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_T 1214-2015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10200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9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1214-2015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11_T 1214-2015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11_T 1214-2015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11_T 1214-2015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11_T 1214-2015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 B64 备案号:DBll 北-口小市E抽出ETA 万标准DB11/T 1214-2015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Techn i ca I code of pract i ce for carbon account i ng of afforestat i on project in the plain areas 2015-07-08发布2015-11-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1214一-2015目次前言.II I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碳计量方法.2 5 监测程序.9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乔木

2、优势树种(组)生物量参数.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20 参考文献.21 目IJ1=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井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DB11/T 1214一-2015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处、)1民义区园林绿化局、怀柔区园林绿化局、大兴区林业工作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彩贤、张玉梅、李怒云、刘力、陈峻山奇、于海群、张峰、何桂梅、李金良、彭强、杜静、崔亚红、王永超、南海龙、宋继琴。II DB11/T

3、 1214一-2015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的碳汇量计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包括宜林地、农地、废弃沙石坑地、荒滩、荒地、拆迁腾迫地、重要水源保护地(不含湿地)地区造林项目和城市景观造林绿化活动的碳汇计量与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2253-2014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3 术语和定义LY/T 2253-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4、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碳层stratification是指根据项目边界内的土壤、立地条件、植被状况以及经营活动等,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个相对同质的单元。3.2 核算accounting是指对碳汇造林项目边界内的、由该造林项目引起的碳储量变化量、碳排放量和净碳汇量进行计量和监测。4 碳计量方法4.1 项目边界确定事前项目边界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确定:a)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二三1:10000)实地勾绘获取项目边界。b)利用经校正合恪的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卫星影像、航空影像数据等)判读勾绘项目边界。c)用定位误差在5m以内的全球运位系统CGPS)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事后边界

5、应采用1:10000以上地形图现场勾绘,或采用定位误差在5m以内GPS直接测定,或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或航空影像判读勾绘井实地调绘,或用全站仪实测。如果实际边界位于项目设计边DB11/T 1214一-2015界之内,应以实际边界为准:如果实际边界位于项目设计边界之外,应以设计边界为准。地理边界应提交由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的具有经纬度坐标及造林项目地块详细信息的图形文件。4.2 项目计入期按照LY!T2253-2014的相关规定。计入期最短为20年,最长为60年。4.3 碳库及温室气体排放源的识别4.3.1 碳库选择在地上生物量碳库、地下生物量碳库、土壤碳库、枯落物碳库和枯死木碳库这五个碳库中,只

6、选择地上生物量碳库和地下生物量碳库进行计量、监测。4.3.2 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只考虑生物质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见表10表1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源温室气体种类是否选择理由或解释CO2 牙口之二生物质燃烧导致的CO2排放己在碳储量变化中考虑是项目运行期内有森林火灾发生,会导致生物质燃烧CH4 生物质燃烧产生CH4排放牙口之二项目运行期内没有森林火灾发生是项目运行期内有森林火灾发生,会导致N亏。生物质燃烧产生N20排放刁口之二项目运行期内没有森林火灾发生4.4 基线情景识别基线情景识别按照LY/T2253的规定执行。4.5 事前分层4.5.1

7、基线情景碳层划分根据项目区实施造林作业之前的立地条件、植被类型等关键因子进行基线情景碳层划分。4.5.2 项目情景碳层划分在项目设计阶段,根据项目设计的造林树种(组)、密度、苗木规格进行分层。在项目活动实施后,根据项目作业的实施情况和造林模式,对项目区事前的分层结果进行适当调整。4.6 基线碳汇量4.6.1 基线碳汇量组成基线碳汇量只考虑林木、灌木生物量碳库碳储量的变化,计算方法如公式(1):2 式中:.CSU.C TREE B凡.CSHRUB BSL.t 4.6.2 基线林木碳汇量DB11/T 1214一-2015仁脱t(:(;TRHH S.t J 仁4毛3归归SHR用HR川f第t年的基线碳

