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_T 1093-201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510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_T 1093-201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DB42_T 1093-201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DB42_T 1093-201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DB42_T 1093-201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DB42_T 1093-201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S 91.080.10 P 26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山巳ET且,万标准DB 42/T 1093一-2015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s of steel structure with assembled floor OIHt七稿)2015-09-24发布2015-11-24实施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DB42/T 1093-2015 目次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符号.2 3.1 术语.2 3.2 符号.3 4 基本规定.4 5 材料.5 5.1

2、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5 5.2 连接材料.5 5.3 其他材料.5 6 建筑、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6 6.1 一般规定.6 6.2 建筑模数协调.6 6.3 建筑平面设计.7 6.4 建筑立面设计.7 6.5 建筑预制构、配件设计.7 6.6 室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7 7 结构设计.7 7.1 一般规定7 7.2 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9 7.3 结构分析9 7.4 构件及节点设计.10 8 非结构构件19 8.1 外墙板19 8.2 内隔墙板.20 9 制作安装21 9.1 构件制作.21 9.2 安装.23 9.3 钢结构防腐与防火.24 10 验收.25 10.1 过程验收25 10.

3、2 工程验收.I DB42/T 1093-20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夕|、墙板截面及装配连接构造.27 附录B(资料性附录)装配整体式预制空心楼板及相关构造.30 附录c(资料性附录)冷弯型钢产品规格范围、要求及相关参数.33 附录D(资料性附录)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的要求.36 附录E(资料性附录)钢筋剪配产品的要求.37 附录F(资料性附录)陶粒陶砂实测数据及相关参数.38 附录G(资料性附录)轻质隔墙板的规格及性能要求.39 II DB42/T 1093-2015 目IJ1=1 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4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第一批)(鄂质监

4、标函2014348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范围2规范性号|用文件3术语和符号4基本规定5材料6建筑、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7结构设计8非结构构件9制作安装10验收:附录。本规程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本规程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8号,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邮编430014,email:)0 本规程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

5、设厅提出井归口管理。本规程主编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弘毅建设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武汉钢铁江北集团有限公司、宜昌光大陶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达权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弘)1民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武汉思可达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科翼建筑科技研究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温四洁、王少重、杜新喜、徐厚军、刘肖凡、汤群、王新、周鹏、程晓燕、黎丹、王海、黄胜、袁焕鑫、王朝阳、刘曙、张民、骆海贺、陆光全、庞达权、张彦亭、罗泽平、丁、洋。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彭少民、郑祥斌、陈宏、舒兴平、姜燕平、王爱勋、王平、可穆、

6、张于程。III DB42/T 1093-201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1 范围1.1.1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促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预制构件的优越性,在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能环保,制定本规程C1.1.2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非抗震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地区的设防类别为乙类及乙类以下的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工程的设计、制作、施工和验收。1.1.3 抗震设防区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1.1.4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工程的设

7、计、制作、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号|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4907 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5762 蒸压力口气混凝土板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8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

8、防雷设计规范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68 住宅建筑规范DB42月1093-2015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

9、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36 铜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T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10433 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 11835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 13350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GB/T 5000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50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JGJ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12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0、JGJ 80 建筑施工商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99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256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IT 169 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JGIT 178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铜管JGJ/T 157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 269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CECS 24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 200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 230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CECS 261 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YB

11、/T 4262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析了架DB42/T 559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 术语与符号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3.1 术语3.1.1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assembled bui Idings of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采用全预制或部分预制的构件和部品装配而成的钢柱与混凝土楼盖建筑。2 DB42/T 1093-2015 3.1.2 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member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混凝土构件。3.1.3 部品part 工厂化生产、在现场组装的结构或构造功能单元。3.1.4 暗梁锚固conceale

12、d-beam anchor 在预制空心楼板板侧浇筑钢筋混凝土实现楼板连接的锚固形式O3.1.5 钢连接件steel profi le connector 预埋在泪凝土构件中,用于梁、柱、阳台等构件或部品连接的钢连接件。3.1.6 倒T形连接件inverted T-shape connector 预埋在混凝土构件中用于主次梁连接的倒T形钢连接件。3.1.7 钢混组合楼梯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aircase 由预制混凝土踏步与钢梯梁装配而成的楼梯O3.1.8 外墙板precast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外部,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外墙板。3.

