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庆职业学院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00427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229 大小:4.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庆职业学院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大庆职业学院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大庆职业学院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大庆职业学院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大庆职业学院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1一、学院概况1二、建设背景与环境2三、建设基础与优势2四、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建设目标6三、分项建设目标7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14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一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4项目二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4 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三数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方向)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4 其他建设项目项目四 铁人式高职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建设项目14项目五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4项目六 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4第四部分 建设经费预算14一、中央专项资金及主要用途14二、地方

2、政府投资及主要用途14三、大庆油田投资及主要用途14四、学院自筹资金及主要用途14五、重点专业资金预算14第五部分 建设进度安排14一、各年度资金安排14二、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内容各年度安排14第六部分 预期效果14一、预期效果14二、主要标志性成果14第七部分 建设保障措施14一、组织保障14二、制度保障14三、资金保障14四、政策保障14五、队伍保障14附 件14附件1:大庆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14附件2:大庆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设备管理办法14附件3:大庆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4大庆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

3、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818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院校的通知(教高函200817号)文件的精神,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和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建设方案。 方

4、案包括7个部分:建设基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建设项目、经费预算、进度安排、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大庆职业学院隶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庆油田”),是黑龙江省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学院占地2815亩,校舍建筑面积17.3万m2;设有与石油行业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36个,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全日制在校生6119人;固定资产原值1.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59.16万元;拥有联合育人企业62家,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基地557个。2007年学院通过了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省

5、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二、建设背景与环境(一)人才需求旺盛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是世界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具规模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大庆油田现用工总量32万余人,每年需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直接从事油田主营业务的大庆地区地方企业有100余家,每年需新增高技能人才600余人。“十一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上下游产业需新增高技能人才4万余人。企业员工培训方面,仅中石油集团“十一五”期间,将培养、培训管理经营人才2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5万人,技能型人才70万人,国际化人才1万人。(二)政策支持有力大庆油田已将学院发展纳入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发

6、展战略中。明确要求学院为企业打造高素质经营管理、高水平专业技术、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服务,并为学院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大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庆职业学院摆在大庆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位置,大力支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市政府除为学院教师提供政府津贴外,规划在学院建设全市共享型机电类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学院被确定为黑龙江省西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三、建设基础与优势(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学院始终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和为大庆油田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确立了“立足油田、服务地方、依托行业、

7、辐射全国”,把学院建成石油石化与石油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引领和带动行业、区域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办学定位。(二)不断加强市场分析,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学院紧盯石油行业产业链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和服务石油行业与地方经济的原则,专业设置直接服务于百年油田建设、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服务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立足油田,做大做强石油、石化、石油装备制造类专业;服务地方,做特做精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旅游服务类专业。专 业 设 置石油石化行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油气开采技术石油工程技术钻井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加工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数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方向)机

8、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社 会 需 求(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更加紧密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学院曾实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如实施以生产为主的“半工半读”模式、以提高就业针对性为目标的“大专业招生,小专业分流”模式、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的“顶岗轮换,零距离就业”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三复合”模式等。现行的“订单”培养、“三位一体”、“2+1”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学院吸纳企业专业技

9、术人员,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生产岗位实际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近3年学院教师公开出版教材74部,其中有6部主编教材列入国家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31部列入石油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五)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师资结构更加优化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建立了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初步形成了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健全了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提升了师

10、资队伍素质。286名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10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57人;双师素质的教师131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74.4%。现有省级名师1人、市局级名师15人、校内名师40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2%,有28名教师在国家级的大庆油田技能鉴定中心担任考评员。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教科研成果125项;拥有专利21项。仅2007年度,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95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篇,中文核心期刊20篇;完成全国教育科研规划课题7项,院级教育课题3项。(六)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功能更加齐全学院现有84个实训室,24个校内实训基地和557

11、个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拥有13个社会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鉴定资质,共建单位大庆油田技能鉴定中心是一个拥有245个工种鉴定资质的国家级技能鉴定中心,可满足各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与鉴定的需要。拥有千兆的校园网,信息点遍布学院教学、办公和生活区,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办公自动化和图书情报信息网络化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教学与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七)不断强化素质培养,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结合人文素质选修课及专业技能课程中

12、的德育渗透和素质养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效机制。开展了以学术讲座、科技知识普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为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了解大庆会战光荣历史,老一代石油工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使学生深刻理解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在实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和践行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八)不断增强培训与科技服务能力,社会影响更加突出学院大力开展岗位技术培训,2005年以来,为油田企业和社会年均培训近2万人次;注重开展应用技术研发

