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林泉高致》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20284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林泉高致》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林泉高致》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林泉高致》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基于林泉高致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朱金水 颜朝辉(莆田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 莆田 莆田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 福建 莆田 )摘 要:分析 林泉高致 转化出山地乡村景观空间自然化、“四可”化、因地制宜等营造原则 提出了虚实相生的空间布局、主次分明的景观配置和诗意化的景观表达等空间景观营造方式 并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认为乡村景观空间营造可从山水绘画理论中汲取营养 营造如画的乡村景观空间 从而提升乡村景观空间的审美效果关键词:林泉高致 山地乡村 空间营造 营造原则 营造方式 画意景观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

2、目()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项目()莆田市科技特派员项目()莆田学院木兰溪综合治理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朱金水()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乡规划方面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年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 各地兴起乡村规划热 各级政府都大力提倡乡村的再规划 旨在构建美好的乡村环境 但是受全球化以及西方思潮的影响 许多农村开始抛弃传统文化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意味和地域特色的景观形式被废弃 村庄规划、建筑第 期朱金水 等:基于

3、 林泉高致 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设计以及景观营造等开始西化 传统的审美空间正在退化 罗马柱、玻璃幕墙等元素随处可见笔直方正的规划形式大行其道 乡村传统文化形式正慢慢被侵噬 回归传统 发挥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乡村空间营造中的作用 营造清新画意般的村庄空间 是现代乡村空间营造的应有之义我国绘画史上产生了诸多精美的山水绘画 形成了丰富的山水绘画理论 这些山水绘画理论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以及独特的空间表现内涵 蕴含着丰富的景观规划思想 这些山水绘画理论独特的审美情趣、空间营造理念与山地乡村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性 将山水绘画理论中的空间审美与营造理念运用于乡村空间规划与景观营造 重构乡村景观 营

4、造充满山水画意的乡村空间 使乡村回归传统与特色 对提升乡村审美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 构建如画的乡村审美空间 可以吸引更多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这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积极意义一、林泉高致与山地乡村景观空间营造的关联性传统山水绘画与山地乡村的空间营造具有相通性 天津大学刘庭风教授指出:画园一体 不仅在于要素的相同 在于空间操作的相似性 更在于美学评价体系的高度一致性 他进一步指出:画论中的六法、六要、六长、三远、六远、六气、四知、四可、四品、三难、四病、十二忌等 同样适用于风景园林设计 传统山水绘画理论中对于位置、结构和布局的阐述 可直接用于园林设计 画论中的神、妙、奇

5、、巧、古、怪、精、适之论 也可为景物审美提供直接依据作为一个审美空间 山地乡村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既要对其进行空间布局 也要对其配置山水、建筑以及景观小品元素等 营造如画的审美意境 可见 山地乡村的创作理念、创作元素和空间营造的目的性与山水绘画理论高度一致 所以山水画理论同样适用于山地乡村的空间营造 有学者指出 中国的传统乡村与山水画同根同源乡村审美空间与山水画有相似的特质与空间结构 有一脉相承的哲学根基林泉高致由宋代画家郭熙之子郭思编著 概述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 分为 山水训 画意 画诀 画题 画记 画格拾遗 篇 它是山水画走向成熟后对山水绘画的理论总结 其中 山水训 画意 画诀 画题 画

6、记等篇章中对山水画的创作、空间布局、景观配置等均有精辟的论述 其中关于山水空间布局、景观配置的思想可转化为现代景观设计方法 可为山地乡村的景观空间营造提供理论指导二、从林泉高致看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的营造原则 自然化原则在 林泉高致 的开篇 郭熙就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推崇与喜爱:“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 其旨安在?丘园素养 所常处也 泉石啸傲 所常乐也 渔樵隐逸 所常适也 猿鹤飞鸣 所常亲也 尘嚣缰锁 此人情所常厌也 烟霞仙圣 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论述君子希望摆脱尘嚣的缰锁 向往乡村隐逸般的田园生活 喜爱自然野趣的山水风光 而非人工的景观 同样 古人推崇自然 老子曰: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