13、1.9 内墙板precast internal partition wal I panel 安装在建筑内部,起隔断、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墙板。3.1.10 骨架式复合墙板steel-framed composite wal I panel 在受力骨架空腔中填充保温和隔声材料,内外两侧安装罩面板形成的轻质复合墙板。3.2 符号3.2.1 材料性能乒一钢材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王;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恒。3.2.2 几何参数A 构件截面面积:一翼缘板截面面积:A,钢筋截面面积11元一墙高:1 跨度/长度:d一直径/接缝深度:t管壁厚/钢材板厚:接缝宽度:3 DB42月1093-2015L1L一温度

14、活动量:L1u/h一才立移与层高的比值;1、2、3、4一材料厚度。3.2.3 计算系数及其他p一热惰性指标14 传热系数:L1T-温度差:线膨胀系数:A一材料导热系数。4 基本规定4.1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设计应考虑构配件的标准化和模数化。4.2 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建筑专业应协调结构、设备及其他相关专业,根据建筑功能与造型,统筹规划好建筑各部位采用的预制构配件,并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4.3 设计中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做到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4.4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设计所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和设备管线系统等,

15、应符合建筑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4.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结构的承重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4.6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的规定。抗震设防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4.7 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坚向应均匀变化。4.8 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内最大的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L1u也不宜大于表l的限值。表1结构楼层内最大的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体系限值柱楼、屋孟L

16、Ju/h限值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400 钢柱(无支撑)钢梁-混凝土板楼、屋盖11250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1450 制管混凝土柱(无支撑)钢梁-混凝土板楼、屋盖1/300 制柱(有支撑)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400 钢梁-混凝土饭楼、屋盖1/250 铜管混凝土柱(有支撑)钢筋混凝土楼、屋孟11300 制梁-混凝十板楼、屋盖4.9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本规程第7.3节规定应进行弹塑性分析的建筑,其弹塑性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L1u/h不宜大于1150。4 DB42/T 1093-2015 4.10 高层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应满足舒适度要求。在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

17、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应不超过表2的限值。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o表2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a 11m)E-、国一馆明一公一放时一。如一化币二仕一办lim Cm/s勺0.15 0.25 5 材料5.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5.1.1 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钢筋和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及材料选用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构件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5.1.2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现挠混凝土

18、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50非承重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或CL2505.1.3!fl同筋焊接网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I14的有关规定。钢丝网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 269的有关规定:钢筋珩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珩架)YB/T 4262的有关规定。5.1.4 因钢管混凝土柱的铜管直径不宜小于300mm,壁厚不宜小于6mm;圆钢管泪凝土支撑的钢管直径不宜小于168mm,壁厚不宜小于3mm。5.1.5 矩形钢

19、管混凝土柱的钢管边长不宜小于300m日1,壁厚不宜小于6mm;矩形钢管混凝土支撑的钢管截面边长不宜小于150mm,厚度不宜小于3mmo5.1.6 承重结构的圆钢管可采用焊接圆钢管和热轧无缝钢管。矩形铜管可采用焊接钢管,或冷弯钢管。当采用冷弯矩形铜管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铜管)JG/T 178中I级产品的规定。直接承受动荷载或低温环境下的外露结构,不宜采用冷弯矩形钢管。多边形钢管可采用焊接钢管或冷成型钢管。5.2 连接材料5.2.1 预埋件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5.2.2 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和锚栓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国

20、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和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等的规定。5.2.3 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的规定。5.2.4 栓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厅10433的规定。5.3 其他材料5.3.1 外墙板用密封胶和保温材料及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5 DB42月1093-20155.3.2 密封胶应

21、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应有保质年限的质量证书,与石材及混凝土接触的密封胶应有证明无污染的试验报告,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5.3.3 密封用橡胶制品应有成分化验报告和保质年限证书,直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密封胶条应为挤出成型,橡胶块应为压模成型:密封胶条的技术要求和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5.3.4 玻璃棉、矿棉或岩棉和防火涂料等防火材料,其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GB/T 13350、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 11835和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的要求。防火涂料应不含石棉和甲眶,不宜采用苯类溶剂。5.3.5 夹芯保温墙

