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41995-202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692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8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41995-202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GB∕T 41995-202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GB∕T 41995-202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GB∕T 41995-202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GB∕T 41995-202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010CCS F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19952022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id-connected microgrids2022-10-12 发布2023-05-01 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419952022目 次前言.I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25 评价项目和内容.25.1 评价项目.25.2 评价内容.35.3 评价流程.46 评

2、价方法.46.1 一般规定.46.2 有功功率控制评价.46.3 无功功率控制评价.56.4 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76.5 并离网切换评价.86.6 并网运行电能质量评价.106.7 可再生能源占比评价.116.8 黑启动评价.117 评价结论.12附 录A(规范性)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材料.13A.1微电网数据.13A.2报告资料.13附 录B(资料性)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流程.14附录 C(规范性)微电网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15附录 D(规范性)运行特性评价表.17GB/T 4199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L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3、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O 本文件由全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水发兴业能源(珠海)有限公司、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有限公 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4、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鸣、于辉、牛耕、刘海涛、李鹏、苏适、孙树敏、季宇、赵波、寇凌峰、张雪松、于荒、时珊珊、王瑞琪、严玉廷、聂建波、王殂娇、程利军、方陈、魏新迟、熊雄、丁保迪、张颖、屈小云、郑清涛、马武兴、吴贤章、黄浪、陈翔、施璐。GB/T 419952022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的评价项目和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论。本文件适用于接入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新建和改扩建并网型微电网。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

5、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GB/T GB/T GB/T GB/T GB/T12325123261454915945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17 626.302012GB/T 24337GB/T 33589GB/T 34129GB/T 51250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公用电网谐波电力系统频率偏差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也能质量测量方法公用电网间谐波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系统调试与验收规范DL/T 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

6、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微电网microgrid由分布式发电、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是一个能够基本实 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用电系统。注: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来源:GB/T 335892017,3.23.2并网型微电网 grid-connected microgrid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且以并网运行为主的微电网。来源:GB/T 335892017,3.313.3并网点 point of interconnection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电气连接点。1GB/T 419952022注:对于有升压站的微电网,并网点是升

7、压站高压侧停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微电网,并网点是微电网的输 人/输出汇总点。3.4交换功率 interchange power between microgrid and external power grid微电网与外部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注:交换功率包括有功交换功率和无功交换功率。3.5切换过渡过程时间 switching transient process time微电网从离网运行模式切换到并网运行模式或计划性从并网运行模式切换到离网运行模式时,从 并网点开关闭合或断开起,直至微电网内频率和电压达到新的稳态值允许偏差范围内,目之后不再超出 此范围的最短时间。注:切换过渡过程时间分为离

8、网转并网切换过渡过程时间和并网转离网切换过渡过程时间。3.6黑启动 black start微电网在全部停电后,只依靠内部分布式电源完成启动的过程。来源:GB/T 335892017,3.64 基本规定4.1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应由建设单位或业主单位组织开展,并由有相关资质的评价机构出具 评价报告。4.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宜基于连续一年的历史运行数据开展。缺少待评价项目历史数据 时,可采用现场测试,现场测试涉及电网调度管辖范围时应报请调度许可。4.3 并网型微电网开展运行特性评价前应提供附录A所列的相关资料。5评价项目和内容5.1 评价项目5.1.1 应评项目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

9、价应包括以下项目:a)有功功率控制;b)无功功率控制;c)并网运行适应性;d)并离网切换;e)并网运行电能质量。5.1.2 选评项目根据需要,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可包括以下项目:a)可再生能源占比;b)黑后动。2GB/T 4199520225.2 评价内容5.2.1 有功功率控制有功功率控制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有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评价。评价并网型微电网完成有功功率调节后,并网联络线有功功率 量测值和电网调度设定值的相对有功功率偏差。b)有功功率控制动态响应特性评价。根据响应滞后时间、响应速率、稳定时间等计算并记录有功 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指标。5.2.2 无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控制的评价应

