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097409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物理课程自评报告1、课程定位与课程规划1.1课程定位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其定位是,为工科各专业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并用物理特有的科学与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1.2课程规划 大学物理课程2011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该课程面向我校工科本科各专业,在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课程的学时数已由原来的112减少到64,2015年开始变为48学时。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以最少的学时,发挥最大的信息量,为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课程规划总体目标:用三年的时间,把大学物理课程建设成特色课程和具有示范性的、五星级公共基础课程。具体规划如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重点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制作物理微课程,丰富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

3、,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对各专业院系的沟通、调查,对不同专业讲授不同教学内容,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逐步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使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对学生课外活动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 教学团队与整体素质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李双美,基础部物理教研室教授,辽宁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自2002年物理教研室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讲过的主

4、要课程有: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应用科学(双语)等。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曾获“沈阳工程学院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获2012年沈阳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做为课程负责人,“大学物理”课程2011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积极从事科研、教研工作,近5年主持并完成“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一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一项;沈阳工程学院项目多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表1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立教研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署名排序时

5、间1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院重点项目主持人2012-20142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主持人2009-20113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学院重点项目主持人2011-20124基于DEA的高校教育质量与人才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第一2013-在研表2 课程负责人发表主要论文序号论文名称发表期刊署名排 序发 表时 间1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现代教育管理第一20132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时代经贸第一20143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沈阳工程学院第一20124基于DEA的高校绩效考核与人才评

6、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第二20155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一2011 6微波辅助颗粒磁矩大小对反转速度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第一2012 7Analysis of Microwave Assisted Magnetization Switching in Magnetic Material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第一2011 8Excitation and detection mechanism of resonant gas sensors based on micro-cantilever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

7、h第一20119Research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第一201210Study on LD pumped Yb: YAG Rod lase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第一2012 表3 课程负责人获奖情况表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名称署名排序时间1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获沈阳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20122黑洞的熵及其应用获沈阳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20122.2 教师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大学物理课程组共有教师9人,其中理论教师7人,实验教师1人,外聘教师一人;

8、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5人, 本科2人;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1人。课程组9名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6所不同院校;课题组成员所学专业有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学和微电子学等。课程组成员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都是物理学相近专业毕业,并且专、兼职教师结合,有利于教学。 表4 大学物理课程组人员构成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李双美女1962年12月教授硕士主讲教师吉晓瑞男1980年9月讲师博士主讲教师杨晓红女1964年10月副教授本科主讲教师王为民男

9、1959年10月讲师本科主讲教师孟广伊女1980年3月讲师硕士主讲教师齐德江男1980年6月讲师博士主讲教师李昱材男1980年5月讲师硕士主讲教师张娇女1985年9月助教硕士主讲教师徐恩生男1953年5月教授硕士外聘教师教学研究及成果:课程组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近五年来,课题组教师立教研项目及获奖11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表5 课程组发表的主要教研论文论文期刊作者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沈阳工程学院2011孟广伊多元智力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沧桑2012孟广伊国际视野下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沈阳工程学院

10、学报2013杨晓红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时代经贸2014李双美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沈阳工程学院2012李双美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现代教育管理2013李双美基于DEA的高校绩效考核与人才评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李双美浅析大学物理中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学理论2011李昱材浅谈在多元智力理论下大学物理情景教学的创设沧桑2011李昱材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理论2012李昱材表6 课程组部分教研项目及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称成果获奖名称或来源获奖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学院项目2014王为民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物理双

11、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学院项目2014齐德江情境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学院项目2012孟广伊“沈阳工程学院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沈阳工程学院2012孟广伊国际视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学院项目2014杨晓红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院项目2012李昱材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沈阳工程学院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李双美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项目2011李双美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学院项目2011李双美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院项目2012李双美基于DEA的高校教育质量与人才评价体系

12、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李双美青年教师培养:1、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使青年教师尽快过教学关按照学校和基础部的要求,从2002年起,课程组就开始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度,培养期为12年。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建立了导师制关系;双方有培养计划和提高计划,在培养期间,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过好教学关。2013年引进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娇,作为专职实验教师,为其指定指导教师吉晓瑞、李双美。2、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课程组有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们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科研

13、、和课程建设中发挥出骨干教师的作用。齐德江老师2013年获得东北大学材冶学院材料学博士学位。3、利用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课程组利用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大家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对课程总的理解和重点、难点的把握,使青年教师了解课程主体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的协调发挥。同时,也让老教师将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拿出来交流,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授课情况:高级职称教师3人,年工作量600-700学时左右。3. 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3.1理论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计“大学物理”课程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主线,课程体系结构按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五部分组

14、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完善合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实验方法、手段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很好地反映了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为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内容结构,增加了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以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把新技术,

15、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利用多媒体教室,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反映物理规律的教学视频及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今后到地方工作中对物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对电本专业增加了电介质、铁磁质、自感、互感等内容,以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教学内容安排“大学物理”是我国工科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除了为学习各种后继课程和现代科技知识提供必要的工具外,也是对学生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综合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关键课程。 1、理论联系

16、实际,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今后到地方工作中对物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对核工程专业多讲授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内容;对电本专业增加了电介质、铁磁质、自感、互感等内容。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验的交叉融合,互相补充;选用了“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材,教材中每一章内容由“预备知识、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三部分组成,“应用知识”主要介绍了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措施得力,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的联系