22、板的保温材料可采用阻燃型表现密度大于16kg/旷的发泡聚苯乙烯板(EPS)或压缩强度为150kPa250kPa的挤塑聚苯乙烯板(XPS),也可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岩棉、玻璃棉、聚氨醋等其他高效保温材料。5.3.6 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要求。5.3.7 涂料饰面外墙面所选用的外墙涂料应采用装饰性强、耐候性好、符合环保要求的涂料。5.3.8 各类建筑用轻质内隔墙的原材料和施工配套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 157的规定。5.3.9 骨架隔墙所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

23、10的有关规定。5.3.10 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的规定。6 建筑、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建筑与装修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关于防火、防水、抗震、节能、隔声、耐久性、无障碍、卫生防疫、环保及安全防范等的要求。6.1.2 建筑与装修设计宜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6.1.3 建筑、装修与设备管线应一体化设计。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标明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预埋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6.2 建筑模数协调6.2.1 建筑模数

24、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的规定。设计应按照建筑模数制要求,采用基本模数、模数数列及模数网格的设计方法实现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尺寸协调。6.2.2 模数协调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用模数数列调整装配式建筑与部品的尺寸关系,优化建筑吉1日品的尺寸与种类:b)部品组合时应用模数数列和模数网格,能明确各部品的尺寸与位置。6.2.3 模数数列应符合下列要求:6 a)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用1M表示),整个建筑物、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部品的模数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模数数列应根据功能性和经济性原则确定。b)建筑物的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宜为2出4、3

25、nM(n为自然数),主要用于开间、柱距、进深或跨度、门窗洞口的宽度、梁、板、隔墙等构件。DB42/T 1093-2015 c)建筑物的坚向扩大模数直为仙1(n为自然数),主要用于建筑物高度、层高、门窗洞口的高度等。d)基本模数的分模数数值应为整数分数,分模数数列宜采用M/lO、M/5、M/2,主要用于构造节点和构配件之间的接口尺寸。6.3 建筑平面设计6.3.1 平面布局宜考虑、结构设计的要求,选用较大开间和进深的平面布置。6.3.2 平面布置应符合建筑功能及结构规则性要求,并应符合建筑节能体形系数的要求。6.3.3 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管线与结构构件的关系。6.3.4 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应考

26、虑卫生间、厨房的设备和家具产品及其管线布置的合理性,宜采用标准化的预制整体卫生间及标准化的预制整体厨房。6.4 建筑立面设计6.4.1 外立面设计应充分体现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特点。6.4.2 宜通过立面分格、实体墙与夕|、门窗的组合、阳台的组合、装饰构件的组合、饰面材料的色彩、质感等设计于段达到建筑外立面美观的要求。6.4.3 预制墙板的外饰面应在工厂中与预制外墙一体化预制成型。6.5 建筑预制构、配件设计6.5.1 预制外墙板、内墙板、阳台隔板、装饰构件、栏杆等应按标准化要求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预制墙板的规格和截面尺寸应与主体建筑模数协调:b)预制构件中,各设备专业的管道套管、孔洞、

27、安装预埋件等在设计及工厂生产时应一次性到位:c)与预制构件相配套的室内外构件如楼梯栏杆、阳台栏杆等,应一体化设计,并在工厂加工完成,现场拼装。6.5.2 预制外墙的接缝构适应符合热工、防渗漏、防火及建筑装饰的要求。6.6 室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6.6.1 室内装修设计应按部位合理划分构配件,并宜按工厂化加工和现场组装方式形成装修单元。6.6.2 各设备专业管线布置应进行综合设计,坚向主管线的布置应相对集中。6.6.3 住宅建筑卫生问宜采用同层排水。7 结构设计7.1 一般规定7.1.1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宜符合表3的规定。表3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单位为米抗

28、震设防烈度结构体系6度、非抗震7度lxJ梁90 90 制柱、lxJ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70 60 钢柱、铜管混凝土柱+支撑钢梁190 180 7 DB42月1093-2015表3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续)单位为米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6度、非抗震7度61冈柱、钢管混凝士柱+支撑混凝士梁110 100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的部分;注2:当叠合楼盖的后浇部分按照构造设置,后浇部分仅为了保持结构的整休性,不参与叠合楼盖计算,当7己支J掌时,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相应减少10m,有支撑时,相应减少20m,注3:当采用预制宁心板作为叠合楼盖的预制部分时,