10、包括以下内容Oa)无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评价。评价并网型微电网完成无功功率调节后,并网联络线无功功率 量测值和电网调度设定值的相对无功功率偏差。b)功率因数静态控制偏差评价。评价并网型微电网完成功率因数调节后,并网联络线无功功率 量测值和电网调度无功设定值的相时功率偏差。c)无功功率控制动态响应特性评价。根据响应滞后时间、响应速率、稳定时间等计算无功功率动 态响应特性指标。5.2.3 并网运行适应性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电网正常情况下的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b)电网频率异常情况下的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c)电网电压异常情况下的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5.2.4 并离网切

11、换并离网切换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具备离网运行能力微电网的并网转离网运行模式切换功能;b)具备离网运行能力微电网的离网转并网运行模式切换功能;c)具备离网运行能力微电网的独立运行功能。5.2.5 并网运行电能质量评价微电网并网运行时谐波(间谐波)、闪变和向并网点注入的直流电流分量。5.2.6 可再生能源占比可再生能源占比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a)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占比;b)可再生能源能量渗透率。5.2.7 黑启动评价并网型微电网的黑启动功能。3GB/T 4199520225.3 评价流程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的基本流程包括微电网相关资料收集、现场核查、微电网历史运行数据 提

12、取与分析、现场测试、历史数据及测试数据的汇集与处理、运行特性评价、给出评价结论,具体评价流 程见附录Bo6评价 方法6.1 一般规定6.1.1 评价用的微电网电压、功率相关的历史运行数据和保护动作记录,应满足各单项评价项目对数 据持续时间、有效数据记录个数和准确度的要求。6.1.2 当需要现场测试时,现场测试环境条件、仪器仪表和测试方法应按GB/T 34129和GB/T 51250 的相关规定执行。6.1.3 电能质量测试设备应按GB/T 17 626.302012的相关规定执行,测量方法应满足 GB/T 17 626.302012关于A类测量方法的相关要求。6.2 有功功率控制评价6.2.1

13、 有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评价6.2.1.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有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电网调度有功功率设定值序列和联络线有功功率量测值序列;标记微电网完 成功率调节并维持稳定功率输出不小于5 min为一次功率调节事件;电网调度有功功率设定 值相比前一时刻设定值偏差超过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10%时,记录为一次有效功率调节 事件;b)随机选择不少于5个有效功率调节事件;当微电网具备双向功率控制能力时,功率调节事件应 包括功率调增和调减事件。6.2.1.2 现场测试有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规定。a)电网调度依次下发2次有功功率调节指令;当

14、微电网具备双向功率控制能力时,功率调节指令 应包括功率调增和调减。测试方法应满足GB/T 34129对有功交换功率控制功能测试方法的 相关要求。b)记录微电网完成功率调节后稳定输出有功功率值。6.2.1.3 评价按公式(1)计算微电网并网联络线有功功率量测值和电网调度设定值的相对功率偏差,有功功率偏 差应不大于5%,任一次有功功率偏差大于5%则不合格。“X 100%.(1)厂 exch_max式中:4GB/T 419952022P 有功功率偏差;Psj 实测有功功率值,单位为千瓦(kW);Pm 调度设定有功功率值,单位为千瓦(kW);微电网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单位为千瓦(kW)06.2.2

15、 有功功率控制动态响应特性评价6.2.2.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有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电网调度有功功率设定值序列和联络线有功功率量测值序列,电网调度有功 功率设定值相比前一时刻设定值偏差超过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的20%时,记录为一次动 态响应调节事件;b)随机选择不少于5个动态响应调节事件;当微电网具备双向功率控制能力时,功率动态响应调 节事件应包括功率调增和调减事件。6.222 现场测试有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a)记录测试前微电网并网联络线有功功率实测值P-向微电网下发定有功功率指令Pi,功率阶 跃的起始值P。和目标值P

