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文章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但在改革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最古老的风险种类。但是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相比,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操作风险却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都处于较低水平。按照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的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发展到仅次于信用风险的地步。因此操作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基本概念入手
2、,分析了现代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寻求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关健词:操作风险;巴塞尔委员会;目 录一、操作风险概述1(一)操作风险的概念及分类1(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2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2(一)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淡薄2(二)控制体系漏洞较多3(三)人员管理和配置不合理3(四)计算机方面有操作风险4(五)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4(六)监督检查缺乏系统性4(七)岗位职责不规范5(八)人员流动过大5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6(一)更新风险防范理念6(二)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6(三)理顺责任及关系6(四)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7(五)完善和改进检查方
3、法7(六)再造符合风险控制的流程8(七)重点控制高风险点8(八)加强员工的管理与培训8主要参考文献10后 记11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但在改革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长期以来,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操作风险却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都处于较低水平。按照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的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发展到仅次于信用风险的地步。因此操作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现代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寻求防
4、范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一、操作风险概述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成功与否。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银行经营规模和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凸现,深刻认识操作风险已迫在眉睫。(一) 操作风险的概念及分类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将操作风险简单的分为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
5、四类。第二种分类方法将操作风险较详细的分为七类,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等。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分类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操作风险的来源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为、操作性的操作风险,二是非操作性的操作风险。从我国各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来看,目前各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尚不完善,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框架、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即使部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有所关注,也还只是停留在操作性的操作风险层面。(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据我们所知,操
6、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最古老的风险种类。但是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相比,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都处于较低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机构因操作风险已经损失了2000多亿美元。巴塞尔委员会在2002年举行过一次全球操作性风险调查,被调查银行共计报告47269起损失金额超过1万欧元的操作性风险事件,平均每家银行发生操作风险事件528起。操作风险频繁引爆,破坏力量之大令人震惊,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迫不及待,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几年,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研究和管理取得重大成就, 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层次。操作风险作为有别于市场风险
7、和信用风险的独立的银行风险种类得到普遍认同。国际银行业认识到,操作风险分布于银行业的各个经营管理层次,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操作风险无法创造利润,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存在通过有效管理而获利的可能。一些银行已将操作风险置于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样重要的地位,开始建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制定并完善识别、评估、监测和缓释操作风险的原则、政策等。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从近年来银监局和各商业银行对银行业务的专业检查、内控调研,以及对经营管理状况的了解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尚不完善,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操作风险管
8、理理念淡薄目前,在某些商业银行的领导层仍存在这样的思想,认为抓业务开拓与发展最能体现一个行的工作业绩,是硬道理;抓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是软指标,只要不出现大的差错事故就可以了,对风险防范工作只做表面文章。相应的,在部分员工中也存在类似思想,以业务开拓为主,对业务开展中的风险防范不加重视,得过且过,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事件,它的出现和造成的损失不是确定的,即使发生风险,在时间上也是滞后的。因此,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其放在附属的位置上,全身心的投入到眼前“确定”的业务收益之中。即使经过了这些年的思想灌输、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我国商业银行上下对操作风险仍缺乏统一的认识,基
9、本上没有形成自觉自愿进行风险防范的氛围,风险防范的意识较弱化。即使某些商业银行认识到应该对操作风险进行防范,但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尚未认识到操作风险的防范是一个全局的概念,是一个过程,需要全面认识,需要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比如某些商业银行内部人员认为操作风险防范的方法主要在制订制度、事后监督,防范的对象主要在操作层,因而造成银行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多而杂乱,对操作人员的检查名目繁多。对操作风险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风险管理与市场营销、市场开拓的关系中,往往处于“放松过紧放松”这样一个非良性循环中。也就是说前些年,商业银行往往把加强风险管理与拓展业务、实现效益对立
