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限公司二八年 月有限公司名 称 姓 名 职 称总 经 理 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编写人员 经 济 师 工 程 师 助理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 程 师 助理工程师 审 核 高级规划师审 定 高级规划师 目录第一章 概述1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1.2 编制依据及范围11.2.1 编制依据11.2.2 编制范围21.3 建设概况及建设地点21.3.1 建设基本状况21.3.2 项目建设地点2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31.5 结论与建议41.5.1 结论41.5.2 建议4第二章 XX市环境监控中心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5
2、2.1 项目发展现状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2.1 项目建设是我国全面加强环境监控体系建设的需要82.2.2 项目建设可更有效地预防控制92.2.3 项目建设是完善环境监控监测检验系统92.2.4 项目建设是xx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92.2.5 重新选址建设,才能解决目前的用房困难10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方案123.1 项目的功能定位123.2 项目设计原则及规划方案123.2.1 设计原则123.2.2 规划方案133.3 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标准133.3.1 平面布局133.3.2 空间布局143.3.3 项目的建设标准163.4 建筑与结构设计163.4.1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16
3、3.4.2建筑及结构设计17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84.1 建设区域概况184.2 项目建设地点204.3 建设条件204.3.1 气象条件204.3.2 工程地质条件214.3.3 公用工程供应条件21第五章 公用工程方案225.1 给排水及消防225.1.1采用的设计规范和依据225.1.2给水225.1.3排水245.1.4消防255.2 供电照明及防雷275.2.1 编制依据275.2.2 供电现状275.2.3负荷性质285.2.4负荷计算285.2.5变压器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295.2.6 消防控制系统295.2.7 电气照明305.2.8建筑防雷315.3 通风与空调315
4、.3.1 编制依据315.3.2 通风315.3.3 空调325.4 综合布线及智能化系统335.4.1设计标准335.4.2综合布线335.4.3 智能化系统345.5 实验室及设备配置365.5.1 实验室设置365.5.2 仪器设备配置365.6 垂直交通及物流配送43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446.1 节能措施446.1.1 建筑节能446.1.2 电气节能446.2 节水措施44第七章 环境保护467.1 环境保护执行标准467.2. 环境现状467.3 主要污染源分析477.3.1 施工期污染源477.3.2 运行期水污染源477.3.3 运行期空气污染源477.3.4 运行期噪声污染
5、源477.4 环境保护措施487.4.1 施工期污染治理487.4.2 污水处理措施487.4.3 运行期空气、噪声污染的治理48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498.1 设计原则及采用的标准498.1.1 设计原则498.1.2采用的标准498.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508.2.1施工期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508.2.2运营期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508.3 安全卫生措施518.3.1劳动安全措施518.3.2卫生方面措施52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项目招投标539.1实施进度计划设想539.2项目招投标5310.2.1 招标范围5510.2.2 招标方式55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410
6、.15410.255第十一章 5711.1 投资估算5711.1.1 编制依据5711.1.2 编制说明5711.2 资金筹措与运用58第十二章 财务及社会效益分析5912.1 财务评价5912.1.1 财务分析编制依据及说明5912.2 项目成本费用支出5912.3 财务经济指标6012.4 社会效益评价61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213.1 研究结论6213.2 建议62有限公司 第 4 页 Xx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1.1 项目名称:xx市环境监控中心(新建)1.1.2项目承办单位: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1.3
7、项目建设地址:xx城区三角镇坜明村1.1.4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xxx 职务:站长 1.2 编制依据及范围1.2.1 编制依据1.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和的通知(环发2006185号)2. 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3.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的通知(粤环200782号)4. 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20036号)5. 广东省环保局广东省环境管理技术能力规范化建设指南6. xx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x市环境监控中心用房项目的立项批复(梅市发改资200743号)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编号:2007-070号)8. xx
8、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通知书(梅市府办会函200733号)9. 委托 编写的技术咨询合同书1.2.2 编制范围本报告考虑了新建xx市环境监控中心红线范围内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编制范围主要包括拟建中心大楼主体工程以及供水、排水、消防、供电及照明系统、空调、通讯等配套工程,其中配套公用工程考虑了项目总体规模的需求。报告重点论述了xx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的概况、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方案、公用工程方案、投资估算以及社会效益。1.3 建设概况及建设地点1.3.1 建设基本状况据现场勘察及周边建筑物的现状显示,本建设项目场区地形平坦,地基表面未发现明显的活动断裂构造形迹,场地稳定性和建设条件较
9、好。彬芳大道有市政给水管,xx市环境监控中心用水全部采用自来水。根据项目建设和发展的用电要求,xx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项目的电源可从彬芳大道配电线路中用变压器引入。1.3.2 项目建设地点本拟建项目位于xx城区,其具体位置详见下图 图11 项目区位图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序号项目内容单位指标备注1建设用地面积m213720 2建筑总面积m296653建筑密度%124绿地率%27.75容积率0.726地震设防烈度按七度设防7日用水量m3/d76.348变压器容量kVA16009总投资额万元4566其中:建设投资万元3038流动资金万元501.5 结论与建议1
