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18377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3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1 .1:500.1:500 地形测绘地形测绘技技 术术 总总 结结编写单位(盖章):编写单位(盖章):编编 写写 人:人:年年 月月 日日 审核意见:审核意见:审审 核核 人:人:年年 月月 日日.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2目目 录录1 概述概述.11.1 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来源及目的.11.2 工作量工作量.1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11.3.1 任务的安排.11.3.2 任务完成情况.2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21.4.1 测区概况.2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3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技术

2、设计执行情况.32.1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32.2 技术执行情况技术执行情况.3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3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42.2.3 时间系统.42.2.4 主要精度指标.42.3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42.4 1:500 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测绘.52.4.1 基本要求.5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52.4.3 地形图的编辑.7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82.6 经验教训及建议经验教训及建议.92.6.1 经验教训.92.6.2 建议.9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10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

3、清单.11.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1.1:500.1:500 地形测绘地形测绘技技 术术 总总 结结1 概述概述1.1 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来源及目的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特作如下总结。1.2 工作量工作量1、布设了 GNSS 一级控制网点 4 点;2、施测了 GNSS-RTK 图根点 119 点;3、完成 1:500 全野外数字化测图 3.52。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1.3.1 任务的安排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

4、表 1-1)表 1-1职务/岗位人数备注项目经理兼技术负责1工程师质检员1工程师安全员1助理工程师控制测量4助理工程师 2 人,技术员 2 人碎部测图10助理工程师 5 人,技术员 5 人总计17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 1-2)表 1-2序号类型数量型号技术指标设备来源使用情况1GNSS 接收机3中海达 V30 H:10mm+1ppm V:20mm+1ppm自购图根控制.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2序号类型数量型号技术指标设备来源使用情况3全站仪5见检定证书复印件自购地形图测绘4计算机10便携式自购全部作业过程5计算机2戴尔(台式机)自购数据汇总6绘图仪1HP510(A1)自购全部作业

5、过程7打印机1HP1280(A3)自购全部作业过程8数码相机1CANON IPX987 自购全部作业过程3、应用软件情况(见表 1-3)表 1-3序号名称用途1南方 CASS 9.1 地形地籍成图系统图形编辑2AutoCAD 2004/2006辅助图形编辑3Windows XP/7操作系统4Office 2003/2007办公软件1.3.2 任务完成情况按合同要求,本项目于 2013 年 6 月 10 日进场,30 天内完成了所有内外业及检查工作,并向业主提交了合格的测绘成果。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1.4.1 测区概况本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304410731

6、46,北纬0920311138,直线距离从北到南约 4 公里,从东到西约 1.6 公里。测区交通通讯便利,但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茂密,通视困难。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1、已知点成果资料本次平面首级控制的起算数据源于2012 年为.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所施.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3测的三等 GNSS 网点 3 个,经踏勘保存完好,该成果属.年北京坐标系。作业时平面采用了 GNSS-RTK 加密图根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 5.9,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7.7。高程:采用了 GNSS 拟合高程。2、地形图资料测区有甲方提供的 1:5000 纸质地形图,在本次测量

7、设计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技术设计执行情况2.1 技术技术依据依据1、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2、CJJ 8-2010城市测量规范;3、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4、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5、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6、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7、GB/T 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8、本技术设计书;9、其他相关规范及作业过程中的补充规定。2.2 技术执行情况技术执行情况2.2.1 坐标系和

8、高程基准1、坐标系:.年北京坐标系,3 度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为东经.。2、高程基准:由于已知水准点成果属.国家高程基准,使用时将其改算为年黄海高程系成果。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本次成图比例尺为 1:500,基本地形图图幅按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划分,规格为50cm50cm 正方形分幅,1:500 地形图每平方公里划分 16 幅,地形图的图号以该图幅西.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4南角图廓点坐标的公里数编码,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取到小数点后两位。2.2.3 时间系统GNSS 测量采用 GNSS 时间系统,GNSS 观测和记录采用协调世界时(UTC)。2.