8、汇量,单位为tCOre.a-1;第t年时基线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COre.a-1;第t年时基线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COre.a-1 0 根据基线的分层,计算每一层的林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之和,即为基线林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计算方法如公式。);式中:.C TREE B凡.CTRHH,儿:,;,1:(;TREE BSL,t;:(;TREE肌t.I .;第t年时,基线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CO2-ea-1;第t年时,基线第i层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COre.a-1;1,2,3;,基线的林木分层:1,2,3,白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假定一段时间内

9、(第11至b年)基线林木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基线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CTREEBSLU)计算方法如公式c3);式中:.C71?HH 队:,11C刀!EEBSL,i,t 11,12 Cn川川,(CrTJT7r:川,TRHH 可r.i.t.11.D.L.川1.-,1,12r 11.DD.Lh).L,I,ll (3),1,1 t2(t1 第t年时,基线第i层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COre.a-1;第t年时,基线第i层林木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tCOre;1,2,3,白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项目开始以后的第tl年和第t2年,且tl三三t三三t20林木生物量碳储量是利用林木生物量

10、含碳率将林木生物量转化为碳含量,再利用CO2与C的分子量(44112)比将碳含量(tC)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tCOre),计算方法如公式(4);nUL BSL,I,t争;卢阻止BSL,l,j,l叫让bBSL,I,.(4)j(虱式中:Cn让EBSL,IJ,t 第t年时,基线第i层林木树种j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tCOre;3 DB11/T 1214一-2015BllIFF SU CFTREE BSL.i,j 44/12 第t年时,基线第i层林木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td.m.基线第i层林木树种j的生物量含碳率tC(t.d.m丑1.)扩-1CO2与C的分子量之比O可以选择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来估算基线

11、林木生物量CBllIFFSI州方法1: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通过林木的胸径CDBH)或胸径CDBH)和树高CH),利用材积表或材积公式转化成林木树干材积;利用基本木材密度CD)和生物量扩展因子CBEF)估算林木地上生物量:利用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CR)将地上生物量推算出全株生物量,计算方法如公式C5);4 BTllhh肌i,j,tVn盯式中:BTREE BSL,i.j,VIIIFF SU DTIIFk-SIi,BEF7R.FF_SI,J R刀lliEB厅L,iJ方法11:生物量方程法第t年时,基线第i层林木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td.m;第t年,基线第i层树种j的林木树干材积,是通过胸径和(

12、或)树高数据查材积表或将数据代入材积方程计算得来,单位为:In31基线第i层树种j的木材基本密度,单位为td.mm-3;基线第i层树种j的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树干材积转化为林木地上生物量,无量纲:基线第I层树种j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无量纲:1,2,3.估算基线林木生物量的分层:1,2,3.第i层中的树种:1,2,3.项目活动开始以后的年数。Bn山丛.L,J,tFJ r:1.J,x2,、J,x3.J,)JR11IH_L),J.(6)式中:BTRF:H8STi),1 Fl,J,tox2i,J,tox3i),b.)RTRF:k-RST,J j 第J年时,基线第l层的林木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td

13、.m;将第t年,基线第i层树种j的测树因子Cxl,丘,x3,)转化为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测树因子Cxl,丘,x3,);基线第if;树种l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无量纲;1,2,3.第i层中的树种:1,2,3.估算基线林木生物量的分层:DB11/T 1214一-2015t 1,2,3.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4.6.3 基线灌木碳汇量根据灌木盖度对项目边界内的灌木生物量进行分层,并估算每层灌木生物量的碳储量。假定一段时间内(第tl至t2年)灌木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基线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l.CSHRUBBSLt)计算方法如公式(7):式中:/l.C,)HURB BSL,I/l.CSH

14、IWR RSU.t C,)HRUB BSL,iJ t t1,t2;.C山时ff fCCCi且m叩J刀阳I川l.宇.只U川川州川,1勺2川仄fW川!f)川州川,1川q.(7)?q 斤皿HRUB阳B肌M止穹,1穹,1-,元8 t2(白t1(第t年时,基线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CO2-ea-1;第t年时,基线第i层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COre.a-1;第t年时,基线第i层灌木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tCOre;1,2,3,.基线的灌木分层:1,2,3,白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项目开始以后的第t1年和第t2年,且t1:0三t:O三乌。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基线灌木生物量的碳储量计

