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T 5110-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DMA2000工程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au****99 文档编号:20789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3.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5110-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DMA2000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YD∕T 5110-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DMA2000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YD∕T 5110-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DMA2000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YD∕T 5110-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DMA2000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YD∕T 5110-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DMA2000工程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 民共和 国通信行业标准YD/T5 1 1 0 一2 0 1 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 D MA 2 0 0 0 工程设计规范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C D MA 2 0 0 0 D i g i t a l C e l l u l a r Mo b i l e Co m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En g i n e e r i n g2 0 1 5 一 0 4 一 3 0发布2 0 1 5 一 0 7 一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数字蜂窝移

2、动通信网C D M A 2 0 0 0 工程设计规范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C D MA 2 0 0 0 D i g i t a l C e l l u l a r Mo b i l e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E n g i n e e r i n gYD/T 5 1 1 0-2 0 1 5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 日期:2 0 1 5 年 7 月 1日北 京 邮 电 大 学 出 版 社 2 0 1 5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

3、业和信息化部公月 匕口2 0 1 5 年 一 第2 8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 低温先导式呼吸阀 等 8 7 6 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 内容及起始实施 日期见附件 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 2 8 6 项、汽车行业标准 1 7 项、船舶行业标准 1 9 项、航空行业标准 5 项、化工行业标准 2 4 项、冶金行业标准 5 8 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1 4 6 项、稀土行业标准1 6 项、石化行业标准 7 项、轻工行业标准 7 3 项、民爆行业标准 1 0 项、电子行业标准 7 7 项、通信行业标准1 3 8 项;批准 中性墨水圆珠笔和笔芯 等 2 项轻工行业标准修改单(见附件 2);

4、批准 铝合金 6 0 6 1 光谱单点标准样品 等 1 2 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 目录及 成分含量表见附件 3)。行业标准修改单及行业标准样品 自 发布之 日起实施。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 出版社 出版,船舶行业标准 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 织出版,航 空行业标准 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 出版,化工行 业产品标 准由化工 出版社 出版,冶金行业标准 由冶金工业 出版社 出版,有色金属、稀土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石化行业标准 由中国石化 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化工及有色金属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 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5、民爆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 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 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工程建设行业 标准由北京邮 电大学出版 社 出版。附件1:8 7 6 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略)附件 2:2 项轻工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d o c(略)附件 3:1 2 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样品 目录及成分含量表(略)工业和信息化部2 0 1 5 年 4 月 3 0日附件 1:2 4 项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目 录(节选)序号I标准编号标 准名 称代替标准实施日期YD/T 5 2 0 2-2 0 1 5移动通信基站安全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6、2 0 1 5-0 7-0 12 1 YD 5 0 8 4.3-2 0 1 5交换设备抗震性能检测规范 第三部分:移动通信核心网设备YD 5 0 8 4-2 0 0 5 1 2 0 1 5-0 7-0 13 1 YD 5 0 9 1.1-2 0 1 5传输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第一部分:光传输设备YD 5 0 9 1-2 0 0 5 1 2 0 1 5-0 7-0 14!Y D 5 2 1 9-2 0 1 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通信设施拆除安全暂行规定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 D-L T E无线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无线局域网工程验收规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7、 9。/1 8 0 0 MHz T DMA 工 程 设 计规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C D-M A 2 0 0。工程设计规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W C D-M A工程设计规范2 0 1 5-0 7-0 15 1 Y D 5 2 21-2 0 1 52 0 1 5-0 7-0 16 1 YD/T 5 2 1 3-2 0 1 52 0 1 5-0 7-017 1 YD 5 2 1 4-2 0 1 52 0 1 5-0 7-018 1 YD 5 2 1 5-2 0 1 52 01 5-0 7-0 19 1 YD/T 5 1 0 4-2 0 1 5YD/T 5 1 0 4-2 0 0 51 2 0 1

8、5-0 7-0 11 0!YD/T 5 1 1 0-2 01 5YD 5 1 1 0-2 0 0 9 1 2 0 1 5-0 7-0 11 1 YD/T 5 1 1 1-2 0 1 5YD/T 5 1 1 1-2 0 0 91 2 0 1 5-0 7-0 11 2 1 YD/T 5 1 1 2-2 0 1 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 D-S C-D MA工程设计规范YD/T 5 1 1 2-2 0 0 81 2 0 1 5-0 7-0 1 1序号标 准编号标准名 称代替标准续 裹实 施 日期1 3 1 YD 5 1 7 4-2 01 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 C-D MA工程验收规范YD/T

