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T 1544-202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陕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754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5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1544-202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B61∕T 1544-202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B61∕T 1544-202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B61∕T 1544-202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B61∕T 1544-202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61/T 1544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调查.36布局.47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58监测与评价.9附录 A(资料性)生态清洁小流域调查表.12附录 B(资料性)生态清洁小流域坡面单元调查方法.20附录 C(资料性)生态清洁小流域沟道调查方法.21附录 D(资料性)生态清洁小流域水质水量监测方法.22DB61/T 1544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陕西省水利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水

2、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西安理工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发民、李占斌、苗斌侠、任宗萍、阎岁胜、李鹏、王传明、高海东、郝惠莉、肖列、徐家隆、徐国策、王盼、程圣东、赵元卜、王安娜、朱晓敏。本文件由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电话:029-85936025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舟四路239号航创国际广场A座邮编:710100DB61/T 154420221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调查、建设、监测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境内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

3、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163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村庄整

4、治技术标准GB/T 5044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47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 179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 73.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 386淤地坝技术规范SL/T 8043术语和定义3.1生态清洁小流域eco-clean small watershedDB61/T 154420222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

5、、村容村貌整治等结合到一起的新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3.2生态修复区ecological restoration zone一般指坡度大于25,通过封禁保护或辅以人工恢复即可实现水土流失基本治理的区域。3.3生态治理区ecological control zone在坡度小于25时,需采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综合措施,实现清洁流域基本治理目标的区域。3.4沟(河)道及湖(库)保护区 gully(river)and lake(reservoir)protection zone在沟(河)道及湖(库)周边一定范围内,需采取沟道治理、护坡护岸等措施,以保持水体清洁的沟(河

6、)道及湖(库)周边缓冲区域。3.5调查单元survey unit指小流域基础调查的单元,在对其进行室内划分的基础上,开展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和登记。3.6植物篱vegetative barriers指在坡面上沿等高线按一定间距布设的密植灌木、灌化乔木以及灌草结合等的带状植物措施。3.7植被过滤带vegetative filter strips指在陆地与水域相连处,通过布设草本、灌木和小乔木等植被,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带状区域。4基本规定4.1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如下:a)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无明显人为水土流失现象发生;b)水源涵养功能稳定且可持续能力强;c)固体废弃物、垃圾或

7、其它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d)农田中化肥、农药及重金属残留物的含量符合相关规定,有机农业得到推广;e)在水源保护区内的小流域,水质须达到水源保护区的相关规定;f)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2建设原则DB61/T 154420223a)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水源保护为中心,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为抓手;b)坚持以小流域内污染总控为目标,科学布设流域内污水、垃圾、化肥、农药等各类污染源防治措施,实现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相关标准;c)坚持措施布设与周边景观相协调,体现人水和谐与生态优先;d)坚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e)坚持预防

8、保护与综合治理并重,措施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4.3分类生态清洁小流域根据其所处区域主要功能定位,分为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农业清洁小流域、宜居环境清洁小流域和休闲旅游清洁小流域等类型。4.4分区根据地理环境和人文民俗特征,划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分区。陕北包括榆林、延安2个市;关中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韩城7个市(区);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个市。5调查5.1一般规定5.1.1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前后均应进行外业调查。5.1.2调查对象应满足 SL 73.6 中小流域综合图件内容要求。5.1.3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设施,如畜禽养殖场、农村垃圾处理点、初级产品加工厂

9、、关键控制点位(如排污口)等位置信息应在图上标示,地形图比例尺应不小于 1:10000。5.2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调查5.2.1自然条件:包括小流域的面积、地理位置、地貌、岩石、气象、植被、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要素,填写附录 A 表 A.1。5.2.2社会经济:包括小流域内常住人口、劳动力、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情况,填写附录 A 表 A.2。5.3单元调查5.3.1在小流域内,以地貌部位、土地利用情况及土壤类型为基础划分调查单元,单元边界勾绘应坚持准确性、完整性、闭合性的原则。5.3.2调查单元分为坡面单元、沟道单元及村庄与企事业单元。5.3.3绘制小流域单元分布图。5.4坡面单元

