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口苍白圈:是指面颊潮红不见皮疹,唯口唇周围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且猩红热的征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燕口疮:小儿口疮只发生在口唇两侧。惊风八侯:惊风即临床抽搐时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八种,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古人称之为惊风八侯.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为主,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无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痄腮. 感冒夹惊: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化火动风,以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惊惕甚至发生一时性抽搐神昏。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
2、床以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及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稚阴稚阳:“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说明小儿,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机体无论是形成结构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纯阳之体:“纯阳”顾问原意为四季更换的时令之首,喻其生机旺盛之意。
3、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初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纯阳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并非由阳无阴或阳气独亢的盛阳。开鬼门:就是发汗法。鬼门:指汗孔。洁净府:即利小便,净府指膀胱。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嫩,指娇弱柔嫩,不耐攻伐;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的概括.帕氏线:猩红如患儿出疹期,在皮肤皱折
4、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成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而直向指甲,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五迟: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 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为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心常有余: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病理上易感外邪各种外邪易从火化,因此易见火热伤心生惊等症候称为心常有余。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疳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
5、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显著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为主要特征。口糜:满口糜烂,色红疼痛者。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V
6、it 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病。紫癜: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有鼻衄,齿衄,甚至呕血便血,尿血。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关系到人的禀赋体质与成长,各脏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都与肾脏有关,小儿初生正处于发育之时,神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充盛。同时,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易见五迟,五软、遗尿等与肾密切相关的疾病,而此类疾病也常责之于肾虚。
7、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1)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2)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
8、型一般在(3080)*109/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证型:1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苓散 2湿热内侵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和小蓟饮子 变证:邪陷心肝证(高血压脑病),水凌心肺证(严重循环充血),水毒内闭证(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证。单纯性肾病:1全身水肿 2大量蛋白尿(24h蛋白尿定量大于等于50mg/kg) 3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儿童60次/min 2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 3骤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
9、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肝脏迅速增大 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五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一大二快三突然,再加心低奔马律)。治疗:除镇静、给氧外,要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以减轻心脏负荷麻疹、风疹、猩红热的鉴别:潜伏期:麻疹6-18天,风疹12-19天,猩红热1-7天;初期症状:麻疹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风疹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猩红热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出疹与发热的关系:麻疹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风疹发热半天到一天出疹。猩红热发热数小时到一天出疹,出疹时热高;特殊体征:麻疹粘膜斑,风疹无,猩
10、红热环口苍白圈,草莓舌,线状疹;皮疹特点:麻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免、颈部-躯干-四肢,三日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风疹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少数脱屑。猩红热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周围血象:麻疹WBC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风疹WBC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猩红热WBC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肺炎喘嗽: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小儿生理特点 1脏
11、腑娇嫩 形气未充(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2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小儿病因特点 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症为多,小儿乳食贵在有序、有时、有节,最常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脏气清灵 易趋康复肺炎喘嗽 治则:本病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开肺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自平。若痰多壅盛者,须加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宜用攻下药通腑泄热。出现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平肝熄风,随证施治。病久阴虚肺燥,余邪留恋,用药宜甘寒养阴、润肺化痰,兼清余热;肺脾气虚者,宜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以扶正为
12、主。诊断要点:新生儿多见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体征:双肺听诊固定中细湿罗音。痰热闭肺证 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咳吐痰涎,舌红苔黄,脉象弦滑。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葶苈子、苏子、细茶) 肺炎喘嗽的变证: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邪气壅盛或正气虚弱,病情进一步发展,可由肺涉及其他脏腑,发生变证。肺气闭阻影响心血运行,心血瘀滞,可见紫绀等。肝主藏血,血瘀于肝,肝脏肿大。心血瘀阻加重,心失所养,造成心气不足,可发展为心阳虚衰不能运行敷布全身,见面白肢冷
13、等形成心阳虚衰的变证。若热甚猖獗,内陷厥阴,神明失守,引动肝风,可见神昏抽搐,形成邪陷厥阴变证。泄泻治则: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若使脾运复健,湿浊化解,则泄泻可愈。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证型分别治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推拿、外治、针灸等法治疗。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臭,或见少
14、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消食化滞,运脾和胃保和丸加减。 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皓白,精神萎靡,睡时露晴,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温补脾肾
15、,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2)变证 气阴两伤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痿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健脾益气,酸甘敛阴参乌梅汤加减。(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莲子、山药、柯子、赤石脂) 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感冒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候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汗不宜太过,防止津液耗损。小儿感冒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证,单用辛
16、凉药汗出不透,单用辛温药助热化火,故常以辛凉辛温药并用。体质虚弱者可采用扶正解表法。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正气亏虚是内因,温热邪毒是外因。部位在心,常涉及肺脾肾。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的ST-T改变持续4日以上伴动态变化,及其他严重心率失常。(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阳性。分期:(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病程在半年以内。(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发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3) 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
17、衰竭或心率失常,病情时重时轻,病程在一年以上。厌食与积滞鉴别:厌食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或厌恶进食为主症,无明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一般预后良好。 积滞以脘腹胀满,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大便酸臭为特征,形体消瘦不著。但积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显著消瘦时,可转化为疳证。液体疗法输液原则:3定3先2补(定性、量、速度;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钙、惊跳补钙)口服补盐液配方(ORS):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g,加温开水1000ml,制成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用1/2张液体补液,低渗用2/3张液体补液,高渗用1/
18、3张液体补液.北宋,钱乙的贡献:1)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三卷问世。2)首创儿科辩证体系“五脏所主”3)根据儿科特点立法制方创制泻白散,导赤散,异功散,七位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4)创述儿科四诊诊察要领总结面部望诊。5)明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五脏六腑成而未完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6)古代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的详细描述,区别麻疹、天花、水痘7)对惊风的独到认识急症用凉泻,慢惊用温补的治疗大法,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8)对疳证的独到见解9)被称为儿科之圣。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才
19、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低于221umol/L.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h以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超过85.5umol/L)、程度重(总胆红素超过221.2umol/L)、消退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见。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黄疸。黄疸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体温不升或有波动,多为败血症。黄疸伴有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波动,多考虑新生儿肝炎。黄疸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哮喘病因病机:既有内因也有 外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此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
20、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其中以感受外邪触发最为多见。本病的发作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其病机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治疗原则:发作期:攻邪以治其标 ;缓解期 :扶正而治其本哮喘的诊断要点:1:可有婴儿期湿疹,过敏性鼻炎病史以及家族哮喘史 2: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等。3: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咳嗽阵作,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4:肺部听诊,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5: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6: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