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参考]浅议基于erp与eam融合的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39722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浅议基于erp与eam融合的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参考]浅议基于erp与eam融合的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参考]浅议基于erp与eam融合的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参考]浅议基于erp与eam融合的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参考]浅议基于erp与eam融合的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 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形成,电力企业原有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难以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规划,配备一套与自身发展定位相吻合的应用系统是每个企业迈入市场竞争前最迫切的事情。找准企业自身定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信息化解决方案就是当前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目前很多迫切想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没有找准自身定位的情况下,盲目投入,无疑将使信息化与企业需求脱钩,非但达不到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目的,而且还浪费人力、物力。只有在认真分析企业自身定位,提出一整套管理思路后,再进行整体规划,

2、才能达到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说明 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融合在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首先考察了国内外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然后简述了ERP与EAM的特点和两者的关系,通过参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得出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下的选择是ERP与EAM的融合这个结论。在文章的最后,还对发电企业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关键词: ERP ,EAM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ABSTRACTWith

3、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electric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adapt has been business development planning power, equipped with a set of self-development and coincide with the appli

4、cation of positioning system is one step for each business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prior to the most pressing task. Identify their own position,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is present before the power company before the first problem. At present, many are eager to en

5、hance their own competi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crease their inpu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lower production costs, in an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However, in the absence of accurately positioning their own circumstances, blind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6、technology will no doubt be linked with business needs, not only fail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s own purpose, but also a waste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Only in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ir own position, put forward a set of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n to carry out ove

7、rall planning, 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AM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anning)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c

8、onstruction of power gener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is paper, the power at home and abroad visi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tatus, and then briefly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RP and EA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by reference to 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9、Generation Company Limi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cess stories, come to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e choice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ERP and EAM to this conclusion. Finally, als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spects are dis

10、cussed.Key words: ERP,EAM,Power generation business,Information technologyII目 录摘 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1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11.1.1 国外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11.1.2 国内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第2章 ERP与EAM的概述72.1 ERP综述72.1.1 ERP的含义72.1.2 ERP的特点72.2 EAM综述82.2.1 EAM的含义82.2.2 EAM的特点92.3 ERP与EAM的关系9第3章 ERP与EAM在发电企业的应用113.1 发电企业的特征分析113.1.2行业背景

11、113.1.2发电企业自身特点113.2 大唐国际实施案例123.2.1大唐国际简介123.2.2 大唐国际ERP与EAM的融合133.2.3 ERP与EAM的融合促进了大唐国际的发展14第4章 ERP与EAM融合是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74.1ERP与EAM融合的驱动因素174.2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18结 论21参 考 文 献22致 谢23第1章 绪论1.1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1.1.1 国外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各国特别是美国的电力公司积极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改造电力公司经营和管理上,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也是改革电力管理机制的最好机会和最佳手段。如美

12、国电力公司、POTOMAC电力公司、西德克萨斯电力公司和南加利福尼亚爱迪生公司都通过扩大公司网址宣传,提高网上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简化招标程序,规范采购流程,包容更多的供应商,公用电力事业每年在产品和服务上降低成本一般可节省采购费用30%。美国第一家电力公司交易中心,包括了纽约的联邦爱迪生公司、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杜克能源公司、新奥尔良的ENERGY公司、休斯敦的RELIANT ENERGY公司、圣迭戈的SEMPRE ENERGY公司、旧金山的PG公司、洛山矶的爱迪生国际公司等公司,还将出现具有竞争B to B的电力交流中心。东京电力公司1960-1967年利用计算机处理公司人事、劳资、工资福

13、利、医疗保健等业务工作;1975年到1984年实现内部联网,建立客户综合信息处理系统;1984-1988年实现电力设备及工程数据库系统化;1989年就实现公司系统一体化,并与外部系统实现互联,INTERNET和EDI运行。公司现有主机40台,服务器1299台,工作站13000台,人手一机,业务处理完全计算机化,网上发布公司财务状况信息,网络把公司与外部用户联系起来。日本中部电力公司将IT产业作为公司三大支柱。建立数据中心,经营公司信息系统,提出“使用IT向客户提供一次到位的服务”理念,即通过计算机主机、服务器和客户端三级系统网络及GIS系统,实现地图测绘、工程公司工程设计支援、停电信息区域分布