16、1差额宜分别选取有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的正20%和有功交换 功率最大允许值的负20%;b)微电网有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应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6.2.2.3 评价计算有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指标,可用响应滞后时间、响应速率和稳定时间中的一项指标或多项指 标的组合作为有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指标,指标组合可由各区域电网调度机构确定。6.3 无功功率控制评价6.3.1 无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评价6.3.1.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无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电网调度无功功率设定值序列和联络线无功功率量测值序列,标记微电网完 成功率调节并维持稳定功率输出不小于5 mi

17、n为一次功率调节事件;电网调度无功功率设定 值相比前一时刻设定值偏差超过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的10%时,记录为一次有效功率调 节事件;b)随机选择不少于5个有效功率调节事件,当微电网具备双向功率控制能力时功率调节事件应 包括功率调增和调减事件。6.3.1.2 现场测试无功功率静态控制偏差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规定:a)依次下发2次无功功率调节指令,当微电网具备双向功率控制能力时,无功功率设定值应包括 功率调增和调减事件;测试方法应满足GB/T 34129对无功交换功率控制功能测试方法的相5GB/T 419952022关要求;b)记录微电网完成功率调节后稳定输出的无功功率值。6.3.1.3 评价

18、按公式(2)计算微电网并网联络线无功功率量测值和电网调度设定值的相对功率偏差,无功功率偏 差值应不大于10%;任一次功率偏差大于10%则不合格。吗Q X。%.(2)cxch_max式中:Q 无功功率偏差;Q-j 实测无功功率值,单位为千乏(kVar);Q.调度设定无功功率值,单位为千乏(kVar);Qexch_max 微也网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单位为千乏(kVar)。6.3.2 功率因数静态控制偏差评价6.3.2.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功率因数静态控制偏差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电网调度功率因数设定值序列和联络线功率因数量测值序列,标记微电网完 成功率因数调节并维

19、持稳定功率输出不小于5 min为一次功率因数设定事件,电网调度功率 因数设定值相比前一时刻设定值偏差超过0.05时,记录为一次有效功率因数调节事件;b)随机选择不少于5个有效功率因数调节事件。6.3.2.2 现场测试功率因数静态控制偏差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a)下发定功率因数指令JO kV电压等级并网的微电网,分别设置功率因数为0.98和-0.98;380 V电压等级并网的微电网,分别设置功率因数为0.95和-0.95;b)记录微电网完成功率因数调节后稳定输出的无功功率值。6.3.2.3 评价计算功率因数设定值对应的无功功率设定值,按式(2)计算微电网并网联络线无功功率量测值和电 网调度无

20、功设定值的相对功率偏差。无功功率偏差值应不大于10%;任一次功率偏差大于10%则不 合格。6.3.3 无功功率控制动态响应特性评价6.3.3.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无功功率控制动态响应特性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电网调度无功功率设定值序列和联络线无功功率量测值序列,电网调度无功 功率设定值相比前一时刻设定值偏差超过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的20%时,记录为一次动 态响应调节事件;b)随机选择不少于5个动态响应调节事件,当微电网具备双向功率控制能力时,功率动态响应调 节事件应包括功率调增和调减事件。6GB/T 4199520226.3.3.2 现场测试无功功率控制动态响应

21、特性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要求:a)记录测试前微电网并网联络线无功功率实测值Q”,由电网调度向微电网下发定无功功率指令 Q-功率阶跃的起始值和目标值差额宜分别选取无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的20%、无 功交换功率最大允许值的负20%;b)微电网无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应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6.3.3.3 评价计算无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指标可用响应滞后时间、响应速率和稳定时间中的一项指标或多项指 标的组合作为无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指标,指标组合可由各区域电网调度机构确定。6.4 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6.4.1 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6.4.1.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微电网并