10、调查应调查坡面单元的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砾石覆盖度、主要植被种类及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强度、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等,方法参考附录B,并填写附录A表A.3。5.5沟道单元调查DB61/T 1544202245.5.1对沟长大于 300 m 或集水面积大于 0.1 km的沟(河)道,开展野外实地登记调查。5.5.2应调查每一个沟(河)道的汇水面积、沟长、沟宽、比降等地形特征和植被特征、松散土石堆积、沟道侵蚀、沟道治理、淤积以及固体废物与垃圾堆积、污水排放、有水主沟(河)道的人工改造情况及典型断面上、中、下游的水质水量情况等,调查方法参考附录 C,并填写附录 A 表

11、 A.4。5.5.3应对现有小型水库、淤地坝、拦砂坝、塘坝、谷坊、水池的数量,以及工程控制面积、库容及运行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填写附录 A 表 A.5。5.6村庄及企事业单元调查5.6.1应以自然村、企事业单位为单元进行调查,并填写附录 A 表 A.6 和表 A.7。5.6.2村庄调查项目包括下列内容:a)位置、地形、居住区面积和人口等情况;b)生活污水排放、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c)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处置方式;d)畜禽养殖、畜禽粪便利用和污染防治情况;e)卫生厕所普及情况;f)防洪安全及村庄排洪渠等安全防护措施情况。5.6.3企事业单位调查包括下列内容:a)位置、规模及生产内容等情况;b)年

12、用水量、排放量等情况;c)工业废水达标情况及规模化养殖污水粪污处理情况。6布局6.1一般规定6.1.1综合考虑小流域调查单元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及污染源特点等,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沟(河)道及湖(库)等,明确防治目标,制定防治措施总体布局。6.1.2应将水土保持措施、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河道综合整治措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措施落实到调查单元,并参照 SL 73.6 绘制清洁小流域措施总体布局图。6.2治理措施布局6.2.1生态修复区针对小流域上游山高坡陡、植被良好、人烟稀少的特点,实行全面封禁,设置封禁标牌、围栏;封禁区内以自然恢复原生植被系统为主,对封禁区内植被单一、植被群落不

13、稳定的区域可进行补植;制定管护任务,落实管护人员,加强林草植被保护。6.2.2生态治理区6.2.2.1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及面源污染防治可根据坡面单元的地貌特征、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地利用现状等,逐个单元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析,配置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坡面单元的防治措施可参照表 1 进行配置。DB61/T 154420225表 1坡面单元的防治措施配置分区立地条件土地利用方向适宜的防治措施坡度()土层厚度(cm)土石山区51530耕地水平梯田、保土耕作、植物篱、植被过滤带、生产路及排水林地经果林、生产路及排水草地人工种草(豆科类多年生草本植物)30林地、草地灌木林、人工种草152530耕地水平

14、梯田,保土耕作、植物篱、植被过滤带、生产路及排水林地乔木林、经果林25-林地、草地乔木林、灌木林,飞播造林,封禁黄土区515-耕地水平梯田、保土耕作、植物篱、植被过滤带、生产路及排水林地经果林,生产路及排水草地人工种草(豆科类多年生草本植物)1525-耕地水平梯田、保土耕作、植物篱、植被过滤带、生产路及排水林地、草地乔木林、灌木林,人工种草25-林地、草地乔木林、灌木林,飞播造林,封禁注:此表中的防治措施配置适应于坡耕地。6.2.2.2村庄污染防治宜采取下列措施:a)村庄污水有条件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应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集中处理;b)规模较大(常住人口大于 100 人)、居住相对集中、经济较发达

15、的村庄,宜建设污水排水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c)规模较小(常住人口小于 100 人)、居住分散、地形条件较复杂的村庄及分散的农户和旅游点等,宜采用预处理、脱磷以及除氮等分散处理技术,达标后排放或回用;d)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的原则,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置;e)开展村庄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f)畜禽粪便的处理应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布局,优化畜牧场设计方案、饲料科学配方,建立畜禽业污染信息系统,控制畜禽饲养环境,对畜禽粪尿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6.2.3沟(河)道及湖(库)保护区6.2.3.1生态自然、功