9、51 7 4-2 0 0 81 2 0 1 5-0 7-0 11 4 YD 5 1 1 5-2 0 1 5移动通 信直 放 站 工程 技 术规范YD/T 51 1 5-2 0 0 5YD/T 5 1 8 0-2 0 0 91 5 1 Y D 5 1 3 3-2 01 5移动通信钢塔桅工程施工监理规 范YD 5 1 3 3-2 0 0 5 1 2 0 1 5-0 7-0 11 6 YD/T 5 1 4 4-2 01 5自动交换光 网络(AS O N)工程设计 规 范YD 5 1 4 4-2 0 0 7 1 2 0 1 5-0 7-0 11 7 YD 5 1 5 8-2 01 5移动多媒体消息 中

10、心工程设计规 范YD 5 1 5 8-2 0 0 72 0 1 5-0 7-0 11 8 1 YD 5 1 7 2-2 01 5数字 蜂 窝移 动 通 信 网 C D-MA2 0 0 0工程验收规范YD/T 51 7 2-2 0 0 92 0 1 5-0 7-0 11 9 1 YD 5 1 7 3-2 0 1 5数字蜂 窝移动通信 网 WC D-M A工程验收规范YD/T 5 1 7 3-2 0 0 92 0 1 5-0 7-0 12 0 1 YD/T 5 2 1 7-2 0 1 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 D-L T E无线网工程验收暂行规定2 0 1 5-0 7-0 12 1 I YD 5 2

11、 1 8-2 0 1 5宽带光纤接人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2 0 1 5-0 7-0 12 2 1 YD 5 2 2 0-2 0 1 5内容分发网络工程技术规范2 0 1 5-0 7-0 12 3 1 YD/T 5 2 2 8-2 01 5光纤到户(F T T H)工程施工操 作规 程2 0 1 5-0 7-0 12 4 1 YD/T 5 2 2 9-2 0 1 5光纤到户(F T T H)工程施工监理规 范2 0 1 5-0 7-0 1前 、曰 本规范是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 关于安排 2 0 1 1 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工信厅通 2 0 1 1 1 6 6 号)的要求制定的。本规

12、范主要包括 网络设计 的一般要求、核心网电路域网络设计、核心网分组域网络设计、无线 网网络设计、中继接 口要求和信令方式、中继、信令及 I P带宽计算、编号和 I P地址、计费、网管与网络安全、同步要求、局址和站址选择、设备安装 工艺要求、绿 色节能、环保及资源共享等内容。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 信发展 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本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 发展 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 3 号,邮编:1 0 0 8 0 4).原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 院 修订主编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朱东照

13、万俊青 李唬江 陶伟宜 余毅 修订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加人:昊龙照 黄 明 许 锐 金 亮 朱晨鸣 孔繁俊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33 网络设计的一般要求 ,64 核心网电路域 网络设计 9 4.1 电路域网络结构 ,9 4.2 电路域网元的设置 9 4.3 电路域网络组织 1 2 4.4 七号信令网 ,.1 2 4.5 与其他 网络的互通 ,1 35 核心网分组域网络设计 :1 4 5.1 分组域 网络结构 1 4 5.2 分组域 网元的设置 1 4 5.3 分组域 网络组织 1 5 5.

14、4 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1 66 无 线网 网 络 设计 .1 7 6.1 一般原则 .1 7 6.2 网络服务质量指标 1 7 6.3 无线网网络覆盖设计 ,1 8 6.4 无线网网络容量设计 1 9 6.5 天馈线设计 .1 9 6.6 多载波基站设计 2 0 6.7 频率配置和P N码规划 2 0 6.8 系统间干扰协调 2 2 6.9 B S C/P C F设计 2 2 I 7 中继接 口要求和信令方式7.1 中继接口要求7.2 信令方式 8 中继、信令及I P带宽计算 8.1 业务模型 一 8.2 T D M中继电路计算 8.3 I P带宽计算 ,8.4.七号信令链路计算 .”“9 编

