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的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8392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的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的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的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2023年6月19日至20日,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议召开,强调“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教学环境全面提档升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

2、容,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此,本刊特推出“教育数字化建设研究”专题,以飨读者。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的视角皇甫倩,张汝莉,蔚娜娜,朱莉萍摘 要如何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高混合教学质量,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研究基于探究社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相关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于2022年8月,以某高校参加混合教学的1755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研究探究社区理论的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对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混合教学中大学生感知到的三种存在及在线学习力均处于中等水平;第二,大学生感知的

3、三种存在对在线学习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认知存在的直接影响最大;第三,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分别在教学存在与在线学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社会存在与认知存在在教学存在和在线学习力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三种存在对在线学习力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对在混合式教学中依据探究社区理论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混合教学;大学生;教学存在;社会存在;认知存在;在线学习力作者简介皇甫倩,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重庆 400715);张汝莉,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教师(四川 攀枝花 617005);蔚娜娜,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教师(山西 太原 030012);朱莉萍(通讯作者

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9)。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23)04-0003-10基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多源数据的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学习力测度及提升机制研究”(21YJA880018)。第35卷 第4期2023年8月Vol.35,No.4Aug.2023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建设研究专题:教育数字化DOI:10.3969/j.issn.1671-2277.2023.04.001-4-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

5、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使得更加可持续和基于证据的混合教学模式已然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社会趋势。12022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指出,在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要继续优化混合学习空间和混合教学模式,促进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常态化的实现。2作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产物,3混合教学模式减少了单一线上教育中暴露出的情感交流障碍、存在感不强、“屏对屏”式监控不到位等弊端,有效实现了线下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4但总体上而言,混合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力等实践方面存在困惑。5,6如何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兴趣驱动的发

6、展理念,提高混合教学质量,实现双线融合教学效果最大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融合发展,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大学生在线学习力是在线学习环境下,促进学生学习动力、认知能力、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动态能力系统,能有效激发学生持续高效学习。在线学习力作为观测学习效能、预测学业成绩和评估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随着混合式教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学生在线学习力研究也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重要价值,学者们开始关注混合式教学中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力。7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在线学习力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意志力匮乏、执行力欠佳等问题。8,9因此,明确混合教

7、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提高其在混合课程中的在线学习力,是混合教学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作为混合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者”与“最终受益者”,混合课程学习体验会影响其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最终影响学习质量。有研究基于探究社区(CommunityofInquiry)理论,指出可通过加强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的设计增强学习体验,提升在线学习动力和持久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10有鉴于此,本研究从探究社区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揭示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提升其在线学习力、提高混合教学质量、探索混合教学的有效实现路径提供实证基础。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一)文献综述

8、作为在线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诉求以及从关注结果的“学会”走向关注过程的“会学”的重要抓手,11在线学习力近年来备受关注。在线学习力是在线学习与学习力的有机融合,既具有学习力的一般属性,又能反映学习者在线学习的特性。现有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在线学习力的内涵界定、测评工具开发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关于在线学习力的内涵,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促进在线学习者学习属性与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系统,以促进目标达成、自我成长为旨归。为使在线学习力的评价更具可操作性,丁亚元12、李宝敏13团队等根据在线学习特征先后编制了“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量表”和“在线学习力测评工具”,这些工具的开发为在线学习力测

9、评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郭灵婕14发现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学习基础和学习支持能够预测在线学习力;郑勤华15的研究表明,教师和家长的情感支持与认知水平对小学生的在线学习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中学生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更显著;石雪16基于“动机行为”理论发现学习活动对在线学习力有直接影响,自体支持和学习动力能够通过学习活动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在线学习力;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丰富的在线学习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内源动力,提升在线学习力。17探究社区理论(CommunityofInquiry,缩写CoI)由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三个核心要素构成