16、能完好的沟(河)道,应以保护为主,不宜采取工程治理措施。6.2.3.2需要修复的沟(河)道,应从保护生态的角度进行近自然治理,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清除河道垃圾及障碍物;b)采取的治理措施应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c)沟(河)道两侧,因地制宜营造由乔灌草配置而成的植被过滤带,过滤进入河道的泥沙杂物,减少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d)沟(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因地制宜栽植水生植物,保护或恢复人工湿地。DB61/T 1544202267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7.1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7.1.1梯田7.1.1.1坡度 25以下,土质较好、土层较厚、距村庄较近、交通便利的坡耕地,宜修筑梯田。7.1

17、.1.2陕北及关中北部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陕南地区宜修筑石坎梯田及土坎梯田。7.1.1.3梯田设计应符合 GB 51018 的规定。7.1.2土地整治7.1.2.1应对废弃的生产建设用地及砂石坑进行土地整治。7.1.2.2根据土地利用方向,确定土地整治措施。7.1.2.3土地整治应符合 GB 51018 的规定。7.1.3经济林7.1.3.1坡度小于 25的退耕地及撂荒地宜营造经济林。7.1.3.2经济林营造应符合 GB/T 15776 的规定。7.1.4水土保持林7.1.4.1坡度大于 25的坡耕地及沟(河)道两岸、湖泊水库四周等宜营造水土保持林。7.1.4.2水土保持林应符合 GB/T 1

18、6453.2 的规定。7.1.5种草7.1.5.1退耕地、撂荒地、沟头、沟边、沟坡、梯田田坎、废弃地及村头空地等宜种草。7.1.5.2泡水频率较高的地块,宜选用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湿生植物等。7.1.5.3种草应符合 GB/T 16453.2 的规定。7.1.6封育7.1.6.1满足封育标准的,宜进行封育保护,设置封禁标牌和拦护设施。7.1.6.2封育治理应符合 GB/T 15163 的规定。7.1.7淤地坝7.1.7.1陕北、关中北部地区淤地坝布设须在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与流域内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密切结合。7.1.7.2淤地坝设计标准应符合 SL/T 80

19、4 的规定。7.1.8拦砂坝7.1.8.1陕南地区流域上游存在弃渣及植被破坏严重等情形、下游为水库等水源的沟道,可修筑拦砂坝。7.1.8.2拦砂坝设计应符合 GB 51018 的规定。7.1.9谷坊DB61/T 1544202277.1.9.1小流域的支毛沟内,坡度 3 6、沟底下切侵蚀剧烈发展的沟段,宜修建谷坊,可与拦沙坝或淤地坝相配合,达到控制沟壑侵蚀的效果。7.1.9.2应遵循“量少坝矮”当地取材原则,高度不宜超过 1 m,并为透水结构。7.1.9.3防御暴雨标准宜采用 10 年20 年一遇 3 h 6 h 最大降雨。7.1.9.4谷坊设计标准应符合 GB/T 16453.3 的规定。7

20、.2面源污染防治措施7.2.1植被过滤带7.2.1.1应对农田系统增加植被过滤带,且与耕作措施相结合,以达到减少面源污染的目的。7.2.1.2按照“接近自然、成本低廉”的原则,选择当地自然萌生的草本和灌木等物种。7.2.1.3过滤带设计一般位于坡面的下坡位置,过滤带越宽效果越好,宽度宜大于 3m,可根据土地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合理设计宽度。7.2.2农田综合措施7.2.2.1推广实施免耕、少耕等农田耕作措施,并结合优化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等方式,进行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防治。7.2.2.2应推广测土配方技术,优化肥料结构,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7.2.2.3水源区清洁小

21、流域内禁止使用农药。7.2.2.4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7.2.2.5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地膜,加大农膜回收率。7.2.3人工湿地7.2.3.1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进一步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末端消减,减少河流入库污染物浓度。7.2.3.2人工湿地所选择植被一般宜选用水生物种。7.2.3.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建设标准,应符合 HJ 2005 的规定。7.3河道综合整治措施7.3.1生态护坡7.3.1.1坡度不超过 15时可采用植物护坡,优先选择易成活、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多年生适生物种。7.3.1.2坡度大于 15时宜采用混凝土格状框架(格内植草)护坡、