15、号和 I P地址 9.1 编号方式 9.2 I P地址分配方式 “”.”.”.1 0 计费、网管与网络安全 ,1 0.1 电路域计费要求 1 0.2 分组域计费要求 1 0.3 网管”1 0.4 网络安全n同步要求1 1.1 时钟同步要求1 1.2 时间同步要求1 2 局址和站址选择1 2.1 核心网局址选择1 2.2 无线网站址选择1 3 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1 3.1 核心网机房工艺要求 1 3.2 无线基站机房工艺要求 1 3.3 天馈线安装工艺要求 1 3.4 桅杆抱杆及铁塔工艺要求1 4 绿色节能、环保及资源共享 1 4.II绿色节能设计要求2 42 42 52 62 62 62727

16、2 82 82 9313 13 13 13 23 33 33 43 53 53 53 73 73 73 84 0424 2 1 4.2 环境保护 .4 2 1 4.3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4 3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4 4附录B P N码分配 4 5引用标准名录,.4 8条文说 明 5 0修订、补充内容一览表 ,6 4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 8 0 0 MHz/2 G Hz C D MA 2 0 0 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工程设计,适用于C D MA 2 0 0 0 1 x,E V-D O (HR P D)建网设计。1.0.2 电信基本建设中涉及国防安全的,应执行国家相关规定。1

17、.0.3 工程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技术体制及技术标准,同时应密切结合我国通信发展的实际,合理利用频率资源。1.0.4 本规范中的核心网和无线网内容是基于C D MA 2 0 0 0 I x 和E V-D O(H R P D)R e v.A版本而编制的,对业务平台、支撑和网管系统等只提出接 口要求。1.0.5 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调查和预测用户需求及运营维护需要,充分考虑移动数据业务对 网络结构、容量及服务质量 的影响,不断修正和完善数据业务模型,合理配置 网络资源,适应用户不断增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1.0.6 工程设计应满足节约土地、能源 和原材料 的消耗

18、,保 护 自然环境和景观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最大化地做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1.0.7 工程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1.0.8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 7 烈度及以上地区进行电信网络建设时应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使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应符合 Y D5 0 8 3(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的规定。1.0.9 工程建设应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和法规规定。1.0.1 0 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相矛盾 时,应按 1国家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1.0.1 1 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规范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

19、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2 术语和符号英 文 缩写中文名称AAA认证、授权、计费ACACLRANATBI TSBS CBS SBS I DBTSDNSDRCE c/l oF AF ER英文名称A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Au t h o r i z a t i o na n d A c c o u n t in gA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C e n t e rA d j a c e n t C h a n n e l L e a k R a t eAc c e s s Ne t wo r kAc c e s s Te r mi n a l

20、B u il d i n g I n t e g r a t e d T i min gS y s t e mBa s e S t a t i o n Co n t r o l l e rB a s e S t a t io n S u b-S y s t e mB a s e S t a t io n I d e n t i t y C o d eB a s e Tr a n s c e i v e r S t a t i o nD o ma i n Na me S e r v e rDa t a Ra t e Co n t r o lT h e r a t i o o f t h e r

21、e c e i v e de n e r g y p e r c h i p t o t h e p o w e rd e n s i t y in t h e b a n dF o r e i g n A g e n tFr a me Er r o r Ra t eGMS CeG a t e-w a y MS C eGMGWGTG a t e w a y MG WGl o b a l Ti t l e鉴权中心相邻信道泄漏率接人网络接人终端大楼综合定时提供系统基站控制器基站子系统基站识别码基站收发信机域名服务器数据速率控制每码片能量与干扰功率谱密度的比值拜访地代理误帧率关 口移动交换 中心关

22、口媒体网关全 局码 3HAHL RH RPDHS TPI PI S DNLSTPM I PMCMSM S CM S CeM GWOMCPCF、Ho m e A g e n tHo m e L o c a t io n R e g i s t e rHi g h R a t e P a c k a g e D a t aHi g h L e v e l S i g n a l i n gTr a n s f e r Po i n tI n t e r n e t Pr o t o c o lI n t e g r a t e d S e r v i c e D ig i t a lNe t wo

23、 r kL o w L e v e l S ig n a l i n gTr a n s f e r P o i n tMo b i l e I n t e r n e t P r o t o c a lMe s s a g e C e n t e rMo b i l e S u b s c r i b e rMo b i l e S w i t c h i n g C e n t e rM o b i l e S w it c h in g C e n t e r e m u l a t i o nMe d i a G a t e w a yO p e r a t io n a n d Ma

