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492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DB36∕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DB36∕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DB36∕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DB36∕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S 93.080.01 P 66 DB36 江西省由巳ET圃,、万标准DB36/T 535.1-2020 代替DB36/T535-2008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一高速公路第1册勘察设计指南Guidelines for constrution of Green Highway-Expressway-Volume 1 guidelin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2020-07-17发布2021-01-01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 535.1-2020 目次前言.l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2 4 总体要求.8 5 设计管理

2、.8 6 路线设计.12 7 路基设计13 8 路面设计.15 9 桥涵设计.16 10 隧道设计18 11 路线交叉工程设计.21 12 交通安全工程设计.22 u 环境保护设计.23 M 服务与管理区设计.28 u 机电工程设计31 附录A(规范性附录)特殊路段交通安全设置.3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植物配置表.37 D836/T 535.1-2020 目IJ1=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DB36/T 535-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分为三册:一一第1册:勘察设计指南;第2册:工程实施指南:一一第3册:绿色公路评价标准本标准为DB36/T535-202

3、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一高速公路的第l部分。DB36/T 535-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一高速公路代替DB36/T535-2008,与DB36/T535-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DB36/T535-2008修订为3个部分:本部分名称为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第1册勘察设计指南:一一增加了工程实施、及对工程实施和运营养护阶段评价的内容: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建设、安全保障、管理与创新等指标和具体要求内容。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井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科

4、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爱和、张劲泉、胡钊芳、梁必康、王日召春、王江军、王继东、朱晗、胡建强、彭东领、俞文生、邱文东、李柏殿、张龙生、徐剑、李刚、郭十亿、钟科、刘军、许兵、陈飞、郭捷菲、谢永洁、李晓宝、韩根生、郭乔明、魏金晶、孙明在、部智锋、万鹏、刘礼辉、李振宁、严军、曾武、张华萍、胡子全、梁华、马融、马挠琛、蒋王洁、周诗、蔡小东、高建平、张小平、朱木锋、赵红、董焕焕。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535-20080 II DB36/T 535.1-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第1册勘察设计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公路勘查设计的设计管理、路线设计、路基设计、

5、路面设计、桥涵设计、隧道设计、路线交叉工程设计、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服务与管理区设计、机电工程设计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绿色公路的勘查设计,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号|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 25501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2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

6、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T 18567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7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2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T D7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F20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DB36/T 698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DB36/T 10087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规范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D836/T 535.1-2020 绿色公路green highway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3.2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公路的设计阶段,开展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论证及环境影响分析

8、,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路在施工建设、运营养护阶段可能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灵活的设计措施,促进公路向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3.3 绿色建筑green bu i I d i 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3.4 绿色服务green service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无污、无害、无毒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总称。3.5 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 a weight

9、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简称为等效声级,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A)。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限值皆为等效声级。3.6 昼间等效声级day time eq山valentsound level 在昼问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称为昼问等效声级,用Ld表示,单位dB(的。3.7 夜间等效声级night time eq山valentsound level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n表示,单位dB(的。3.8 昼间day tim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6:00至2

10、2:00之间的时段。3.9 夜间night time 2 3.10 3.11 3.12 3.13 DB36/T 535.1-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夜间是22:00至次日6:00之间的时段。噪声敏感建筑物noise sensitive bui Idings 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突发噪声burst noise 突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高的噪声。如锅炉排气、工程爆破等产生的较高噪声。水域分类classification of waters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一一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

11、保护区:n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捆游通道、水产养眉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一-N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服务水平service level 驾驶员感受公路交通流运行状况的指标标准,通常用平均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和交通延误等指标表征。3.14 避险车道evacuation/escape lane 在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车道3.1

12、5 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service I ife 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路面、桥涵、隧道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大修或更换,即可按照其预期目的的使用的年限3.16 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 I collection(ETC)利用车辆自动识另Ij技术实现不停车收费的全电子收费方式,简称ETCa3.17 3 D836/T 535.1-2020 公路景观highway landscape 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以及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展现在行车者视野中的公路线形、公路构筑物和周围环境共同组成的图景。3.18 环境敏感区e川iro

13、nmentalsensitive areas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3.19 一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泪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10、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一一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环境敏感点e川ironme