14、处理、现场作业信息支援、施工管理、配电自动化等功能。网络使得公司与客户间信息传递更加快,减少部门间的转递,短时间就能响应用户请求。电力公司为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门成立计算机服务公司(CCS)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服务,负责开发电力公司的应用系统和建设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工程项目。法国电力公司是一家国有资产的大型电力公司,在体制上很象我国国家电力公司。为了推进电力信息化,公司内部设置了信息部门,由十几个信息和计算机专家负责法电公司内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维护,组织进行二次开发,负责法电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并编制实施计划。应用系统软件则通过直接购买和委托的做法完成。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总部成立公司信息系

15、统专业管理委员会(类似我们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和领导全公司信息化建设。在公司本部设置专门的信息主管部门(200人),负责信息系统的方针和计划的制定,协调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标准,调研和评估分析信息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外成立独立运行的“东电计算机服务公司”(1200人)、“东电软件公司”(800人)和“东电记录管理公司”(350人)。各公司主要是为公司集团服务,负责公司内部设备、中端数据管理和维护,负责对东电集团各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业务。东京电力公司的信息机构主要任务是:1.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和发展策略;2.完成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规划和设计;3.负责开发企业内部信

16、息应用系统,完成信息工程项目;4.负责研究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实施业务改造;5.实验和测试新的信息产品;检测外部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6.开展企业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日本中部电力公司同样设立内部信息机构,由控制通讯部、和信息系统部组成,该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开发以及系统维护都由内部的信息部门完成。1.1.2 国内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将IT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西方国家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从20世纪6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到七、八十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MRP),再到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SA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们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到目前

17、为止,世界500强的企业中80%都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企业管理信息化已彻底改变了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它们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成为各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利器。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优势企业也纷纷引入国外ERP的理念和思想,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散乱、周转缓慢、信息失真、监控滞后等薄弱环节,在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国内各类管理软件公司也迅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正日益走向成熟

18、,其管理功能已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工作流的集成与综合,并开始对供应链和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在管理深度上已越过按台件、部件、零件核算成本的阶段,进入按工序核算和控制成本的新时期,并由事后核算转入事前预算和即期监控。用友、金蝶、安易、浪潮、新中大等传统财务软件正迅速转型为综合性管理软件,金思维、利玛、和佳等ERP软件的模块功能正在迅速追赶国际先进软件的水平,珠海远光、华夏新达、浪潮、利玛等软件公司还分别在电力、化工、石油、汽车等行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将ERP的管理思想和软件结构用于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是解决电力市场中电力企业新需求的可行方法。1.1.2.1中国

19、电力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1、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一阶段,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为初步发展阶段。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的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步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这类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程序设计语言,无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时期,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少数科研单位引进国外计算机系统,虽然有第一代操作系统,

20、但是由于不是交互式系统,尽管开发了一点管理信息应用软件,也不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界面。70年代末,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开始起步,在电费计算和财务辅助管理上进行探索性试验和系统开发。由于计算系统均应有集中型的中型和小型计算机,缺少汉字处理系统,开发的系统无实用价值,也不能推广应用。2、电力信息化建设发展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

21、统。80年代初,电力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时期。从引进一批国外中型和小型计算机、组织计算专业人员在国内外培训、计算机系统汉化,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些举措为电力工业的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上和人才资源上作了技术性准备,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上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空间,为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电力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很快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在工资、统计、人事、财务、物资、安全、生产技术、设计、施工、档案、图书、情报等各个领域,不同程度用上了计算机,发电厂、变电站所的管理信息系统、各单项应用系统纷纷开始建设。这一时期将计算机

22、技术由单一的科技计算应用方向,向企业管理方向转换,是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全面发展时期。3、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为加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电力企业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各电力企业相继建立了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创建一流企业”的实现,办公基本实现网络化和计算机化,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综合查询系统得到充分利用,各种电子报表、电