7、法自然 老子以效法自然为最高原则 在各种绘画理论中 自然也被置于最高的层次 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 中将画列为五等 依次为谨细、精、妙、神、自然 他指出:“夫失于自然而后神 失于神而后妙 失于妙而后精 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神者为上品之中 妙者为上品之下 精者为中品之上 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刘道醇在 宋朝名画评 中把自然化的作品列于神品:“笔势高迈 生于自然 故列神品”董其昌 画禅室论画:“画家以神品为宗极 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 曰出于自然而后神也”可见 自然化是画家在绘画空间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而现实中的自然山水同样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目标 游览自然山水景观 可以开拓心胸 盛

8、大士有云:“唯自然之景 活泼泼地”现代城市人在生活的压力以及凡尘俗事 年 月的困扰下 同样希望寻找清新雅寂的山水之地游览自然山水景色 舒缓压力 怡情养性 而自然画意般的山地乡村审美空间 则成为城市人休闲旅游与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所以乡村画意空间无需过多人为的营造 应摆脱人工斧凿的痕迹 保留乡村自然山水的野趣 呈现乡村山水景观独有的特色及韵味 才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空间 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 因此 乡村空间的营造需自然化“四可”原则“四可”即指“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林泉高致 有云:“世之笃论 谓山水有可行者 有可望者 有可游者 有可居者 画凡至此 皆入妙品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

9、游可居之为得 何者?观今山川 地占数百里 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 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 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 正为此佳处故也”郭熙认为世人对山水有一个明确的看法:自然界的山水有些可以在其中漫步 有些可以登高观望 有些能够让人畅游其间 有些适合让人居住其间 但是他同时也认为“可行”和“可望”的山水不如“可游”和“可居”的山水 从逻辑上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景形成一种起承转合的递进关系“可行”为起 大凡山水空间 首先需能供人行走 须有较为完善的道路系统 尤其对于山地乡村而言“可行”的道路系统尤其重要 只有构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才能有后续的“可望”“可游”“可居”“可望”为承“可望”是在“

10、可行”的基础上有可以四处观望之风光 同时承接“可游”“可居”“可游”为转 在“可行”和“可望”的基础上空间景观进一步深入 有可供人游玩的景观设施 给人以身心的体验“可居”为合 可以给人以诗意的栖居 在“可行”“可望”的山水空间中 人是一个欣赏者和旁观者 物与人是分离的 山水空间所带来的愉悦感是一种浅层次的生理愉悦 而在“可游”“可居”的山水空间中人是一个融入者 观者与山水外相妙然契合 使观者成为丘壑之人 成为山水之中自在悠游的享受者“可行”“可望”的空间景观是基础、是前奏“可游”“可居”的空间景观是在“可行”“可望”基础上的深入与发展 是山水空间中的核心部分 一个山地乡村空间 合“可行、可望、

11、可游、可居”四种品格于一体 必然构成一个具有画意的审美空间 目前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 乡村空间营造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但可以肯定的是 和谐的人地关系以及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是乡村空间构建所追求的目标 而这一目标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念不谋而合 尤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大背景下 不同的人群对山村的景观有不同的需求 既有行望之人 也有游居之客 所以山地乡村的空间营造既要营造“可行”“可望”之景 也需构建“可游”“可居”之景 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功能合理的画意空间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达到“见青烟白道而思行 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 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的效果 从而推动山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因

12、此 山地乡村的空间营造需“四可”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是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直被空间规划设计所遵循 汉代的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就提出“夫筑城郭 立仓库 因地制宜”意思是空间的营造与规划需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 在 林泉高致 中也有相关的论述:“山有戴土 山有戴石 土山戴石 林木瘦耸 石山戴土 林木肥茂 木有在山 木有在水 在山者土厚之处 有千尺之松 在水者土薄之处 有数尺之荣 水有流水 石有盘石 水有瀑布 石有怪石 瀑布练飞于林表 怪石常蹲于路隅大松大石必画于大坡大岸之上 不可作于浅滩平渚之边”从景观地理学的角度来看 这一论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条

13、件 不同地理环境导致不同的景观特征 因此乡村空间营造需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来配置相应的景观 二是在空间的合适位置配置合适的景观 不同的景观要布置得宜、物得其所 即“山势高低 树木大小 楼阁人物 一一位置得所”瀑布须从树林之上飞落才有气势 怪石需置于路角第 期朱金水 等:基于 林泉高致 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才有效果 大松大石置于大坡大岸之上才有效用 位置相戾 多属赘疣 恰如其位 妙境自生 所以在山地乡村空间营造中 每一景物要配置在最合适的位置 景物的组合和空间关系要达到“不可移”的效果 空间中的各类景物需根据地理特征进行精心剪裁、斟酌尽善 方能显其神韵三、从林泉高致看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