10、,是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动态、过程导向的有效教学理论模型之一。18该理论模型强调协作建构学习与批判反思对话,通过描述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来阐明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知识建构所需的-5-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行为和过程。在探究社区内,学习者在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的相互作用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产生有价值的学习体验。其中,教学存在指教师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社交过程的设计、促进和指导,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实现富有个人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学习效果,包括设计与组织、促进对话和直接指导;19社会存在指学习者认同探究社区,在信任的环境中有目的地交流,通过展现个性来发展人际关

11、系的能力,包括情感表达、开放交流、群体凝聚力;20认知存在指学习者在批判性的探究社区中,通过不断反思和对话建构意义的程度,包括触发事件、探究、整合和解决四个阶段。21已有研究分析了三种存在间的因果机制,得出教学存在能显著预测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社会存在对认知存在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教学存在与认知存在之间起中介作用。22有研究发现,在混合教学环境中教学存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23,24亦有文献指出,社会存在能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批判思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努力、专注和自律等行为,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25同时,认知存在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

12、建构,对其学习持久性有积极影响,26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27,28此外,Rockinson-Szap-kiw29等的研究表明,三种存在均具有较高感知水平的学习者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二)研究假设分析已有文献可知,CoI理论三种存在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和学习持久力等学习能力,与混合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包含学习驱动力和学习持久力等能力的在线学习力作为影响混合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指标,与CoI理论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CoI理论三种存在分别对在线学习力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尚未有学者就此开展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探索混合教学环境中在

13、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CoI理论构建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模型,假定三种存在均能显著预测在线学习力,提出研究假设H1、H2、H3。根据三种存在的因果关系可推测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可能在教学存在和在线学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出研究假设H4、H5、H6。具体研究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H1:教学存在能显著预测在线学习力;H2:社会存在能显著预测在线学习力;H3:认知存在能显著预测在线学习力;H4:社会存在在教学存在和在线学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H5:认知存在在教学存在和在线学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H6:社会存在与认知存在在教学存在和在线学习力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图1 假设模型示

14、意图二、研究设计(一)数据采集与研究对象X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疫情以来,X大学已面向全校学生推行近百门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是大力推行混合教学模式的高校之一。研究依托问卷星平台,于2022年8月向X大学有混合学习经历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1968份问卷,剔除规律作答、作答时间过短、作答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755份,问卷有效率为89.2%。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6-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类别项目人数百分比%类别项目人数百分比%性别男78644.8学科理工

15、科82246.8女96955.2人文社科57532.8年级大一38421.9其他35820.4大二41223.5生源地农村67738.6大三58633.4城镇107861.4大四37321.3(二)研究工具本研究参照Arbaugh30等人开发的探究社区量表,测量参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者对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的感知现状;参照李宝敏31团队编制的“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量表”测量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力。两个量表均在中国经过了多次实证检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首先,本研究在本土混合教学环境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面向X大学本科生发放324份问卷进行预测试。然后根据预测试反馈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

16、因子分析结果对题项进行删减与修改,得到正式施测的调查问卷并大规模发放。两个量表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赞同”,5代表“非常赞同”。在正式施测中,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题项的因子载荷范围以及量表各拟合指数均符合判定标准(见表2),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两个量表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983和0.962。(三)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6.0和Mplus8.3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首先,使用SPSS26.0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分析变量的基本特征和相关关系;然后,使用Mplus8.3进行潜变量结构方程建模

17、(其中纳入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和生源地等为控制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深入探讨三种存在对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三、研究结果(一)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探究社区理论三种存在和在线学习力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混合教学课程中三种存在的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教学存在水平最高(M=3.861),认知存在次之(M=3.797),社会存在最低(M=3.686)。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力处于中等水平(M=3.545),五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学习驱动力、学习互惠力、学习策应力、学习反省力、学习顺应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存在、社会存