17、从2011年开始,物理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进一步理解和验证课堂学到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还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课题;组织学生参加“辽宁省物理实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2 实践教学内容1、实践教学内容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可补充课堂教学抽象化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通过实验,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定律很好地验证,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如三线摆实验验证平行轴定理、光电效应实验验证光的粒子性;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18、相辅相成,有些理论课没讲的东西,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补充;比如核磁共振、原子光谱、霍尔效应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新世纪的新理念、新思维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建立学科交叉、逐步升级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新的物理实验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型实验组成 。实验内容既有时代性、先进性,又兼顾传统、经典。能紧密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了课程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组织学生参加“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实践

19、教学条件物理实验室每年为全院工科本科各专业1000多名学生开设物理实验课,学时数为20。实验内容基本满足教育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基础性实验学生一人一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人一组。理论教师全部上实验课。 物理实验室现有面积8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36万。2006年,申请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资金100万,启动了新实验室建设项目。新增实验项目20个,可以开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现代物理等方面的实验项目三十多个,实现了项目多层次、实验多元化。实验项目整合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四个层次,综合性实验如“超声波的声速测量”、“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光电效应测普朗克

20、常数”“光栅光谱仪实验”“光纤传感器实验”等;设计性实验如“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研究”,“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研究”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实验学时数的1/3以上。实验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能够开设高水平的选做实验,如光纤传感器实验、光纤通讯实验、原子光谱实验和核磁共振等实验项目。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室,配置了实物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及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制定了物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并逐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开放物理实验室,使学生可以在某一时间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做实验。3.3 教材建设与选用选用优秀教材,与课程大纲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相适应“大学物理”课程一直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下册),由东南大学马文蔚主编。该教材理论体系完备,结构好,通俗易懂,基础性强,充分体现了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的要求相适应,且该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比较适合我院学生的情况。2015年开始,由于大学物理学时由原来的64减少到48学时,为了适应新的学时要求,我们选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的大学应用物理教材(单册),并配有试题库系统,习题解答和电子教案,适合教师备课、学生自学。该书的特点是,在每章内容里都增加了应用知识部

22、分,使学生在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3.4 网络教学环境1、2012年,我们申请到学院教学资源库专项立项项目“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2013年结题,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物理教学资源。我们收集、制作了大量反映物理原理的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的动画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我们还录制了部分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的教学录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还上传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试题库、试卷库、多媒体素材库等网络资源,深受学生的欢迎,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2、2014年

23、,“大学物理教学资源库建设”做为学院教务处资源库专项立项项目,主要完成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此项目正在研究中。 4、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实验方法、手段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和“多练”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各部分重点、难点问题,讲授时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深入浅出,便

24、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抓住习题课和辅导答疑这一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采取“教师分析讲授”和“开展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知识外,更重要地是讲授知识体系是怎样形成的,物理思维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知识有什么应用,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对比、联想、筛选、归纳等方法讲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又注重培

25、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物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刚体角动量概念,通过视频演示和观察日常能够见到的实例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讨论,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说明,使学生易于掌握。3、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物理学与现代科技术”等方面的视频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每当引入一个物理定律时,都要介绍一下这位物理学家的生平轶事,在教给学生抽象物理学的同时,也把物理学的发展史融入课堂, 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4.2 教学手段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相匹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大学物理”

26、多媒体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2006年开始,我们使用电子教案上课,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目前,课程组全体教师都使用多媒体上课。课题组成员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授课对象,选择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增大教学信息、精减课时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集动画、视频于一体,内容新颖,图形优美、形象、直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讲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习惯和风格,自己制作电子教案,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充分应用

27、,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精简授课学时。3、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实践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种媒体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并充分应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和教学录象片,采取形象化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具有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践课环节中应用效果好课题组教师自主开发、制作了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并且在教学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课程负责人李双美的大学物理课程的配套课件曾获得沈阳工程学院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目前,物理教研室的绝大部分老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教

28、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5. 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5.1课程考核考试方法改革: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在考试环节上我们认为该课程不适合开卷考试,我们采用了作业、课堂考核、出勤情况、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今后逐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如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研讨会、小论文等形式的评价考核方式。试题试卷质量: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能紧扣教学大纲要求,试题形式规范,严格执行教考分离,题目形式多样,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等;试题分易、中、难等层次,总体区分度好;所涉及知识面广

29、。 大学物理试卷评分标准具体明确,分值分配合理。教师批卷采用流水作业形式,教师把握标准一致;试卷分析能针对试卷反映出来的试卷问题、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相应进行整改与采取相应措施。5.2学习效果学生考试成绩: 近3年学生成绩分析表明,学生考试成绩总体是正态分布,以班级为单位核对学生平均成绩在6075分之间,平均优秀率在10左右,不及格率总体低于25。 课程竞赛获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2012年开始,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7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项目名称成果获奖名称或来源指导

30、教师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的研究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 2012李双美非接触测距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三等奖2012李昱材方舟式太阳能电池的研制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 2013李双美李昱材振动合成仪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 2013齐德江便携式太阳能移动电源的制作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 2014张东李昱材分布式室内终端光电转化节能系统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 2014吉晓瑞用光纤传感器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二等奖2014张娇滴水起电机的研制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三等奖2014齐德江6. 教学评价与建设成果6.1 学生评价通过对毕业生

31、及在校生的反馈意见,绝大多数学生高度认可大学物理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生认为大学物理课程学习对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毕业设计打下十分重要的基础,不可缺少,应该加强,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相当重要。对专科学生也应开设物理课;但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物理课程比较难学,概念抽象。 6.3 建设成果大学物理课程2011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7.课程特色“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了专业特色,很好地反映了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今后到地方工作中对物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对核工程专业多讲授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内容;对电本专业增加了电介质、铁磁质、自感、互感等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内容结构,增加了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以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把新技术,应用到工程实际中;选用了“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材,教材中每一章内容由“预备知识、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三部分组成,“应用知识”主要介绍了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