14、的营造方式 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种重要的空间营造方式林泉高致画诀 开篇就提出:“凡经营下笔 必全天地 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 上留天之地位 下留地之地位 中间方立意定景 见世之初学 遽把笔下去 率尔立意触情 涂抹满幅 看之填塞人目 已令人意不快 哪得取赏于潇洒 见情于高大哉?”郭熙不仅指出了满幅涂抹的弊病 也提出了“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的三分式构图法 三分构图也被后世许多画家所采用如沈题在 画尘 中提到:“大痴谓画须留天地之位 常法也”王概在 芥子园画传 中也将郭熙的三分式构图法作为绘画的法则之一从构图上看 上留天、下留地属于留白 属虚空

15、 而中间景物区域则属于实景 从而形成了构图上的虚实 除此之外 在实景部分亦有虚实之法 林泉高致 中提出:“正面溪山林木 盘折委曲 铺设其景而来 不厌其详 所以足人目之近寻也 旁边平远 峤岭重叠钩连缥缈而去不厌其远 所以极人目之旷望也”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 空间景观既要有不厌其详的景物以满足游人近距离欣赏 也要有不厌其远、极人目之旷望的缥缈之景 不厌其详的近景属实景 不厌其远的缥缈之景属虚景 一远一近 一虚一实 成一流荡世界 画荃 中也说:“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山地乡村空间中的各要素与山水绘画空间中的要素基本一致 因此 山地乡村空间中的景观布置需得虚实相生之法 方可产生画境般的效果对于山地乡

16、村而言 山体、房屋建筑等大物为大景 占据较多空间 可归之为实处 而植被、水草、道路系统等为小景 空间占有较小则可归之为虚处 山地乡村空间的虚实营造要因地制宜按以下方式来进行 一是虚实、疏密分开的集中布局形式 以人居聚落区、山体空间为实 在人居聚落区规划较为密集的房屋建筑 形成实空间 其他区域如道路、植被、景观小品等区域则规划为虚空间 在整体上形成一密一疏的布局形式 如图 所示的村庄 村庄的建筑、山体等实空间与植被、作物等虚空间为分开布局 形成一疏一密的布局形式 二是虚实穿插布局 即在房屋建筑、山体等实景之中穿插景观道路、景观小品等 形成虚实相间、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 正如 林泉高致 所云:“店舍

17、依溪不依水冲 依溪以近水 不依水冲以为害 或有依水冲者 水虽冲之必无水害处也 村落依陆不依山倚陆以便耕 不依山以为耕远 或有依山者 山之间必有可耕之处”这一论述虽然是关于景观功能设置的 但同时也可看成虚实设计之法 这一论述中的店舍、村落、大山等均为大景 为实处而溪水、陆地等则为小景 为虚处 村落依山山之间必有可耕之处 说明实景需配置以虚处产生虚实变化 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如图 所示的村庄 在民居建筑区域穿插布置植被、作物、水体等景观 形成了疏密交错排列的空间布局图 一密一疏的村庄布局图 疏密交错的村庄布局 年 月 主次分明、和谐统一的景观配置一个山地乡村有多种景观 除山体等景观大物外 还有树石

18、、林木、水体、屋宇等 对这些景观元素不能随意规划 需巧妙合理布置才能形成具有山水意蕴的景观空间林泉高致 有云:“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木为毛发 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 以亭榭为眉目 以鱼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 得亭榭而明快 得渔钓而旷落 此山水之布置也”郭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论述了山水景观的配置方法 将山水各部分统一于一种生命有机体之中 在这种有机统一体中 山水各景观要素得到和谐统一 李澄叟画山水诀 有云:“先立宾主之位 次定远近之势 然后穿凿景物 摆布高低”说明山水景观等配置需有主次之分 山地乡村中景观的主次之法有二 一是树立宗主性景观 在 林泉高致 中