10、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忽略了对违规违章现象的防范。而这两年,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大多开始强调风险控制,这又导致部分行处出现了在市场拓展方面谨小慎微,在风险防范方面过多注重表面现象,造成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萎缩。随之为完成指标,拓展业务,相关行处又产生急躁情绪,进而又会将风险控制的要求置于脑后。可见,这样一种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开拓关系处理不妥当的做法,将不利于现代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和稳定。(二)控制体系漏洞较多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事前风险控制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并没有相应的操作风险评估、衡量体系,无法量化
11、风险,估计损失。对于操作风险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事后管理上。如某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中设立了稽核处(内控办公室)、监察室、事后监督中心、贷后管理中心、检辅中心等风险管理部门。但这些部门都只起到了事后防范的作用,并没有系统的评估风险的过程,识别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成立一个风险核心管理机构,有的商业银行虽成立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机构,但从对风险的整体管理而言,尚未能总揽全部风险的管理工作,不是有效的风险核心管理机构。且工作中对风险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集中管理,未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操作风险的所有相关部门。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例,该行从市分行到支行都设立了内控委员会,但一些支行的内控委工作在
12、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应付上级。且相关风险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并不顺畅,某些职责的落实并不明确、清晰,对风险的管理不到位。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头管理,缺乏应有的信息互通,偶尔还会出现检查依据不一致的情况,造成总体检查次数较多,重复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三)人员管理和配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人员数量、素质方面存在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根据风险防范要求,不相容职责应该分离。但由于减员的要求,目前该行大部分分理处配置6名左右工作人员,储蓄所配置4至5名左右工作人员。随着网点经营业务品种的增加,网点机构风险控制点相应增加,因此一人多岗,一人多卡,主任混岗等“失控”现
13、象频频发生,干部交流、员工轮岗以及强行休假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银行内部业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管理的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减弱内控实施的有效性。如部分商业银行总会计或营业经理业务水平不高,对不相容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信贷员、审查员不胜任贷款管理,不能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等信息,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无法满足贷款“安全性”的管理要求等。另外,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分配制度和比例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在人员培训经费上投入不足,员工基本保障方面的投入不足,奖金分配制度尚有所欠缺。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随着该行大幅度的减员增效,各部
14、门人员在数量上已经大大减少,甚至很多业务部门出现人员不足、超负荷运转的现状,但是由于分配制度和比例方面有所欠缺,“增效”的甜头不明显,导致员工对制度执行的态度不积极,对规范化操作不重视。(四)计算机方面有操作风险计算机系统的不完善和失误所造成的问题影响面广,范围大,所引起的操作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如某商业银行二级支行2004年3季度全行贷款计息出错就是一个例子,由于该行工作人员对计算机过于信赖,因此没有及时发现这一错误。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人员在知道出错的情况下,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甚至向上反映也没有得到及时答复,最终造成该二级支行贷款计息错误一直拖了1个多月才予以更正。又如某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
15、对于手续费减免的监测和控制不严密,日常工作中难免出现手续费漏收或未经授权减免手续费的情况,影响了核算的规范化,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五)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名目繁多,发文管理欠规范。有些业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缺少指导性较强的文件;有些业务制度既存在着重复控制,又存在着控制盲点。如在新文件下发时,没有明确哪些文件要在该文件实施之日起废止,加大了实际操作的难度。有些相关规定又散落在各种不同的文件中,影响操作。在文件中类似“原则上”这样的规定较多,执行起来形同虚设。对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相对滞后,未及时进行调整,表现出业务与控制在时间上的脱节。在新兴业务方面,并没
16、有落实“内控先行”的原则。这类业务的制度、监管和高风险点尚未健全,业务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与有效控制,缺乏有力的检查监督,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还有一些制度管理部门在制订制度时,比较注重控制风险,没有考虑制度实施的可行性,使许多制度在基层营业网点难以完全执行,流于形式。另外某些上级行的文件传达不到基层,或在转发过程中存在时间滞后的现象,造成制度贯彻执行中的断层、盲点,是非标准难辨,造成内控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六)监督检查缺乏系统性近些年,由于银行业金融案件不断发生,银监局和各商业银行内部都加大了对辖属网点的监督管理,因此各种类型的检查项目比较多,但并不是每一次检查都能切切实实
17、达到效果。有些检查由于照顾情面,得过且过,检查质量、检查深度不尽人意,对被检查单位没有威慑力,起不到应有的警戒作用;有的检查由于时间紧,人员配备问题,匆忙上阵,检查深度和有效性不强;有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整改不落实。因此,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商业银行对某些存在风险隐患的部位,内部各监督部门均未纳入检查范围,造成了检查上的真空、漏洞。此外,银行内部的各种检查监督力量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导致重复检查、低效率检查。而相对于基层行而言,就出现被查次数多,接待压力大,疲于应付,导致检查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各类检查的严肃性不够,处罚力度不强,也影响了操作风险的有
18、效防范。事实上,有了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相匹配,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而有的检查对违法违纪者碍于情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检查只注重表面整改,不重视对同类问题的反省,也不进行处罚,多次下来,没能引起操作层的真正重视,检查的严肃性就遭到了破坏,风险防范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七)岗位职责不规范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对员工的责、权、利的规定不明确,没有制定完善的岗位职责。在制度建设上,往往注重处罚机制,相应的奖励机制不健全。而在落实处罚时,往往又出现处罚依据可协商,处罚标准“就低不就高”的现象。在日常检查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操作人员表现得态度诚恳,并能及时整改,但