14、ntalsensitive sites 被公路穿过或临近公路的环境敏感区为环境敏感点。是公路项目特有的对环境敏感区的一种称呼,实际上是环境敏感区相对路线恨长的公路而言的一种提法。环境敏感点的性质和范围根据评价的环境要素不同而相应改变,因此,又可分为噪声敏感点、生态敏感点等。3.20 环境敏感路段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ections 将穿过:eX;临近环境敏感区的公路路段称为环境敏感路段,其长度一般对应于环境敏感点的大小,它也是公路项目特有的名词术语。与环境敏感点相似,环境敏感路段也可分为噪声敏感路段和生态敏感路段等。在公路环境评价中,经常把环境敏感点与环境敏感路段对

15、应使用。3.21 生态红线ecological red I ines 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3.22 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red I ine 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3.23 公路环境污染防治contaminated prevention in highway environment 防治公路施工期、运营期的噪声、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对公路沿线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措施。4

16、DB36/T 535.1-2020 3.24 公路建设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 I conservation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在公路方面工期的公路主体工程区域、取弃土场、临时工程等范围内,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综合性技术措施。3.25 岩体分级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以土木工程为对象,按岩石集合体(岩体)分成稳定程度不同而进行地等级划分。3.26 围岩压力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隧道开挖后,因国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i同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3.27 洞门portal 在隧道的洞口部位,为

17、挡土、坡面防护等设置的隧道结构物。3.28 衬砌I i n ing 为控制和防治围岩的变形或明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内控整齐或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固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3.29 小净距隧道neighborhood tunnel 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泪考虑的隧道结构。3.30 竖井verticalshaft 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而坚向设置的坑道。3.31 斜井incl ine 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按一定倾斜角度设置的坑道。3.32 横通道horizontal adit 将隧道划分成几个工区进行施工时,为搬入材料和出渣等而设置的大体上接近水平

18、的作业坑道。横通道有时也可用于营运通风。5 D836/T 535.1-2020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6 当量轴次equivalentsingle axle loads 按当量损坏原则,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设计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 eq山valentsingle axle loads 在设计适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当量轴次的累计总和。拦水带dike 沿硬路肩或路面外侧边缘设置,拦截路表面水的带状结构物。蒸发池evaporation pond 设置在E各界范围外,暂时储存路界内排除水

19、,并使之通过蒸发等方式排除的水池。j参沟underdrains 在地面下或路基内设置,汇集、排除地下水或路基内水的沟状结构物。j参井percolation wel I 坚直设置于地下,汇集、排除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坚井状结构物。可用透水材料填充。H音沟bl ind drain 设在地面以下:eX.各基内,号|导水流排出路界范围的沟状结构物。无渗水和汇水功能。径流系数coefficient of runoff 径流量占总降水量的百分率。设计径流量design rate of runoff 由设计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降雨引起的设计点径流量。高速公路服务区expressway servlce area

20、 DB36/T 535.1-2020 设置在高速公路上,主要为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和建筑设施,它包括休息,停车和服务设施三部分。根据功能和规模大小,分为中心服务服务区和普通服务区。3.43 中心服务区center service area 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具有主导地位,功能完善、规模较大,为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和建筑设施。3.44 普通服务区general service area 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居次要地位,功能较全、规模适中,为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和建筑设施。3.45 机电工程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公路管理

21、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障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提高公路运营管理效率,发挥公路综合效益而设置的相关电子、电气设施。一般包括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及隧道机电工程等。4 总体要求4.1 绿色公路设计要以质量优良为前提,贯彻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环保的理念,将项目建成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4.2 公路规划阶段,应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布局、交通运输需求的分布和发展、区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出行需求及占用土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布局。4.3 公路建设项目立项研究阶段,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中长期发展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交

22、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环境、土地、资金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条件,科学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模。4.4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深入调查项目建设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比选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合理确定公路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应采用避绕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的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的建设方案。确因工程条件及自然因素限制,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夕|、范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4.5 公路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理念,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升公路建设品质、

23、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控制环境污染、节能降碳、提升安全及服务品质。4.6 公路设计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段,全面提升公路建设、运营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交通建设。4.7 公路建设项目应构建动态设计与多万联动机制,要求如下:a)坚持动态设计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b)建立参建单位多方联动机制1c)畅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4.8 加强工程设计建造管理。建立前策划、后评估P制度,完善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7 D836/T 535.1-2020 4.9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施工。建立健全绿色公路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公路评价标识制度。4.10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

