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042145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8 页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结构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第一节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1、依据、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短周期(第 1、2、3 周期)周期)周期: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个(共七个横

2、行)周期表周期表 长周期(第长周期(第 4、5、6、7 周期)周期)主族主族 7 7 个:个:A-AA-A族:族:16 个(共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个纵行)副族 7 7 个:个:IB-BIB-B第第族族 1 1 个(个(3 3 个纵行)个纵行)零族(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1 个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

3、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2 2)递变性(从锂到铯):)递变性(从锂到铯):密度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K K 反常)反常)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3、化学性质、化学性质(1)相似性:)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4Li +O2 Li2O 2Na +O2 Na2O2 2 Na +2H2O 2NaOH+H2 2K +2H2O 2KOH+H22R+2 H2O 2 ROH+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价。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价。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2)递变性:)递变性: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点燃点燃过渡元素过渡元素 第 2 页 共 8 页结论:结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5、。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 Li 到到 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6、,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 Li 到到 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的金属性逐渐增强。(二)卤族元素:(二)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7 个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2到到2)()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7、)密度逐渐增大;(Br2反常)反常)()单质的熔、沸点升高()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化学性质、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2 H2 2 HXF2Cl2Br2I2 卤素单质与卤素单质与 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最稳定)(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Cl2 2NaCl+Br2 氧化性:氧化性:Cl2_Br2;还原性:还原性:Cl_Br 2NaI+Cl2 2NaCl+I2 氧化性:氧化性:Cl2_I2;还原性:还原性:Cl_I2NaI+B

8、r2 2NaBr+I2 氧化性:氧化性:Br2_I2;还原性:还原性:Br_I 结论:结论:F2 F-Cl2 Cl-Br2 Br-I2 I-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氧化性最强)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还原还原性最强)性最强)结论:结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注: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注: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与与 H2反应

9、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 F2到到 I2),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从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从 F2到到 I2 第 3 页 共

10、 8 页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总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总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三核素三核素(一)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电子的

11、质量可忽略。()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核数核电核数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质子数(Z)+中子数中子数(N)()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质子数为 Z 的具体的的具体的 X 原子。原子。(二)核素(二)核素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

12、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两()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第二节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一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核

13、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原理)。(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n 表示电子层)表示电子层)(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 2 个)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个。二元素周期律:二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每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每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 1-8(K 层由层由 1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

14、变化:每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第、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变化:每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第 0 族最大)族最大)原子原子XAZ原子核原子核质子质子 Z 个个中子中子 N 个个=(AZ)个)个核外电子核外电子 Z 个个 第 4 页 共 8 页3、主要化合价:、主要化合价:每周期最高正化合价:每周期最高正化合价:(稀有气体(稀有气体 0 价,价,F 化合物中没有正价)化合物中没有正价)每周期负化合价:每周期负化合价: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Na+2H2

15、O 2NaOH +H2 (容易容易)Mg+2 H2O 2Mg(OH)2 +H2(较难)(较难)金属性:金属性:NaNa MgMg)Mg+2HCl MgCl2 +H2 (容易容易)2Al+6 HCl 2AlCl3 +3H2(较难)(较难)金属性:金属性:MgMg AlAl 根据根据 1 1、2 2 得出:得出:金属性金属性NaNa MgMg AlAl()碱性()碱性 NaOHNaOH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金属性:金属性NaNa MgMg AlAlNaNa MgMg AlAl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结论:()结论:SiSi P P S S ClCl 单质与单质与2

16、 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的反应越来越容易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NaNa MgMg AlAlSiSi P P S S Cl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17、,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律。总结总结: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实质:元素原子的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性的变化规律是:1.1.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性。第 5 页 共 8

18、 页2.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两个对角)(两个对角)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特: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特:F 无正价,非金属除无正价,非金属除 H 外不能形成简单离子。外不能形成简单离子。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 8.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应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应用在周期表中的在周期表中的左上角左上角附近探索研

19、制农药的材料。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半导体材料:在半导体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在在过渡元素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同 周周 期(从左到右)期(从左到右)同同 主主 族(从上到下)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逐渐增大电子层排布电子层排布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失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逐

20、渐减弱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逐渐增强逐渐减弱逐渐减弱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逐渐增强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主要化合价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高正价(1 1 7)非金属负价非金属负价=(88族序数)族序数)最高正价最高正价=族序数族序数非金属负价非金属负价=(88族族序数)序数)最高氧化物的最高氧化物的酸性酸性酸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减弱对应水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碱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气态氢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化物的形成难易、稳定性稳定性形成由难形成由难 易易稳定性