22、六棱砖(孔隙内植草)护坡、三维植物网植草护坡、生态砖护坡、木桩护坡、生态袋护坡等综合护坡措施。7.3.1.3护坡设计应符合 SL 386 的规定。7.3.2河岸(库滨)带治理7.3.2.1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缓冲带内自然植被遭受人为破坏的地段,宜进行河岸(库滨)带治理。7.3.2.2主要措施包括砂石坑整治、恢复河岸(库滨)带自然景观及建设乔、灌、草缓冲过滤带等。7.3.2.3植物应选用乡土种,并根据淹没情况进行植物品种的带状配置。7.3.3沟(河)道清理整治7.3.3.1应对影响沟(河)道行洪安全的淤积物、违章设施、堆放物和垃圾等进行清理。7.3.3.2应恢复沟(河)道自然形态及其连续性。DB6

23、1/T 1544202287.3.3.3沿沟(河)道两岸及出口应有截污措施,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库。7.3.3.4沟道清理整治应与河岸(库滨)带治理、湿地恢复、排洪渠(沟)、护坡等措施相结合。7.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措施7.4.1村庄排洪沟(渠)7.4.1.1排洪标准应与区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重现期可采用 5 年20 年。7.4.1.2具有排涝功能的河道应按原有排涝标准校核河道过水断面。7.4.1.3有条件的地方,应与村庄附近的塘、窖等连接,实现雨洪资源化利用。7.4.1.4沟(渠)岸坡优先考虑生态护岸。7.4.1.5村庄排洪沟(渠)应符合 GB/T 50445 的规定。7.4.2村庄

24、美化7.4.2.1村庄美化应包括废弃物清理、街巷环境美化和村庄绿化等措施。7.4.2.2村镇道路两侧、场院等地的“五堆”(柴、土、粪、垃圾、建筑弃渣)应进行清理整治。7.4.2.3村庄绿化应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相协调,保护和发展村庄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充分展现地域乡土特色,宜与村庄排水、农村道路、水土保持等措施相结合。7.4.2.4村庄美化应符合 GB/T 50445 的规定。7.4.3生活垃圾处置7.4.3.1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公共垃圾收集点应在便于居民弃物和垃圾车收集清运的公共用地及道路两侧设置,与周边建筑物间隔原则上不少于 5 m,并与住户间距最远不超过 70

25、m;b)公共垃圾收集点垃圾桶数量按服务人口、垃圾产生量配置;c)配备标准:每 30 人配备一只 120 L 垃圾桶,垃圾收集设施应美观实用,与周围环境协调,宜布设于农村居民习惯的垃圾投放点,方便使用;d)垃圾收集运输及收集站建设应符合 CJJ 179 的相关规定。7.4.3.2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要坚持方便、节约、适用的原则;b)畜禽粪便、瓜皮果壳、残枝败叶、稻草杂草等有机物质做适当处理作为沼气的原料或生活燃料,瓶罐、塑料、纸箱等集中回收,建筑垃圾余土回填路基或填埋低洼地;c)将分类收集到的垃圾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切不可在邻近水源地附近集中填

26、埋,防止污染水源;d)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工程应符合 GB/T 19095 的相关规定。7.4.3.3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a)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区域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b)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 50 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及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c)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位置需经过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d)应符合 GB 50869 标准的要求。7.4.4污水处理7.4.4.1污水收集与处理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DB61/T 154420229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包括畜禽养殖废水)宜分别进

27、行收集和处理,有条件的可结合沼气利用;b)工业废水和畜禽养殖废水排入村镇集中处理厂时应达到预处理标准或接管标准。7.4.4.2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a)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生物膜法(厌氧生物膜池、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b)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等);c)自然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稳定塘等);d)物理化学方法(格栅、沉砂池、调节池和化学除磷等);e)在不断总结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条件,宜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7.4.4.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流域内村镇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现状和污水排放数量,合理规划布局污水处理设施;b)旱厕改