22、网运行适应性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历史运行数据、并网点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记录;b)标记微电网并网点电压利频率在GB/T 33589规定的正常运行范围内时对应的数据记录。6.4.1.2 评价微电网电压和频率指标应在正常运行范围,并网点继电保护装置应未发生电压和频率保护动作,微 电网应未发生非计划离网,则判定合格。6.4.2 电网频率异常情况下的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6.4.2.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电网频率异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历史频率数据记录、并网点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记录和运行状态记录;b)分别标记微电

23、网并网点频率异常时段:1)fV48 Hz(I 类);2)48 Hz/49.5 Hz(II 类);3)50.2 Hz/50.5 HzQV 类);相应的标记微电网功率和保护动作记录以及运行状态记录。6.422 现场测试电网频率异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规定:a)按照GB/T 51250规定的电网频率异常响应调试方法,对微电网并网保护装置进行频率适应 性校验;b)检查并网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时间以及功率控制信号、模式切换信号的正确性。7GB/T 4199520226.4.2.3 评价满足以下条件,则判定电网频率异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合格:a)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在电网

24、频率异常情况下,历史数据记录各频率时段对应的微电网功率 控制信号及微电网模式切换正确动作;b)经现场测试.微电网并网保护装置涉网频率保护校验合格。6.4.3电网电压异常情况下的并网运行适应性评价6.4.3.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电网电压异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并网点电压历史数据记录、并网点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记录和运行状态 记录;b)分别标记微电网并网点电压异常时段:1)UV5O%U 1 类);2)50%Un4U90%Un(11 类);3)110%U、4U135%U、(111 类);4)U2135%Un(N 类)。相应的标记保护动作记录

25、和微电网运行状态记录。注:U、为微电网并网点额定电压。6.4.3.2 现场测试电网电压异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规定:a)按照GB/T 51250规定的电网电压异常响应调试方法,对微电网并网保护装置进行电压适应 性校验;b)检查并网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时间和模式切换信号的正确性。6.4.3.3 评价满足以下条件,则判定电网电压异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适应性合格:a)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在电网电压异常情况下,历史数据记录各电压时段对应保护正确动作 及微电网模式切换正确动作;b)经现场测试,微电网并网保护装置涉网电压保护校验合格。6.5 并离网切换评价6.5.1 并网转离网

26、切换评价6.5.1.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并网转离网切换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运行数据记录,标记微电网计划性并网转离网切换操作事件;b)标记事件时段微电网内继电保护动作记录、电压和频率信号。6.5.1.2 现场测试并网转离网切换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8GB/T 419952022a)测试前微电网并网稳定运行,被测微电网所有保护装置投入;b)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长度应不少于10 min,数据记录时间分辨率应不大于1()ms;c)进行并网转离网切换测试,测试方法应按GB/T 34129的相关规定执行,记录电压、频率和功 率数据。6.5.1.3 评价微电网计划性并网转

27、离网过程中,应未发生继电保护动作、未发生重要和敏感负荷非计划断电,且 切换过程电压应满足DL/T 620操作过电压规定(可根据绝缘及稳定需要采用较小的限值)、频率偏差 应不大于0.5 Hz、并网转离网切换过渡过程时间宜小于20 ms,满足上述条件判定并网转离网功能 合格。6.5.2 离网转并网切换评价6.5.2.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离网转并网切换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运行数据记录,标记微电网离网转并网切换操作事件;b)标记事件时段微电网内继电保护动作记录、电压和频率信号。6.5.2.2 现场测试离网转并网切换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a)测试前微电网并网稳定

