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脑-肠轴”探讨调神和胃法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思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20179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脑-肠轴”探讨调神和胃法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思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脑-肠轴”探讨调神和胃法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思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脑-肠轴”探讨调神和胃法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思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24 卷第 8 期913思路与方法913基于“脑-肠轴”探讨调神和胃法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思路黄江涛,曹雅茜,张思渊,刘懿凤,胡 洋,谭王琪,武峻艳(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摘要 单纯性肥胖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易反复的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脑-肠轴理论将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功能相互联系,弥补了以往治疗单纯性肥胖对精神、情志、心理等因素的忽视。从脑-肠轴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中医学、西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运用调神和胃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内关、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穴治疗单纯性肥胖,希望可以为临床治愈单纯性

2、肥胖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脑-肠轴;调神和胃;针刺中图分类号:R589.2;R24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63/ki.2096-7403.2023.08.19Exploration of the idea of treating simple obesity with acupuncture by regulating the spirit and harmonizing the stomach based on“brain-gut axis”HuangJiangtao,CaoYaqian,ZhangSiyuan,LiuYifeng,HuYang,TanWan

3、gqi,WuJunyan(Sh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nzhongShanxi030619)Abstract Simpleobesityisacommonchronicdiseasewithhighprevalenceandeasyrecurrence.Withtheimprovementoflivingstandards,itsincidenceisincreasingyearbyyear.Thebrain-gutaxistheoryconnectsthefunction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andgastrointe

4、stinaltract,whichmakesupfortheneglectofmental,emotionalandpsychologicalfactorsinthetreatmentofsimpleobesity.Basedonthebrain-gutaxistheory,thispaperanalyzestheunderstandingofsimpleobesityin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ItishopedthatthetreatmentofsimpleobesitywithacupunctureatBaihui,Sishencong,Yi

5、ntang,Neiguan,Zhongwan,Tianshu,Zusanli,FenglongandYinlingquanacupointsbyregulatingthespiritandharmonizingthestomachcanprovidecertainreferenceforclinicalcureofsimpleobesity.Keywords simpleobesity;brain-gutaxis;regulatingthespiritandharmonizingthestomach;acupuncture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04174)作者简介 黄江涛,硕士

6、,Email:通讯作者 武峻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单纯性肥胖(simpleobesity,SO)又称原发性肥胖,是指无明显病因导致的以脂肪囤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1。近30年来我国居民的肥胖率迅速上涨,其中成人肥胖率由3.6%提高至16.4%2。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研究发现的机制主要有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生活方式改变、下丘脑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分化功能异常、肠道菌群失衡等3。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青年肥胖患者中26%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且负性情绪与进食行为呈正性相关4,无节制地进食必然导致能量过度摄入,从而引

7、发肥胖5。可见,单纯性肥胖与精神情志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本研究从脑-肠轴理论出发,探讨调神和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思路,希望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一定的参考。1 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1.1 病因病机单纯性肥胖属于中医学“肥胖”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对肥胖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阐述。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 载土形人多五官宽厚、四肢敦厚重实、脉多厚而柔,水形人多五官肥大、四肢圆满而厚、脉沉,认为肥胖的发病多与先天禀赋有关6;素问 奇病论 提到“数食甘美必多肥也”,饮食不节则脾失健运、胃失受纳,聚湿生痰,导致肥胖发生;素问 宣明五气篇曰“久坐伤肉,久卧伤气”,认为少动安逸,则痰湿停聚发为肥

8、胖;此外情志内伤也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灵枢 本脏 曰“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致津液输布失常,湿浊滞留而形成肥胖7。综上,中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基本病2023 Vol.24 No.8914思路与方法914机总属阳气衰微,痰湿偏盛,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1.2 神与胃关系密切神的产生与脾胃息息相关,脾胃为水谷之海,脾胃论云“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胃病则气血匮乏,无以养神而气短、精神少8。可见胃为神提供物质基础。从经络角度看,“胃经是动则病”以神志类疾病为主,“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胃肠发生疾病会使神志

9、异常,可见,胃与神关系密切。从脏腑角度看,脑的生成充养与胃肠功能相互为用。一方面,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统管五脏神并调五脏之阴阳,胃肠作为人体脏腑之一,受脑之元神主宰;另一方面,脑为髓海,脑髓之充养离不开胃肠之运化。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依靠其运化功能将精微物质上输脑髓,构成脑神的物质基础9。2 西医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2.1 发病因素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发病因素繁多,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社会生活因素(如高能量饮食、运动缺乏、生活节律紊乱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不良情绪)、下丘脑功能异常均会引起肥胖。西医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药物、运动、行为、饮食疗法及手术