13、,先后开展了低渗透油田产出水处理工艺完善技术、安全技术改造、虚拟现实技术等多项技术研发与推广;广泛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学院先后同内蒙古河套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了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交流,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的探索。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3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5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学院将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

14、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油田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发挥 “油地共建、校企一体”的办学优势,以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大庆创建百年油田和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黑龙江省辟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立足油田,服务地方,依托行业,辐射全国”,用大庆精神办学,培养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铁人式高素

15、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动进入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二、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服务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个专业及专业群,构建“工学融合、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批基于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生产等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将学院建成石油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为支撑石油石化及其装备制造等行

16、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辐射带动黑龙江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石油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三、分项建设目标(一)重点专业建设适应石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构造油田生产特色专业结构布局,紧密服务石油生产与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建设油气开采技术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2个中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带动4个专业发展;紧密服务石油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数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方向)专业1个非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带动3个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全院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数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方向)专业还为央财支持的油气开采技术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供机械基础技能训练。重点专业及专业

17、群构成见表2-1-1。表2-1-1重点建设的专业及其专业群序号重点建设专业对应行业企业需求带动相关专业群1油气开采技术油气开采、三次采油、外围油田开发、井下作业石油工程技术、钻井技术2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产品生产、油田化学助剂生产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3数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方向)抽油机、减速器、潜油电泵、钻机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油地共建、校企一体”办学体制的“工学融合、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遵循教育教学和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结合专业特点,形成各具

18、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油地共建”是指学院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联合委员会成员单位、中石油大庆培训中心、大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庆油田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校企一体”是指学院与大庆油田管理体制一体、文化传承一体;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输出、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和文化建设等多样化合作,实现学院与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工学融合”是指发挥学院与企业一体的优势,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融合、核心课程与岗位要求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德技双修”是指按企业对员工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将铁人式高职人才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9、,培养铁人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施“工学融合、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重新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及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进行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结构;以“油气开采过程”、“油气加工过程”、“典型石油装备制造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按照铁人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及专业特点,创新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吸收行业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制定适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

20、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表2-1-2。表2-1-2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专业名称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油气开采技术“校企合作,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模块化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方向)“332”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按“工学融合、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为重点,重点专业建设9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6门省级精品课,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30部,制作多媒体课件28套,完成8项省级以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区域和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示范,34部特色教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教学资源库建设与3所同类院校共

21、建共享。课程体系构建从石油与化工等行业企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成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基于职业岗位(群)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基于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设计铁人式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内容。教学环节设计强化实践教学,依据职业岗位(群)职业技术难度和熟练程度,确定专门技术技能的训练时间及强度,设计专业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依据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装备制造

22、行业的特点,参照中石油集团内控管理体系要求,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保证顶岗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具体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情境构建,确定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途径。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融“教学做”于一体。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训练法等方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组成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的核心课程建设团队,每门课程均由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负责,依照课程体系构建

23、中的学习领域要求,参照岗位需求和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标准,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确定专业学习领域支撑条件等,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全面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为主进行教材建设,编制精品教材、多媒体教材和网络教材。教学资源库建设制订和完善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引进和利用高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平台,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不断丰富学院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应用水平。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实际生产

24、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项目、电子教案、网络课程、试题库等内容的共享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建设通过3年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3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培养和选聘专兼职专业带头人16名,培养7名在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新增专兼职骨干教师21名;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从32%上升到5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从74.4%上升至85%以上;兼职教师资源库内教师总数达到460人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方向;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

25、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主持和引导专业教学改革,课程设计能力突出;围绕油田生产和学院发展,开展技术创新、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教育教学研究;培养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发挥重要作用。骨干教师需要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符合铁人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课程体系开发程序;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有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具备较强的教学管理和实践能力,具有引领专业建设发展的前瞻意识和规划能力,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掌握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立足岗

26、位培养,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立足专业建设和办学发展需要,面向行业和全国聘请高层次人才;立足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充实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双师素质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引进、考核和职务评审聘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逐步加大授课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主要实践技能训练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指导的机制。完善兼职教师选聘与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理