9、2.4 主要精度指标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0.05m;高程中误差0.1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0.15m;高程中误差:平地0.1m,丘陵地0.125m,山地、高山地0.166m。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满足: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点位中误差0.25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20m;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点位中误差0.375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30m。取 2 倍中误差为测量限差。2.3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本测区主要采用了 GNSS-RTK 测量方式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工作,平面和高程同步进行。位于水泥、沥

10、青地面的图根点采用刻十字或嵌入水泥钉、铆钉作为标志,并在周边用红漆绘出了方框及点号;土质地面使用木桩,中部钉以射钉。图根点的编号为T001T120(“T”为图根点)。GNSS-RTK 图根测量基本精度符合 CJJ/T 73-2010 要求。GNSS-RTK 图根测量(平面)主要技术要求皆符合表 2-1 的规定。GNSS-RTK 图根测量(平面)主要技术要求 表 2-1等级相邻点间距离()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测回数四等及以上6图根10051/4000三级及以上32注:作业时检测了至少一个控制点,平面位置较差5cm。GNSS-RTK 图根测量(高程)平地

11、、丘陵主要技术要求皆符合表 2-2 之规定,山地为其相应指标的 1.5 倍。GNSS-RTK 图根测量(高程)主要技术要求(平地、丘陵)表 2-2等级模型内符合中误差()高程中误差()检测较差().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5图根3.05.010.0GNSS-RTK 图根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均在限差之内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作为该图根点的观测成果。2.4 1:500 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测绘2.4.1 基本要求本次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1m,使用全站仪实地对地物点及各种地形要素进行了测量。最大测距地物点160 米,地形点300 米。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测绘时都遵守了“看不清不测”、“

12、没有依据不绘”的原则,具体施测方法如下:1、居民地及建筑物居民地是地形图的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如围墙、栅栏、篱笆、铁丝网等)均按实地外围轮廊进行了准确测绘,房屋皆以墙基为准,阳台均已表示(落地阳台归入房体)。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凹凸0.2m、简单房屋0.3m 的用直线相连,内部天井也进行了表示。房屋材料结构按:砼、混、砖、木、石、破、简单房屋及棚房分类,房屋材料结构及层次不同时进行了分割表示,并注明了结构材质及层数。2、独立设施塔、亭、碑、像、楼、露天设备等独立地物均已表示,图上占地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则绘出了用地范围线,内配置了相应符号或注记。3、交通及其附属设施公路、铁路、乡

13、间大车路和小路及其附属物,如桥梁、涵洞、路堤、路堑、排水沟、水渠等,均已按要求测绘,省道注明了路线编号。公路、街道则注明了铺面材料(水泥、沥、砾、石、砖、碎石、土等),如一条道路铺面材料不同时用地类界进行了分开,并分别注明。路堤、路堑按实际绘出了其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标注了高程,城区街道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及绿化带等绘出。跨河或沟谷的桥梁,实测了桥头、桥身、桥墩的位置,并加注了结构。4、水系的测绘测区内河流、水池、塘、及溪沟有加固堤坎的,测至了加固堤坎边沿,无加固堤坎的测至了河岸线,并注明了河流名称。当河流和沟渠实际宽度小于 0.5m 时,均以单

14、线表.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6示。5、管线测区内各种电杆、铁塔位置均进行了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了主要的;测区内电力线、通信线均实连线;地面上的输排水、输气等各种管道均表示并注明了传送物质名称;地面下的各种管线未表示。6、地貌及土质自然形态的地貌均用等高线表示;陡崖、斜坡、陡坎、梯田等地貌特征均用相应符号表示;梯田全部测出了田坎和高程;陡崖则测注了上棱线及崖脚高程,并以相应图式符号进行了表示。斜坡分为加固和未加固两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度小于 70且图上投影宽度大于 2mm,当坡面较宽且有明显坡脚线时,坡脚位置都进行了准确测绘,斜坡长线绘至了坡脚,坡顶及坡脚均注记了高