24、 i n t e n a n c eCe n t e rPa c k e t Co n t r o l Fu n c t i o n归属地代理归属位置寄存器高速分组数据高级信令转接点互联网协议综合业务数字网PDS NPa c k e t Da t a S e r v i c e No d ePIP DS N-I n t e r n e t i n t e r f a c eP LRPPP S TNP a c k e t Lo s s Ra t eP i l o t P o l l u t i o nP u b l i c S w i t c h i n g T e l e p h o n eN

25、e t wo r kPs e u d o No i s eRa d i o-PDS N i n t e r f a c e低级信令转接点移动互联 网协议短消息中心移动台移动交换 中心移动软交换 中心媒体网关操作维护中心分组控制功能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 D S N与互联网的接 口丢包率导频污染公用交换电话网伪随机噪声P D S N与无线网络侧接口4S o f t Ha n d o v e rS imp l e I n t e r n e t P r o t o c o lS e s s i o n I n i t i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S I P-IS I P w

26、i t h e n c a p s u l a t e d I S U PSPS GS RS CPS S PSTPS i g n a l P o i n tS ig n a l G a t e w a yS p r e a d i n g R a t eS e r v i c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P o i n tS e r v i c e S w i t c h i n g P o i n tS ig n a l i n g T r a n s f e r P o i n tTM S CeTa n d e m MS CeTM GWV LRTa n d e mO M

27、GWV i s i t L o c a t i o n R e g i s t e r软切换简单 因特 网协议会话初始协议封装 I S U P消息的 S I P消息信令点信令 网关扩谱速率业务控制点业务交换点信令转接点汇接移动软交换中心汇接媒体 网关拜访位置寄存器 .一勺 .3 网络设计的一般要求3.0.1 C D MA 2 0 0 0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无线接人网和核心网。1.移动终端包括移动设备和用户识别模块。2.无线接人网包括 C D MA 2 0 0 0 1 x 系统基站(l x B T S)和 l x基站控制器(1 x B S C),HR P D系统基站(H R P D B T S),

28、H R P D基站控制器(HR P D B S C)以及分组控制单元(P C F),3.核心网包括电路域和分组域。其 中电路域 网元包括 移动关口 局(G MS C e+G MG W)、移动软交换中心(MS C e)、移动媒体网关(MG W)、信令网关(S G)、移动交换中心(MS C)、拜访位置寄存器(VL R)、归属位置寄存器(HL R)和鉴权中心(A C)等。分组域网元包括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 D S N)、认证授权 和计费服务器(AA A),接人网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A N-A A A)、归属地代理(HA)和拜访地代理(F A)等。3.0.2 C D MA 2 0 0 0系统包括以下接

29、 口:1.无线接入网的接 口:移动终端与 网络之间的无线接 口 U m接 口二 B T S与 B S C之 间的 A b i s 接 口、l x B S C与 l x B S C之 间的A 3/A 7,HR P D B S C与 HR P D B S C之间 的 A1 3/A 1 6/A 1 7 八8接口、B S C与P C F之间的入 8/A 9接口、HR P D B S C与 A N-A AA之间的A1 2 接口。2.核心 网电路域的接 口:(G)MS C e 之间的 z:接 口、(G)MS C e与(G)MG W 之间的 3 9/x x 接 口、(G)MG W 之间的 y y接 口、MS

30、 C与B S C之间的Al/A 2接口、MS C e/MG W 与 B S C之间的 Al p/A l p 接口、MS C/MS C e与 VL R之间的 B接口、MS C/MS C e与H L R之间的 C接 口、V L R与 HL R之 间的 D接 口、MS C/MS C e 与MS C之间的E接口、HL R与A C之间的H接口等。6 3.核心网分组域的接口:P D S N与P C F之间的A1 0/A1 1 接口(或 R-P接 口),P D S N与互联网或业务平台之间的 P I 接 口、A N-A AA与 HL R之间的接 口等。3.0.3 C D MA 2 0 0 0系统核心网电路域

31、网元宜采用软交换设备,改、扩建工程中应采用软交换设备逐渐替换原有的T D M设备。3.0.4 C D MA 2 0 0 0 系统核心网电路域中的HI,R,S T P等设备的七号信令接口可采用T D M承载或I P承载方式,当条件具备时,应采用 I P承载方式。3.0.5 C D MA 2 0 0 0网络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遵循 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的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2.适应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用户及业务分布不均匀的特点。3.适应 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业 务发展和技术发展,并考虑网络的可持续发展。4.考虑和其他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5.建网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结构清晰。6.