24、)、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5 设计管理5.1 一般规定5.1.1 设计单位应制定设计管理制度,确定项目设计控制流程,配备相应资源。5.1.2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动态调整。对设计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评价。5.1.3 高速公路项目勘察设计全过程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如有)、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以及项目实施期间的后续服务阶段。勘察设计单位须按照合同文件要求做好各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及时提交质量、深度满足要求的各阶段勘察设计成果,接受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全过程监督、审查、验收。5.1.4 勘察设计工作一般按

25、地质初勘、初步设计外业(初测)、初步设计内业(初设)、地质详勘、施工图设计外业(定测)、施工图设计内业(施设)的程序依次展开。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工作时,须认真履行监理工作程序,包括开工之前工作大纲(方案)报批、实施过程中报验报审、分阶段成果提交审核等。未经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审查(验收同意后,不得进入下一项工作程序。5.1.5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完成后,经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初步验收通过后,勘察设计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申请外业验收。未经外业验收、专项验收未通过或外业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转入内业设计,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或施工图设计文件不予上报审查。5.1.6 在初步设

26、计、施工图设计中期及正式设计文件出版前,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应按合同文件规定对设计成果进行中间检查,井督促设计单位及时修改完善。5.1.7 勘察设计监理单位验收通过井签证后,才能报送正式设计文件至上级部门审批。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审核签证意见作为支付各期次勘察设计费的必备条件。5.1.8 项目实施期间,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应对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技术审查与签证。5.1.9 经批准的勘察设计文件发生重大修改时,需报原审批单位审批,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5.1.10 勘察设计监理单位须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现场监理,其中特殊路段、关键工程的勘察工作必须进行旁站监理;对外业调查工作及工作成果进行重点监控和抽

27、样检查:对勘察、测量原始记录进行签认:对工程设计全过程进行技术咨询和监理。5.1.11 根据绿色公路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验收。5.2 外业验收5.2.1 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各阶段外业工作完成时进行验收。一般分为初测阶段地质勘察专项外业验收(含确定代表性地层设计参数取值)、定测阶段地质勘察专项外业验收(含高陡路基及隧道进出口勘察专项验收)。也可根据其工作进展情况,将各阶段地质勘察外业验收工作分别与初测(或定测)外业验收工作合并举行。5.2.2 初步验收要求如下:a)验收申请条件如下:1)完成勘察大纲规定(或实际下达)的外业工作:2)夕|、业工作原始资料齐全、准确,并通过自检18 DB36/T 535

28、.1-2020 3)完成项目外业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外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业工作质量述评、主要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4)通过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验收;b)验收申请程序如下:勘察单位提出外业验收申请,申请内容包括:验收申请书、完成工作量汇总表、自检报告和单位内部验收意见;监理单位对外业验收申请进行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初步验收,出具验收意见书;c)验收步骤如下:一一听取勘察设计单位的外业工作汇报:检查外业工作原始资料和部分成果资料:一一现场核查,必要时应按外业工作量的5%进行野外实地抽查、验收(如项目合同文件规定了抽检比例,按其规定执行)一一验收组评议,形成外业验收意见

29、:d)验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一程序性文件及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完成的工作量适宜性:勘察大纲规定的外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一地质资料中间成果的合理性:必要时的外业实地抽查结果:检查勘察设计单位自检及内部验收材料:e)验收时,勘察设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如下: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合同书、勘察大纲及其审查批复等文件:一一外业工作原始资料及成果资料:一一外业工作总结报告:一一白检记录及内部检查验收材料:f)验收结果的认定:监理单位初步验收时应对外业工作质量、工作量完成情况及工作总结报告等做出评价、形成外业工作初步验收意见书。勘察设计单位收到外业验Y1:意见书后,应及时按照验收意见书的要求完善各项工

30、作:g)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初步验收不予通过:一一资料不全:一一外业工作不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需要:完成的外业实物工作量未达到要求:一一外业工作抽查不合格:一一存在隐瞒、伪造外业工作资料或工作成果等:一一验收组认为严重影响外业工作质量的其他事由:h)凡外业初步验收未通过的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验收组意见,进行整改,符合条件后,按本文件规定重新申请验收。5.2.3 正式验收与评审如下:a)申请验收条件有:一一完成勘察大纲规定的全部外业工作,通过监理单位组织的外业初步验收,并根据验收意见进行了相应整改;一一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附图、附表编制,勘察设计单位内部评审合格:b)勘察设计单位向建设单位提