27、论学习制度、教学技法培训制度和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互帮互学制度。团队教学能力建设加强专业教学理论和专业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院校与培训机构进行课程建设学习与培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新建或扩建油气开采技术仿真实训中心、井下作业实训基地、采油技术实训基地、钻井仿真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单元实训中心、质量分析测试实训中心、石油化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等15个校内仿真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室),使校内仿真与生产性实训基地达到32个;建成符合职业教育要求,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仿真与

28、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70;扩大校外实训基地数量,重点专业稳定的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从22个增至43个。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实训教学中心;建设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紧紧依托大庆油田和其他合作企业,不断增加联合育人企业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发挥与大庆油田天然一体的优势,继续与油田企业一起完善校企联合育人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稳定长效育人机制;根据地方企业体制机

29、制特点,建立各具特点的校企联合育人管理模式,形成长效机制。5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建立培训资源库,拓展培训资质与技能鉴定资质,扩充培训师队伍,为油田企业和社会年培训万人次。健全院系两级技术研发机构,形成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与服务的骨干队伍,提高对油田和大庆地区的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基地,完成省、油公司、学院的技术开发项目16项,新开省级项目6项,新申报油田科技攻关项目2项,申报专利4项,完成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项目8项,年技术服务到款额750万元。与10所对口支援与交流院校建立稳固的支援、协作关系,与国内发达地区同类院校建立学习交流关系。依托重点专业,建设共享教学资

30、源库,建立与对口院校高职教育教学合作研究与成果交流机制,提高辐射能力,为对口院校培训教师42人次,派遣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管理人员义务支教24人次,联合培养学生180人次;恢复和加深与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及香港地区同类院校交流关系,引进和利用包括课程与师资在内的先进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二)学院其他建设项目铁人式高职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等3个建设项目是推动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和学院内涵建设、为示范建设提供政策支撑与保障的全院性建设项目。1铁人式高职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建设铁人式高职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建设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

31、养的全过程,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出发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石油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综合素质训练,依据现代企业对员工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按综合训练模块,将活动性职业综合训练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学程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按精品课标准完成4门专项训练课程建设;编写14部特色校本教材;打造由百人组成的具有“双重能力”和“双重责任”的专兼结合的教练团队;编写学院文化手册,初步形成用传承创新的精神文化构建校企文化融合、价值趋同的学校文化管理机制,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修订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为主的学生优绩写实的考核方式。通过年建设,形成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职业综

32、合素质训练体系,增强示范与辐射作用。2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伴随专业建设与学院示范建设全程的改革项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中石油集团公司内控管理体系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院系两级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及督导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3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将为核心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和

33、网络教学管理(师生互动)构造便捷的服务平台。以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个性化门户网站、多媒体教室、数字化语音教室等为基础, 依托完善的校园网络,为教师、学生和社会提供统一的门户入口,形成动态开放式网络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院际交流及服务社会搭建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一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二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三数控技术(石油装备制造方向)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其他建设项目项目四 铁人式高职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建设项目五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项

34、目六 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一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组 长:王佼科副组长:何登龙(大庆油田采油四厂高级技师)成 员:娄志石(大庆油田采油一厂高级工程师)魏连凯(中石油大庆第三采油职业技能鉴定站高级工程师)卢鸿钧(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工程师)张国庆 姜继水 王 岚 陈桂珍 刘春芳 李 娟潘晓梅 吕秀凤 王欣玉 郭 伟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人才需求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自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生产原油19.5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享有“共和国加油机”的美誉。大庆油田的石油勘探开发范围广、油气资源丰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亿

35、吨,天然气可采储量1000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未来10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将持续稳定在4000万吨水平。随着油气开采难度不断加大和工艺技术不断提高,石油生产一线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一五”员工教育培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集团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推进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4.95万人、操作技能人才70.01万人,同时加强市场化用工的培训。到2010年,员工教育培训覆盖率达到100%,使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的比例由目前的32.7%提高到40% 左右。据统计,大庆地区以油气开采为主营

36、业务的企业现有石油工程类基层队738个,每年约需新增高技能操作人员1500名左右。(二)现有基础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是学院的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现有在校生330名,近3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近年培养的毕业生85%以上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当年月薪均在2000元以上,用人单位反映良好。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直接服务于大庆油田,学院与油田企业的天然联系使该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专业已与6家企业(集团)签订了“校企联合育人协议”,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在与大庆油田各采油厂、东华集团等企业开展校企联合育人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实际生产