28、运行,被测微电网所有保护装置投入;b)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长度应不少于5 min,数据记录时间分辨率应不大于10 ms;c)进行离网转并网切换测试,测试方法应按GB/T 34129的相关规定执行,记录电压、频率和功 率数据。6.5.2.3 评价 微电网离网转并网过程中,应未发生继电保护动作、未发生负荷非计划断电且切换过程电压应满 足DL/T 620操作过电压规定(可根据绝缘及稳定需要采用较小的限值)、频率偏差应不大于0.5 Hz、离网转并网切换过渡过程时间宜小于20 ms,满足上述条件判定离网转并网功能合格。6.5.3 独立运行评价6.5.3.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运行数据记录,

29、标记微电网独立运行且持续时间超过2 h的独立运行事件。6.5.3.2 现场测试微电网独立运行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a)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长度应不少于2 h,数据记录时间分辨率1 min;b)微电网带负荷独立运行,运行时间应不小于2 h,记录独立运行过程电压、频率和功率数据。6.5.3.3 评价微电网带计划负荷独立运行时间应不小于2 h,且应未发生继电保护动作和重要负荷非计划断电、未发生频率或电压振荡,则判定独立运行功能合格。9GB/T 4199520226.6 并网运行电能质量评价6.6.1 谐波和间谐波6.6.1.1 采集数据谐波和间谐波的数据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a)读取微电网电能质量在线

30、监测装置并网运行时段的历史数据,标记连续24 h谐波和间谐波数 据记录;b)监测数据不满足要求可现场测试,设置电能质量分析仪数据记录时间长度应不少于24 h,数据 记录时间分辨率1 min。6.6.1.2 评价谐波和间谐波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a)微电网2次至40次谐波电压Uh、谐波电压总畸变率(THDu)的95%概率大值应分别满足 GB/T 14549的要求,判定谐波电压合格;b)微电网2次至40次谐波电流Ih的95%概率大值应满足(;B/T 14549的要求,判定谐波电流 合格;c)微电网间谐波电压5卜的95%概率大值应满足GB/T 24337的要求,判定间谐波电压合格。注:当电压谐波测试结

31、果超过标准限值时,进行背景谐波测试。操作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停止运行,测量并网点背 景谐波,然后计算剔除背景谐波量后的微电网谐波电压。6.6.2 闪变6.6.2.1 采集数据闪变数据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a)读取微电网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并网运行时段的历史数据,标记连续168 h长时间闪变数 据记录;b)监测数据不满足要求可现场测试,设置电能质量分析仪数据记录时间长度应不少于168 ho6.6.2.2 评价微电网长时间闪变Ph应不大于1,则判定电压闪变合格。当电压闪变测试结果超过标准限值 时,应进行背景闪变测试,操作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及波动性负荷停止运行,测量电网背景闪变,按公式(3)剔除背景闪变

32、量。P.=2 一再.(3)式中:P*电压闪变剔除背景影响后的评估值;Pit 电压闪变测量值;Phiwnd 停运微电网内对电压闪变有影响的设备后电压闪变背景值。6.6.3 直流分量6.6.3.1 采集数据直流分量数据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1()GB/T 419952022a)测试微电网并网点直流电流,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长度不少于24 h.记录时间分辨率1 min;b)进行直流电流测试,测试方法应按GB/T 34129的相关规定执行。6.6.3.2 评价微电网并网点直流电流数据的95%概率大值应不大于微电网与电网协定最大交换容量对应交流 电流值的0.5%,则判定直流分量合格。6.7 可再生能源占比评价

33、6.7.1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占比评价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占比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a)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及其他能源发电量;b)按公式(4)计算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占比。REafTEG=Renew+X 100%(4)式中:REafTEG 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占比;W Renew 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以外的其他电源发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06.7.2 可再生能源能量渗透率评价可再牛.能源能量渗透率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a)读取评价周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微电网与其所接入电网之间的交换

34、电量;b)按公式(5)计算可再生能源能量渗透率:REGEP=_W 2wRenew+(G.Down 一也;.)X 100%(5)式中:REGEP 可再生能源能量渗透率;W,;ewn 电网向微电网输入的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Wrz 一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以外的其他电源发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 h);W,;_up 微电网向其所接入电网输出的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06.8 黑启动评价6.8.1 历史运行数据分析 读取评价周期内微电网运行记录,标记微电网黑启动过程运行数据记录和黑启动后电压、频率和功 率数据。6.8.2 现场测试黑启动