18、在和认知存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亦与在线学习力及其各个要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符合理论预期并满足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的基本要求。表2 研究工具一览表工具作者变量项数Cronbachs 因子载荷范围量表拟合指数探究社区量表Arbaugh等人教学存在100.9590.773-0.887x2/df=3.810(0.9)TLI=0.941(0.9)RMSEA=0.069(0.08)SRMR=0.029(0.08)社会存在70.9330.776-0.850认知存在100.9630.821-0.877在线学习力量表李宝敏团队在线学习力200.9620.601-0.818x2/df=4.408(0.9)

19、TLI=0.924(0.9)RMSEA=0.076(0.08)SRMR=0.038(0.08)-7-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变量平均值(M)标准差(S.D.)相关分析1234567891.教学存在3.8610.63512.社会存在3.6860.6930.767*13.认知存在3.7970.6530.813*0.800*14.学习驱动力3.6080.7190.558*0.563*0.566*15.学习顺应力3.5050.7020.582*0.592*0.597*0.628*16.学习策应力3.5320.7070.586*0.586*0.609*0.610

20、*0.681*17.学习反省力3.5200.6970.605*0.615*0.630*0.618*0.710*0.765*18.学习互惠力3.5810.6680.597*0.577*0.608*0.584*0.635*0.740*0.770*19.在线学习力3.5450.6280.653*0.655*0.672*0.729*0.795*0.830*0.851*0.815*1注:*表示p0.001.(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变量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H1、H2、H3是否成立。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指数为:x2/

21、df=2.821(0.9),TLI=0.927(0.9),RMSEA=0.056(0.08),SRMR=0.030(0.08),均优于临界值,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成立。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见图2)表明,在混合教学课程中,学生感知到的教学存在能显著正向预测在线学习力(=0.191,p0.001),假设H1成立;社会存在对在线学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0.354,p0.001),假设H2得证;认知存在亦能显著正向影响在线学习力(=0.455,p0.001),假设H3得到数据支持。图2 混合教学环境中在线学习力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示意图(三)中介效应检验为深入探析在线学习力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

22、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所有样本重复抽样次数为5000次,置信区间设置为9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学生在混合教学课程中感知的教学存在对在线学习力的直接效应、总中介效应以及总效应均为正显著(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p0.001)。研究包含了三条中介路径:“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在线学习力”“教学存在认知存在在线学习力”“教学存在社会存在认知存在在线学习力”,三条中介路径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值,效应值分别为0.314、0.238、0.189,表明三个中介效应均正显著,假设H4、H5和H6成立。说明社会存在、认知存在

23、不仅分别在教学存在与在线学习力之间具有单独中介作用,而且在教学存在与在线学习力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从相对效应占比来看,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79.51%,远大于直接效应占比(20.49%)。在三条中介路径中,通过社会存在的影响最大(占总效应的33.69%),通过认知存在的影响次之(占总效应的25.54%),通过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链式作用的影响最小(占总效应的20.28%)。可见,探究社区理论的三种存在对在线学习力具有多路径影响。-8-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四、结论与讨论(一)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感知到的三种存在水平不高由表1可知,大学生在混合课程中感知到的三种存在均处于中等

24、水平,其中教学存在水平最高,认知存在次之,社会存在最低,这与Ar-baugh32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似。说明学生在混合教学中的学习体验一般,学生能感受到较高的教学存在,但对认知存在、社会存在的感知较弱。原因可能是X大学的老师经过培训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混合式教学经验,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教学准备阶段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高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指导,因此学生能感知到较高的教学存在。但因为国内在线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很多网络课程只是传统课程在网络平台的简单搬运,不少教师尚不具备脱离真实教学空间依托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所必备的教学技能,33进而影响了学生在线