10、.5.1 结论xx市环境管理总体能力建设滞后,已不能适应xx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决策支持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将在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科研和网络化等为基础的环境管理单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实现环境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对加快我市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保管理水平,实现全市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设xx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决策、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全市总体环境管理能力与效益的迫切需要,项目已得到市政府和省环保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因而是可行的。1.5.2 建议1. 本项目的建设用地已经安排落实,立项也已得到批复,建议建设单位抓紧项目的上报审
11、批和各项相关的工作;2. 抓紧落实好项目的投资资金,争取投资资金按时到位,建议上级及政府相关部门和贷款单位按工程计划进度拨贷工程款; 3. 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早作出详细的建设方案,尤其是设置各类化验站、监控网络室及其设施布局应有科学、仔细的布局计划;4. 项目总体布局设计应在水、气、声、绿化、景观等环境要素上体现环保特色。有限公司 第 51 页 第二章 xx市环境监控中心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2.1 项目现状环境管理决策系统是一个有机客体,区域的环境管理监控必须由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监察、环境信息、宣教、技术、网络传输中心及其指挥单位组成。对照国家和广东省环境管理技术能力规范化建设要求,我市环保系统
12、现有单位、从业人员、设施、装备、业务用房等方面都是非常滞后的:市环保监测站:xx市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4年10月,1988年9月更名为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系隶属于xx市环境保护局。是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单位,国家环境监测二级站,是xx市环境管理决策单位中的最主要的基础单位。全站现有职工3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6人。高级工程师8人,占26.7%,工程师8人,占26.7%,助理工程师10人,占33.3% 。设有办公室、综合分析室、测试室、质量控制室和环境研究室五个室,一正三副领导职数配置。人员工资、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现有办公监测用房面积1647.3平方米,监测用
13、车2辆,拥有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监测仪器设备200多台(套)。固定资产原值800多万元。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环境监测为经济和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独立承担和向社会提供环境质量各类要素、污染源监测和环境科研工作数据的监测能力,在当前站房、设备仪器落后,人员少、办公条件简陋的情况下,提出构建“团结、务实、和谐、高效、廉洁、文明”监测站目标。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全面开展了环境质量各要素的监测,通过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各种形式为环境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实施提供技术监督,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4、当前主要工作是:(一)例行环境质量监测。一是做好地表水、空气、酸雨、噪声的常规监测,布设环境空气监测点位3个,酸雨监测点位1个,地表水断面15个,监测点位26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点位6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112个,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23个,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点位5个,每年取得监测数据3万多个。二是做好污染源监测,较好完成省局、市局下达的年度污染源监督监测任务。有效地为污染控制提供了技术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提高了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的公正性。(二)自动监测。市区建成嘉应大学、华侨城、江南华南大道中3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按时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1 个省控酸雨监测点并实现
15、降水采样自动化,做到逢雨必测。地表水方面,在xx市区上游长沙镇建成1 个自动监测站,发布水质周报。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和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有利于及时掌握和实时监控xx市区环境空气和主要流域水质状况、发展趋势,及时地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应急监测。为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我站近年来逐年增加应急监测投入,投入了30多万元,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装备了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小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便携式多种气体分析仪、防护器具等仪器设备。并制定应急方案,整合应急监测技术力量,改变了应急监测能力比较薄弱的状况,确保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及时处理。(四)综合分析。环境质量
16、报告是监测工作的最终成果和表现形式。近年来,我站增强了综合分析技术力量,大力加强综合分析,提高了环境质量报告的综合分析整体水平和时效性。在原有的年报、季报和文字表述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公报、月报、周报、日报、发布类报告和阶段性报告,增加了图片、图示、表格,以多种形式及时向领导、有关方面和公众报告。为及时说清、说准水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达标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环境监察支队:xx市环境监察支队于2003年6月5日挂牌成立,其前身为xx市环境污染监理所,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于1998年9月。历经多次扩编和更名后,目前机构编制为15名,正科级编制。2004年起为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
17、政统发,行政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支队办公地位于xx市梅江区江南华南大道圆缘路,有办公用房319平方米,环境监察专用车3辆、电脑(含便捷式电脑)15台。支队办公设备、各种执法取证装备如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酸度计、噪声测定仪、林格曼仪、水质快速测定仪等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要求。2005年12月通过国家二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验收。支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监督检查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调查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并参与处理,具体实施国家的排污收费制度,受市环保局依法委托,支队的主要职责为:1、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2、依照市环保局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