15、算方法如公式(8):式中:c、:HR(jR厅、:U.tCl古Rs ASHRUR RSr,;,t BSHRUR HSU,t t 44/12 44 _ _ _ J I I 一CFsJJ Rs I AHRUB BSL.i.t B HRUB阻,1,.(8)12/第t年时,基线第i层灌木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tCOre;灌木的生物量含碳率,单位为tC(t.d.m.)飞缺省值为0.47;灌木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无量纲,缺省值为0.4;第t年时,基线第i层灌木的面积,单位为ha;第t年时,基线第i层灌木的平均每公顷地上生物量,单位为:td.IT1ha l:1,2,3,.基线的灌木分层:1,2,3,.白项目

16、开始以来的年数:将C转换为CO2的分子量比值。灌木盖度5%时,灌木平均每公顷生物量视为0;灌木盖度二三5%时,估算方法如公式(9):5 DB11/T 1214一-2015式中:BSHRUH HSU,t BDRsF B产ORkSiCCSRUB B凡t 4.7 项目碳汇量BSHRUB B:比i,1 BDRSFBFORESTCCSHRUB B比1,t.(9)第t年时,基线第i层灌木的平均每公顷生物量,单位为:tdJI1ha l:灌木盖度为1.0时的平均每公顷地上生物量,与项目实施区域的森林平均每公顷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无量纲,缺省值为0.1;项目实施区域的森林平均每公顷地上生物量,单位为:tdJI1h

17、a 11 第t年时,基线第i层的灌木盖度,以小数表示(如盖度为10%,则CCSRUHu=O.lO),无量纲:1,2,3,.基线的灌木分层:1,2,3,白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4.7.1 项目碳汇量的组成项目碳汇量,等于拟议的项目活动边界内各碳库碳储量的变化之和,减去项目新增排放量。在事前预估项目;碳汇量时不考虑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项目碳汇量计算方法如公式(10):式中:.CAC1URA/t.CP1 GHGkt;:(;ACTURAL.t;:(;l.t(GHGE.t(10)第t年时的项目碳汇量,单位为tCOre.al;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的碳储量变化量之手日,单位为:IC02

18、eil:第t年时由于项目活动的实施所导致的项目边界内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事前预估时设为0,单位为tCOre.a-1 0 第f年时,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碳储量变化量之手口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0:式中:.CPt.C1RF:F:PRIJ,t.CSHRlfB 1切JJt;:(;P t;:(;1,阳PROJ.tJ 5%的非重复抽样,监测样地数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7):8;WI5t n _U!飞st|J;叭sjJ川1每1。N叶川StjN 三Jt;风sf1号1.(17)各碳层监测样地数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8):W5 刀i刀LI l.(18)Wj5j jl 式中:n 项目估计生物量碳储量所需的监测

19、样地数量,即样本单元数,单位为:个:第1层分配的样地数量,单位为:个:可靠性指标:用危险率(二0.1)、自由度无限查t)j布双侧t分位数表(t(1.)得1.645;项目总面积,单位为ha;第1层面积,单位为曰:样地面积,森林调查中通常取0.06,中幼龄林可以取0.0钮,单位为ha;项目总体单元数(N二A/Ap),无量纲;第i层的总体单元数,Nj=A/Ap无量纲:第i层的面积权重(Wt=A/A 二N/N),无量纲:第1层样本生物量的平均数,单位为td.m.ha-1;nj t A 一一A,A F N N,wt y,10 DB11/T 1214一-201502 项目生物量估计值的方差,无量纲;其平方

20、根为标准差,单位为td.m怕(J7,)S;第i层生物量估计值的标准差,单位为td.m.ha-1;E一一项目生物量估计值的允许的相对误差限,其值为H或去要求的精度。通常要求的相对误差限为10%;A 项目生物量估计值的允许绝对误差限,单位为td.m.h飞其值等于允许的相对误差限E与项目生物量估计值的乘积:1,2,3,.项目生物量碳储量估计的分层。5.6 样地设置在测定和监测项目边界内的碳储量变化时采用矩形样地。样地水平面积为0.04ha 0.06 hao在同一个造林项目中,所有样地的面积应当相同。固定样地的设置采用随机起点的系统设置方式。样地边缘应离地块边界至少10m以上。样地内林木和管理方式(如