28、为水冲厕所时,应同步考虑粪尿回用方式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采用集中处理时,应同步建设污水收集管道;c)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地点应与供水设施和居民住宅有适当的距离,并处于下风口方向;d)分散处理方式宜采用化粪池和污水净化槽等小型污水净化装置,净化后的出水可进一步进行土地处理或湿地处理、排放或利用,沉淀的污泥应定期清掏。污泥处理可采用自然干化、堆肥;也可采用与农村固体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也可进入市政系统与市政污泥一并处理;e)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符合 GB/T 51347 的规定。7.4.4.4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a)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应符合 GB 3838 的规定;b)用于农田灌溉

29、,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c)排入景观河道,应符合 GB/T 18921 的规定;d)在水源保护区内的,必须符合有关水源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要求及相关规定。8监测与评价8.1一般规定8.1.1治理完成后次年,应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监测与调查。8.1.2应通过遥感监测、实地调查、农户调查等方法。8.2监测内容8.2.1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方法见附录 B。8.2.2对小流域水量和水环境质量实施监测,监测方法见附录 D。8.2.3对小流域治理状况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养殖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

30、达标排放率,并填写附录 A 表 A.8。8.2.4在监测阶段,其他监测指标根据需求选择监测。8.3评价8.3.1标准值依据陕西省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本文件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区域分别制定标准值。标准限值执行表2规定。DB61/T 1544202210表 2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评价指标8.3.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8.3.2.1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环境质量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模型为:=1=niiFF.(1)式中:F为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级别;n为本文件所规定的指标权重值项数;为本文件各单项指标的评判得分。8.3.2.2评价要求与步骤如下:a)对本文件各单项指标评判得分

31、,如符合本文件规定的指标限值的要求,则赋以相应的权重值(见表 3);不符合要求,则赋值“0”分,若无对应项则按满分计算;b)按公式(1),计算得出小流域环境质量的综合得分F;序号指标单位适用地区陕北关中陕南1土壤侵蚀模数t/(km2a)10002005002植被覆盖度%6070853地表水环境质量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类类类其他类生态清洁小流域a-类类类4化肥使用强度(折纯量)kg/hm22502502505农药使用强度kg/hm2777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95%95%95%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95%95%95%8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其中:规模化养殖污水处理率 100%)%858585

32、9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100100注:a.其他类清洁小流域指除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外的其他类型小流域。DB61/T 1544202211表 3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权重值序号指标权重值1土壤侵蚀模数a202植被覆盖度153地表水环境质量b204化肥使用强度(折纯量)c55农药使用强度d56农村垃圾处理率107生活污水处理率108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109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5总计100注1:各指标取值按照直线内插法得到;例如:关中植被覆盖度为35%,该项目得分为7.5分。注2:a.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2500 t/(km2a),该项得分为0分;标准值2500 t/(km2a),直线内插法

33、得到;标准值为20分。注3:b.达到小流域所在功能区相应标准为20分,未达到功能区相应标准为0分。注4:c.小流域化肥使用强度(折纯量)400 kg/hm2,该项得分为0分;250400 kg/hm2,直线内插法得到;250为5分。注5:d.小流域农药使用强度20kg/hm2,该项得分为0分;720 kg/hm2,直线内插法得到;7为5分。c)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的 F 值,按表 4 规定评定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状况。级别评定分为“优”、“良好”、“中等”和“差”四类。表 4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级级别优良好中等差FF9075F9060F75F60DB61/T 1544202212附录A(资料

34、性)生态清洁小流域调查表表 A.1小流域自然条件与土地利用情况表小流域名称流域面积(km2)海拔(m)年均气温()无霜期(天)年均降水量(mm)岩石类型a植被覆盖度(%)耕地(hm2)园地(hm2)林地(hm2)草地(hm2)商服用地(hm2)工矿仓储用地(hm2)住宅用地(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hm2)特殊用地(hm2)交通运输用地(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hm2)其他用地(hm2)最高最低小计其中:坡耕地小计其中:疏林地注1:本表中土地利用现状表按照GB/T 21010标准中一级分类填写。注2:a.说明属于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哪些主要类型。调查人:记录人:

35、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2213表 A.2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小流域名称:行政村名土地面积(hm2)户数(户)户籍人口(人)常住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面积(hm2)人均耕地(hm2/人)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合计调查人:记录人: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2214表 A.3坡面单元调查表小流域名称:单元编号面积(hm2)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类型a坡度()坡长(m)土壤类型b土层厚度(cm)砾石覆盖度(%)主要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灌溉面积(m2)现有水土保持措施面积(m2)土壤侵蚀模数(t/(km2a)化肥施用

36、强度c(kg/hm2)农药施用强度(kg/hm2)喷灌滴灌管灌渠灌梯田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种草封禁治理面积其他注1:a.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表按照GB/T 21010标准中一级分类填写。注2:b.填写所属的土类与亚类名称。注3:c.一年内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折纯量是指将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进行折算后的数量。调查人:记录人: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2215表 A.4沟道基本情况调查表小流域名称:沟道单元编号汇水面积(km2)沟口海拔(m)沟道长度(m)比降(%)基流断面宽a(m)过洪沟宽b(m)年平均径流量(m3)水质c岸坡形式

37、沟道形态特征d沟道岸坡植被沟道滩地土地利用已治理的河岸(库滨)带e(m)污水排放口垃圾堆放点植物护岸工程护岸综合护岸自然岸坡主要植物种类覆盖度(%)个排放量(m3/d)处m3注1:a.填写沟道在枯水季的水面宽度。注2:b.填写十年一遇洪水水面宽度。注3:c.对有水的沟道调查水质,根据GB 3838判断,填写水质类别。注4:d.填写沟道平面形态,包括自然弯曲、自然顺直或人工顺直。注5:e.指对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缓冲带内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地段进行的治理,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护坡、砂石坑整治、恢复河岸、库滨带自然景观及建设乔、灌、草缓冲过滤带等。调查人:记录人: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

38、2216表 A.5小型水利工程现状调查表小流域名称:村名小型水利工程名称a编号(单元编号-小型水利工程编号)总库容(m3)实际蓄水量(m3)建筑材料上方汇水面积(km2)水利工程所在沟道长度(m)水利工程所在沟道比降(%)上游沟坡治理程度(%)有无放水建筑物(%)注:a.分别按照小型水库、塘坝、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水池填写。调查人:记录人: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2217表 A.6村庄基本情况调查表小流域名称:序号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名居民区面积(m2)户数(户)常住人口数量(人)主要经济来源距流域出口(m)距最近河道(m)村庄排洪渠(m)人均日生活用水量L/(人d)生活污水

39、生活垃圾厕所(座)日排放量(L/d)污水处理设施(处)收集并处置量(L/d)用途日产生量(t/d)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数量(个、座)收集并处置量(t/d)总数已改厕调查人:记录人: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2218表 A.7企事业单位调查表小流域名称:序号乡镇名称a距流域出口(m)距最近河道(m)规模b年用水量(m3)工业废水规模化养殖污水数量年产值(万元)年排放量(m3)污水年处理量(m3)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用途年排放量(m3)污水年处理量(m3)规模化养殖污水处理率(%)用途注1:a.逐个填写规模化养殖场、工厂名称等。注2:b.养殖场规模数量填年存栏数,工厂规模数量填主

40、要产品产量。调查人:记录人: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2219表 A.8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表流域名称土壤侵蚀模数t/(km2a)植被覆盖度(%)汛期平均流量(m3/s)地表水环境质量a化肥使用强度(折纯量)(kg/hm2)农药使用强度(kg/hm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养殖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注:a.对有水的沟道调查水质,根据GB 3838判断,填写水质类别。调查人:记录人:校核人:调查日期:DB61/T 1544202220附录B(资料性)生态清洁小流域坡面单元调查方法B.1坡面单元划

41、分根据航片、地形图或实地调查,把流域内的坡面(除村镇占地及沟道占地)划分为若干个坡面单元。B.2坡面单元编号坡面单元编号应采用单元分类码P+3位阿拉伯数字,编号顺序按地形图位置由下而上,由左而右。B.3调查内容及方法B.3.1地貌部位:划分为山脊、山梁、山坡、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坡脚、阶地,根据地形图和野外调查确定。B.3.2土地利用情况:采用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并按照GB/T 21010中一级分类填写。B.3.3坡度、坡长:野外调查或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求得。B.3.4岩石:主要岩石种类,野外调查。B.3.5土壤:包括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土壤类型通过查阅土壤普查资料