18、单位或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3、参与全市重大或跨县(市、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的调查处理。承办重大环境信访案件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4、协助调查跨市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5、负责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市环保局批准的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6、负责市级限期治理项目的现场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7、对现场检查和调查中发现的环境行政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立案,并提出处理意见;8、指导、协调全市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负责市级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9、负责排污费财务报表编报汇审工作,参与排污申
19、报核定登记工作;10、开展生态环境监察工作;11、负责组织全市环境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市、县环境监察部门的能力建设、总结、推广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经验;完成市环境保护局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境信息中心、市固体废弃物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这些环境管理决策的基础单位,目前均是纳入编制有15人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但由于办公场所,这些单位目前只好与市环保机关(市政府五楼)28人拥挤在不足400平方米中办公。此外,根据环境管理需要,近期将成立的单位有市环境技术中心、市饮用水源保护办公宅、市环保协会、辐射监测站、在线监测库房等都将面临有人员(编制),但无办公作业场所而无法履行职
20、责的问题与其繁重的业务量相比,xx市环境监测站和监察支队目前紧张的业务用房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全市环保受理中心的两个最基本单位共用一座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的狭小站房,现有的实验室、办公室等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许多现代化的设备无法运行,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业务发展。按照国家环保监测站、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服务人口500万的地级市环境监测机构,其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为63807700平方米。显而易见,当前xx市环境管理(监控)能力远未达到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需要。目前,xx市总人口已超500万,是广东省区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地级市,而市环境管理单位除机关以外,监测、监察、信息、宣
21、教、科研等基础事业单位现有业务用房不足二千平方米,与国家标准要求有很大差距,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模也有较大差距。(例如:深圳市目前仅环境监测中心站拥有工作人员125人,固定资产1.5亿,监测中心大楼占地85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相关情况的现状和计划情况见下表:xx市环境监控中心有关单位人员、业务用房现状与计划情况表机构名称现状国家省环保标准化建设要求(人/m2)我市“十一五”规划人员(人)业务用房(m2)人员(人)业务用房(m2)市环境监测中心站301647150/52501505250市环境监察支队1531980/80080800市环境宣教中心15/1505150
22、市环境信息中心14/805100市环境科学研究所510150市固体废弃物与辐射管理中心315525市环境技术中心8150市饮用水源保护办公室380市环保协会480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200市在线监控等机房300各种会议、培训用房1000公用及管理服务用房8880合计5519662809665注:标准化建设资料: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计划)通知环发200656号;广东省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粤环2004115号;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20036号。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我市全面加强环境监控体系基础工作建设的需要在环境保护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意志、百姓民
23、生的迫切要求的今天,各区域环境管理监控水平就成为当地政府责任与能力的体现。从xx市自身角度来看,其环境基础设施、环保队伍及管理能力远未达到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需要,xx市在大力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任务和压力更加繁重。改善环境,加快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和xx人民的目标。环境管理监控能力的提高是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其中本项目所涉及的办公和业务用房又是最基本的工作,因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对xx市提高环境监控水平、实现科学和绿色发展乃至预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2.2.2 提高环境监控能力是xx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绿色崛起发展的需要区域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由环境
24、监测、监理、信息、宣教、技术等机构组成,各机构在环保局的组织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能,成为环境管理、监控、决策支持系统。例如: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目的是强化监测机构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管监测,形成全面的监测能力和快速反应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地提供准确动态的环境监测数据和高效的监测服务。其能力的高低与人员队伍、设施装备、站场条件是密不可分的。而环境监察、宣教、信息、技术等组成机构的业务能力高低同样以人员、装备、业务环境为基础条件,并以业务办公用房为最先基础。xx市要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就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而环境监控管理能力的高低就成了关键。因此,xx市环境管理、监控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