31、出申请验收报告,包含内容:一一勘察项目成果报告评审申请书;一一外业验收补充完善情况说明:9 D836/T 535.1-2020 一一勘察设计单位内部评审报告:成果审查意见及回复: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目录:一一完成工作量汇总表;项目工作总结报告:c)勘察设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有: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合同书、勘察大纲以及对勘察大纲的审查批复意见等文件:外业验收意见书;一一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图表:勘察单位内部审查意见;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简本:一一评审专家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d)验收及评审程序如下:一一建设单位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评审申请,对于不符合勘察成果报告评审条件的申请,

32、不予受理,井说明理由:一一建设单位应组织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形成验收评审结论:e)验收评审内容包括:程序性文件及技术资料的元整性、准确性:完成工作量的适宜性;勘察大纲、监理大纲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成果资料的合理性;夕|、业实地抽查结果:检查勘察设计单位自检及内部评审材料:f)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外业验收不予通过:一一资料不全:一一勘察成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需要:一一存在隐瞒、伪造资料或成果的情况:一一专家组认为严重影响勘察成果质量的其他事由:g)勘察设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验收评审意见后,应按照验收评审意见书的要求补充完善各项工作,并形成回复意见:h)凡验收未通过的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验收

33、评审意见书要求,进行整改,符合条件后,按本文件规定重新申请验收与评审。5.3 设计监理5.3.1 设计监理应按合同规定编制监理工作大纲及监理实施细则,对勘察设计(含房建、绿化、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勘察设计监理服务工作,包括从初步设计工作启动到项目建设实施结束对设计单位进行全过程现场监督管理,对地质勘察等外业工作进行现场监理,对工程设计进行全过程监理和技术咨询,对设计成果进行审查、签证并出具报告,在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变更进行监理等工作。5.3.2 设计监理工作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10 a)编制监理工作大纲;b)建立监理组织管理机构:c)根据合同内容及要求配备人员、设备;d)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34、和地质勘测监理实施方案:e)对勘察设计过程进行监理及成果审查,包括对初步设计阶段初测、初勘、初设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测、详勘、施设过程、成果进行全过程监理、审查;DB36/T 535.1-2020 f)对勘察设计成果资料进行签证确认:g)编写项目设计监理工作报告;h)验收评审。5.3.3 对勘察设计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理、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a)在勘察、设计工作前,审核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大纲;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设计单位的中间成果进行中期审查井提出意见及建议;设计成果正式出版前进行最终成果审查并提出意见及建议,督促设计单位及时修改完善;b)对重要的钻孔或钻孔中的关键地层、关键工序应重点核

35、查,采取旁站的方式进行监理,必要时对重点路段的地勘成果组织进行复勘,并应运孔进行质量评定:c)对初测、详测等外业工作进行现场监理:d)对测量成果和外业成果进行核查验收,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复测:e)对勘察设计实行全过程咨询和动态管理;f)整理所有原始监理资料和来往资料、照片等归档,并指定专人管理:g)及时向业主报告勘察设计监理服务工作情况,并接阶段提交勘察设计监理成果。5.3.4 勘察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结束后,应编写勘察设计监理工作报告。报告应附监理工作大纲、监理实施细则、勘察资料审查报告、监理过程中有关来往资料、检查、日志、会议等方面的记录、表格、图表、照片等资料。5.3.5 设计监理验收评审应满

36、足以下要求:a)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应提供资料如下:勘察设计监理工作大纲:一一勘察设计监理报告:一一评审专家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b)评审会议程序如下:一一听取监理单位的工作汇报:一一检查勘察设计监理工作程序性管理资料和成果资料:一一必要时进行外业实地抽查:一一评审专家组评议,形成勘察设计监理项目成果报告专家评审意见书1c)评审内容包括:一一程序性文件及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完成工作量的适宜性:一一监理大纲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一一成果资料的合理性。6 路线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生态和谐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包括:a)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

37、通公路共用线位通道:b)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安全利用原有设施。6.1.2 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沿线主要城镇发展规划、路网布局等进行布线,充分应用地质选线、地形边线、安全边线、生态边线、资源边线、人文选线等技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综合考虑占地、拆迁、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管理、环境保护、沿线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因素。11 D836/T 535.1-2020 6.1.3 设计要保证线型安全,如互通与互通、互通与服务区间距、路线纵坡、平曲线组合、隧道长度及进出口、高边坡及特殊桥梁安全性等:同时路线布设还应考虑、降低结构物施工难度,保证施工安全性。6.1.4 在保