19、郭熙提出:画山要画一座主宰众山的堂堂大山 成为宗主性山脉 其余山岭、丘陵、沟壑等向其朝会 以其为中心 整个画面空间才有中心 山地乡村中虽具有多种景观但在这些景观中需确立具有统领性的景观 使它成为整个村庄中最重要或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成为所有景观的中心 确立了统领性的景观 其余景观才有归宿感和统一感 空间才有主次 可选择一些特殊的标志性建筑、著名风景山脉等作为山地乡村的宗主性景观 其余众景观以其为中心 主次分明 如莆田湄洲岛妈祖文化园中的妈祖雕像(如图 所示)该雕像是整个园区的宗主性景观 统领其他景观 其余景观以其为中心 形成了主次分明的景观格局 二是局部突出重点景观 如林木配置 可选定一两株为众

20、木之表 在姿态或位置上优于其他树木 成为当家之树 然后再分布以藤萝草木 杂窠小卉穿插其中 掩映成趣 分出远近层次 树之美态才可显现 如图 所示的古树景观 该树无论在体量与姿态上都优于其他树木 周围草木与花草小卉等围绕左右 更衬托出古树的优美 因此在局部景观组合中 要突出重点景观 林木植物组合要树立众木之表 屋宇建筑群等要突出重点建筑 通过树立宗主性景观和突出重点景观等方式 可形成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的景观格局图 妈祖雕像景观图 古树景观 诗情画意的景观表达宋代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他的诗句精炼地指出了诗画之间的关系 苏轼也指出:“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他评王维诗画有云:“味摩

21、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说明诗歌与绘画具有密切的关系 诗可以助画 画可以成诗 诗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在 林泉高致 中 郭熙也提到他从优秀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的经历 他在闲暇之日 阅读浏览晋唐以来的诗句 其中美好的诗句 有的把他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有的能将所他见之景描绘出来 因此 其子郭思也广泛搜引那些能够启发思维又有助于描画的清篇佳句 献给郭熙 以助其绘画构思 清代的孔衍栻也指出:“余作画每取古人佳句 借其触动 易于落想 然后层层画去”这些论述均说明诗歌可以引发联想与佳思 对绘画意境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山地乡村空间的营造可以结合山水诗词来进行 一是借助山水风景诗词 中国诗

22、词文化渊远流长 在漫长的第 期朱金水 等:基于 林泉高致 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山水诗词 如:“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犬眠花影地 牛牧雨声陂”等等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同时还产生了美妙的意境 其中雨、舟、水、群鸥、芦苇、犬、牛等是山水诗词中常见的元素 同时也是造境的重要元素 而这些元素亦是山地乡村中常见的景物 将这些诗词佳句所描绘的山水、景观等元素提炼转化 结合实际的山地乡村空间 转译为山地乡村中具体的景观形式与组合 从而与名篇诗句建立关联 将诗句中的意象之景转化为山村的实

23、际之景 可得到画境般的效果 二是将景观进行诗意化命名与表达 林泉高致 对春夏秋冬、四时烟云、阴晴风雨等景色就有不同的命名 如早春残雪、早春雨霁、早春烟雨、夏山雨霁、平川返照、僧归溪寺等 每一个命名都充满诗情画意 当诗意的题名与如画的景色相结合 可引发人们的联想由此而产生诗意 因此 乡村中的景观可以进行诗意化命名 或者结合景观与地域文化进行特色化命名 强化景观特色 将景观的空间表达进行诗意化延伸 激发人们的感性情绪 令人生出相应诗情 在视觉的感受中联通诗意的想象 如福建省莆田市二十四景之一的“锦江春色”景观(如图 所示)该景观名称来源于杜甫的名篇登楼 中的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24、由民国时期政要林森亲笔题词 使人在诗意的想象中感受历史的画面 增添了该处景观的诗情画意图 诗意的景观表达四、案例分析以上所提炼的山地乡村空间营造原则与方式 可用于指导山地乡村景观空间的营造 下面以象峰村为例来阐述运用上述原则与方式的过程 象峰村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辖村 全村面积约 现有 个村民小组 居民 户 总人口 多人 村域内山地面积约 果园面积约 耕地面积约 森林覆盖率达 象峰村三面环山 呈不规则的漏斗状 为典型的山地乡村在空间布局方面 整个村庄规划为 个景观功能区(如图 所示)分别为人居聚落区(可居)、滨水景观带(可游、可望)、自然山林风景区(可望)、游居体验区(可游、可居)形