19、其真正对待检查的态度却是不够积极,只是就事论事,查一点改一点,没有真正对该类问题进行全面改正,造成整改上的不到位。并且,在检查中经常会出现被查行的整改报告显示“已全部整改”,但复查中却未整改的现象。可见权责利不明确,奖罚不分明,就会出现问题屡查屡犯,整改之后又犯的现象,操作风险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了。(八)人员流动过大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各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流动性加剧。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一套真正科学、合理、有效的新员工培训机制,老员工后续教育机制。导致虽然有“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办法,但师傅的操作也并不完全规范,徒弟的规范性便无从谈起,因此技术性风险错误或事
20、故难以根绝,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内部管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在改革的过程中,该行客户经理和临柜员工队伍变化过快,新老员工的频繁替换造成违规操作在新员工中不断出现。另外,由于部分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不够,存在“有章不知”的现象,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淡漠,因此带来风险隐患。如有的员工以感情代替内控制度,员工之间相互信任,排斥“认制度不认人”的法理性控制机制。一些员工认为只求自己不出问题,别人出问题与已无关,是部门领导和行长的事,从而放弃了应有的监控责任。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当前我国银行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改革正在迈向深入,这为重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21、创造了良好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切实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以下是几点建议:(一)更新风险防范理念从上级管理人员开始,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加深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纳入到整个银行风险防范的关注范围。通过教育、培训、目标管理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全员,特别是领导层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理解风险和效益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风险的防范不是某一些人,某一些部门的责任,而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责任,需要全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同时应从上到下全面认识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两者必须相适应。在业务拓展之时,必须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将“
22、安全性”这一目标自觉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最终将风险意识贯穿到银行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中去。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提高对业务上风险的重视,使所有员工了解操作风险,培养对风险的敏感性。(二)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业务系统大部分都已实现联网,信息管理能力正在不断较强。但由于系统升级、新业务上机、临时系统出错等原因,难免会出现机内数据不正确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检查,以及系统安全的管理。同时,应该明确落实各业务系统的管理部门,使操作人员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询问,进行核查,从而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计算机网络正逐步强大,应进一步推广和加强行内行外信息资源的共享。如赋
23、予风险管理委员会各种查询信息的权利,通过数据查询,及时掌握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了解其中的风险隐患,为今后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作准备。各专业部门应及时将日常发现的风险隐患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便进行统筹安排。银行同业之间应及时互通各种信息资源,通过交流好的经验措施来更好的防范风险。(三)理顺责任及关系改革现有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以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内部控制部门)为核心,各业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全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由其统一指挥和协调,其他处室共同参与,切实落实对风险的全过程监督,避免各自为政,重复监督,重复检查的现状。同时,必须关注
24、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问题,严格制定各成员及部门的责任,以免出现谁都参与风险管理,谁都不管的相互扯皮,无法落实责任的现象。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内部信息交流制度和报告制度。除了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例会外,还应要求各专业部门将检查的范围及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送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便统一领导全行的风险防范管理。另外,应对信息交流和报告制度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内部各管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不报,或是对该项工作不加重视。(四)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应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切实落实责任,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
25、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对文件的管理。一是针对商业银行业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由各专业部门负责进行梳理,通过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与现实不相附,实务性不强,或是风险可控的环节,需要删去或修改的;一种是目前存在一定风险,但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包括在内的,需要增加的部分。可以鼓励银行内部操作层踊跃汇报反映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便全面、及时的发现问题。若属本级行权力范围内的,由专业部门进行修改;若属于超出本级行权力范围的,应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级反映,从而有效促进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进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商业银行的改革发
26、展中来。另外,对于一时无法提供改进的制度,应及时向下级行(操作层)进行反馈,以便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信息的传递需要上下畅通,不仅要向上汇报时通畅及时,向下反馈也同样应该通畅及时,从而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二是对发文进行规范管理,在新的文件下发之时,明确规定哪个文件将废止,同时各专业部门应该整理出本专业目前尚有效的所有文件,进行规范管理,避免文件过多过杂,或相关规定散落在不同文件中,影响执行。三是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并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鼓励好的行为,处罚坏的行为,体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奖惩分明。