15、程。陡坎亦分加固和未加固两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且图上投影宽度小于 2mm 的以陡坎进行了表示,田坎全部完整。7、植被地形图上正确反映出了植被的类别特征和用地范围分布。同一地段生长多种植物时,按经济价值和数量进行了适当取舍,但不超过二种。图上面积大于 25cm2以上的林木注明了树种及平均高度。8、高程注记及等高线绘制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均匀分布,一般注记间距为 15m,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做了适当放宽处理,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山地与高山地等地形特征点则适当进行了加密。高程注记精确到分米。山顶、鞍部、山脊、山脚、沟谷、台地、凹地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均测注了高程点;道牙、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相应

16、的地面、桥面、广场等地已注记了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充分反映了测区地貌特征,山顶、鞍部、凹地等处的等高线加绘了示坡线。等高线如遇到建筑物、双线道路、双线河流等地方进行了中断。9、文字注记地形图上标注了各单位名称(有二级名称就标注二级名称)、地理名称。施工工地统一注记为“施工区”。.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72.4.3 地形图的编辑内业将控制点和野外实测的地形、地物点等坐标数据转入南方 CASS9.1,再结合野外勘丈数据编绘成图。1、按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要求,编辑了各种注记。2、根据碎部高程数据编辑高程注记点,绘制了地貌。

17、点状地物的中心点是符号的定位点,编辑时均采用了捕捉方式。3、各类要素的关系处理编辑时均处理好了各要素的关系,各图层要素叠加后其关系仍保持了协调一致。在符号密集、相距较近时,次要符号采用移位 0.2mm 表示,线状符号相距较近时,也是将次要线状符号移位 0.2mm 表示的。土质或植被面积较大时,其符号间隔作了放大描绘;水涯线上高程注记进行了接边处理,且保证不出现上下游高程值矛盾。各类注记没有压盖水系边线、道路口交叉、建筑物的拐角、各类独立符号等现象,当注记压盖时,做了“裁线”处理,但未对基线、构面线进行裁线,同图层及不同图层的注记没有交叉压盖。4、图廓整饰图廓整饰时,图幅接图表注记完整。施测单位

18、注记:.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左下角注记:.年北京坐标系/.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 1m/GB/T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南面中间注记:1:500。5、接边图幅接边时,不但进行了数据接边,而且确保了接边要素的属性正确,接边精度在限差范围内按各移一半的原则进行了处理,超限时到实地检查纠正。接边限差平面满足表 2-3 要求:表 2-3地区分类点位中误差(图上 mm)建筑区、平地、丘陵地1.4沿街坊内部2.1高程注记点的中误差按等高线的插求点中误差来衡量(见表 2-4)。.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8表 2

19、-4地区分类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等高距)2.8/32.8/25.6/32.8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1、组织管理措施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现场成立了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兼技术负责1 人,质检员 1 人,安全员 1 人,同时设有控制测量组 2 个,碎部测图组 5 个。项目经理兼技术负责由.同志担任,质检员由测绘工程师.同志担任,安全员由测绘助理工程师同志担任。项目经理主持项目的全面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主要负责项目设计书的审核及技术问题的解决;项目安全员主要负责日常安全及与本项目相关单位的协调联系;项目质检员主要负责项目过程检查及最终检查的实施。2、

20、资源保证措施(1)、人力资源:本项目现场共计投入 17 人,均是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者。其中包括工程师 2 人,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 15 人。(2)、软、硬件装备:所有相关软件均经过了测试,准确可靠。合格的仪器设备保证了按计划投入,所有使用的各类测绘仪器均在省法定单位检定使用有效期内。在作业期间按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检验和校正,保持了其正常的使用状态。作业人员全部选用了本单位合格的上岗人员进行作业。3、质量控制措施在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均严格执行了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我单位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