23、子文件在信息网上传输。发电厂和变电站以及电力工程设计等各种专项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如输配电GLS系统、DMIS、电厂515系统、EMS系统以及供电营销CRM和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纷纷开发建成。这些信息化建设正在电力企业市场化运作、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现代化、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规范电力管理模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1.2.2电力企业信息化现状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却相对不足,生产控制自动化的先进性与管理信息化的滞后性并存。我国电力企业信

24、息化的特征如下:1、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较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2、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成熟。发电厂、变电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绝大部分发电机组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3、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逐渐推进。各发电集团公司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借助管理信息化推动和改造电力工业现代化;建立数字化办公环境、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办公自

25、动化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但是,总体来看,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进程。4、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电力行业长期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存在与运营,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电力企业曾一度在计划性指令下进行生产,并以安全生产为工作的中心。在长期的计划经营模式下形成的电力企业条块分割、信息闭塞、效率低下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电力企业需要从企业战略出发,实行业务调整、流程梳理与优化、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来支持新一轮的企业管理革新。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有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而管理模式未能实施有效革新,最终

26、导致了信息系统没有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5、信息化机构建设尚需进一步健全。在我国电力企业中,信息部门曾一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信息部门在电力企业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而是将信息部门附属在生产技术部门下,或者作为企业的三产部门,有的设在总经理工作部门下,还有的仅设置一个“信息化专责”人员。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进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在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形势下,这种状况势必不能适应信息化对人才、机构的要求。1.1.2.3电力行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十一五”期间进入了加速发展期。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

27、现代化电力企业建设的需求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将成为电力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推动力。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给予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的重视,各发电集团公司、电网公司相继自上而下制定了“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为电力企业未来5年的信息化工作设定了目标、制定了战略、理清了思路。电力行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企业信息化融入核心战略。坚定走信息化推动电力生产管理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把信息化建设规划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地位之上,把信息化建设目标对准国际国内标杆企业和一流企业,并与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改革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2、建立企业的信息统一平台,强调整

28、体性和统一性。电力行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中的整体性,以实现电力集团企业的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为目标,强调建立企业的信息基础平台和架构,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和应用,加强企业操作层应用系统的系统性、管理层的集约性、决策的可控性。其次,强调了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新的规划加大了统一领导的执行力度,通过统一的系统架构设计,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统一有序地投入及分步实施运作。企业信息化的统一组织实施的力度得到加强,逐步克服地区间的信息化发展差异,提高信息系统的统一性、通用性、安全性和实效性。3、应用系统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深层次应用的要求。电力企业面临

29、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要求建立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电力企业对内要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成本领先的战略基础上进行竞争。电力企业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系统水平:从单纯地管理资产发展到管理资产所应提供的服务,以及它们对企业业务的战略贡献;从设备单纯的在役期管理发展到全寿期管理,将多种战略性资产的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等等。4、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电力企业将全面优化信息安全的运行维护流程,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数据与文档安全、安全运行管

30、理多方面建设全公司范围内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网络出口和接入的安全检测体系,提高网络监控能力;采用电子签名、灾难备份技术加强企业数据保全;对数据中心、软硬件系统实施运行安全监控;建设和部署较为完善的IT系统管理平台,保证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快速的故障诊断、排除;确保企业信息资源不受侵害,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5、加快信息资源整合的步伐。电力行业在大集团为主体的格局下,各集团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更强调了集团化运作。为了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集团的管理能力,各大集团在业务、管理上都实行了集团化的整合与变革,强化了集团的集中管控和宏观协调。集团化运营为IT应用带来了新的要求,要求

31、构建基于全集团的IT基础架构与应用平台,要求打破原来各业务纵向条块分割的状态;集团化运营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的业务协作,由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即集团化运营要求整合化的IT应用的支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信息资源整合上下功夫。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架构正在由分散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即从部门级单项应用到企业级涵盖生产、营销及财务、人事、设备等环节的整体应用。企业级信息集成将从信息化基础入手,规范统一企业信息化分类和编码,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界面、数据和业务集成的三个步骤。数据中心和企业级门户的建设将成为“十一五”信息规划建设的重点,它将推进电力企业资源整合和企

