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点易错题-(2).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04931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点易错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点易错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点易错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点易错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点易错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点易错题1单选题1、下列诗句及俗语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追肥在雨前,一枝长拳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答案: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水分、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草和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C追肥在雨前,一枝长拳是指无机盐等非生物因

2、素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D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

3、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A可以生长发育B能够繁殖后代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且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AB不符合题意。C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

4、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就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C符合题意。D生物的一生需要为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从而为自身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设置的实验变量是()A土壤的干燥与湿润B光线的明亮与阴暗C温度的高与低D光线的强弱与土壤的湿润答案:B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除光照

5、影响鼠妇的生活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湿度等都相同,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生物类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表示一条食物链B图中箭头所代表的能量大小关系为C过程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D丙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答案:D分析: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表现为单向传递、逐级递减。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甲乙丙,A错误。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

6、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表现为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图中箭头所代表的能量大小关系为,B错误。C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而过程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错误。D丙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正确。故选D。6、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缺少消费者C缺少分解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答案:C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7、组成。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不能分解生活垃圾,生活设施简陋也不是必须把生活垃圾带离南极的原因。故选C。7、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

8、这一点的是()A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B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C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D城市生态系统人口众多,与外界交流频繁答案:C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能量和物质代谢强度高,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最弱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是生产者,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能量和物质代谢强度高,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城市生态系统不是独立的,必须依赖其他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如大量的农副产品)才能维持平衡。故选C。8、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与环境

9、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下列选项属于生物的是()A冰墩墩B扫地机器人C校园内的小草D钟乳石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冰墩墩、B扫地机器人、D钟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不属于生物;C校园内的小草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故选C。9、一般情况下,下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答案:B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

10、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B正确。故选B。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A水稻和稗草B猎豹和羚羊C蜜蜂和油菜花D跳蚤和猫答案:A分析: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

11、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A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所以,“水稻和稗草”、“豆苗和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A正确。B猎豹和羚羊之间是捕食关系,B错误。C蜜蜂和油菜花之间是合作关系,C错误。D跳蚤和猫之间是寄生关系,D错误。故选A。11、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B图中鹰只属于第五营养级C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D图中蛇与鹰只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分析:(1)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

12、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2)食物链中每一级都是一个营养级。A图中共有食物链三条: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A错误。B食物链中每一级都是一个营养级,食物链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中,鹰属于第四级营养级,B错误。C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构成吃和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C正确。D鹰吃蛇,所以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吃虫鸟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即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C。12、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许多能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诗句“泥融飞燕子,沙

13、暖睡鸳鸯”中的“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A微生物B温度C无机盐D燕子答案: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沙暖睡鸳鸯”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选B。13、张林同学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他归类的依据是它们的()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C实际用途D运动方式答案:A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

14、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据此答题。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因此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界下面又分6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1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绿心公园B一块农田C一条河流D池塘的鱼答案:D分

15、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ABC绿心公园、一块农田和一条河流,都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D池塘的鱼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故选D。15、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A具有繁殖特性B具有遗传特性C具有变异特性D具有致病特性答案:D分析

1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新型冠状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能侵染细胞,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因此,说明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而具有致病特性不能说明是生物的依据。故选D。多选题16、下图为对草坪、灌木丛和裸地三种不同植被所处环境空气湿度测量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为裸地的空气湿度B该实验应该在

17、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C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测量空气湿度为:灌木丛裸地草坪D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测量空气湿度为:早晨中午晚上答案:AD分析: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而湿度最小的是裸地,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灌木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A植被越茂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裸地的植被最少,湿度最低,据图可知,曲线代表的湿度最低,所以图中为裸地的空气湿度,A正确。B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B错误。C植被越茂盛

18、,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这三者相比,从茂盛程度上看,最茂盛的应该是茂密的灌木丛,其次是草坪,最后是裸地,因此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是:灌木丛裸地草坪,C错误。D据图可知,早上湿度最大,其次是中午,湿度最小的是晚上,所以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测量空气湿度为:早晨中午晚上,D正确。故选AD。17、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人的作用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答案:AB分析: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