21、量手册、质量体系文件等文件,实行了二级检查一级验收。(1)、全面推行 ISO9001:2008 国际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对项目生产实行了全过程的技术质量监控管理。(2)、依据任务量,投入了相应的测绘生产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了足够的、经过计量单位鉴定的、合格的仪器设备。(3)、建立健全了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设立了工程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以确保测绘成果成图质量。.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9(4)、技术质量监控小组采取以预防为先,重点抓基础测绘生产过程工序质量监控管理的方法,对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了事前指导、中间监控、成果抽检,实行全过程的管理。(5)、对测绘成果成图进行了二级检查

22、一级验收,即自查互检,院专职质检员检查和单位最终检查。自查互检内外业均进行了 100的检查;专职质检员的检查,外业检查比例不低于 20,内业进行 100的检查。经过作业组自查及院检查合格的成果成图再提交队进行最终检查。队最终检查对上交的成果成图进行了抽样检查,外检抽查比例不低于 5,内审比例不低于 20。经全部检审合格的成果再提交甲方验收。4、数据安全措施严格执行我单位制定的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和测绘资料保密制度,项目生产期间所有数据文件均及时进行了存盘备份处理。项目部还指派了专人对生产成果、计算机实施管理,严禁任何人利用生产的计算机上网,避免了病毒袭击,确保了数据安全。项目完成所有成果移交甲

23、方后,生产单位相关资料一律清除。2.6 经验教训及建议经验教训及建议2.6.1 经验教训本项目能圆满地完成,得益于.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与双方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所有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们团结协作、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结果。由于受天气条件影响,经常下雨,致使我们作业人员无法开展外业数据采集工作,从一定程度来讲延误了项目工期。2.6.2 建议此次作业采用了 GNSS 和全数字化测图等时新技术、仪器,成果、成图精度优良。建议业主一方面要加强测量标志的保管与维护,另一方面要保持地形图的时效性,随时做好图件的更新工作。若图件地形、地物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修测,对原图进行修正,以便更好使用。3 成果质量成果

24、质量说明与评价说明与评价1、图根控制点精度情况GNSS-RTK 图根控制测量结束后,使用检定合格的全站仪对 10的图根控制点进行了同精度检核,检核情况见表 3-4。GNSS-RTK 图根控制点检核统计表 表 3-4.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10边长检核角度检核高程检核类别边长较差相对中误差角度较差()高程较差()备注实测1/5709153.6最大值限差1/250060102、地形图外业检查精度统计地形图外业检查精度统计表 表 3-5类别点位中误差(m)点间距中误差(m)高程中误差(m)备注实测0.110.120.20最大值限差0.250.200.50丘陵地3、整饰及附件质量地形图层次分明、

25、取舍合理、整饰良好;文本资料打印清晰,装订格式规范、整齐美观;附件资料齐全完整,内容真实详尽。4、成果质量综述本次地形图测绘在作业组自查、互检,项目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我单位于 2013 年7 月 2930 日对本单位生产的“.1:500 地形测绘”项目进行了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 1 个批次的质量最终检查,检查结论为:“.1:500 地形测绘”项目成果资料齐全、完整,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样本质量等级为:良。经综合判定,“.1:500地形测绘”成果质量为:批合格。【详见“.1:500 地形测绘”项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报告(测质检()第(.)号)】。该项目施工组织严密、技术设计合理、使用设备先进、作业方法正确,测绘成果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设计书的要求,成果精度良好,真实可靠,可提供业主使用。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1:500 地形测绘上交成果资料清单 表 4-1序号成果名称数量备注1项目技术设计书1 份2项目技术总结1 份3仪器检定资料(复印件)1 份.1:500 地形测绘技术总结114图根点成果及展点图1 套51:500 总图及分幅图(DWG 格式数据文件)1 套6地形图分幅接合表1 份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报告1 份8以上各项电子数据光盘1 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