29、建筑高度不应超过50m,且后浇部分宜按构造配置。7.1.2 钢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两类、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确定。表4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烈度(设防分类)6度(丙类)6度(乙类)7度(丙类)7度(乙类)三三50m四四50m 四注1: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和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注2:一般情况,构件的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J要求时,7度的构件的抗震等级应允许按降低一度确定。7.1.3 各类结

30、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对于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7.1.4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的高宽比,当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时不宜超过5.0,为框架支撑体系时不直超过6.0。7.1.5 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8 a)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减少因刚度、质量不对称造成的结构扭转:b)结构的平面尺寸宜符合表5和图l的要求:表5平面尺寸及凸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L/B 三三5L/Bmax 主三4l/b 三1.5l!/Bmax 二:1B!/Bmax 主二0.5DB42/T 1093-2015 L|二 J L

31、二图1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示意c)结构竖向布置支撑时,宜连续布置,并延伸至基础部分。结构坚向布置应避免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d)结构因布置要求需设置伸缩缝沉降缝时,应同时满足防震缝的功能要求:e)进行柱网和支撑布置时,宜经比选分析,并与建筑设计协调一致。7.1.6 高层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宜设置地下室,超过50m时应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烧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等有防水要求的构件应采用现浇结构。7.2 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7.2.1 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

32、J 9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确定。7.2.2 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a)进行承载力及倾覆验算时,应采用荷载的基本组合:b)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7.2.3 各类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构适应按从制作、运输、施工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a)预制构件在制作、运输、施工过程中应按实际工况的荷载、计算简图、实际强度进行施工阶段验算:b)验算时应将构件白重标准直乘以动力系数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牛吊装、运输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

33、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可取1.2;c)预制构件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白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7.2.4 外挂墙板荷载与作用组合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7.3 结构分析7.3.1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进行整体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叠合楼盖钢结构的计算方法可与现浇楼盖钢结构的计算方法相同。9 DB42月1093-20157.3.2 在风荷载、多遇地震和非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

34、弹性计算直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O7.3.3 结构弹性分析时,对叠合楼盖,可假定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当楼板跨度较大、开有较大洞口等原因使板在平面内产生较明显的变形时,应按弹性楼板假定计算。楼面梁的刚度可i十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叠合楼盖梁刚度增大系数可取为l.31.8,后浇部分按构造配置,不参与叠合计算时,梁刚度增大系数可取1.01.3;预制空心板楼盖,梁刚度增大系数取1.0。结构弹塑性分析时,梁刚度增大系数均取1.0。7.3.4 高度大于150m的叠合楼盖钢结构应补充进行多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罕遇地震的弹塑性分析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7.3

35、.5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应分别进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验算。叠合板和叠合梁应按照下列规定计算:a)叠合板在施工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支撑或不设置支撑,其内力和变形应按照叠合构件的要求分阶段计算:b)叠合梁预制部分的高度不足全截面高度的40%时,在施工阶段宜有可靠支撑,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梁可按照整体构件进行设计计算。7.3.6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按下列规定取值:a)当高度不大于50m时,取0.04;b)当柱为钢柱,高度大于50m时,阻尼比取0.03;当柱为铜管混凝土柱时,取0.035;c)当钢框架支撑采用偏心支撑,且偏心支撑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阻尼

36、比在本条l、2款的基础上加0.005;d)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0.0507.3.7 地震作用下,计算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可视主体结构的刚度、非结构构件或墙体的材料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等,分别乘以0.71.0的调整系数。轻质墙板及采用柔性连接的其他墙板,宜取较大值。7.3.8 地下室楼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地上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且其构造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时,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7.3.9 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弹塑性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恒不应大于1150。7.3.10

37、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时,抗震设计的叠合梁在坚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叠合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i用幅系数进行调幅,调幅系数可根据施工阶段的支撑情况取0.81.0,施工时有支撑,取较低恒,施工时无支撑,取较高值。结构整体分析时,叠合楼盖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楼盖结构相同的分析方法。7.4构件及节点设计7.4.1 梁的设计应符合下歹IJ规定:10 a)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采用的装配式梁为钢筋混凝土梁和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可按叠合梁或非叠合梁设计,钢梁可按组合梁或非组合梁设计。b)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 500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和高层建筑

