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二十六).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06736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二十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二十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二十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二十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二十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二十六)1选择题1、下列对我与地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

2、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A母亲来找“我”是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园子里待太久,怕儿子想不开,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地活着。B“不想让我发觉”是因为母亲理解儿子内心的痛苦与苦闷,她尊重儿子的选择并维护着他的自尊。C“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比喻一方面写出母亲的视力不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母亲内心的茫然。D“我”看见母亲而没有喊她,是出于男孩子的倔强和羞涩,是缘于那时尚不懂得体谅深爱“我”的母亲。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C.“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母亲内心的茫然”错误。写母亲的视力严重不好,以

3、体现她寻找“我”非常艰难,表现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担心。故选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重温同学情,在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上,同学们谈笑自若,交流着毕业以来的境况。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科隆市新年夜发生的耸人听闻的群体犯罪事件,再度引发德国民众对外来难民的恐慌情绪。她没精打采的,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中秋之夜,明月高挂,偶有一片轻云飘来,仿佛给

4、月亮蒙上了一条面纱,真是别有风味。ABCD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考生注意体会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这里同学聚会不是紧张或危急的情况,所以该成语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谈笑风生”。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这里用该词语形容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使用正确。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

5、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用在这里说明事物起的作用感情色彩有误。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含有故意夸大的意思。这里没有夸大事实,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骇人听闻”。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通过后面“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的描写可知这里使用正确。别有风味;另有一种趣味或特色。这里指轻云笼罩的月亮使用正确。分析可知,使用正确;使用错误。故选D。小提示: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6、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3、故都的秋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答案:D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

7、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声音的作用,在基调偏于欢快的文章中,声音可能是突出生机,增加欢快气氛的重要环境氛围;而在格调偏于宁静、悲哀、伤感的文章中(也包括诗词),声音是作用大抵是“以动衬静”。文中对两种声音的描写,均是以声写静,为表现主题服务。即写出北国秋的特点,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故选D。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凋谢(dio)一椽(chun)脉脉(m)看守(kn)B落蕊(ru)朗照(lng)浸润(jn)涟漪(y)C袅娜(nio)似乎(sh

8、)沮丧(j)地窖(jio)D譬如(p)幽僻(p)摇曳(y)篱笆(ba)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情况,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对一些字音进行仔细识记。也可总结一些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强化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项,“看”应读kn;B项,“朗”应读lng;C项,“似”应读s;故选D。5、下列对赤壁赋中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

9、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赤壁赋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识记能力。C项,“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错误,其中司马光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宋八大家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故选C。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请托,嘱咐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往,去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围绕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10、.错误。属:劝人饮酒;“举酒属客”是“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的意思。故选A。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正襟危坐危:焦急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白露横江横:笼罩C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D崖限当道者当:横在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答案:A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项,“正襟危坐”的“危”是“端正”的意思。故选A。小提示: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

11、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8、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拟人)D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排比)答案:D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

12、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考生要看清考题的具体要求,细心辨析作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诽迭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D项,不能满足三句以上并列的特点,所以不是排比,而是对称句,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对偶。故选D。小提示: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

13、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对比、借代等。9、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驾一叶之扁舟B世皆谓之天门云C自其变者而观之D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结构助词,的。驾驭像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船。B项,代词,它。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C项,代词,它。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D项,代词,它。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故选A。1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梢

14、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ABCD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首先点明描写对象荷塘的四面,因此排第一,前句写“都是树,而杨柳最多”,因此紧跟“这些树”,相连,据此排除ACD。然后按照远近顺序,写树色、树梢、树缝,最后写作者的感情,因此相连。故选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

15、嫠妇B侣鱼虾而友麋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A项,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舞,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侣: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C项,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朝,使来朝拜,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就使他为王。王,使为王,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B。1

16、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不知其所止客喜而笑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知不可乎骤得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于”,介词,在。/介词,被。B.“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D.“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故选C。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清之上D白露横江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这类题

17、目,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结合上下文语境;比较互证法,最好还是积累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古今异义的词语。本题中,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C项,古今义相同,都是“打鱼砍柴”的意思。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故选C。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哀吾生之须臾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挟飞仙以遨游自唐显庆以来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寄蜉蝣于天地D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C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

18、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的意思。二者不同。B项,第一个“以”,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助词,与“来”连用,表示时间。二者不同。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二者相同。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却;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故选C。小提示:文言虚词,的语法分析法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

19、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1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上)纵一苇之所如(往)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BCD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溯:逆流而上;稍:逐渐;及:等到。故选C。16、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能力。要解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比如:省略句、宾语前

20、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省略句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A项,句意为:山上石头多,泥土少。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B项,句意为: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石”。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C项,句意为:杂树很少,多是松树。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D项,句意为: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主语应同为“树”,选项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生石罅”前面应补充主语“树”,“生”后省略介词“于”。本题要求选择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

21、。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故选D。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湖北恩施一处500米悬崖之上有一个小山村,崖顶一块名为“龙头石”的巨石见证了这个山村的苍桑巨变。B为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近日,我市组织举行了全市后备干部选拔辨论赛。C近日,市委书记以“恪守初心担使命,苦干实干再出发,奋力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为题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教育专题党课。D眼前的这位老人神态安祥,慈眉善目,外人根本无法看得出他曾经经历过人生中太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答案:C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苍”应为“沧”;B项,“辨”应为“辩”;D项,“祥”

22、应为“详”。故选C。18、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喜欢夏花,又喜欢落蕊;喜欢看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又喜欢观赏凋谢的荷花他从大自然汲取营养,然后用他的如椽大笔写下自己的感悟。ArufdiojchunBxnniodioxyunCruniodiojchunDxnfdioxyun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ru、nio、dio、j、chun。对照选项,可知C项全部正确。故选C。课内阅读19、作者在写自己登山的路线和古时候登山的路线时,写法有什么不同?答案:作者在写两条路线时注意避免雷同,讲究变化错落。写自己登山的路线时,

23、用“始循”“越”“复循”“遂至”等词语,表达明确,叙述清楚;写古时候登山的路线时,把重点放在介绍有关的地理知识上: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山谷的水,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这些地理知识作者信手拈来,非常自然,既让读者增长了见识,又无考据烦冗、生硬之感。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并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其实可以很明确地找到他们的异同。原文有这样的交代,写自己登山:“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

24、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可见,作者写自己登山,重在写路线及动作,关注细节。写古人登山:“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可见作者写古人登山,重在交代地理知识。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避免了重复和繁赘。20、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故都的秋(郁达夫))答案:【观点

25、一】这是由作者的思想决定的。他追求“清”与“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那些著名风景都是游人云集、热闹非凡的地方,那里的景色难以表现作者的这种思想。【观点二】那些著名的风景,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北平秋天常用的对象,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容易道出新意。【观点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些常见的景物人们很熟悉,早就习以为常,于是往往忽略了它们的特殊意味。作者把它们挖掘出来,集中起来,使人们更深刻地品味到北平浓烈的“秋味”。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色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作者写故都的秋,没有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反而写了那些充满“悲凉”氛围的衰败之景,如“破屋”“破壁”“落蕊”“残声”等,这是由作者当时的心境所决定的。作者认为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以及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作者认为这些景物最能体现出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特点。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