27、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使其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五)完善和改进检查方法我们知道,检查的最终目的不是查问题,而是通过对业务操作层的辅导,提高银行内部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业务的不断发展。检查要善于抓住重点,对容易导致事故、案件和造成资产损失的薄弱环节、部门和岗位要进行重点监控。在检查过程中,标准应该严格,结果应分轻重,对于马上整改的问题应作为建议提出,提醒被检查部门提高重视,注意这一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不仅要检查出现存的问题,还要总结出现问题的环节是否属于一个风险点,并对风险进行区分,分析原因,在检查报告中予以列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还依赖于对问题的态度和对问题的整改落
28、实度。各项检查不能仅仅停留在揭露问题这一层面,要帮助被检查对象提高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制定整改措施,从加强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建议,并对出现问题的部门、网点进行持续关注、持续检查,以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六)再造符合风险控制的流程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各管理部门应该承担起业务流程再造的任务,深入研究本业务范围内的操作流程是否符合风险控制的要求,是否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促进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应为每项银行业务设计尽可能短的业务处理流程或程序,从客观上减少操作风险源,减少出现技术性风险的错误或事故机率,并尽量将业务流程中的高风险控制点纳入计算机的控制范围,通过在机内设置相应的要素,增加后台管理能
29、力,减少人为的操作性风险。(七)重点控制高风险点业务高风险点是商业银行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把高风险点控制与执行内控建设、内控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将对业务高风险点的管理作为各专业控制风险、防范案件的重点来抓,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内控方法,夯实管理基础,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把基层机构的风险控制、预防、化解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方法,切实控制基层机构风险。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行检辅集中后,网点营业经理(总会计)处在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环节,因此该行十分重视发挥其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忘加强监督中心事后控制风险的作用。另外,通过加大检查监督,抓好基层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
30、的落实,督促管理人员切实负起责任,提高工作责任心。检查中应克服查员工多、查负责人少的情况,防止对管理人员过分信任而梳于监督。把各要害岗位的内控落实和案件防范作为考核单位“一把手”和主管科长、部门负责人的重要目标,同其政绩考核,晋升,奖惩等直接挂钩,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使各级领导干部与其所主管的要害部门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提升案件防范能力,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八)加强员工的管理与培训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操作性的操作风险才能得到很好的防范。因此,必须具体落实每一个员工的职责,制定全面、规范、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界定各岗位
31、的操作权限,使人人认识到滥用职权是越权,“怠用”职权则是失职,每个银行职员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切实做好岗位职责的修改工作,及时根据文件和人员岗位的调整进行修改,做到人人有章可循。通过明确权、责、利,使好的岗位,职权大,相应的责任也大,只有具备相应能力的员工才敢去争这些岗位,从而有效的规避了操作风险的发生。建议可以建立内控扣分制度,对于高风险点的职责,应该是级别越高的相关人员,扣点和处罚的程度越高,以便加大管理层的责任,提高其对防范风险的重视度。操作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人的因素,因此提高全员按章办事的意识,不断学习业务技能,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
32、励发现身边可能出现的操作性风险,加强事前防范能力。对每个员工赋予一定的目标,包括业绩和风险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制定的“业绩目标”不应超出员工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也就是说“业绩目标”必须是可望而又可及的,能给人以动力和希望,但又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而风险目标应该是和业绩目标相辅相成的,使员工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关注该业务的风险。同时控制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和业务量,使其有时间、有精力将风险防范纳入工作范围,不然即使制定了目标也会因为缺乏实际可行性而让人心寒。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一是进行人力资源再投资,提升员工的素质,减少道德风险所造成的操作风险。通过对员工进行调查,了解大家的
33、实际要求,对培训方式的偏好,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培训的效果,扩大培训面,促进全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有意识的培养专业风险管理人员,除在工作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其专业技能外,还必须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使风险管理人员能集中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知识,从而增强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三是健全福利保障和用工制度,提升员工的基本保障水平,不会应过多担心生活问题而影响工作,引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大案要案屡屡发生, 中行“高山案”、建行“张恩照事件”、农行“内蒙古案”的相继曝光,操作风险越来越吸引社会关注。操作风险之所以近年在我国银行界大量出现,存在多方
34、面原因,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滞后于形势发展。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具有明显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在经济扩张周期中,各项业务往往超常规发展。在认识不到位、风险管理手段落后的条件下,发生操作风险和造成事实损失的可能性必然增加。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加大管理和实践力度,把防范整治措施确实执行并严格监督。主要参考文献:1、 巴塞尔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2003 2、 巴塞尔委员会.巴塞尔新资本协议;2004 3、 赵先信.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招商银行研
35、究部.商业银行管理前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6、 陈琼.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探索J,福建金融;2005年11期7、万杰,苗文龙.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7期。8、罗平,王胜邦. 操作风险监管的国际视野 J,银行家; 2005年05期后 记鸣谢 : 感谢指导老师张自力老师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调查研究此论文的朋友们,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论文才能顺利地完成。特此感谢。 何广财 2008年4月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
36、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
37、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
38、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
39、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