38、证线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做好平、纵、横综合协调。合理考虑土石方平衡、土真挖高度、桥隧设置、交叉口、互通设置及工程造价的控制等,从而确定最优线形06.1.5 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桥隧比例和桥涵构造物的过洪能力,直保持区域自然水系的原有水文情势,减少公路用地。6.1.6 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特别是路基断面方案确定、路基高边坡控制、桥隧位置布设、互通位置选择以及结合线形对安全设施的设置等。6.1.7 路线设计宜避让环境敏感点。如不能避让,应进行专项设计。6.1.8 公路分级与等级的选用、公路通行能力、总体设计、选线、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

39、交叉、沿线设施等应满足JTGD20规定的要求。6.2 平面设计6.2.1 平面设计原则如下:a)路线总体走向要符合工可批复所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及控制点,布线时应结合大桥、隧道和互通立交等大型结构物以及地形、地物、地质等因素全面综合考虑。在车辆运营安全、线形协调和排水流畅的基础上,减少公路建设工程量,缩短建设工期,节约建设经费:b)路线宜短捷、)1回直,转角应控制得当,曲线长度和半径搭配均匀,平纵技术指标均衡,当采用较小指标时,应注意线形的渐变过渡,并增设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c)路线在节省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宜采用较高的平纵面技术指标,应适应地形、地貌,合理降低E各基高度;d)桥梁设计原则上应服从路

40、线总方向,但也应综合考虑桥、路线形组合设计。桥位中线宜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当条件受限时,宜采用较大角度斜交:e)精心布设平、纵线位,合理控制填、挖高度,严格控制土石方数量,从源头解决水土流失问题。f)桥台最大填土高度宜控制在10m以内:高填方路段设置路堤豆豆桥梁,应根据各标段的地形、地貌、占地、前后土石方量平衡、环境影响、施工难易、排水与人、车通行要求综合考虑确定130m以上深挖路军高边坡是否与隧道作比较,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连拱隧道长度超过250m时建议与分离式隧道作比较:宜进行半路半桥或分离式高低路基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论证。6.2.2 基本要求如下:a)路线平面设计应满足JTGD

41、20的规定:b)长直线和长下坡尽头应设置较大半径的平曲线,应按运行速度对路面超高、停车视llE等进行检验,必要时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6.3 纵面设计6.3.1 纵面设计原则如下:a)纵面线形应平)1四、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b)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以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环境的影响;c)连续设置长、陡纵坡的路段,应满足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性的要求:d)路线纵面必须满足构造物的现状和规划的净空需求;路线经过有jffi航要求和对泄洪能力要求高的河流时,路线应尽量选择在河道)1颐直、通畅、岸坡稳定的河段跨越。6.3.2 基本要

42、求:纵坡、坡长、爬坡车道、合成坡度、坚曲线等纵断面设计以及纵坡值的应用、纵坡设计、坚曲线设计等纵坡线性设计应满足JTGD20的要求。12 DB36/T 535.1-2020 6.4 平纵面组合设计6.4.1 优良的道路几何线形组合设计应保持视觉连续性,应注重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尽量做到线形)1即骨连续、指标均衡、自然协调优美、安全舒适经济。6.4.2 线形组合设计应满足满足JTGD20的要求。7 路基设计7.1 一般规定7.1.1 路基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遵循困地制直、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边,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7.1

43、.2 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结合构造物的设置、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等因素综合确定路基填挖高度,并保证路床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7.1.3 对必须通过耕地的路段,路基设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设置边坡挡土墙、采用节地型排水沟和压缩护坡道、碎落台宽度等可行措施,以减少占地。7.1.4 路基挖方应认真勘察、精细计算、合理调配、力求自身利用平衡,减少设置取、弃土场:必须设置取、弃土场时,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并应与改田、造地、复垦相结合。7.1.5 公路筑路材料宜尽量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材料,需借士填筑路堤时,应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条件下,考虑利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业废渣、

44、建筑垃坡及其他建筑工程(如问道整治、水库开挖、鱼塘建设等)的废弃土方。7.1.6 边坡设计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减少人工痕迹:边坡坡脚、坡顶、平台直取消折角,采用贴近自然的困弧处理:低填路段应尽量将边坡放缓,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形成缓冲带,兼具美化环境、提高行车安全的功能。7.1.7 桥涵台背回填、软土地基、高液限士、红砂岩路基、岩溶区、过渡段、采空区、煤系地层等特殊路基设计应采取适当的填筑材料、工程措施和工艺,确保路基安全、稳、定。7.1.8 路基防护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确保路基及边坡稳定、景观协调