19、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都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但并不完全相同。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定范围内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为主。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都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但并不完全相同,如生态农业中的沼气池,利用动物粪便、植物下脚料养鱼等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所以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不是一种,AB正确。故选AB。18、6月5日是世界

20、环境日,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的影响D冬季青蛙进入冬眠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答案:AC分析: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A草和豆苗都是绿色植物,生长在同一环境之中的草和豆苗之间为争夺阳光、水分等的生存资源而存在的种间关系是竞争。草盛豆苗稀,就说明在竞争中草处于优势,豆苗处于劣势,这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

21、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等避免冻伤,是对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D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9、下列关于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不容易产生环境问题D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影响生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22、答案:BD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分析答题。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A错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正确;城市生态系统也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等组成。但是,生产者的数量较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城市外购进大量的农副产品,才能保持平衡;由于人特多,产生的废物特多且集中,而分解者的比例偏低,因此需要建设垃圾废水处理厂,所以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但会

23、破坏环境,C错误;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水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D正确。小提示:生态系统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结合题意答题。20、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分别为湿土和干土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要相同答案:CD分析:根据“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可知,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原则,可根据探究实验的具体探究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由于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

24、实验,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土壤湿度、光线等都应该相同,同时条件要适宜,所以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故选CD。小提示:理解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和单一变量原则及对照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以下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兔鹰细菌B大米虫鸟C草羊狼D草昆虫青蛙蛇答案:CD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25、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大米不是生产者,生产者应该是水稻,B错误。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羊是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狼是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D.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昆虫、青蛙、蛇它们四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D正确。故选:CD。小提示: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书写是解题的关键。22、下图为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生态系统调查后,绘制的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所示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部分成分,未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生产者C该食物网中,鹰有两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D

26、若此食物网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绿色植物答案:BD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A正确。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未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若要构成完整的生

27、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C该食物网中,鹰在食物链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和绿色植物鼠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中属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食物网中,鹰有两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正确。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此食物网中绿色植物的级别最低,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少,D错误。故选BD。2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在最长的食物链中,鹰属于第五营养级C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草D图中所有生物

28、与分解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答案:AB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

29、蛙蛇鹰,正确。B最长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鹰属于第五营养级,正确。C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多,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鹰,错误。D图中所有生物与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生态系统,错误。故选AB。24、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中一只天鹅,因嘴被冰冻住了根本张不开,有不少市民向河里投食,天鹅野鸭都争相来夺食,而这只天鹅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味从嘴边溜走却抢不到,它那充满求助的眼神甚是可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孔雀与河中生活的天鹅和野鸭属于共生关系B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等都与天鹅飞行生活相适应C严寒时,天鹅的体温会随温度的减低而适当降低D天鹅体内有气

30、囊辅助呼吸答案:BD分析:多数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孔雀与河中生活的天鹅和野鸭不属于共生关系,A错误;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等都与天鹅飞行生活相适应,B正确;天鹅属于鸟类,体温恒定,严寒时,天鹅的体温不随温度的减低而适当降低,C错误;天鹅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D正确。小提示

31、:解题的关键是主要掌握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25、生物圈中的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能进行活动B能繁殖后代C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能呼吸并消耗氧气答案:BC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能进行活动不属于生物的特性,如植物一般不能运动,A不符合题意。B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生殖产生后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B符合题意。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符合题意。D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细菌有些

32、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如厌气杆菌,D不符合题意。故选BC。小提示: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填空题26、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和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答案:食物物质循环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

33、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同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以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为例,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草制造的有机物是鼠的食物,鼠捕食草,草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鼠体内,同样的猫头鹰捕食鼠,鼠体内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猫头鹰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小提示:本题的重点是了解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27、在一定的自然区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_的关系,这种

34、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吃与被吃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因此,在一定的自然区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2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取平均值目的是_。答案:减少误差,数据准确分析: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而且最

35、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29、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和_流动的。答案:食物链食物网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且不循环的。30、在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_和_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答案: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分析:本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难度较小。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物质循环指无机物和有机物相互转换的过程,能量流动指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随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