42、并结合实地勘察获取,土层厚度通过野外调查获取。B.3.6地表砾石覆盖通过野外调查估算获得。B.3.7植被:包括主要植物类型和覆盖度,采用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B.3.8现有水利设施:包括渠道、管道等,调查相应灌溉方式,包括喷灌、滴灌、管灌、渠灌等。B.3.9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梯田、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种草、封禁治理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B.3.10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调查一年内单位面积的化肥农药施用量。B.4土壤侵蚀强度计算应符合SL 190的要求。DB61/T 1544202221AB附录C(资料性)生态清洁小流域沟道调查方法C.1沟道单元编号沟道单元编号应采用单元分类码R

43、+3位阿拉伯数字,编号顺序按地形图位置由下而上,由左而右。C.2沟道单元调查与计算分析内容C.2.1汇流面积:对应于调查沟道的汇流面积,基于DEM(对应本文件或其他标准中要求地图比例尺,下同),利用GIS软件流域分析功能得到。C.2.2沟口海拔:调查沟道的沟口海拔高度,基于DEM利用GIS软件量取获得。C.2.3沟道长度:从沟口沿沟道向上至上游坡脚或沟道分级处的长度,结合实际调查,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利用GIS软件流域水文分析得到。C.2.4沟道比降(%):计算沟道平均单位沟长的落差。基于DEM,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按公式C1计算:.(C1)式中:J沟道比降;hn某一点沟道底部高程,单位为米

44、(m);Ln分段距离,单位为米(m);L沟道总长度,单位为米(m)。C.2.5基流断面宽和过洪沟宽:通过实地调查测量计算获得。C.2.6沟道水文与水质情况:包括年平均径流量和水质状况。对有水的沟道采集水样进行水质调查。采样点应设在沟口(若沟口无水,可选择沟口以上有水之处),根据GB 3838,对采集的水样的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含沙量等项目进行检测。C.2.7沟道岸坡结构调查:主要包括自然岸坡和人工岸坡,若为人工岸坡,进一步区分其属于工程岸坡、植物岸坡或综合岸坡。C.2.8沟道岸坡植被情况调查:调查岸坡主要植物种类及其覆盖度。C.2.9沟道滩地土地利用状况:实地调查两岸滩

45、地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地、林地和草地等。C.2.10沟道污水垃圾情况:实地调查排污口数量与排污量、垃圾堆放点的数量和体积。DB61/T 1544202222BC附录D(资料性)生态清洁小流域水质水量监测方法D.1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水的流量、含沙量以及理化性质等。D.2采样点的布设D.2.1采样点应在沟口和沟口以上沿程布设,采样点选择和分布应该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空间上应覆盖流域全范围,综合反映流域中自然区域和纳污区域的水质及其变化情况。D.2.2采样点避开死水及回水区,沟道内应选择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地段。D.2.3采样点交通便利。D.2.4采样点位置确定后,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46、定位,有条件地方设置固定标志,采样点不得随意变更。D.3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锰法)、氨氮、总氮、总磷、含沙量和流量等。D.4监测频率D.4.1小流域隶属于黄河流域:汛期(6月10月):每月中旬采样1次,大雨(日降水25 mm以上)后加采1次;非汛期:5月中旬和11月中旬各采样1次。D.4.2小流域隶属于长江流域:汛期(5月10月):每月中旬采样1次,大雨(日降水25 mm以上)后加采1次;非汛期:4月中旬和11月中旬各采样1次。D.5监测方法D.5.1水质采样、监测应符合SL 219的规定。D.5.2如果采样点沟床上有水,采样时直接取水样;如果监测点沟床上没有水,但水位埋深在50 cm之内时,在沟床附近适宜地点挖坑,挖到水后取样。D.5.3流量观测采用断面测流法或测流设施法,应符合GB 50179的规定。D.6水样处理及化验D.6.1水样取样后,应在24h内送检。D.6.2承担水质化验的检测机构应具有相应资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