21、施肥、更新等)应与样地外的林木完全一致。记录每个样地的行政位置、小地名和GPS坐标、造林树干中、模式和造林时间等信息。如果一个层包括多个地块,应采用下述方法以保证样地在碳层内尽可能均匀分布:a)根据各碳层的面积及其样地数量,计算每个样地代表的平均面积:b)根据地块的面积,计算每个地块的样地数量,计算结果不为整数时,采用四舍五入取整。应采用GPS或罗盘仪确定西南拐角点,埋设地下标桩,复位时利用GPS导航,用罗盘仪和明显地标按历次调查记录的方位、距离引线定位找点。5.7 监测频率造林项目固定样地的监测频率为每35年一次,固定样地复位率应达100%。首次监测时间由项目实施主体根据项目设计自行选择,但

22、首次监测时间的选择应避免引起未来的监测时间与项目碳储量的峰值出现时间重合。5.8 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监测第一步:样地每木检尺,实测样地内所有活立木的胸径(DBH)。如果选用二元材积表或二元生物量方程计算材积或生物量,则还需测定树高(H)。测高株树不少于25株,径阶分布均匀,用于拟合树高由线。第二步:利用材积表(或材积公式)计算单株林木树干材积,采用生物量扩展因于法即公式(5)和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计算单株林木生物量;或利用生物量方程即公式(6)计算每株林木地上生物量,通过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恒计算整株林木生物量:将单株林木生物量累加,得到样地水平生物量:根据样地林木生物量计算碳

23、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第三步:计算第I层样本平均数(碳层i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的估计值)及其方差,方法如公式(19)、(20):n bTRF:F,P;,I b战T,阳fni 11 DB11/T 1214一-2015;ni J九九TR阳REE,p,S巧;p州、t-;t-.(20)式中:bTREE.iJ 第t年第i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的估计值,单位为td.mha-1;bTREE.p.i.t 一一第t年第i层样地p的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单位为td.mha-1;n;第i层的样地数:乓1川n第t年第i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的方差,单位为(td.m川ha旷alip 一一1,2,3.第i层

24、中的样地:1,2,3.项目林木分层:一-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第四步:计算项目总体平均数估计值(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及其方差,方法如公式。1)、(22):b1mL;MIU1lf川i.LI、,Jny中q中/,t飞、+巾、,右,飞、OTM 人7l w-hu,GdxU Hwq /1。二MQU 式中:b7RFJ江第t年项目边界内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td.mha-1;第i层面积与项目总面积之比,Wj三A/A,无量纲;第t年第i层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td.mha-1;第t年,项目总体平均数(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的方差,单位为:(t d

25、.mha-1)飞W,b7RFFU s?hjRl!:.H.1 s 叮J?1.1川n,第t年第i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的方差,单位为(td.mha-1)2;第i层的样地数:项目边界内估算林木生物量的分层总数:1,2,3.第i层中的样地:1,2,3.项目边界内估算林木生物量的分层: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M p 第五步:计算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的不确定性(相对误差限),方法如公式(23):U,叮RtE,lt川Y5,。叮凹,-(23)bT1lrr.L 式中:12 U,叮HlJiJ.tt S,UTRf:.广JDB11/T 1214一-2015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

26、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的相对误差限%。要求相对误差不大于10%,p抽样精度不低于90%;可靠性指标:自由度等于n-M(其中n是项目边界内样地总数,M是林木生物量估算的分层总数),置信水平为90%,查t分布双侧分位数表获得。例如:置信水平为90%,自由度为45时,双h分布的t值在Excel电于表中输入=TlNV(0.1O,45)可以计算得到t值为1.6794;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的方差的平方根(即标准误差),单位为td.m切-1。第六步:计算第t年项目边界内的林木总生物量,方法如公式(24):BTREE.t AbTREE.t.(24)式中:BTREE.t 第t年项目边界内林

