除D项。故选C项。14、清朝不仅版图较前朝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从1727年起,开始派驻驻藏大臣1762年,在蒙古族地区设伊犁将军设宣政院掌管蒙古族、

14、藏族等民族事务ABC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故符合题意,C项正确;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故说法错误,排除AD项;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故说法错误,排除B项。故选C项。15、下图为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示意图,图中信息可以体现出明清时期A农业作物种植的多样化B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古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知,明清

15、时期太湖地区既种植粮食作物玉米、水稻,也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烟草等,还有外来物种番薯的种植,体现了农业作物种植的多样化,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即列举了粮食作物的种植,也列举了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看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填空题16、_年,鞑靼首领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答案:1571俺答汗解析:结合明朝民族关系的内容可知,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

16、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17、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_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答案:解析:略18、从_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_等。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_的目的,与一些开明的中国_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_知识。答案:明朝利玛窦传教士大夫科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

17、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19、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时间轴。A_B_C_D_E_答案:秦始皇(或嬴政)孝文帝文成公主台湾理藩院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并创新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政治制度;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力增强,为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打下基础;唐太宗期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关系;元朝时期,在福建设立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标志着台湾地区纳入中国版图;清朝时期,设置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所以空白处依次应填:秦始皇(或嬴政)孝文帝文成公主台湾理藩院。20、清朝皇帝_、_、_在位期间,出现

18、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_”。这一时期,_得到加强。答案:康熙雍正乾隆康乾盛世君主专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1、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答案:程朱理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2、起义将领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_大部分地区答案:朱元璋南方解析: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动乱波及全国。佃农出身的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23、农业新

19、品种引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_在中国推广种植;答案:玉米、甘薯解析:略24、郑和下西洋(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15世纪前期,_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_沿岸。(3)影响积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_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答案:明成祖红海半解析:根据所学,(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

20、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影响积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25、结合所学完成下表中空白部分,梳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时期态势人物主要思想特点地位先秦兴起孔子治国原则道德规范(春秋战国)未受重视孟子荀子汉代新儒学董仲舒神学化正统化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确立为主流。宋明新发展程朱陆王“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世俗化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明清新活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实用性批判性对儒学的继承

21、和批判答案:时期态势人物主要思想(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涵)特点先秦兴起创立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治国原则道德规范孟子荀子孟子:仁政;“民本”;性善;人格修养荀子:性恶;礼法并施汉代新儒学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以刑辅德;三纲五常。神学化宋明新发展程朱陆王程朱理学:理是“三纲五常”,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理在心中;发明本心、致良知。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世俗化明清新活力黄、顾、王批判理学、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实用化批判性解析:先秦:据材料“孔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仁、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并强调“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据所学可知,孟

22、子主要思想是“仁政”,即给人民一定的土地,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并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人格修养,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据所学可知,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强调礼法并施。汉代:据所学可知,汉代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其中为限制君权提出了“天人感应”;同时为加强君权提出了“君权神授”的主张;并提出了为人处世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并主张”以刑辅德“的主张。明清:据所学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明清三大儒”,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政治上批

23、判理学和君主专制;经济上,面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出“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的主张。小提示:材料分析题26、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用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

24、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辞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

25、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答案:(1)主张: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等。(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

26、”。(3)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可得出,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理论”;根据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用明,民知所从矣”,可得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等方面概括

27、汉武帝采取的具体措施。(2)核心:根据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可知,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根据材料二“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可知,朱熹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3)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根据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28、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得出,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根据材料四“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的学风。时代责任感:根据材料四“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小提示: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隆庆元年(1567

29、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摘编自闭关锁国材料二18541856年,英国(指英国本土)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

30、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至于进口商品,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它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乳制品、帝国领地和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等”。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是何等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

31、易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答案:(1)内容: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在政府的管辖下进行远洋贸易;禁止对日本贸易。影响: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2)特点:出口商品以工业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料为主,进出口贸易相对均衡;贸易伙伴多元且分布广泛;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3)影响: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加剧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

32、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一“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在政府的管辖下进行远洋贸易;根据材料一“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可得出,禁止对日本贸易。影响:根据材料一“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可得出,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根据材料一“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结

33、合所学可得出,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2)特点:根据材料二“18541856年,英国(指英国本土)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出口商品以工业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料为主,进出口贸易相对均衡;根据材料二“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贸易伙伴多元且分布广泛;根据材料二“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是何等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

34、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3)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19世纪中叶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如: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加剧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小提示: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

35、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答案:(1)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

36、神和科学态度。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看到主流,看历史人物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顺应时代潮流。解析:(1)根据材料“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可知,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根据材料“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可知,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

37、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看到主流,看历史人物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顺应时代潮流。29、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

38、照。摘编韦庆远明清史续析材料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答案: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史实:根据材料“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可知,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根据材料“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可知,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根据材料“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可知,

39、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影响:根据材料“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可知,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根据材料“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可知,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根据材料“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可知,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

40、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导致了什么后果?答案:(1)对待: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2)中国

41、清朝。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解析:(1)对待:据材料“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可知,日本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据材料“646年,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可知,646年的大化改新模仿先进的中国文化,故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2)国家及举措:据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清朝人口众多,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但实行了隔绝于世界的“闭关自守”。后果:据材料“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并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