25、建设和提高主体环境管理能力与效率,为xx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服务。2.2.3 项目建设将有效提升xx环境管理能力 在“十一五”期间,xx市将通过环境监控中心系统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环保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从业人员、设施装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壮大力量,最终建立以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技术等为基础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和实现xx市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实现节能减污目标,建设和谐机制与生态xx、绿色xx提供基础保障。2.2.4 项目建设是国家对环境监控系统标准化建设的需要为了使环境管理监控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和省对各地环保机构规
26、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例如:对东部的地级市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应不少于150人,监测化验室面积3500m2或人均业务用房35m2以上;环境执法监察人员应不少于80人,人均业务用房10m2以上等。而目前xx市的环境监测站和监察支队仅共45人,共用一座九十年代建造,占地218m2,总建筑面积不足2000m2的业务用房,对照标准化建设要求人员编制不足1/5,业务用房不足1/3,当前拥挤的办公室、化验室已无法适应环保工作需要,更无法接纳新化验仪器装配要求。省环保局,市政府领导到现场指导工作时,多次指示改变业务用房严重不足、设施装备滞后的状况,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环保工作。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
27、究报告 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方案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方案3.1 项目的功能定位拟建xx市环境监控中心作为全市环境管理基础和主导综合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七大功能:一、环境质量监测,提供准确、真实的监测数据功能;二、环境监察现场执法、指挥处理环境突发事件功能;三、污染状况在线管理、环保管理决策支持、环境影响评价功能;四、环保宣传教育、信访技术支撑、业务培训功能;五、业务与办公功能;六、环境信息资源网络平台、结点、枢纽功能;七、对外服务咨询功能。3.2 项目设计原则及规划方案3.2.1 设计原则本项目规划应在以下原则和要求下进行:1应满足xx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绿化、装饰
28、、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2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3满足建设标准及规模要求,基本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4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针对xx市环境监控中心的性质及功能,设计应执行现行相应的建设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中心大楼内部布置还应符合消防及卫生要求,并合理地进行内部的交通组织,尽量避免人流的相互干扰。3.2.2 规划方案本拟建xx市环境监控中心位于xx市xx城区江南坜明村区,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3720平方米。xx市环境监控中心的规划包括:监控中心大
29、楼(底层为办公大厅、信访接待室、采样器材室,二楼以上为办公室、各类会议室、化验室、仪器室、在线监控室、电子信息机房、活动室等)、培训中心、广场及道路工程、围墙、室外灯光运动场、园林绿化小品工程、室外排水工程、室外电气工程、室外变压器、室外安保系统、停车场等主要功能,并设有电梯等服务设施。xx市环境监控中心的整体规划布置方案见xx市环境监控中心整体布局方案平面图。3.3 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标准3.3.1 平面布局根据xx市环境监控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地形环境,中心大楼体现出简洁及粗线条的特色。洗手间、消防楼梯及电梯布置于大楼西北端。3.3.2 空间布局中心大楼以功能需要为原则,另外,各楼层在东西端均设
30、有楼梯,北端设有楼梯和电梯。项目建设将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体现环保特色:一、 监控中心小区与周围生态环境及景观相协调、融合。在主体景观上圣洁、使用、安全、优美,视觉感官良好。既体现执法部门科研机构权威严肃,又体现环保、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二、 在结构设计上,考虑节能、御寒、隔热、防尘、防噪音等需要,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采用环保性强的建筑材料等。三、 室内装饰简洁实用、自然光线充足,普遍安装节水、节电和太阳能器具,墙体隔声性能良好。四、 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注重总体绿化布局,其层次、风格与主建筑物交相辉映,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等营造良好的生态视觉景观享受和环保文化品
31、位欣赏。xx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的规模及功能指标详见表3-1。表3-1xx市环境监控中心功能规模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数量备注一中心大楼指标建筑面积十层(含一层半地下室)1检测、化验室 m22000有机、无机分析室,现场采样监测室,生态分析实验室,辐射监测室,自动监测信息室,菌种培植室2业务办公室m240003大、中、小型会议、厅室m210004设备、仪器、网络库房m27006辅助设施及公用场所m2880二其他用房m21085建筑面积合计m29665三主要规划设计指标1总建筑面积m296652建设用地面积m2137203建筑基底面积m216854绿化面积m238905停车场辆476道路广场及其他m2
32、56007建筑密度%12 =25%9容积率0.72=2.03.3.3 项目的建设标准中心大楼的建设应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行条件下力求美观新颖的原则。检测室的地面、墙裙、墙面及项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化验室、实验室等部分化验台台面,通风柜台面,洗涤室的操作台台面,均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排气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实验室、配套、消毒、厕浴等有蒸汽溢出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同时应防止废气、废水、气味、噪声等对建筑物内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楼梯的位置,应同
33、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功能。给排水、供电、消防、通信、综合布线等建设设计要求详见第五章的公用工程方案。3.4 建筑与结构设计3.4.1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37-87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4.2建筑及结构设计1. 建筑设计中心大楼建筑设计,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具体条件来确定,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 场地条件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城区江南坜明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13720平方米。根据现场