27、木生物量的估计值,单位为td.m.;A 一一项目边界内各碳层的面积总和,单位为ha;bTREE.t 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td.mha-1;t 一1,2,3.白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第七步:计算第t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方法如公式(25):44 cr:+BTf.Jr:r:+CFn口.(25)111.片12 山,川山式中:CTRFF,t 一一第t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估计值tCOreB7RFF.t 第t年项目林木总生物量的估计值td.m.CF7RFF一一林木生物量的含碳率tC.(t d.m.r1 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第八步:计算项目

28、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假设一段时间内,林木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方法如公式(26):式中:dCmbL(t1,t2)CmbLt T 11,t2 cq啊尸口IC叫尸p dCj叫lh|fnmt2T川Dr,.(26)第t1年和第t2年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CO2-ea-1;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估计值,单位为tCO2-e;两次连续测定的时间间隔(T=t2-t1),单位为a;白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第t1年和第马年。13 DB11/T 1214一-2015首次监测时,将项目活动开始时林木生物量的碳储量赋值给公式C2n中的变量CTREE.n,即:首次核证时CT

29、REE.口=CTREE BSL此时,t1=0,已=首次监测的年份。第九步:计算监测期内第t年(t1三三t豆t2)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变化量,万法如公式(27):;:C TREE,t dC阻止)lhI1a.(27)式中:!1CTREE.t 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ta iw、,-o c dC TREE(tl,t2)第tl年和第t2年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la 为tCO2-ea-1;1年。5.9 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监测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监测,仅适用于灌木生物量变化较大(如灌木造林)的情形。如果项目不开展灌木造林活动,可以固定项目情景相对

30、于基准线情景的灌木生物量变化为0,因此不需要进行监测。如果开展灌木造林,则采用生物量方程的方法来监测灌木林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第一步:在第i层样地p内设置样方k(面积二三2m2),测定样方内灌木的地径、高、冠幅和枝数等,利用一元或多元生物量方程,计算样地p内灌木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方法如公式(28):;fjdzruh/卢l,i,p,k,tX 2,i,p,k,t X3,i,p,k,tNj,p,k,j,tCF.,j)J Rj bsjmh,f.p.Jkq j明10000 Ashrub,i,p,k,l kl(28)式中:bShruh,明I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第i层样地p内的平均单位面积灌木生物量,单位为

31、td.m;第j类灌木地上生物量与灌木测树因子(XI,町,X3)(如基径、高、冠幅、灌径等)的单枝生物量方程,单位为td.m;第i层样地p样方k内第j类灌木的技数:第l类灌木的生物量含碳率,单位为tC(t d.m.rl;第j类灌木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无量纲;第t年时第1层样地p内样方k的面积,单位为:m2:1,2,3.项目边界内估算灌木生物量的分层:1,2,3.第i层内的样地;1,2,3.样地p内的样方;1,2,3.灌木类型j;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j;hruh,J际川,x3:!入Tp,k,)CFs./Rs,J AShurh,叨,k,tpk-14 DB11/T 1214

32、一-2015第二步:计算第i层平均单位面积灌木生物量估计值及其方差,方法如公式(19)(20),用b如5刃剑h川川n叫u苔换其中的bTRE即E句切忱f,t,用bs剑hrub,川I,p,t点p凡p,t苦换其中的bTREE,i,p,t;第二步:计算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灌木生物量估计值及其方差,万法如公式(21)(22),用bShrub.t替换其中的bTREE.P用bShrub.i.t替换其中的bTREE.i.P用SbShrub.t替换其中的SbTREE.t;第四步:计算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灌木生物量估计值的不确定性,方法如公式(23),用UbShrub.t替换其中的UbTREE.t;第五步:计

33、算第t年项目边界内的灌木总生物量估计值,方法如公式(24),用bShrub.t苔换其中的bTREE.P用BShrub.t苦换其中的BTREE.t;第六步:计算第t年项目边界内灌木生物量的碳储量,方法如公式(25)用CShrub,t替换其中的CTREE,P用BShrub.t替换其中的BTREE.P用CFs替换CFTREE;第七步:计算项目边界内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假定一段时间内,灌木生物量变化时线性增长的。参考公式(26),用CShrub,t替换其中的CTREE,t用dCSHRUB(口,但)替换dCTREE(口,但第八步:计算第t年(t1豆t三三t2)时项目边界内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变化量