25、学习的获得感、意义感、满足感,所以学生感知到的认知存在较低。此外,混合教学中的在线互动主要依托平台的论坛或电子邮件异步进行,师生、生生异步沟通天然的时间差,造成学生的很多讨论缺乏深度、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34这种滞后的学习指导与帮助会导致学生产生负面学习体验,35故而学生的社会存在感知不高。(二)混合课程中大学生感知到的三种存在对在线学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感知到的三种存在都与在线学习力存在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证明三种存在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在线学习力,假设H1、H2和H3成立。其中,认知存在对在线学习力的直接影响最大,社会存在次之,教学存在

26、最小。根据探究社区理论,教学存在是教师通过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高水平认知互动的发生,使预期学习效果得以达成;36但教学存在作为一种低阶的认知形式,是三种存在中最容易被学习者感知到的,37对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直接影响较小。实际上,提高混合课程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关键在于认知存在和社会存在,特别是认知存在的提升。社会存在鼓励人际互动,38而人际互动是建立互惠性学习关系、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处于良好的人际互动中时,其社会化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均能得到显著发展,39在线学习力亦会得到相应提升。此外,认知存在是在“触发事件探究整合解决”这个过程中

27、发生的,它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知识深度加工和意义建构的效果,40并能够反映高阶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过程,41而这个过程又与在线学习力的形成息息相关。42表4 链式中介效应分解图路径效应值标准误差Bootstrap5000次95%置信区间相对效应百分比%下限上限直接效应0.191*0.0480.0940.28320.49总中介效应0.741*0.0460.6570.83679.51总效应0.932*0.0070.9170.945100特定中介效应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在线学习力0.314*0.0470.2180.40733.69教学存在认知存在在线学习力0.238*0.0470.1510.33825.54

28、教学存在社会存在认知存在在线学习力0.189*0.0380.1260.27920.28注:报告中均为标准化效应值,*表示p0.001.-9-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三)对影响在线学习力的中介效应分析本研究检验了混合教学环境中学生感知到的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对于教学存在与在线学习力之间的单独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有助于揭示探究社区理论预测在线学习力的内在影响机制。表4数据显示,三条中介路径均显著,且总中介效应的效应值远大于直接效应的效应值,体现了中介变量对解释大学生混合教学环境中在线学习力的重要性。首先,在三个特定中介效应中,社会存在作为教学存在与在线学习力的中介变量的中介路径

29、效应值最大(占总效应的33.69%),表明社会存在既受到教学存在的显著影响,又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力。根据探究社区理论,教学存在的“促进对话”会直接影响社会存在中的“开放交流”和“情感表达”,43进而促进学生持续进行社会化学习和批判性反思以实现深度学习的发生,同时在线学习力水平随之提升。44反之,若教师在混合教学中建立和维护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够到位,就难以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导致学生的社会交流和情感体验不佳,使得其学习力有所下降,混合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其次,认知存在在教学存在和在线学习力中起中介作用,说明教学存在会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存在进而影响在线学习力。探究社区理论认为,教师作为学

30、生学习的设计者(设计与组织)和促进者(促进对话)以及知识的传授者(直接指导),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进行高水平的认知互动,产生较高的认知存在,45在产生高阶认知后又通过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与成效,进而促进在线学习力的提升与发展。46即教师通过有效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在探究、批判、反思学习中获得高阶认知,47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力。最后,本研究证实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并非完全孤立地影响在线学习力,社会存在对认知存在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社会存在与认知存在在教学存在和在线学习力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在探究社区中,教学存在通过设计与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共同体,

31、提高学生的社会存在;48而社会存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并提高持续协作构建的能力,进而增强认知存在,49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批判和反思等高阶思维,促进有意义的深度学习,50从而促使在线学习力持续提升。即在线学习力能够经由社会存在、认知存在与教学存在的链式中介作用得以提升。因此,在线学习力的持续提升需要发挥教学存在、社会存在、认知存在的整体作用。五、建议与反思(一)建议本研究在探究社区理论的视角下,探讨了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与学习者在线学习力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三种存在对在线学习力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对在混合教学中依托探究社区理论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具有重要启示。

