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42944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教案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呢?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那么我请两个同学来说说看,你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以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故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整体把握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梁启超先生。(P87 课文注释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就是我们中学历史书上学过的“戊戌变法”, 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合集》。 现在,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及注释,熟悉课文内容,特别注意以下词语: 失意 莫若 契约 达观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 然后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并思考一个问题:本文为一篇议论文,那么议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检验听朗诵结果:1、注音: 恩惠(huì) 如释(shì )重负 契(q ì )约 • 悲天悯(mǐn)人 卸(xiè)却 监督(dū ) 揽(lǎn) 2、释词连线:莫若:莫过于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熟悉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我们来看看,议论的基本要素究竟有哪些呢? 答:论题 (射击) 论点(子弹) 论据(靶) 论证(瞄准发射) 既然我们已经学过议论文,那么今天我们就暂时忽略掉“课文”这个“帽子”,把这篇文章当做一篇非常精美的议论文来学习。基本线索就是: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三> 探究课文 我们先来看看论题。 论题呢顾名思义,很多时候就是议论文的标题,那么我们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呀?——最苦与最乐 从标题这个并列性短语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的有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呢? 1、 人生什么事最苦? 2、 什么事最快乐? 3、 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是怎样分的?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 第三部分(4-5) 好了,那我们接下来就一步步来分析这三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细读第1-2段,思考第1、2、3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答:(第1段)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答:(第1段)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第2段)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 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 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啊?我们看看练习第三题的第一小题: 作者这样说表达了什么意思?——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也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我们再带着第四个问题来看文章的第3段: 4、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答: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看出,人生最大是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那么我们带着第5个问题来看文章的第4-5段: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 (看练习第三题第3小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推出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小结 论点: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也即: 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就是两个分论点的综合)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那么回到责任之苦乐观上就是什么呀?——苦中有真乐 • 具体讲来也即: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板书: 最苦——负责任 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最乐——尽责任 讨论:如果你也身处于作者生活时代那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你会认为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 • (回到本课中:本文渗透着作者高尚的人格精神) • • • 作业:1、了解议论文中论据主要有哪两种?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2、思考: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色?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一>指导 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它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呢? 提示: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 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二>探究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部分的论证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类论据?分组找出来并归纳:第1、2小组找第一部分,第3、4小组找第二部分,第5、6、7小组找第三部分。 事实论据: 同样我们看第二部分用的论据 第三部分用是论据相对第一、二部分多些,同学们来列举下并分下类: <三>总结 了解了论证过程后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论证结构,我们知道,典型的议论文思路是哪三步啊?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常的写法是:总论题——分论证——总结论 现在我们来看本文是不是也是这样是写法呢?本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么?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先论证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再论证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后结合两个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除这些之外,还有因果论证、归谬法等等,本文就主要运用了这三种论证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的体现 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四>分析写作特色:语言、修辞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总是会碰到一类说话比较呆板不会表达的人,也会有另一类比较幽默风趣的人,那么我们通常会更愿意和哪类人交流呢?显然是后者。那么我们怎样使自己变得幽默风趣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 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说理性文体,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那样可以用精妙的情节或者优美的语句吸引人,议论文要引人入胜就要有趣味性,那么怎样让文章有趣味性呢?同样也是语言,我们来看看本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首先总体感觉这篇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比较流畅,再看一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比较简洁。除此之外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这些句子及语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中叶经常见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呀? ——口语化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语言特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 ——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我们学习语言特色的目的就是学会巧妙的运用语言,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练习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我们常说,人是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的。一个人若是天生容貌不怎么美丽,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如充实内在美,美化心灵,或者得体的打扮让人看来赏心悦目的。那么在议论文中要起到装饰文章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该是修辞 如果说好的语言能引人入胜,那么好的修辞运用更能让人读来心情愉悦。我们读这篇文章总是觉得心情比较轻松的,这也得益于恰当的修辞运用,现在我们来找下本文主要用了哪些修辞。 设问: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举例)。 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是句式相同或相近(举例)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举例) 了解了本文主要运用的一些修辞之后我们就来分组在课文中找一下这些修辞的运用。 作用:——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趣味性 <五>主题延伸 以议论的基本要素为线索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再回到“苦乐观”这个问题上来,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 把这一观点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来,我们作为学生,应当把学习当做责任来尽,于尽责任中得乐趣,那么你如何看待“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 大家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发散思维,敢于打破常规 (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来尽,但不应该只是痛苦,要快乐的学习,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 作业:类文品读:《读书与“游手好闲”》 (1)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点拨:此题考查理解文章语言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着眼于对原文的认真阅读,依据第一段中“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就会准确填出前三个空,第四个空可在第二段的末尾寻找答案。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点拨:此题考查对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时可结合文中前一句来理解,再到最后一段找出与其内涵相符的句子。 (3)①未尽责任,丢开不管。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点拨:此题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应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其独特的内涵。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正确答题。 (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点拨:此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时应很好地把握全文的内容,选文先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应尽责任没有尽”,进而论述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尽了责任”,最后强调责任只能“解除”不能“卸却”的道理。 (5)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点拨:此题考查对全文思想内容的感知能力。解答时必须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内容来分析。 (6)答案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贵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人痛苦。 点拔:此题考查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答案是开放性的,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深深思考:你的责任是什么?你将怎样尽自己的责任? 总结提示:选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从设题来看,既考查了议论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考查了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