34、,方法如公式(27),用dCSHRUB(t1,t2)替换dCTREE(t1,t2),用CSHRUB,t昔换CTREE,t。5.10 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监测根据监测计划,详细记录项日边界内每一次森林火灾(如果有)发生的时间、面积、地理边界等信息,按照公式(14)计算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燃烧地上生物量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GHGr,t)。5.11 精度控制与校正林木的平均生物量最大允许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如公式(29):REInttx。UbEt.(29)式中:REmax Uh 1R止b.1最大允许相对误差,单位为%;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1瞿木)碳储量的不确定性,单位为%;

35、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如果REmax大于10%(即抽样精度小于90%),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应额外增加样地数量或者采用扣减碳汇量打折的方法,以保证满足最低90%的抽样精度。设置额外样地,最大允许相对误差范围内所需的样地数目根据本标准5.5条抽样设计进行计算。5.12 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包括可以直接采用缺省值或只需一次性测定即可适用于本标准的数据和参数,详见表2。15 DB11/T 1214一-2015表2不需要监测的参数序号参数单位可采用数据1 树种生物量合碳率无量制采用缺省值o.5 2 木材密度木标准附表A.l3 生物量扩展因于无量制木标准附表A

36、.2 4 树种地|、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无量制本标准附表A.3 5 立木材积IH 3 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6 生物量方程无量纲本标准附表B.l7 干物质燃烧C比排放因子g CH1(kg燃烧的干物质r1北京地区默认值为4.7 8 干物质燃烧N20排放因子g N20(kgf然烧的干物质r1北京地怪默认白为O.26 5.13 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以下数据和参数进行监测,详见表3:表3需要监测的参数序号参数单位1 项目总由积ha 2 各分层面积ha 3 用于材积表(材积公式)或生物量方程计算林木生物量所需的树木胸径cm,树高

37、m胸径和树高4 使用立木材积表或材积方程所得出的树干材积m 16 DB11/T 1214一-2015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乔木优势树种(组生物量参数主要乔木优势树种(组)生物量参数见下表A.lA.3。表A.1 主要乔木优势树种(组基本木材密度参考值树种D/(d.m.m 树种D/(d.m.m-3)1由松0.360 侧柏0.478 圆柏0.478 华山松0.396 臼皮松0.424 元宝物L0.443 杨树0.378 椿树0.443 银杏0.359 奕树0.443 内蜡0.443 国槐0.443 柳类0.443 悬铃木0.443 刺槐0.443 榆树0.598 核桃0.443 山杏0.443 标类

38、0.676 黄护。.443棒子松0.375 云杉。.3421段类0.420 桦木。.541杂木0.515 软闽类。.443h吏阔类0.598 其它松类0.424 其它杉类0.359 注:表内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回家信息通报中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013)。17 DB11/T 1214一-2015表A.2 主要乔木优势树种(组)生物量扩展因子参考值树种BEF,树种BEF,1由松1.589 侧柏1.732 圆柏1.732 华山松1.785 臼皮松l.631 元宝枫1.586 杨树l.446 椿树l.586 银杏1.667 来树1.586 白蜡1.586 国槐1.586

39、 柳类1.821 悬铃木1.586 刺槐1.586 榆树1.671 核桃l.586 山杏l.586 1乐类l.335 黄护l.586 椅子松2.513 云杉l.734 t段类l.407 桦木l.424 杂木1.586 软阔类1.586 硬阔类1.674 其它松类1.631 其它杉类1.667 注:表内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中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013)。18 DB11/T 1214一-2015表A.3 主要乔木优势树种(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值树种RJ 树种RJ 1由松0.251 侧柏0.277 圆柏0.277 华山松0.170 臼皮松0.206 元宝

40、枫0.289 杨树0.227 椿树0.289 银杏0.277 交树0.289 白蜡0.289 国槐0.289 柳类0.288 悬铃木0.289 刺槐0.289 榆树0.621 核桃0.289 山杏0.289 1乐类0.292 黄护0.289 椅子松0.241 云杉0.224 t段类0.201 桦木0.248 杂木0.289 软阔类0.289 硬阔类0.261 其它松类0.206 其它杉类0.277 注:表内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中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013)。19 DB11/T 1214一-2015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主

