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055968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5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vvxt)(210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1 1质点: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将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我们研究问题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2.2.瞬时速度: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物体在从 t 到 t+这样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运t动快慢的变化也就很小,当非常非常小时,我们把称做物体在时刻 t 的瞬时速度。ttx (3)标矢性:矢量,就是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3.3.瞬时速率:瞬

2、时速率:(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质点的运动快慢,不描述运动方向。(2)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通常叫做速率。(3)标矢性:标量。4 4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又叫速度的增量,是指物体在一段时 间内速度矢量改变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量也为矢量。5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常用公式:速度时间-公式 atvvt0位移-时间公式 2021attvx 速度位移公式 axvvt2202 平均速度公式 ;202ttvvvv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公式 21 nnnxxvv 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公式 2)(aTnmxxnm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

3、殊规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T 末,2T 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1T 内,2T 内,3T内位移的比为第 1T 内,第 2T 内,第 3T内位移的比为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nvvvvn:3:2:1:321 22223213:2:1:nxxxxn x:x:xxN=1:3:5(2N-1)1(:)23(:)12(:1:321 nnttttn根据 atvt 根据221atx 根据x=12xx 根据221atx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1.重力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但重力不是地球的引力。(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2)重力的方向(3)重力加速度的大

4、小变化问题2.弹力:弹力:(1)弹性形变:物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后,物体又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几种不同接触方式产生的弹力方向接触方式弹力方向面与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面接触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若接触面为曲面,就垂直于曲面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球与球接触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指向受力物体三个常用模型模型图像方向特点轻绳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只能是拉力)轻绳各处受力相等,拉力方向沿着绳子;轻绳不能伸长;用轻绳连接的系统通过轻绳的碰撞、FFFFFF撞击时,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轻绳的弹力会发生突变。轻杆(小车静止)可沿杆的方向(可推可拉)

5、,也可沿任意方向 轻杆各处受力相等,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轻杆受到的弹力可以是拉力或压力弹簧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回复原状的方向(可推、可拉)。轻弹簧各处受力相等,其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弹簧的弹力不会发生突变(3)弹力的大小:弹簧弹力一般物体的弹力:应根据其运动状态判断(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4)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销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5)有无弹力的判断方法:3、摩擦力:、摩擦力:(1)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公式中,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跟相互接触NfFF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

6、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2)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又未出现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实际情况中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但是为了计算简便,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3)判断摩擦力有无和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方法假设法、反证法(4)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均能起到动力的作用和阻力的作用。4 4、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确定方法 F-x 图像弹 簧弹 力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形变时(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x 成正比。公式:kxf k 为劲度系数,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为形变量xF拉拉

7、0 xFFF1)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2)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3)当二个分力 F1、F2的夹角 在 0到 180之间变化时,其合力 F 的变化范围是:|F1-F2|FF1+F2 5.5.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1)作图法:选取统一标度,严格做出力的图示及平行四边形,然后用统一标度去度量各个力的大小;(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合力或分力的大小。一般要求会解直角三角形。(3)常用分解方法:正交分解法;按效果分解法。(4)力的分解的几种情况:已知条件作图

8、分析解的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力的方向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有唯一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两个分力的大小(F1+F2 F 且 F1F2)有两组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个分力 F1的方向另一个分力 F2的大小(a)当时有唯sin2FF 一解(b)当时sin2FFF有两组解(c)当时有唯一解FF 2(d)当时无解sin2FF 6.6.力的平衡力的平衡(1)三力平衡问题 (2)多力平衡问题 (3)动态平衡问题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F F2 2F F1 1F F2 2F FF F1 1F F2 2F FF FF F1 1(a)(b)(c)(d)1.惯

9、性: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理解: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运动状态的本性,是不能克服和避免的。1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由于惯性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必须受力2 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越大 3 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在速度改变量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合外力越大,说明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就大。所以并不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

10、力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为止(2)理解: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1 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 定律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一个重要的性质惯性3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外推而发现的4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和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maF(3)理解:逻辑性:合外力是原因,加速度是结果 同一性:a、m、F合对应于同一对象。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瞬时对应 矢量性:加速度方向和合外力方向总是相同。适用:宏观低速物体

11、,惯性参照系。4.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3)理解: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具有同时性。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5.超重和失重超重和失重视重:测力计的示数现象定义受力分析图受力特点运动情况超重当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mg+ma=FN(FT)mg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GFN失重当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mg-ma=FN(FT)0,则表示合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与W

12、0KE 0,则表示合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小,。与W0KE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标量式,式中的 v、x 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可用来求变力做的功。4.4.功能关系: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相互转化。反过来转化了多少能量,就说明做了多少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才能实现。5.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以及系统内的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即初状态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

13、和等与末状态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211pKpKEEEE(或),即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PKEEKpEE,即如果一个系统由 A、B 两个物体所组成,且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时,BAEEA 物体的机械能增量等于 B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量。6.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定是系统,至少包括地球在内。通常我们说“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一定也就包括地球在内,因为重力势能就是小球和地球所共有的。另外小球的动能中所用的 v,也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2)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只有一个物体时,往往根据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当研究

14、对象(除地球以外)由多个物体组成时,往往根据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3)“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就可以认为是“只有重力做功”。(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只有系统内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才能守恒。7.求变力做功的七种方法:求变力做功的七种方法:(1)用力的平均值求变力做功。(2)用等值法求变力做功: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3)用微元法求变力做功: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4)用 Fx 图像求变力做功:如果力 F 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明确,始末位置清楚,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 Fx 图象,图象下方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表示功。(5)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6)用功率公式求变力做功 (7)用功能原理求变力做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