32、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实现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7.充分进行多方案 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8.应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网络安全 以及环保等因素。3.0.6 C D MA 2 0 0 0网络工程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核心网电路域网络设计;2.核心网分组域网络设计;3.无线网网络设计;4.中继接口要求和信令方式;5.中继、信令及 I P 带宽计算;6.编号和 I P地址;7.计费、网管与网络安全;8.同步要求;9.局址和站址选择;7 1 0.设备安装工艺要求;1 1.绿色节能、环保及资源共享。3.0.7 当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络从现有移动通信网向新版本通信网演进时,应保证现网业务的安全性和现 网资源

33、的合理利用。4 核心网电路域网络设计4.1 电路域网络结构4.1.1 国内C D MA 2 0 0 0 系统核心网电路域宜划分为移动业务本地网、省 内网及省际网三级。1.移动业务本地网的范围原则上与固定本地电话 网(P S T N)的范 围一致。2.省内网由省内多个移动业务本地 网组成,省 际网则 由各省网组 成。3.可根据组网需要,将全 国划分为多个业务汇接区,各汇接区内选择一个省会城市为大区中心城市。4.1.2 国内网与国际通信网彼此相互独立,通过国际出人口交换系统实现互通。4.1.3 C D MA 2 0 0 0系统核心网电路域话路网可由软交换话路网和T D M话路网组成。1.软交换话路

34、网由软交换设备组成,网元间通过 I P承载网互联,网内信令宜采用等级结构,话务宜采用平面结构。在不具备平面结构承载话务的条件下,可设置 T MG W 进行话务汇接。2.T D M话路网由T D M交换设备构成,网元间通过 T D M 中继 电路互联,网内信令与话务宜采用等级结构。3.软交换与 T D M 混合组网时,软交换网元与 T D M 网元间可通过 T D M 中继电路互联。4.2电路 域 网元 的设 置4.2.1 C D MA 2 0 0 0 系统中应设置 的电路域 网元包括:(G)MS C e,MS C,V L R,(G)MG W,S G,HL R,A C,T MS C e,T MG

35、 W 等。4.2.2 MS C e,V L R的设置应遵循 以下原则:1.MS C e 宜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多个本地网可共用一套MS C e,应集中设置在技术和维护力量较强、传输资源较好、I 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2.MS C e 应与V L R综合设置,且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 S P)的功能。3.MS C e 宜考 虑合 理 的安 全备份 机制,并 采取必要 的容 灾措施。4.MS C e/VL R的容量配置应满 足所辖业务区内本地用户及漫游人用户的业务需求,处理能力宜考虑相应的预 留。4.2.3 MG W 的设置应遵循 以下原则:1.MG W 宜分散设置在各

36、个本地网,并与覆盖区域 内 B S C的容量和位 置相 协 调。容 量 小 的本 地 网也 可考 虑 多个 本 地 网共用 MGW,2.MG W 宜设置在 I P承载 网络资源丰富的局址。4.2.4 MS C的设置应遵循 以下原则:1.在一个本地网内,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可设一套或若干套MS C,也可以几个本地网合设一套实体 MS C,2.VL R应与 MS C综合设置。3.MS C应具备智能 网业 务交换点(S S P)和智 能外设(I P)的功能。4.原有T D M MS C设备原则上不再进行扩容建设,应随着网络架构的调整逐步采用软交换架构的MS C e/MG W设备替换。4.2.5 S G的