41、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见表B.1。表B.1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树种(组)地上生物量公式柏木WT二O.12531(DBH2H)0733 汕松Ws=0.0475(DBH2的0.8539问=0.0017(DBH2H)1l515,叭=0.0134(DBH2的0.8099,WT=WS+WB+叫J标类Ws二0.0369(DBH2的0.9165,WB二0.00051(DBH2H)U377,WL二0.00021(DBH2的171WT二WS+WB+WL桦木Ws二0.031 9(DBH2的0.9356,WB二0.00063(DBH2H)1278 1,WL二0.0001 6(DBH2的1688

42、WT二WS+WB+WL硬闹类Ws二0.0179DBH2857,WB二0.00002DBJt292,WL二0.000037DBH349,WT二WS+WB+WL软闹类问汪二。.012541(DBH2H)11 44,WB二。.004786(DBH2 H)1006,WL二0.047180(DBH2H)0769,际气二际s+WB+T凡根树类Ws二。.098DBH23丑,WB二0.00287DBH299,二。.469DB714,WT二Ws+W叭杨树TT汪二0.0231(DBH2 H)0925日,WB二0.00121(DBH2的1.1337,WL二0.00063DBHI.I706,WT二TT与+WB+WL

43、刺槐TT马二0.05527(DBH2H)08576,问二0.02425(DBH2H)07908,WL二0.0545(DBH2H)04574,Wr二叽+WB+盹J榆树Ws二0.0709DBH242,问二4.924DB976,叭二1.163DBH064,WT二W:+WB+WL注:Ws树下生物量,WB树枝生物量,WL树叶生物量,WT地上部分总生物量,W卢地下部分总生物量,DRH树木胸径,H树高20 DB11/T 1214一-2015参考文献1 UNFCCC.AIR Large-scale methodology: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of lands exc

44、ept wetlands.AR-ACM0003/Version 01.0.0.2 UNFCCC.AIR Simplified baseline and monitoring methodology for small scale CDM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 activities implemented on lands other than wetlands.AR-AMS0007/Version 02.0.0.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CAR-CM-001-V01),2013.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

45、法学CAR-CM-003-V01),2013.5 AIR CDM项目活动基线情景确定和额外性论证工具Car-am-tool-02-vl,EB35 Rep。此,Annex19).6 UNFCCC.AIR CDM项目活动林木和灌木生物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Car-am-tool-14-v3.0.0,EB 70 Report,Annex 35).7 UNFCCC.AIR CDM项目活动监测样地数量的计算工具(ar-am-tool-03-v2.1.0,EB58 Rep。此,Annex15).8 UNFCCC.AIR CDM项目活动估算林木生物量所采用的生物量方程的适用性论证工具(ar-am-tool-1

46、7-v01.0.0,EB65 Report,Annex 28).9 UNFCCC.AIR CDM项目活动估算林木材积所采用的材积表或材积公式的适用性论证工具(ar-am-tool-18-v01.0.1,EB 67 Report,Annex24).10 UNFCCC.AIR CDM项目活动生物质燃烧造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估算工具C ar-am-tool-08-v4.0.0,EB 65 Report Annex 31).11 TPCC,2003.Good Practice Guidance for Land Use,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prepare

47、d by the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Tnventories Programme,Jim Penman,Michael Gytarsky,Taka Hiraishi,Thelma Krug,Dina Kruger,Riitta Pipatti,Leandro Buendia,Kyoko Miwa,Todd Ngara(eds).Published:TGES,Japan.URL:.12 Ecotrust.2012.Approved VCS Methodology VM003:Methodology for 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 thro

48、ugh extension of rotation age(Version 1.1).13 CCBA.2008.Climate,Cummunity&Community Project Design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CCBA.Arlington,VA.December,2008.At:wwW.climate-standards.org.14 N且Ravindranath,Madelene Ostwald.Carbon Inventory Methods(林业碳汇计量)M.李怒云,目佳,编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15宋新民,李金良.抽样调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6郑小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7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8沈国防.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9孟宪宁.测树学M.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0李俊清.森林生态学M.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1国家林业局.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办造字201118号).22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办造字200829号.重点公益林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23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汇编(用材林卷).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