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043838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分类表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4(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

2、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12(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解析:选A。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即十三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别,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唐太宗统治时期,依据山川形势划分全国为十道,设巡察使行使对州县的监察权,唐玄宗时期,道已渐向州的上一级行政机构转化。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3、,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作为府、州、军、监以上的中央派出监察区,后来逐步演变成为地方行政区。三者都具有监察职能,都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而后来则成为行政区,说明了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这种演变与经济发展和疆域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B、D两项。中国古代对地方的监察力度不是逐渐减弱而是不断加强,排除C项。答案为A项。12(2013高考北京卷)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C汉 D唐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有效信息。由材料中“并四

4、海,变易古制,始为县”可知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故B项正确。12(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1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材料2:“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2,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

5、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材料3: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第(1)问要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要从汉承秦制的角度分析。

6、第(2)问根据材料2中的“封建王侯”概括措施;从“自置吏”“得赋敛”入手总结具体内容;结合“七国之乱”等史实概括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危害。第(3)问结合材料3中的“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措施”。“意义”从清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

7、固了国家统一。5(2013高考重庆卷)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明朝内阁与丞相的差异。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置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大学士不能正式统

8、率六部百司,故排除C、D两项。明太祖时期设置殿阁大学士,而明朝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故排除A项。答案为B项。9(2013高考山东卷)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题干材料说明了我国周代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对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影响深远。周朝“礼”的等级秩序在都城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思想在汉代出现,故D项错误。11

9、(2013高考山东卷)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选A。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趋势是中央政府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以至最终被废除,故A项正确;从秦汉至宋元,除分裂时期外,国家行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君主手中,故B项错误;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12.(2013高考山东卷)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解析:

10、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清代”及图片中的信息。中书省在明朝即被裁撤,因此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等政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所以C项正确,排除B项。礼部主要掌管全国的学校事务、礼仪等,没有拟圣旨的权力,故排除D项。12(2013高考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选B。解

11、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奴隶主贵族渐趋衰落,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百姓”逐渐失去其贵族身份的专属意义,所以选B项。17(2013高考福建卷)清末传教士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

12、能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涉及的社会现象。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题干材料只体现了学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A项只体现了材料中部分学子的情况;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37(2013高考安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租)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1)结

13、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1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姑侄与母子孰亲”“常享宗庙”等信息并联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归纳。答案:(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13(2013高考四川卷)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

14、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执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2: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1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1、2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归纳,材料1第一句话说明我国监察制度,出现早,材料1第二、三句话说明运用法律法规完善监

15、察制度,材料1第四句话体现了在其他行政制度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监察措施;第二小问“作用”从约束官员权力、规范执政等方面分析,“局限”根据宋英宗的所作所为概括。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14(2013高考浙江卷)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 BC D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理解“周代世系略图”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分封制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

16、可知,图表是指西周的分封制,故正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按照宗法等级秩序严格进行分封的,故正确。宗法制与分封制都属于按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秩序,属于世卿世禄制,是一种贵族政治,故正确。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排除。15(2013高考浙江卷)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 BC D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图,能辨认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然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作答。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图中为韩,为赵,为魏,为楚,为燕,为齐,秦灭六国的顺序为。到公元前221年,秦

17、王嬴政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3(2013高考江苏卷)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选A。唐朝中央机构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B、C两项混淆了门下省、中书省的职能,可以排除。当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凡军国大事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商定后再奏请皇帝裁决。“凡未加盖中书门

18、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属于“违制”,这里的“违制”是决策运作程序的“违制”,而并没有涉及尚书省的执行权力,A项正确,D项表述错误。5(2013高考江苏卷)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由“既述,由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 皆书于册而藏之”等信息可知,清代军机大臣的职责是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9、,这时的军机处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办理军务,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机构是否完备,排除C项;由材料“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处不是专理刑狱的机构,排除D项。答案为B项。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

20、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