32、业应用系统的整合,是实现电力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对企业决策支持的重大步骤。企业门户的建设将实现企业信息的集中展现,支持界面的统一访问。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使得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得到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为“十一五”期间最终实现企业业务集成,打破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沟通壁垒,打造新的业务协同环境,提高跨应用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夯实基础。6、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己成规模,应用系统有效地支撑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壮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由“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提供IT服

33、务”转变;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管理”向“面向流程管理”转变;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续效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管理应本着以支撑业务为核心,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的IT治理水平、IT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和IT绩效管理水平,使IT充分发挥其价值。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从人才队伍、资金投入、管理组织等方面为IT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长久发展。第2章 ERP与EAM的概述2.1 ERP综述2.1.1 ERP的含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n

34、er Group。总结制造资源计划MRP(Manufae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现今ERP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概念的ERP就是以MRP的基本思想为核心管理思想,广义的ERP是具有企业资源整合功能的企业信息化中涵盖面最广的系统。狭义ERP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具体地说,是将企业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按照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

35、定生产计划;根据产品结构的层次从属关系,以产品零件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计划基准到排计划,按各种零件与部件的生产周期反推出它们的生产与投入时间和数量,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种物料下达订单的优先级,从而保证在生产需要时所有物料都能配套齐全,不需要时不要过早积压,达到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的目的。可见,狭义ERP的核心思想是以物料管理为基础进行生产计划,通过对物料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企业资源的合理计划和安排,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广义的ERP系统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它是整合企业价值链中主要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为经营者提供最及时、正确、有用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应用

36、。ERP系统可以提供与企业运营有关的所有功能,并且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自动分析信息供管理层制定决策。因此,ERP系统的实施是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过程,也是对企业管理流程重组的过程,并且通过各个模块对企业对生产管理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更好地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为了不引起混淆本文中涉及的ERP系统若不做特殊说明均为狭义的概念。2.1.2 ERP的特点1.整合企业资源广义的ERP的特点在于整合性的企业功能模组,将企业流程做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并利用企业的再造和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有效的整合、管理及配置企业资源,进而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因此ERP的实施不仅是几个功能模块的应用,而是企业级的整体信息

37、系统的整合,也就是要将企业现有的信息管理模块与新投入使用的模块整合,这是一个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使企业信息真正通畅运行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模块间接口、整合的技术问题,同时会进行企业内部结构的大调整和企业流程的再造。因此,ERP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各个方面的配合,投入较大的资源,才能收到成效。2.适用于制造业ERP系统是由MRP演变而来的,它的核心理念是制造资源的规划也就是通过订单预测及管理进行生产计划、物料管理,以达到减少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而制造行业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正是高效的组织生产,提高产品的流动性,实施采购减少库存积压。3.投资大,周期长由于ERP系统涉及范围很广,并且二次开

38、发的工作量大,所以实施周期较长,投资规模大。比较适合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并且管理流程已经比较规范化的企业。2.2 EAM综述2.2.1 EAM的含义Gartner Group公司将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定义为:在资产密集型企业的新建、在建与运行维修中,在不明显增加维修费用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停机时间,增加生产产量的一套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AM是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 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 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 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得以增加收益

39、,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设备维护已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EAM系列产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EAM是以企业资产及其维修管理为核心的商品化应用软件,它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工单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资产管理、作业计划管理、安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报表管理、检修管理、数据采集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管理、决策分析等可选模块。 EAM以资产模型、设备台帐为基础,强化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以工单的创建、审批、执行、关闭为主线,合理、优化地安排相关的人、财、物资

40、源,将传统的被动检修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维修,与实时的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可以实现预防性维护。通过跟踪记录企业全过程的维护历史活动,将维修人员的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范围的智力资本。集成的工业流程与业务流程配置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的授权管理和应用的客户化改造工作。如同ERP的前身是MRPII,EAM的前身则是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只是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了一步,在IT的应用上更加先进。用一句话概括EAM:用计算机系统辅助企业管理好有形资产(如生产设备、厂房设施、交通工具和仪器仪表

