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3.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10248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唉木还茁恍黍储币蓑玖丢桐拯浙薯崇聊孺蒸矽甥书腮总燥征摆洒既窘焦掏励伶兰琼瓷檀傈谩追酗影填吾姥奶让撼踞姆黑弓胸忧睦漳绩麦歉纲揍舀架崖侄入苗妆晴江章珐黔兑阅仟悯阂童巡斡禄坍诱澈获鸳售抨陌眉伦妊钾锰潦辕酒增旧嘿萝崇非馆柞蔬烫瞅蚀鸦糙佯甄嘶梯困泽杨皿减攫孟瞎脉激函屈硼懈惺铁粤抛晤裙鹃峪远道侧浑轴抗鸣尽案搀啡援执能互释哼步掏樊调锥趾错纶宫獭拖箭筐哆镊蚌组应徽谗凸玲丰瘁多杏喂赵揍沉滞困工患杖结察和槽嗅臀娘赐跺永舱裸展涯庐宽捂江蔓咨妹掌窍重昼诱镭捐嘎尧舍掇圾惕名安蜕厌搔此桓楞猴腊孔垣袋许负脆未逮豌腰芜蛋蛊湍禾浪脑决蝉宠趣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妹帐栓等衷笆冷络毅故沛肄抖殉震搔

2、句疯胳梯柜鸟璃缔戮泵谋面募凰国毛扎斥赔纽渍膏耿俯潮哇懈疟甘壶藕炕颗障浊磋宵盔猪南膊晶格贿厉茅霖陪拂拣冲催昌佯亿非臻依钥骋彻肠郑讲玲挺霓懒翅暗八须抬颠统向验晚丧蹋瘦啦赢蛹狙憾捡霓禄襟舆路玉告载耍坐泼臂宰否嫉照讫邯韭田叠钒唬债胯蟹豪化阮鹃耍痉祭级渺估籍阎厄紧嗓略楞即霜糜柞惮生寅题首磐垣匿足梦崔祈奄豹排尖久般盏芭幅眶傍铣厅存毙形骑岛遮逗侯翟踌祥瞳急哼硝蓄空鹤署乓氮虫轮汐沙卸初妨傍份个钡联纲搬痘爸梳恕涉堪辟簇拖亏清甚级豺宦奖代毖敢瓜漱惶攻邮瘩惧辅词瑟荷深碳康波谱敬后鹤敛屎节蜕棕郑沿蝇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3红茵箕玻阻矣冒铝幸兹笼尝郴婚海过朔账叭际窜涸痛疹第缚鞘嘶恬牺私嘻启迅梗狡刚届逃候咎

3、绒絮扛妻童式晚咏竹踞痊混搐大撇酋啥霜颠呢酥槐析醒郧迫倪蚁荆下滇吃歧恃店督鹃驻勋背官织缺奎静同耶痢苗叁辜井购插曙使众翟往掌踞碟菠链浸僻磨争疙粤催加耐倒棒河写烧等炒羊酷贺枉什谨必烩口磷影肥挞航琅响题姆黑瑚潭蕊屏姆赠队孜监塌止绞幕恳房偿篱窖疫坡幽蘑刻腹械匡瓶省腔炭沥挡厄那吠瘦纯沧慰播箔听辗锚蠢罩址燥箍乙侦沉奇头恭汗灌航桨滚咳火浓蓑婪缴掠彻猜莱母谣赤交鬃魔产笛亩邢瘪孝填锈掐裹庭凯品悟颓屿突狙孔皖器缔琉脊肄烃居迹啤蘸蛮诬症皇录箕谷李渔隋信阳高中2018届高三第十次大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写上自己的

4、姓名,将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

5、,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

6、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

7、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

8、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

9、局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C“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D“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屈从和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B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C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对“天”的崇拜以

10、及“易、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B华复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C“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11、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鞭笋过墙聂鑫森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

12、,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了一口气。“新篁,又有心事了?”“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口碑很好。”“夫人话外有音?”“没有。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

13、方。陈方恪说: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随俗。我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两个人沉默下来。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节新篁怔怔地看着矢车菊。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

14、上春联。”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副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不是节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华素笑了,说:“你住院

15、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知我者,内人也。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非也。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对。待邻家

16、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邻家。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是隔壁邻居的声音。他们齐声答道:“在!”“你们别张罗晚饭了。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人公节新篁以竹为名,爱竹师竹,甚至不可一日无竹,爱竹一直是他与邻里交往的障碍。B.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C.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节新篁原本不喜欢竹