32、教师要充分利用三种存在对在线学习力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存在、认知存在对在线学习力的间接影响,从三种存在出发多路径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提高混合教学质量。1.提升教学存在,建立混合教学抓手研究表明,在混合教学中,教学存在不仅能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力,还能通过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间接影响在线学习力。教学存在是混合教学的基础抓手,而教学存在体现为设计与组织、促进对话和直接指导三个方面。教学存在的职能主要由教师承担,教师应在混合教学中发挥学习设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清晰表达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制定课堂规则并落实,设计学习活动以及做好时间安排等,例如设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其

33、次,创建以学习者或者学习小组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社区,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和交流,并实时提出问题,使学习者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社区的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要超越教科书,展示其广博的专业知识,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例如提供独到见解,推荐补充资料。此外,教师要监控和管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时-10-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为学习者的讨论交流以及困惑提供解释性、建设性的评价、反馈和指导。2.增强社会存在,改进混合教学质量鉴于社会存在能显著预测在线学习力,教师可通过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存在改进混合教学质量,提升其在线学习力。在混合教学初期,教师应利用面对面学习的优势,设计线下教学活动以建立

34、起生生、师生之间和谐、信任的关系与氛围。如通过面对面的相互介绍、小组建设等活动,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建立学生之间的信任;继而通过在线打招呼、组内分工等线上交互活动,进一步巩固学习者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营造和谐、信任的学习氛围,让学习者在探究社区中能够轻松自由地交流讨论。同时,教师可鼓励在线上讨论交流过程中使用表情语言符号等方式促进学习者积极地表达合适的情感,以增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并及时对认真的学习者作出反馈或奖励,激发学习者被认可、被欣赏等的积极情感。此外,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能促进集体情感认同的学习活动以增强学习者的群体凝聚力,如提出问题或者布置任务让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完成,且每个小组需要表达自

35、己的观点、意见,其他小组对此观点进行评价,进而激发热烈的在线讨论,以增强学习者的社会存在。3.注重认知存在,推进深度混合学习本研究发现,认知存在不仅作为中介变量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力发挥作用,且其对在线学习力的直接影响最大,教师需注重学习者的认知存在,提升其在线学习力,推进高质量的深度混合学习。在认知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信任与协作,这是提升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高阶认知能力的基础。基于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提出基于生活实践的真实问题,引起学习者的困惑,引发其关于学习问题与实践经验联系的思考与讨论,然后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等协作学习活动,引导学习者对问题进行有效的

36、探究,让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信息、建议的交流与讨论,接着需要组织小组对其观点进行整合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应用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学习者的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激活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其展开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教师在加强指导和帮助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省性思维以及克服内外干扰和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以及为何学,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目的联系起来,使其认识到学习本身的价值,维持其对于学习活动参与的持久度和积极性,持续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性问题,学以致用。(二)

37、反思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如样本来源范围较窄、研究方法不够多元等不足之处;后续研究可扩大样本范围,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分析、眼动追踪实验等方法,捕捉学生混合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痕迹”,以开展更加细致、科学的分析,为提升在线学习力贡献更加有力的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 4刘晓峰,兰国帅,魏家财,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宏观趋势、技术实践和未来场景 2022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0(2).2 EDUCAUSE.2022EDUCAUSEHorizonReport(TeachingandLearningEdition

38、)EB/OL.(2022-04-18)2022-10-03.https:/library.Educause.edu/resources/2022/4/2022-educause-horizon-report-teaching-and-learning-edition.3 PORTERWW,GRAHAMCR,SPRINGKA,etal.Blended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aladoptionandimplementationJ.Computers&Education,2014,75.5 兰国帅,魏家财,张怡,等.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宏观趋势、关键

39、技术实践和未来发展场景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11-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1(3).6 7石雪,杨晓娟.混合式学习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4).8 114246李宝敏,祝智庭.从关注结果的“学会”,走向关注过程的“会学”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与发展对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4).9 16石雪.混合式学习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评价与提升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10 黄庆双,李玉斌,任永功.探究社区理论视域下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影响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6).12 丁亚元,刘