10、等干预方式。2.2 脑-肠轴理论脑-肠轴理论的发展对胃肠道及内分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脑-肠轴包含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肠道微生物,其中任何一个神经通路失调都会引起胃肠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单纯性肥胖10。赵小琪等11通过系列研究发现肽YY(PYY)、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胆囊收缩素(CCK)等均参与中枢食欲调节,与单纯性肥胖密切相关。在人体的微生态系统中,肠道菌群扮演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体的吸收、代谢以及屏障保护等方面12。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人体摄入的食物等,将其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若个体的摄食量发生改变,则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将被破坏

11、,从而带来身体质量指数(BMI)失调。下丘脑为调节食欲的中枢,研究发现脑-肠轴通过下丘脑协同肠道激素参与动物的食欲调节,从而介导肥胖的发生,下丘脑表达并参与食欲或能量代谢平衡调节的基因在肥胖发病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脑-肠轴理论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情志因素对本病的影响,采用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如正念减肥法,对肥胖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13。3 脑-肠轴理论与调神和胃针法脑-肠轴是大脑与肠道互相沟通的一条双向调节轴,主要由肠神经系统、神经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构成,可影响胃肠道的动力14。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若神机失用,则百病

12、多生。脾胃作为后天之补充,运化有常,将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上注于脑,使脑有所充,神有所养,则百病皆消。“调神”即调节大脑功能,从脑-肠轴理论来看,亦可调节胃肠道功能;“和胃”即调节脾胃功能,使其更好地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脑髓,在现代医学理论,则是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菌群数量,通过上行途径调节大脑的功能。脑与肠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导师武峻艳提出的调神和胃针法立足于中医整体思维,与西医脑-肠轴理论相结合,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相互交融的产物,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除局部治疗外,不仅要关注脾胃后天之本,更要关注神的调节作用,通过从脑治胃肠、脑肠共治,从而改善胃肠功能,调神和胃针法便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应运而生。4

13、 调神和胃法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思路单纯性肥胖患者除具有体重超常的症状外,常伴有焦虑、抑郁、自卑等情志异常。近年来,随着居民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往往会导致人们生活节律紊乱、暴饮暴食,从而引发肥胖,这也是当今肥胖率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肥胖与不良情绪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5。目前,中西医治疗本病均从局部入手,以减轻脂肪堆积过多为主,而忽视了精神、情志、心理等因素对本病的2023 年第 24 卷第 8 期915思路与方法915影响。导师武峻艳从事针灸治疗脑病临床多年,基于脑-肠轴理论,并结合目前单纯性肥胖治疗现状和临床经验,创新性地提出运用调神和胃法

14、针刺治疗本病。在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中不仅调理脾胃,加强中焦运化,更重视调神,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本病的影响。通过深度挖掘调神配穴达到从脑治胃肠、脑肠共治的目的,以提高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4.1 调神和胃法选穴思路导师常选用的和胃穴位为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用以化痰祛湿,调理脾胃。作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特色针法,下面将着重介绍调神穴位,包括百会、四神聪、印堂、内关穴。调节脑神首选督脉穴位,难经 二十八难 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循身之背,与大脑联系密切。首选百会,取“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脑对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起主宰作用”之意。针

15、刺百会可增加大脑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进而改善大脑功能,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16。巅顶为阳气之位,四神聪穴居于巅顶,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穴,前后2穴位于督脉的循行线上,左右2穴位于足太阳经脉。督脉“入属于脑”“贯脊属肾”,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针刺四神聪穴可调节全身之经气,具有健脑安神益智之功效。印堂穴位于前额部两眉头之间,由三叉神经支配,针刺能引起皮质兴奋性改变,与中枢调节有关,通过神经或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于肠道,调节胃肠道动力17。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具有宁心安神和胃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对大鼠孤束核神经元

16、活动有显著激活作用,可促进胃运动。以上调神穴位配合和胃穴位,共奏和胃通腑、降浊消脂之功。4.2 调神对肥胖有重要影响灵枢 本神 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调神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调神是针刺治疗疾病的核心宗旨,也是中医学治病求本和注重整体观念的体现18。神分元神、识神、欲神3种16。元神为先天产生,脑为“元神之府”,是神中最重要的部分,主宰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是藏于人体内最深层的运行规律及原始内驱力的来源17;识神为思虑神,是在脑的调控下,并基于心的“任物”功能,主要承担和处理外界的客观事物,比如各种意识、思维活动及认知客观事物的整个过程;欲神,主要与人的情感、欲望、需求有关,在识

17、神基础之上产生,包括各种内在的欲念冲动等19。人体整个进食过程的完成是元神、识神、欲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元神这种深层次的需要是形成进食欲望的基础,在欲神驱动下,自我形成进食观念,这种自主思维就是所谓的识神,包括对食物的认知以及进食的行为活动。识神是进食过程的常规诱因,也是进食的必须途径。肥胖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体内在深藏的欲念冲动,导致饮食无节制,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打破了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最终导致肥胖发生。肥胖的病机总属痰湿偏盛,目前治疗多从脾胃论治,对精神因素对本病带来的影响不够重视,因此增加调神配穴是提高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关键,不仅能和胃通腑、降浊消脂,更能改善患者情志失常的