21、逐渐增强稳定性逐渐增强形成由易形成由易 难难稳定性逐渐减弱稳定性逐渐减弱总结:总结:元素金属性的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判断:1.1.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反应,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反应,金属性越强)2.2.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剧烈,越活泼、金属性越强)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剧烈,越活泼、金属性越强)3.3.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 (对应碱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例如(碱性例如(碱性 NaOHMg(OH)NaOHMg(OH)2 2Al(OH)Al(OH)3 3 ,可判断金属性可判断金属性

22、NaMgAl)NaMgAl)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1.1.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1 1)越容易反应,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反应,金属性越强;(2 2)现象越剧烈,金属性越强;现象越剧烈,金属性越强;(3 3)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 HFHClHBrHIHFHClHBrHI,可判断非金属性,可判断非金属性F F2 2ClCl2 2BrBr2 2II2 2),),由于由于 HIHI 最不稳定,很容易失去氢离子,所以最不稳定,很容易失去氢离子,所以 HIHI 酸性最强,相对的,酸性最强,相对的,HFHF 酸性

23、酸性 第 6 页 共 8 页最弱。最弱。2.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注意:一定是最高价的含氧酸的比较。例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注意:一定是最高价的含氧酸的比较。例如要比较如要比较 ClCl 和和 S S 的非金属性,应比较的非金属性,应比较 HClOHClO4 4(Cl+7Cl+7 价)和价)和 H H2 2SOSO4 4(S+6S+6 价)的酸性强弱,不价)的酸性强弱,不能比较能比较 HClOHClO4 4和和 H H2 2SOSO3 3(S+4S+4 价)的酸性强弱。由酸性价)的酸性强弱。由酸性 HClOHClO4 4HH2 2SOSO4 4 HH

24、3 3POPO4 4 得出非金属性得出非金属性ClSP,ClSP,反之,因为反之,因为 ClSPClSP,所以酸性,所以酸性 HClOHClO4 4HH2 2SOSO4 4 HH3 3POPO4 4 第三节第三节 化学键化学键一离子键一离子键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注:注:(1)成键微粒:成键微粒:阴阳离子间阴阳离子间(2)成键本质: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3)成键原因:电子得失成键原因:电子得失(4)形成规律:形成规律:活

25、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像离子化合物:像 NaCl 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 NaCl、Na2O、K2S 等等 (2)强碱:如)强碱:如 NaOH、KOH、Ba(OH)2、Ca(OH)2等等 (3)大多数盐:如)大多数盐:如 Na2CO3、BaSO4 (4)铵盐:如)铵盐:如 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化合物)铵盐。铵盐。(一般规律)(一般规律)注意:(注意:(

26、1)酸不是离子化合物。)酸不是离子化合物。(2)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电子式、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方括号括起;(4)不

27、能把)不能把“”“”写成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也可不标)。二共价键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用电子式表示 HCl 的形成过程:的形成过程:注:(注:(1)成键微粒:成键微粒:原子(原子(2)成键实质:)成键实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3)成键原因:)成键原因: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4)形成规律:)形成规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共价

28、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第 7 页 共 8 页共价键的存在: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H2、X2、2等(稀有气体除外)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 等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共价键的分类: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

29、对不发生偏移。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三电子式:三电子式: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原子的电子式:原子的电子式:阴阳离子的电子式:阴阳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阳离子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 Na+、Mg2等等复杂阳离子:如复杂阳离子:如 NH4+电子式:电子式:()阴离子()阴

30、离子 简单阴离子:简单阴离子:、复杂阴离子:复杂阴离子:物质的电子式:物质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括弧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量。括弧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量。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数目。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数目。离子化合价电子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而阴离子则要标出离子化合价电子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

31、而阴离子则要标出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阴离子电荷总数与阳离子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阴离子电荷总数与阳离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第 8 页 共 8 页 用电子式表示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定义: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范德华力。特点:特点: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弱得多;影响物

32、质的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等物理性质;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子非金属单质分子,及,及稀有气体分子稀有气体分子之间。但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微粒之间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微粒之间不存在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例如,熔沸点:熔沸点也越

33、高。例如,熔沸点:I2Br2Cl2F2。2、氢键、氢键定义: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定义: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形成条件:除形成条件:除 H 原子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原子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 N、O、F。存在作用:氢键存在广泛,如存在作用:氢键存在广泛,如 H2O、NH3、HF 等。等。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熔点和和沸点沸点升高。升高。五、化学反应的实质:五、化学反应的实质: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离子键、共价键

34、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提高篇: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提高篇: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1、只含非极性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只含非极性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金刚石、晶体硅等。2、只含有极性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只含有极性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等。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等。等

35、。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属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第 9 页 共 8 页Na2S、NaH、K2O、CsCl 等。等。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Na2S2、CaC2等。等。6、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如、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如 NaOH 等。等。7、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 等。等。8、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如、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如 HF 等。等。9、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10、离子化合物中并不存在单个的分子,例如:、离子化合物中并不存在单个的分子,例如:NaCl,并不存在,并不存在 NaCl 分子。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