37、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S G宜与(G)MS C e 或(G)MG W 合设。2.独立设置 S G时,应成对设置。4.2.6 G MS C e,G MG W 的设置应遵循 以下原则:1.G MS C e 宜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多个业务量较小的本地 网 1 0可共用一套 G MS C e,应设置在技术和维护力量较强、传输资源较好、I 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2.G MS C e 宜成对设置,且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 S P)的功能。3.G MG W宜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应设置在与其它电信业务经营者间传输条件良好 的局址。4.2.7 HL R,A C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38、1.HL R宜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多个本地网可共用一套HL R O HL R应设置在技术和维护力量较强、传输资源较好、I 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2.H L R应与A C综合设置。3.HL R宜考虑合理的安全备份机制,并采取必要的容灾措施。4.2.8 T MS C e,T MG W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T MS C e 宜以省或大区为单位设置,应设置在技术和维护力量较强、传输资源较好、I 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2.T MS C e 宜成对设置,采用负荷分担方式承载业务。3.在不具备采用平面结构承载话 务条件 时,宜 以省或大 区为单位设置 T

39、MG W 进行话务汇接,应设置在传输资源较好、I 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 的省会 或业务量较 大的城市,T MG W 应成 对设置,采用负荷分担方式承载业务。4.2.9 S T P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省内可根据信令业务量分等级设置高级信令转接点(HS T 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 S T P).2.S T P设备应成对设置,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局址。S T P的设置应遵循 Y D/T 5 0 9 4(N o.7 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4.3电路 域 网络 组 织4.3.1 C D MA 2 0 0 0 核心网电路域 内,(G)MS C e 与(G)MS C e 间的z z 接 口(S I P-

40、1 消息),(G)MS C e 与(G)MG W 间 的 3 9/x x 接 口、(G)MG W 与(G)MG W 间的 y y接口(R T P媒体流)应采用 I P承载。4.3.2 C D MA2 0 0 0核心 网电路域 内,MS C e/MG W 与 B S C间 A接 口优选 I P承载,当不支持 I P方式时,可采用 T D M 承载。4.3.3 C D MA 2 0 0 0 核心网电路域内,MS C与B S C间A接口应采用 T D M 承载。4.3.4 C D MA2 0 0 0核心网电路域内采用I P方式承载时,网络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1.z z 接 口宜采用平面和等级混合组

41、网方式,S I P-1 消息可通过T MS C e 转接。2.y y 接口宜优先采用平面组网方式,省内及省际网元间均通过 I P承载网直接互通;当不具备平面组 网条件 时,可通过 T MG W进行转接。3.核心 网电路域 I P承载网应选用专用承载 网,并设 置专用的 V P N,4.(G)MS C e,(G)MG W,T MS C e,T MG W 宜通过 C E设备接入 I P专用承载网。4.3.5 在同一本地网内软交换与 T D M 混合组网时,T D M 网元 的话务宜通过软交换关 口局转接。4.4 七号信令网4.4.1 C D MA网七号信令 网网络组织遵循 Y D/T 5 0 9

42、4 (N o.7 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核心网网元均作为信令点(S P)接人七号信令网。4.4.2 信令点间、信令点与信令转接点、信令转接点间的信令承 1 2载方式可采用 T D M 或 I P承载方式。4.5 与其他网络的互通4.5.1 电路域网间互通应符合以下要求:1.与本 电信业务经营者其他业务 网的互通:每个本地网内的关 口局应与同本地 网内本电信业务经营者其他业务网络的汇接局直接相连。与本电信业务经营者各业务网的互联互通方式宜采用近端人网方式。2.与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网络的互通时,每个本地网内的关口局应与其他 电信业务经营者网络的关 口局直接相连。5 核心网分组域网络设计5.1 分组域

43、 网络结构C D MA 2 0 0 0 系统核心网分组域宜采用一级架构。5.2 分组域网元的设置5.2.1 C D MA 2 0 0 0系统 中应 设 置 的分组 域 网元 包括:P D S N,A A A,A N-A A A,F A,H A等。5.2.2 P D S N/F A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P D S N宜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设置在技术和维护力量较强、传输资源较好、I 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 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2.P D S N应具备F A的功能。3.P D S N宜考虑合理的安全备份机制,并采取必要的容灾措施。4.P D S N/F A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其处

44、理能力应能满足所辖 区域 内本地用户 和漫游人用户数据通信 的需求,处理能力宜考虑相应的预留。5.P D S N应采用高可靠性 的配置方式,采用 N+1或 N+M的冗余配置方式,P D S N之间宜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组网。5.2.3 A A A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AA A分为省级 A A A、网间 A A A,2.省级 A A A宜在省内集中设 置,业务量大且具备条件的可考虑双局点设置以满足网络容灾需求。3.网间 A A A用于与其他 C D MA 网络电信业务经营者互通,1 4可单独在网络中设置若干个网间AA A,4.A A A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 的设备,其处理能力应能满足移动用户