38、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等的有关要求:钢梁及钢-混凝土组合梁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等的有关要求: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要求。d)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上板搁置长度小于梁箍筋保护层厚度时,板可直接搁置在梁保护层上(图2a),相关构适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要求。e)当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上板的搁置长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构造,也可采用其他有可靠依据的构造措施:1)设置挑耳:挑耳(图2b)厚度和伸

39、出长度根据设计计算确定,挑耳内应设置纵向钢筋和深入梁体的箍筋,挑耳纵筋的钢筋种类同梁的纵筋,直径不小于12mm,挑耳箍筋的钢筋种类和问E同梁的箍筋,直径不小于8mm;挑耳外挑宽度b应满足预制板搁置长度要求,挑耳厚度h不宜小于预制板厚度且不宜小于100mr曰:2)设置抗剪插筋:抗剪插筋(图2C)直径和间距宜与梁箍筋保持一致,插筋伸入梁预制混凝土中的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梁上部两侧预制板之间后浇混凝土宽度不宜小于50mm。这种情况下,不考虑梁上部的后浇混凝土与梁的叠合效应。仁2 a)常规形式b)设置挑:c)设置抗剪插筋说明后浇混凝士叠合层2你l筋混凝士

40、叠合梁(制崩说凝士全预制梁);3 挑同;箍崩:4 挑同纵向制筋5预制板6抗剪插筋b斗外挑宽度h挑同;厚度。图2钢筋混凝土梁与板搭接f)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主梁与次梁采用后浇段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g)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与次梁采用装配式栓焊连接时(图3),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端部节点处,次梁骨IJT形转接件与主梁内哩件对应栓焊连接,当主梁宽度不能满足次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也可采用90。弯折锚固。采用90。弯才斤锚固,其平直段长度应不小于12d,d为次梁纵向受力钢筋或锚筋的最大直径:2)在中间节点处,次梁倒T形转接件与主梁内

41、理件栓焊连接,两侧次梁上部纵筋应在现浇层内贯通。11 DB42月1093-201512 4 5 D 6 6 I 1 L 2 2 1-1 a)端部节点(锚固板锚固)4 5 5、N 6 I,.,八L 口3 2 2 1-1 b)端部节点(弯折锚固)4 5 4 6 6 4 2 2 1-1 c)中间节点说明次梁2主梁3-1t1JT形转接件4次梁上部纵向il同筋5后浇混凝土层6-一预埋件。图3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主次梁连接节点构造示意h)钢筋混凝土梁与次梁采用装配式栓焊连接时(图4),次梁内纵向钢筋与钢连接件应焊接,钢连接件与主梁预埋f牛应栓焊连接。钢连接件和主梁预理件应经计算确定,预埋f牛内的上排连接钢筋的

42、截面面积应不小于其所连接的次梁上部纵筋截面面积的1.2倍。腹板每侧栓钉数量不宜少于6个,且其中在预制部分的栓钉数目不宜少于4个。DB42/T 1093-2015 6 8 3 8 十二6 h 一一一斗8 3 81 4 b)中间节点说明主梁2次梁3后浇混凝一七层4钢连接件5主梁预埋件6次梁部纵向钢筋:7一次梁下部纵向钢筋8一连接板。a)端部节点钢筋混凝土梁主次梁连接节点构造示意钢梁及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构造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要求。钢梁用于组合楼盖设计时,可在上翼缘板顶部靠近梁端L/4(L为梁计算长度)范围内设置T型钢(图5),T型钢宽度不宜大于钢梁两侧预制板间隙宽

43、度。图44 nUU V 2 说明)-T型钢2钢梁3-J贡制版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h一架两侧预制板间隙宽度b-T型钢宽度。钢梁端头T型钢图5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可采用现浇楼板、叠合楼板、装配整体式楼板等形式。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日才可采用预制空心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现浇叠合层的预制空心板,板端搁置在梁上的长度不宜小于55mm;2)预制板板端宜预留胡子筋,其长度不宜小于100mm;3)预制空心板孔端应有墙头,墙头深度不宜小于60mm,墙头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素混凝土特制墙头,或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浇灌密实:楼盖的预制板缝上缘宽度不宜小于40mm,且应在板缝内按照相关规