34、勘察及了解附近建筑物的情况看,场区地形平坦,地基表面未发现明显的活动断裂构造形迹,场区稳定性较好。3. 结构设计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要求,采用轻质砌体墙及高强砼,以求减轻重量,增加净高,降低基础及结构造价。基础类型建议采用桩基基础,可以根据荷载要求进行详细设计。4. 建筑抗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xx市属于抗震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该标准进行抗震设计。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 建设区域概况xx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 西北接江西省
35、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 至2456之间。xx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全市85的面积为海拨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 土地肥沃、含钾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0.7-21.4,无霜期30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5000毫米。在复杂地形作用下,形成多层次非地带性气候,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多种商品生产基地。xx地下资源丰富,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有煤、铁、铜、 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
36、大理石等种,530多处矿床。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xx市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0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20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77.5万千瓦,地下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xx市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市下辖梅江区(县级)、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兴宁市(县级)、平远县。改革开放以来,xx市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2003年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开放xx战略为先导,建设
37、开放xx、工业xx、生态xx、文化xx的四个xx战略,并将工业xx作为核心,通过推进工业化进程,带动全市其它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来,xx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实施“工业xx”发展战略中,xx市确立了扶持发展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的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重点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四大支柱产业中的xx卷烟厂、梅县发电厂、荷树园电厂、塔牌集团、梅雁电子、恩华集团等骨干企业都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34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
38、一产业增加值77.5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48.89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19.72亿元,增长7.1%。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6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2.443.034.6,对比“九五”末期的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税收收入58.61亿元,比上年增加4.55亿元,增长8.4%。 2006年全市户籍人口为500.9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30.6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28,死亡率为5.35,自然增长率为4.93 。4.2 项目建设地点xx市环境监控
39、中心拟选址于xx市xx城区江南坜明村区,用地面积约13720平方米。项目拟选地址周围道路畅通,交通较为便利。本拟建项目的具体位置详见xx市环境监控中心区域位置图。4.3 建设条件4.3.1 气象条件xx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五岭山脉以南,属于温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据历年气象统计:年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7.3,年均气温21.2左右,夏季常受台风影响,由于受高山阻挡,台风到达时,强度已大大减弱。年最大降雨量为2684.9mm,年均降雨量为1635.0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以西南风为主,静风频率44-50%,平均风速0.9
40、-1.0米/秒,最大风速8.0米/秒,风力小,一般在六级以下。根据多年大气观测的结果,大气环境质量大部分天数处于二级良以上。4.3.2 工程地质条件项目拟建场址已完成土地平整,地势平坦。建设场地目前尚未进行地质勘察,根据附近地块的勘察资料类比,地质大部分为除露岩的燕山期花岗岩,其次为第四系沉积层,部分为中生界的砂页岩层。其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砂、冲洪积砂及残积土。本单元基岩为白垩系中上统东湖段改质粉砂岩及泥灰岩。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场地地震烈度属7度区。4.3.3 公用工程供应条件本项目拟建场址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在火车站站前彬芳大道东侧,电力供给充足。xx市现有水
41、厂2座,总供水能力为每天16万立方米,项目选址供、排水管网完备,供水充足。 第五章 公用工程方案第五章 公用工程方案5.1 给排水及消防5.1.1采用的设计规范和依据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6.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5.1.2给水1. 水源xx市环境监控中心拟建在xx市彬芳大道侧,北面和南面都是
42、区间道,彬芳大道有市政给水管。xx市环境监控中心用水全部采用自来水。2. 用水量xx市环境监控中心用水量详见表5-1。xx市环境监控中心设计用水量100m3/d,平均时用水量为13m3/h,最大时用水量为20m3/h。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公用工程方案表5-1 xx市环境监控中心用水量一览表用水项目用水量标准用水单位时间(h)用水量(m3/d)办公M3850化验室40绿化及其他10共计1303. 给水系统从彬芳大道市政给水管上接入一条给水管DN150,对xx市环境监控中心供生活和消防用水。设储水池200 m3,储存室内消防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1) 室内给水系统室内给水系统采用变频调速设备供水。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布置在泵房内。水泵从储水池200 m3吸水,通过管道扬水至各用水点。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一套:XPQ24-60-3型,Q=24 m3/h,H=60m,N=8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