45、计费、认证业务的需求,并考虑相应的预留。5.A AA应采用高可靠性设备,A A A服务器间可采用分组方式或四层交换机负荷分担方式,漫游、数据库服务器可采用双机热备方式。5.2.4 A N-A A A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AN-A A A宜在省内集中设置。2.A N-A A A应采用高处理性能、大内存的设备,其处理能力应能满 足 H R P D用户鉴权认证 的需求,并考虑相应的预留。5.2.5 HA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HA宜在省内集 中设置,业务量大且具备条件 的可考虑双局点设置 以满足网络容灾需求。2.省内设置多套 HA时,宜采用负荷分担方式承载业务。3.HA应采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

46、的设备,并采用高可靠性的配置 方式。5.3 分组域网络组织5.3.1 R-P接口网络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1.R-P接口网络结构宜采用以业务节点为核心的星型结构,也可以根据业务组织和传输条件采用其他类似的结构类型。2.P D S N侧应采用双路由器的方式,采用负荷分担或主备工作方式,提高网络的安全性。3.P C F侧可选择双路由器方式或者单路由器方式。5.3.2 R-P接口网络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1.R-P接口网络可通过 I P承载网连接。2.R-P接口网络 P D S N侧应配置路由器或根据设备需求设置局域网交换机设备,路 由器和局域网交换机应采用 主备或负荷分担的工作方式。1 5 3.R-P

47、接口网络P C F侧应配置路由器或根据设备需求设置局域网交换机设备,路 由器和局域 网交换机宜采用主备或负荷分担 的工作方式。4.R-P 接口网络的路由协议可选择动态路由协议或静态路由协议。5.3.3 业务节点网络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1.业务节点设备包括 P D S N设备、A A A服务器、网管设备 以及路 由器、局域网交换机、防火墙等。2.业务节点应采用三层交换机组网,并考虑网络安全性。3。业务节点局域网应采用VL AN作网络的隔离,根据业务组织,业务节点应至少分为P D S N设备P I 接口V L A N,P D S N设备R-P接 口 V L A N、网管/计费 V L A N,A

48、A A服务器 V L A NO 4.业务节点可设置防火墙设备,防火墙应能作为N A T设备,完成公私地址的转换、具备对 网管/计费 V L A N 的访 问控制 和对A AA服务器V L A N的访问控制。5.4 与其他 网络的互通5.4.1 与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分组域的互通应符合以下要求:1.与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分组域的互通为电信业务经营者间漫游的用户提供无线接人分组业务。2.漫游用户采用拜访地接人的方式,漫游用户的计费、认证通过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的网间A A A实现。5.4.2 公众互联网接人应符合以下要求:1.分组域应就近接人公众互联网。2.与公众互联 网之间互联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3.

49、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规定,移动终端用户可使用公有 I P地址或私有 I P地址访 问公众互联网。1 无线网网络设计6.1 一般原则6.1.1 无线网设计应满足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容量 的要求。6.1.2 无线网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在技术方案和投资经济效益两方面的合理性。6.1.3 新建基站机房、铁塔等基础设施时宜与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统一规划、共建共享。6.2网络服务质量指标6.2.1 无线可通率应满足覆盖区内的移动台在9 0 肠的位置,9 9%的时间可接人网络。6.2.2 不考虑区内无线可通率的影响,电路无线信道呼损率应不大于5%,在话务密度高的地区应不大于2 0 0。当考虑可

50、通率时,实际呼损率可用下式计算:实际呼损率=1 一(1-r 0 o)F u式中:F u 表示无线可通率;r%表示无线频道呼损率。6.2.3 C D MA 2 0 0 0 1 X网络误帧率(F E R)应符合以下要求:1.话音业务 F E R 镇 1 0 0 0 2.数据业务 F E R 镇5%o6.2.4 C D MA 2 0 0 0 E V-D O(H R P D)网络前、反向传输误包率(P E R)的目 标值均应不高于1 0 0 06.2.5 9 0%的C D MA 2 0 0 0 E V-D O(H R P D)网络覆盖区内的导频强度(C/I)应不低于一6 d B.1 7 6.3 无线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电信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