35、的现场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a)操作微电网内所有电源和负荷退出运行,断开微电网并网点断路器,检查微电网处于无电状 态,应急电源处于停机状态;11GB/T 419952022b)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长度应不小于30 min.数据记录时间分辨率10 ms;c)执行微电网黑启动操作,并恢复分布式电源、负荷并网;d)黑启动完成后,检查黑启动范围内的负荷和分布式电源是否正常运行,记录微电网黑启动后负 荷总功率和分布式发电总功率。6.8.3 评价微电网黑启动全部操作完成后,微电网应能正常带计划负荷运行,微电网的电压偏差、频率偏差应 分别满足GB/T 12325和GB/T 15945的相关规定,则判定微电网黑启动

36、功能合格。7评价结论7.1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完成后,应根据评价结果给出评价结论,形成附录D。7.2 评价结论应满足以下规定:a)应评项目若全部合格,则评价结论为合格;b)应评项目若存在不合格项,则评价结论为不合格;c)选评项目可只记录单项评价结果。12GB/T 419952022附录 A(规范性)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材料A.1微电网数据微电网数据包括以下内容:a)微电网基本信息:业主单位或建设单位名称、地理位置、微电网组网拓扑、总装机容量(指内部 发电设备额定容曷之和)、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及安装容量、负荷特性与负荷数据、交换功率允许 限值(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并网电压等级;b)

37、微电网的历史运行数据:电网调度指令历史记录;微电网系统母线电压幅值、频率与谐波数据;微电网并网点开关位置数据;微电网并网点交换有功、无功功率数据;微电网并网点有功、无功 交换电量数据;各分布式电源的有功、无功功率数据与电量数据;微电网负荷有功、无功功率数 据与电量数据;微电网的保护跳闸记录;分布式电源的启、停等运行记录及故障与检修记录。A.2报告资料微电网相关报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微电网的系统设计与批复文件;b)微电网的投运证明文件或者依照GB/T 51250完成的微电网系统调试与验收报告。13GB/T 419952022附录B(资料性)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流程并网型微电网运行

38、特性评价流程见图B.1,包括以下内容。a)资料收集。收集微电网基本信息以及微电网的历史运行数据,具体内容见附录A。b)现场核查。核杳附录A中所列微电网基本信息与工程设计批复、系统调试与验收报告等资料 的一致性。c)提取与分析微电网系统投运后近一年连续运行历史数据。若运行数据能够满足各评价项目的 评价开展需求,则利用运行数据开展评价;否则,就缺乏历史数据支撑的项目开展现场测试。d)微电网历史运行数据与测试数据的汇集与处理。e)开展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的评价。f)给出评价结论。图B.1评价流程示意图14GB/T 419952022附录C(规范性)微电网功率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并网型微电网联络线功率

39、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如下:a)设置单次测试数据记录时间长度不小于稳定时间和通信延迟,时间分辨率1 s;b)开始单次测试,向微电网发送功率指令,同时开始记录微电网功率响应数据,见图C.1;c)计算响应滞后时间、响应速率和稳定时间,依次按公式(C1)、公式(C.2)和公式(C.3)计算;Z a=Z 1 10.*.(C.1)v=.(C.Z)%h=/3.(C.3)式中:3 响应滞后时间,单位为秒(S);/()微电网收到调度指令时亥h单位为秒(S);微电网并网联络线功率变化至10%阶跃幅度的时亥人单位为秒(S);r2 微电网并网联络线功率变化至90%阶跃幅度的时刻,单位为秒(s);M(z)微电网并网联络