25、成一带三区的景观格局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 整个村庄空间布局疏密交错 以人居聚落区的屋宇建筑、自然山林风景区的自然山体所占空间为实空间 以游居体验区以及滨水景观带中的水体、道路、植被等所处空间为虚空间 即民居建筑、山体等大物与道路、植被、水草等交错布置 形成虚实相间的空间 村庄在整体上保留了自然的面貌 没有过多人工修饰的痕迹 呈现出自然乡野之态 如图 所示图 象峰村景观功能分区在景观配置方面 主要有两种营造方式 一是重点打造核心景观区域(如图 所示的区域)该区域为整个村庄的核心景观区 是整个村庄的统领性景观区 该区域共有 处景观 即“三桥共越”(图 中的 处 实景如图 所示)、“西隐飞瀑”(图 中

26、的 处 实景如图 所示)和“观音亭”(图 中的 处 实景如图 年 月图 象峰村自然风貌所示)“三桥共越”为整个村庄的中的重点景观之一 从底部的古桥到上方的石拱渡槽桥和现代公路桥 三桥横跨在溪谷两旁的峭壁之上 呈上下叠加之态 两旁植物与溪谷溪水交相辉映更衬托出三桥的壮观 西隐飞瀑落差达十余米溪水从上飞流直下 虽无“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 但也有几分“白练如飞”的美态 观音亭是合祭祀与观景于一体的场所 该亭既是供奉观音的场所 也是良好的观景平台 该处视野较为开阔 游人登上平台 既可远眺各方之景 又可俯观近景 远望之 飘飘渺渺 有平远之势近观之 景色尽收眼底 一远一近 一推一挽意境自生 二是沿溪打造游

27、览观光景观带 在图 所示的 处打造游玩区 该处地势较开阔 溪水在此汇聚 溪边有亭 水中有石 可供休闲与垂钓 水、石、亭、渔钓之意象融合一体 以营造一种明快旷落的意境(如图 所示)同时 沿溪曲折而上 或开阔或闭塞 或迂回或平直 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 丰富游览体验(如图 所示)图 核心景观区图 三桥共越图 西隐飞瀑图 观音亭图 游玩区图 溪边风景第 期朱金水 等:基于 林泉高致 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 在景观表达方面 主要通过景观的诗意化命名来为空间增色 南宋词人刘克庄(福建莆田人)有诗云:“灯窗磨岁月 竹帛勒功名 晦迹溪西隐 终身谷口耕 似山犹有漏 于佛悟无生 尚喜家驹骏 何惭辅嗣甥”诗句中

28、“西隐”与溪水、耕种等意象相关联 所以该村主要景观以“西隐”二字来命名 如“西隐飞瀑”“西隐亭”等通过上述方式 象峰村整体空间环境有了较大提升 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 象峰村为“国家森林乡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五、结语综上 林泉高致 不仅是一部关于山水绘画的优秀理论著作 同时也是一部关于山水空间营造的优秀之作 凝结着作者对山水景观空间的理解与智慧 其中对山水景观配置以及空间营造的论述 可作为乡村环境空间营造的理论指导当代空间规划设计研究者可深入探索 林泉高致 关于空间表现的内涵与意义 从中挖掘独特的空间营造之法 以服务于当代乡村的环境空间设计 推动中华优秀山水文化在乡

29、村中的创造性转化 更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释:文中图片来源:图 来源于江南都市网(:./.)图 来源于莆田新闻(:./)图 来源于浦江微讯(:./)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拍或自绘参考文献: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刘庭风.画境景观美学.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姚亦锋.探索构建乡村“画意”审美空间.城市规划():.周晖晖.基于四可论视角的乡村景观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郭熙.林泉高致.郭思 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北京:中华书局:.王东 李朝阳.城乡中国视域:环境设计介入乡村振兴的学理思考.家具与室内装饰():.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徐步.中国山水画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新).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振益 蒋海霞 张超.传统美学逻辑下的当代中式家具设计研究.包装工程():.陈中铭 陈波 冯璋斐 等.基于传统绘画“六法论”的园林画境景观设计途径.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 杨聪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