40、盛峰,郭允建.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13 1731李宝敏,宫玲玲,祝智庭.在线学习力测评工具的开发与验证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3).14 郭灵婕.网络直播教学中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68-68.15 郑勤华,徐珺岩.在线学习力: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4).18 38杨洁,白雪梅,马红亮.探究社区研究述评与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6(7).19 ANDERSONT,ROURKEL,GARRISONDR.Assessingteachingpresenceinaco

41、mputerconferencecontextJ.JournalofAsynchronousLearningNetworks,2001(5).20 3032ARBAUGHJB,CLEVELAND-INNESM,DIAZSR,etal.Developingacommunityofinquiryinstrument:TestingameasureoftheCommunityofInquiryframeworkusingamulti-institutionalsampleJ.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08,11(3-4).21 GARRISONDR,ANDERS

42、ONT,ARCHERW.Criticalthinking,cognitivepresence,andcomputerconferencingindistanceeducationJ.American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2001,15(1).22 36394143白雪梅,马红亮,吴海梅.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及认知存在关系研究以基于MOOC的混合课程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4).23 SHEAP.AstudyofstudentssenseoflearningcommunityinonlineenvironmentsJ.JournalofAsynchro

43、nousLearningNetworks,2006,10(1).24 沙景荣,看召草,李伟.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支持策略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改善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8).25 吴祥恩,陈晓慧.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20002017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2).26 兰国帅,郭倩,张怡,等.混合教学中学习者学习持久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字教育,2020,6(5).27 AKYOLZ,GARRISONDR.UnderstandingCognitivePresenceinanOnlineandBlendedCommunity

44、ofInquiry:AssessingOutcomesandProcessesforDeepApproachestoLearning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1,42(2).28 吴祥恩,陈晓慧.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8).29 ROCKINSON-SZAPKIWAJ,WIGHTINGM,NISBETD.Thepredictiverelationshipamongthecommunityofinquiryframework,perceivedlearningandonline,andgradu

45、atestudentscoursegradesinonlinesynchronousandasynchronouscoursesJ.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2016,17(3).33 杨素娟,莫冬敏.网络教育课程论坛教学性存在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34 江毓君,白雪梅,伍文臣,等.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12-混合教学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育,2019(1).35 ORENA,MIODUSERD,NACHMIASR.Thedevelopmentofs

46、ocialclimateinvirtuallearningdiscussiongroupsJ.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DistanceLearning,2002(1).37 兰国帅.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研究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1).40 李文,吴祥恩,王以宁,等.MOOCs学习空间中在线临场感的社会网络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2).44 胡航,梁佳柔.学习空间:在线学习力的环境影响因子与设计之道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6).45 白雪梅,顾小清.在线学习中教学临场感子

47、维度对认知临场感各阶段的影响机制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6).47 GARRISONDR,AKYOLZ.ThecommunityofinquirytheoreticalframeworkZ.HandbookofDistanceEducation,2013,NewYork:Routledge.48 YANGSH.ConceptualizingEffectiveFeedbackPracticeThroughanOnlineCommunityofInquiryJ.Computers&Education,2016,94:162-177.49 白雪梅,马红亮,赵梅.探究社区中社会存在对认知存在

48、的影响机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6).50 吴亚婕.批判性思维与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的关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Study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Ability in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of Inquiry TheoryHUANGFU Qian,ZHANG Ruli,WEI Nana,ZHU LipingAbstract:How to effectively integ

49、rat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improve the quality of blended teaching,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field currently.Based on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the questionnaire survey,relat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were used.In August 2022,1755 undergraduates

50、who has experienced blended teaching as participants took part part in the research.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presence,social presence and cognitive presence(Community of Inquiry)on online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lended teaching.The results show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