45、。并尽量采用生态防护,减少均工体积,须与路基路面排水方案统筹考虑,具体要求如下:a)生态防护设计营造与周边原生植物群落一致的乔、灌、草复合群落,降低传统均工防护对生态与景观的影响:b)结合路侧净区营造,边沟设计采取浅碟形植草士边沟等生态边沟形式:c)人为活动较少的路段可采取种植多刺植物营造植物隔离栅替代传统隔离栅的设计方案,兼顾安全保护与生态景观功能。7.1.9 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公路位于城镇规划区的路段和服务区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公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

46、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7.1.10 公路路线穿越耕地集中分布区,按照要求间隔距离设置沉淀池,防止污染及冲毁农田。路基排水设计应将排水渠道设计融入当地自然沟渠,并与农田水利设施相结合。7.1.11 在公路互通立交区应将路基排水系统引入原有地形排水体系,达到灌溉和排水的目的。7.1.12 环境敏感点处的路基设计应采取环保措施。7.2 一般路基13 D836/T 535.1-2020 7.2.1 路基设计宜尽量避免出现高填方和深挖方路基。当路基填方高度超过20m、挖方深度超过30m时,宜结合路线方案与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或分离式路基进行方案比选。7.2.2 路床、填方路基、挖方路基、路基填

47、挖交界处理、高路基与陡坡路基、深路墅、填石路堤、轻质材料路堤、工业废渣路堤、路基取土与弃土等一般路基设计应满足JTGD30的要求。7.3 边坡设计7.3.1 挖方边坡设计应综合考虑岩性、岩层产状、构造裂隙产状与路线关系、岩体边坡稳定状况,并兼顾地形地貌、土石方平衡等因素确定,本着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原则,边坡设计应与边坡防护工程紧密结合。7.3.2 需借土填方标段的路主边坡,坡率应结合取土方案综合确定,直适当放缓边坡或加宽平台,将边坡部分作为|临时用地,恢复原有植被,待施工完成后归还于当地;对于孤立山包原则上可以结合路基土石方调配情况削平取土,减少边坡防护工程量。7.3.3 挖方路基的)1回层

48、边坡,原则上应尽量控制边坡开挖规模,减少对自然坡体的扰动。层面倾角较陡时宜fiI员层洁方;层面倾角较缓或)1回层刷坡困难时,宜采用先加固后开挖的预加固支挡措施防止坡体滑动,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计算,避免诱发大规模工程滑坡。7.3.4 填方路基、挖方路基的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满足JTGD30的规定要求。7.4 路基防护与支档7.4.1 路基防护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确保路基及边坡稳定、景观协调,统筹考虑防护形式和路基路面排水方案。在保证路基及边坡稳定的前提下,直采用生态防护,减少均工体积。7.4.2 坡面防护、沿河路基

49、防护、挡土墙、边坡锚固、士钉支护、抗滑桩设计应满足JTGD30的规定要求。7.5 路基排水7.5.1 公路路基防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沿线气象、水文、地形、地质以及桥涵和隧道设置情况,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防排疏结合、少占农田、保护环境的原则,设置完善、通畅的防排水系统,做好路基排水与地基处理、路基防护等综合设计,与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防排水系统联通,并融入自然水系。7.5.2 位于水环境敏感地段的路基地表排水,应采取处理措施,排放的水质应满足GB8978的有关规定。7.5.3 路基地表排水设施和地下排水设施,设计应满足JTGD30的要求。7.6 特殊路基7.6.1 滑坡地段路基、崩塌地段路

50、基、岩堆地段路基、泥石流地段路基、岩溶地区路基、软土地区路基、软土地区路基、红菇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采空区路基、水塘、沿河、水库等浸水路堤等特殊路基设计应满足JTGD30的要求。7.6.2 设计时若将红砂岩作为路基填料,应在充分调研己建公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压实区的填筑工艺(是否要采取预崩解、在土源紧缺时是否要进行掺灰改良)、压实工艺(是否要采取反复靶压)、隔离地表水和毛细水(是否设置砂垫层、上封层土、边坡包边土)等技术进行论证,提出稳妥可行的处治措施。14 DB36/T 535.1-2020 7.6.3 桥涵台背、挡土墙墙背宜选用最大干密度1.90以上的砂土、含泥量不大于15%的石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