18、状态,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5 小 结从中医学来看,脑主神明,统领五脏神中的脾胃之神;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充养脑髓,为神提供物质基础,二者相互影响。从西医学来看,脑-肠轴理论是大脑与胃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通路,脑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等通路调节胃肠动力,胃肠道中的肠道菌群、脑肠肽又可影响脑的功能。近年来,从脑-肠轴理论探讨胃肠道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20,导师基于中西医对于单纯性肥胖的认识,在脑-肠轴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调神和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望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今后仍需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加以证实。参考文献1 游翕,张林,姚俊鹏,等.针刺治疗单纯性

19、肥胖随机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报告质量评价J.世界中医药,2022,17(20):2873-2880.2 杜立杰,杜丽坤,周海丽.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0,37(2):129-131.2023 Vol.24 No.8916思路与方法9163 HelenaB,RouxCWL,MarcoB.Thegut-brainaxisinobesityJ.BestPractResClinGastroenterol,2014,28(4):559-571.4 孙璐,高凌.负性情绪与肥胖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3):382-385.5 刘文俐,蔡太生,朱虹.抑

20、郁、焦虑、压力与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5):841-843.6 陈邵涛,张晓林,仲崇文.腹部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优选方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1):5279-5281.7 张泓雨,苑滋潭,朱杰,等.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1):117-121.8 位燕,李敦清.论神与脾胃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31-533.9 张伯瑞.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88.10 高飞,刘铁钢,白辰.脑肠轴与胃肠动力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

21、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6):520-524.11 赵小琪,黄英,杨明华,等.脑肠肽与饮食诱导型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1):41-44,61.12 McleanMH,DieguezD,MillerLM,etal.DoesthemicrobiotaplayaroleinthepathogenesisofautoimmunediseasesJ.Gut,2015,64(2):32-34.13 路娜,邓跃扬,黄敏娜.正念疗法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研究J.天津中医药,2023,40(3):350-354.14 王雪,白春瑶,王晓燕,等.基于脑肠轴理

22、论探讨调神和胃法防治胃肠功能紊乱的诊疗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6):1415-1417.15 杨丹.脾胃为五脏藏神关键及针刺足三里干预抑郁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16 李桂侠,王处渊,王健.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治疗技术与应用J.世界中医药,2021,16(23):3561-3569.17 王月华,王维峰,薛聆.王维峰主任医师“心脑从神”学术观点发微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5):861-867.18 曹江鹏,袁爱红,邵俊,等.近 5 年调神针法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19(6):76-79.19 欧志光

23、.灵龟八法针刺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疗效及血糖、血脂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20 刘秦浪,孙林梅,孙慧,等.从脑肠轴探讨功能性便秘伴情绪异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2,17(4):579-582,589.(编辑:梁葆朱)和湿热质,通过调整患者的偏颇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变,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其次对负面情绪重的患者要通过心理健康宣讲等手段调节其负面情绪,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参考文献1 许海健,朱倩,丁康,等.黄芩苷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219-223.2 汪永华,孙层,崔婷,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心理状态的

24、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5):2877-2881,2920.3 杨晨,张涛,郭宇,等.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多维度辨治思路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6):635-639.4 闫圣,王琦,张潞潞,等.溃疡性结肠炎 辨体-辨病-辨证 诊疗思路J.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00-1103.5 鲁香凤,秦伟娜,耿运玲.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影响因素及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6140-6144.6 陈静,吴芹萍,范锡义,等.基于中医体质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7):27-31.7

25、 吴开春,梁洁,冉志华,等.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 年 北京)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796-813.8 刘四军,周成成,林秋姗,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简化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8):1734-1739.9 田银娣,王怡恺,李静,等.焦虑和抑郁量表在肝硬化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信效度评价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1):105-108.10 纪茜茜,侯晓菲,仲颖,等.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穴运用规律分析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3):161-165.11 贾志新,冯五金.冯五金老中医辨治经验J.山西中医

26、药大学学报,2020,21(3):207-209.12 李伟,徐伟,李雪颂.基于体质学说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体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3):69-72,104.13 匡琪,王爱祥,向瑶.心理因素、肠道菌群、环境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1,38(5):742-745,749.14 高磊,张英剑,刘晓敏,等.不同发病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21,42(11):1342-1346.15 孙凯,李晟玮,赵正军,等.溃疡性结肠炎血清学指标、中医分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9):57-61.(编辑:梁葆朱)(上接第 89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