44、定配置构造钢筋。现浇板缝、板缝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高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楼盖每层直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r币,井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内。房屋高度不超过50m的建筑,当楼板跨度大于4r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预制空心楼板和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除本规程另有规定外,装配式楼板构造尚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泪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要求。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7.4.2)ab 4)13 5)d)DB42月1093-2015e)装配式楼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45、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耐火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装配式楼板耐火保护层厚度(mm)1.0h 1.5h 类型约束条件饭厚耐火保护层板厚耐火保护层22 30 简支采用预制预应力底版的楼板连续110 15 120 20 采用预制非预应力底板的楼简支10 20 板连续90 10 90 10 f)预制底板采用的吊钩或内埋式吊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昆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规定。g)预制底板的最小支承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预制空心楼板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5mm,支承在钢梁等构件上的最

46、小支承长度可参考以上数据,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当在具体工程中支承长度不能满足最小支承长度要求时,板端应采取配置钢筋等措施,加以拉锚;2)叠合板在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mmoh)叠合板支座处构造、板侧的接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门的有关要求。7.4.3 柱和支撑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和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GB 50936等规范的规定。柱可以采用钢柱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柱可以采用热车LH型钢、焊接H型钢、圆钢管、方铜管:钢管混凝土柱的钢柱可以采用圆钢管

47、和方钢管。7.4.4 楼梯、阳台、栏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4 a)装配式钢结构宜采用预制楼梯。预制楼梯可采用钢楼梯、混凝土板式楼梯和钢与混凝土组合楼梯。b)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JGJ 99和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 50936 的相关要求,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关要求。b)钢筋混凝土梁宜通过钢连接件与钢柱连接,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混凝土梁与柱的连接,如图8所示。梁与柱宜采用栓焊连接,翼缘板与柱应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腹板宜采用螺栓与柱连接板连接,

48、螺栓应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7:j 4 2 5 6 7 3 4 2 d 1.5儿且.;?:500mm f而筋力口密区长度a)外伸内隔板或外环板b)内隔板9 7 3 4 2 AM l.5hb口二三500mm箍筋加密区长度c)H 早J你l柱说明铜管柱(制管混凝土柱);2 预制梁3制连接件4后浇混凝土5外伸内隔板或外环板:17 DB42月1093-201518 6 内隔板7全熔透焊缝8-H型钢柱9劲板。图8钢筋混凝土梁与柱连接示意2)钢筋混凝土梁与柱连接的节点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应不小于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的1.3倍。翼缘板截面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且其厚度不宜小于纵向受力较大钢筋直径。.6f音

49、;AFI.3As.f;/f.(7.4.5-1)式中Ar一翼缘板截面面积:As-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和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中较大值:h一一钢筋强度设计值:户一钢材的强度设计值。3)预制混凝土梁内箍崩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1.5儿,且不应小于500mr曰:4)梁柱节点处腹板与柱连接板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不小于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1.3倍,连接板厚度不应小于8mm,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5)腹板与混凝土连接的抗剪件,宜采用栓钉。栓钉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要求计算:c)钢筋混凝土梁与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混凝土梁的钢连接件和梁钢筋的连接如

50、图9所示,其中梁纵向钢筋应与钢连接件翼缘板焊接,梁内箍筋不能封闭时,箍筋应与钢板焊接。二三50二三10d2 2 3 剧主10d1-1 2-2 说明1-lxJ连接件2-在纵向主义l筋3箍筋。图9钢连接件与梁钢筋连接2)钢连接牛埋入预制混凝土中的腹板高度不应小于混凝土梁总高度的50%,钢连接件腹板埋入预制混凝土中的长度L不宜小于1.5h,腹板每侧栓钉数量不宜少于6个,且其中在预制部分的栓钉数目不宜少于4个,如图10所示。3)栓钉的直径不宜小于16mm,且不应大于与其焊接的母材钢板厚度的2.5倍,其长度不应小于4倍栓钉直径。栓钉的问距不应小于6倍栓钉的直径,且不宜大于300mmo栓钉中心至铜板边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钢结构/公共建筑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