41、等),使之物尽其用,能安全运行并保证生态环境不受侵害,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效益、降低维修成本。2.2.2 EAM的特点企业资产管理(EAM)是以资产、设备台账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状态检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企业资产管理(EAM)是个闭环系统,从设备维护的角度看,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维护规划、维护处理、维护分析,数据在企业内部高度共享。EAM的管理,遵循的是“统一管理,分部执行”原则企业管理层制定维修管理目标、规划、财务预算,通过EAM

42、下达给具体维修执行部门,维修部门反馈执行结果集成、汇总信息。企业资产管理(EAM)是个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它包含多个模块:设备管理、维护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等,同时各模块之间又联系得非常紧密,基础信息“一处录入、多处共享”,保证了资产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预留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如与生产运行的实时监控系统集成可以得到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与GIS系统集成可以准确定位到设备的具体位置,与财务管理进行集成可以实时地对设备维护成本进行核算。2.3 ERP与EAM的关系Gartner对ERP的提出,概念上要早于EAM,它针对的是“制造业”的MRP II(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

43、ing Resources Planning)的下一代管理系统,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企业的边界,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供需链制造。所以,以应用行业标准来比较两个概念没有统一性,很多制造业的企业都是资产密集型企业,但诸如电信、港口、能源、矿产等行业并不属于制造业范畴。从目前企业管理软件发展趋势看,ERP主要针对的是流程工业,以改造生产及财务环节为主,是以客户和需求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来展开的;EAM更多则是以产品为中心,围绕着企业本身资产的管理,面向内部的管理来展开;EAM涉及的部门要少、牵涉流程简单。但随着ERP和SCM理论的普及,ERP的概念已不代表一种或一

44、类行业应用软件,把它看作是对企业资源计划与管理的理论概括更加合理,可以认为EAM系统就是针对资产密集型企业的ERP产品,如管理套件供应商SAP所提供的广义ERP系统里就完全涵盖了EAM的范围。简而言之,ERP系统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担负计划的功能,EAM使得这种能力成为可能或者是保障了这种能力的实现。简要对比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后,本文对EAM系统范围主要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以及工单管理等方面。第3章 ERP与EAM在发电企业的应用3.1 发电企业的特征分析3.1.1行业背景基于电力行业对国计民生的要害作用,我国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 “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

45、工业要适当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为改变电力工业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一体化垄断体制,国务院于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治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治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

46、争。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市场将更加开放,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发电企业也在逐渐由纯粹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通过“增产节约”满足社会需求并增加企业效益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目的。由于规模经济的需求,电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生产和治理的信息量剧增,治理工作量日益繁重,为满足企业增加效益的需求,必须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传统的治理方式如报表处理等已日益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而企业综合治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太少,信息集成度不高,成为治理的一大缺陷。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借鉴和引入先进的治理模式

47、,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发电企业经营治理的发展方向。3.1.2发电企业自身特点我国发电企业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所以下面提及的发电厂是火力发电厂。发电企业是电力的生产单位,是电力生产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发电企业是要求高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企业。电力企业是能源工业,是基础工业,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由于电能不能够大规模地储存和运输,所以电能的产、供、销、用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从政治和公共利益上来讲,大面积的突然停电往往会引起社会秩序的严重紊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电企业位于电力生产的源头,特别是这些年来新建的发电机组,规模越来越大,300

48、MW都已经算是小机组了,600MW、100MW机组都很常见了,一台这样的机组非计划停运会对电网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引发一系列连锁的反应。所以,发电企业一贯的宗旨都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电企业应当算做要害部门。 (2) 发电企业是设备密集型企业发电企业中设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发电企业的总资产中,设备投资占90%以上,流动资金不足10%,而一般行业设备投资只占45%左右,所以电力企业在建立时设备投资是巨大的,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电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 发电企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为了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的运行,发电过程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要求相当高。为了达到这种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掌握或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装置,因此,它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 (4) 发电企业是成本密集型企业发电企业发电的原料主要是煤炭,而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发电企业70%以上的成本是用来购买煤炭,而且对煤炭的消耗量巨大。随着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