40、线功率;v 响应速率;人 一一稳定时间,单位为秒(s);G 微电网并网联络线功率变化至目标功率设定值的功率稳态偏差允许区间,且维持稳定不再超出允许偏差的时刻,单位为秒(s)。d)收回遥调指令,更新设置值;e)重复步骤b)d)三次;f)取三次测试中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15GB/T 419952022a)正向功率阶跃 b)反向功率阶跃标引序号说明:Sp 功率阶跃幅度占额定功率的比值,%,阶跃幅度等于目标功率设定值减去当前功率设定值;/时间,单位为秒(s);D(/)联络功率指令,即调度功率设定值,单位为千瓦(kW);M(z)微电网并网联络线实际功率,单位为千瓦(kW);,-动态超调量,%;入-动态欠

41、调量,%;6 功率控制允许偏差,%。图C.1微电网并网联络线功率动态响应示意16GB/T 419952022附录D(规范性)运行特性评价表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表宜包括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结果,见表D.l0表1).1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表序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结果1有功功率控制评价有功功率静态控制 偏差评价并网联络线有功功率量测值和电网调度设 定值的相对功率偏差应不大于有功交换功 率最大允许值的5%有功功率动态响应特性评价满足所接入电网调度规定2无功功率控制评价无功功率静态控制 偏差评价并网联络线无功功率量测值和电网调度设 定值的相对功率偏差应不大于无功交换功 率

42、最大允许值的10%功率因数静态控制 偏差评价并网联络线无功功率量测值和电网调度设 定值的相对功率偏差应不大于无功交换功 率最大允许值的10%无功功率动态响应 特性评价满足所接入电网调度规定3并网运行适应性 评价电网正常运行情况 下的并网运行适应 性评价微电网电压、频率指标在正常运行范围 内,并网点继电保护装置应未发生电压、频 率保护动作,微电网应未发生非计划离网电网频率异常情况 下的并网运行适应 性评价微电网并网保护装置通过了涉网频率保护 校验,或历史数据记录各类频率时段对应微 电网功率控制信号及微电网模式切换正确 动作电网电压异常情况 下的并网运行适应 性评价微电网并网点保护装置通过了涉网电

43、压保 护校验或历史数据记录各类电压时段对应 保护正确动作及微电网模式切换正确动作17GB/T 419952022表D.l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表(续)序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结果4并离网切换评价并网转岗网切换 评价微电网计划性并网转离网事件中.切换过程 中应未发生继电保护动作、未发生重要和敏 感负荷非计划断电,且切换过程电压满足 DL/T 620操作过电压规定(可根据绝缘及 稳定需要采用较小的限值),频率偏差应不 大于0.5 Hz并网转离网切换过渡过程时 间宜小于20 ms离网转并网切换 评价微电网离网转并网事件中,切换过程中应未 发生继电保护动作、未发生负荷非计划断 电,且切换过程

44、电压应满足DL/T 620操作 过电压规定(可根据绝缘及稳定需要采用较 小的限值)、频率偏差应不大于0.5 Hz、离 网转并网切换过渡过程时间宜小于20 ms独立运行评价微电网带计划负荷独立运行时间应不小于2 h,应未发生继电保护动作和重要负荷非 计划断电,应未发生频率或电压振荡5并网运行电能质量 评价谐波和间谐波谐波应满足GB/T 14549的要求,间谐波应 满足GB/T 24337的要求闪变应满足GB/T 12326的要求直流分量微电网并网点直流电流数据的95%概率大 值应不大于微电网与电网协定最大交换容 量对应交流电流值的0.5%6可再生能源占比 评价可再生能源发电员占 总发电量占比评价记录指标可再生能源能量渗 透率评价记录指标7黑启动评价黑启动评价微电网黑启动全部操作完成后,微电网应能 正常带计划负荷运行,微电网的电压偏差、频率偏差应分别满足GB/T 12325和 GB/T 15945的相关规定评价结论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电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