37、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初步形成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5人,有企业工作经历的10人,有13名教师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聘请了37名企业的专业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该专业现有13个实训室、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大庆东华油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7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基本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三)主要差距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带头人在石油行业的影响力不够,骨干教师的企业经历少,“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2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基于油气开采工作过程的

38、课程体系尚未形成; 3校内油气开采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少,设备配置不足,不能充分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4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二、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针对大庆油田及石油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与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地下资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油气开采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符合油气开采技术生产过程的校内外实境教学基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铁人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油气开采技术

39、专业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二)具体目标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油田生产现场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构建基于油气开采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根据油气开采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石油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重点建设5门核心课程,其中1门达到国家级精品课标准、1门达到省级精品课标准;同时开发5门核心课程的特色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课件;与企业和同类院校合作,建设共享型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3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培养2名

40、专业带头人和8名骨干教师,专任教师达到25名,“双师”素质教师达到23名;聘用企业兼职教师50名,形成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4建设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建油气开采技术仿真实训中心(包括采油仿真实训室、井下作业仿真实训室、污水处理及注水仿真实训室、油水井增产措施仿真实训室)、按教学、培训及技术服务的综合要求,改造采油技术实训基地和井下作业实训基地,扩充生产性实训功能;新建9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建立与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发配套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5提高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与企业合作,3年内为油田企业培

41、训员工4500人次以上,开发3项以上技术革新项目,为油田开展井下作业等技术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到款额120万元以上;加强与石油类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师资10人次,义务支教2人次。6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辐射带动钻井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群。重点建设2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2部特色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课件,建设1个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培养或引进4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10名双师素质教师,聘请50名兼职教师;建设1个钻井仿真操作实训室。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目标

42、与规格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油田生产一线从事石油开采和井下作业等方面的生产操作、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的铁人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认同石油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经营理念,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油气开采基本知识、工艺流程,能从事油气田开采的生产操作和管理,取得高级采油工职业资格证书。(1)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基本知识;掌握油气开采技术所需的石油地质、石油测井知

43、识;掌握油气开采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井下作业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掌握油水井单井流程、中转站、联合站设备及工艺流程;掌握各种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工艺流程和应用知识;掌握石油生产安全环保知识。(2)岗位能力具有油水井日常生产管理与维护能力;具有抽油设备的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具有地质图件的识读与绘制能力;具有测井曲线的解释及应用能力;具有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应用能力;具有油气藏生产动态分析的能力;具有采气井生产与维护能力;具有井站运行与管理的能力;具有集输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具有油水井测试和资料解释能力;具有井下作业施工能力;具有识读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44、具有采油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自学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能力。(3)职业素质具有铁人式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道德品质修养,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学习观念,认同石油企业文化,具有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科学求实精神。(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2+1”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图3-1-1)。“2+1”模式是前几年根据企业需要与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及三环公司合作开发的。即前2年学生在学校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训练,

45、后1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完成部分课程学习。通过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发展潜力大,毕业后即可独立顶岗,深受企业欢迎。 “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与油田企业深度融合。在专业建设、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顶岗实习、素质教育、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学院为油田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油田企业为学院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具体操作中注重在以下几方面与油田企业深度融

46、合:企业文化与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教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相融合;学生与员工相融合;学习与工作相融合;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相融合;校内教师与油田技术人员相融合。通过签订“校企合作教育协议”、成立校企联合育人委员会、组建由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等,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实境育人”:该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校内2年和现场1年2个学段。在校内学段中,主要利用校内仿真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学习情景,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在现场学段中,充分利用学院所处的油田现场这个最真实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

47、育环境中,通过顶岗实习,学习岗位操作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学会做人、做事,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其中,重点加强现场学段的教学设计和管理,通过实行双导师制(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同时接受学校与企业专兼职教师的双重管理和指导)、签订实习协议、师徒协议、技能指导、网上答疑、电话跟踪、定期汇报、集中考核等方式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图3-1-1“校企合作、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三)课程建设 1职业岗位分析油田现场油气开采基层队操作执行层设置的主要岗位有油井管井工、油井资料工、油井维修工、油井班班长、注水管井工、注水资料工、注水维修工、注水班班长、集输工、集输资料员、集输班长、测试工、注采分析员、化验员、井下作业班长、井下作业工、资料员、作业机司机、采气工等。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对应的上述操作执行层岗位可归纳为采油工、采气工、集输工、测试工、作业工等5个主要职业岗位群。2工作任务描述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描述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表3-1-1所示。表3-1-1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各职业岗位群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