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09112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3课)(一)哲学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含义和关系?(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含义:什么是哲学?1.从本义上看: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点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特殊规律,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要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考点3、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可用于辨析考题,要注意全面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只在本

3、原的意义上使用)(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点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哲学的基本派别)(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考点5、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特点?(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具体形态。如阴阳二气与水火木金土五行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原子。(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4、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客观实在。考点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特点?(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天命、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易经中的太极若理解为阴阳二气或五行学说,则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若理解为理,则为客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心,则为主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客观物质或客观规律,则可归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7、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

5、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不是高考考点)8、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时代的精华:(1)它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脉博;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不是高考考点)9、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 更新人的观念, 解放人的思想。例:文艺复兴运动;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引导功能)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

6、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不是高考考点)考点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产生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考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本质特征)补充: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7、,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具有批判功能、塑造功能和激励功能。(2)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不断创造,不断丰富,用不断发展的哲学指导新的实践。考点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是什么和怎样建设,三个代表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

8、兼顾。补充: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为它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与认识论,4、5、6课)(辨证唯物主义包括辨证唯物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辨证法三个板块)辨证唯物论:(第四、五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注意:1、客观存在 = 客观实在 + 精神现象;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9、2、【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意: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具有物质性,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都具有物质性。)3、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一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10、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理解: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随便怎样都行”、“无所谓对错”、“一切都是相对的”等。 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如果我们问他:“这是黄河吗?”他一定回答:“不,我无法说它是什么,因为当我

11、说的时候它就已经改变了。”)3、规律的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

12、妙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1)规律

13、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4、。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失误出发,经过研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为什么?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怎么办?(1)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3)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

15、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答题模板: 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 第4、5课):1.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分析材料(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分析材料(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16、 分析材料(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分析材料2.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回答问题 ,一般答题模式如下:(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分析材料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分析材料(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分析材料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分析材料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含

17、 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从两方面理解: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 点 :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和科学实验。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1)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坚持理论和

18、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理解: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真理是绝对的,具有客观性与唯一性; 真理又是相对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客观的,因为:真理内容是客观的;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19、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任何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方法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条件、地位而改变)。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世界观】:(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

20、要正确区分、对待真理和谬误。5、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世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具有上升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题模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 第六课):(用认识论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分析材料(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

21、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分析材料(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分析材料(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分析材料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7、8、9、10课)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22、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

23、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

24、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2、【系统优化的方法】(世界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方法论)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倾向,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观)世界

25、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

26、必要准备;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对立和统一(矛盾):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7、矛盾的斗争性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辨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也就没有斗争性。2、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求我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要求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我们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2、【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观):即事事有

28、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不同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场合矛

29、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结合某材料运用:a、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普遍性);b,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特殊性)。)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世界观】:(1)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2)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

30、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要求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2)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要求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3)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3、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

31、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既要善于抓重点,抓主流,又要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2)为什么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

32、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两分法、全面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十课 创新

33、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辩证否定观:(世界观):辩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特点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旧事物中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意义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例如: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辨证否定原理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在对待外来文化上,要求批判吸收外国

34、优秀文化成果,既反对全盘照搬,也反盲目排外。)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1)依据:因为世界一切事物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存在的理由,也有过时的理由。因此,对任何现存事物既要肯定也要否定,任何既成形式都是暂时的。(2)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破);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3、创新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35、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与时俱进(2)(辩证法角度):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做到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3)(认识论角度):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认识要不断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科学的本质)推动社会

36、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理论依据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依据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答题模板: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 第7

37、、8、9、10课):(一).用联系的观点回答(用联系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的特征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8、。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二)、用发展的观点回答一般答题模式如下1. 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分析材料2.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分析材料 3.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分析材料 4. 事物发展的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分析材料 要善于抓住时机,促

39、成质变,实现的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 分析材料(三)、用矛盾的观点(或矛盾分析法)回答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分析材料2.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分析材料 3.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材料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达到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析材料5.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求我们坚持重点

40、论,抓重点、抓主流。+ 分析材料6、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统筹兼顾。 + 分析材料7.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 分析材料(四)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辨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创新)1.辩证否定观(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

41、实践的创新与发展。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

42、物质方面,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

43、社会意识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

44、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阶级社会指存在阶级剥削的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里没有剥削阶级

45、,所以,阶级矛盾虽然存在,但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因为阶级矛盾不是主要矛盾了,所以不存在尖锐的阶级对立,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改革实现。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含 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英雄人物。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

46、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4、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二)价值观、人生观 1、价值与人生价值含义: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即自我价值。 2、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辨证关系: 世界观: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与条件。 方法论:我们要将个人对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