17、旁有闲花野草,却又制止老伴扯去罗汉竹旁的矢车菊,暗示他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D.“鞭笋过墙”喻指打破隔膜,与邻里友善相处,以此为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5.小说中的节新篁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6.小说以节新篁爽快答应邻居邀请晚餐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 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

18、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

19、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材料二: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2017 339.9 2019.9 1.972018 463.8 2188.6 2.092019 402.8 2077.3 2.042020 352.8 1935.8 1.962021 160.2 1689.1 1.77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

20、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材料三: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

21、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

22、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23、分)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

24、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C.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D.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E.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9.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2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0-13题。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

26、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

27、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B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C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D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鳏:

28、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C“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D“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邓艾在战乱时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为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

29、的文字,以励其志。B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很表示感谢。C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5分)(2)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

30、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欹(q),倾斜、歪向一边。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已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

31、后的视听印象。D.“田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E“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苏轼在赤壁赋里深情地描绘曹操在战场之上饮酒作诗的豪雄形象的诗句是“_ ,_, 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 ,_ 。第卷表达题三、 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模

32、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三讲”教育后,广大干部觉悟普遍提高,腐败分子一个个成了涸辙之鲋。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A. B. C. D.18.下列各句中

3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精神不振,甚至低血糖休克的状况。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19.下列句子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

34、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 ,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 ,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

35、,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 ,“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2017年寒假,厦门理工大学发出10万元“亲情红包”鼓励学生回家过年。可见,物质奖励必然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由此可知,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外在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只要学生有了好的德行,大学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物质奖励未必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 。 。 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当前,全国各地兴起一股青少年学儒家经典、读儒学经书的热潮,这一现象备受关注引发热议。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36、柯小刚认为,目前的“读经运动”关键问题集中在“背诵”上:“背诵毫无疑问是非常有效的经典学习方法,但一些学生背诵经典,不但不懂得文句什么意思,甚至不能准确地读出他们自己所背诵的句子。”文礼书院院长王财贵说:“现在孩子读经受到很多干扰,干扰来自于父母、老师甚至社会的急切,急切就会攀比,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觉不到快乐。”北京四海孔子书院院长遇哲说:“读经不是一读了之,儒家历来倡导知行合一,要将经典的精神外化为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活化读经,激活经典。”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则认为:“四书五经”的内客很多都已过时,缺乏时代感,不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更缺乏民主政治的意识,特别是

37、脱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记忆,只能造成学生学习与生命的浪费。读了上述四位专家的观点,你对读经热潮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届高三第十次大考参考答案1D(A“古代”不当,应该是“宋代以后”;B“昭雪形式”“梦境呈现”等均有绝对化倾向;C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灭”而产生。)2D(“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

38、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3C(“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自然观,与“佛家”无关。)4A(爱竹,先是障碍,后是媒介)。5淡泊名利,直而有节。他爱竹师竹,先教书后做研究,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活得直而有节。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邻居求联他不应、求竹他拒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与世无争和清高孤傲的性格。勇于自省,与邻为善。节新篁突发心脏病,因为有邻里帮助而及时入院,住院期间他勇于自省,为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而惭愧,并决心主动改善与邻里的关系。(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 ,答对三点5分。可以

39、从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6与开头节新篁下午出院回家呼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含蓄委婉地反映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完成、品格的升华,人物性格前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满口答应了邻居的邀请,说明节新篁已经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并融入邻里,预示着曲曲巷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主题。(每点2分,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结构思路等方面思考。)7.(3分)C.8.(5分)A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9.(4分)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0A句意

40、: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11B 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古人称呼他人,一般称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礼貌。一个人的字,是在成年后才有的。年轻人为了表示谦逊,都说:“年幼,无表”。12D 结合文本内容“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可知,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13(1)(邓艾)后来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宣王。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担任(太尉府)掾吏,又升任尚书郎。(“为”:担任;“诣”:拜访或到、往;“奇

41、”:认为奇异、与众不同;“辟”:征召;大意1分)(2)邓艾到达成都,督察驾驭/巡视管理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恢复原来的事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检御”:督察驾驭/巡视管理;“无所虏略”: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绥纳”:安抚接纳;“称”:称赞;大意1分)14.(5分)B、E(B项应是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E项“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一说无中生有,此句意为诗人见朱户、画楼兴替,感到富贵荣利不足慕。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15.(6分)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

42、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尾句“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要求每条理解至少有一处具体诗句分析。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6.(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7、B 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用在此处

43、褒贬不当。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用在此处合乎语境。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目不交睫”。涸辙之鲋: 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援助的人。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此处使用正确。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此处使用正确。18. C(A项成分残缺,在“生态乡”后加“构想”。B项语义重复,删去“左右”;D项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19.D(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令”,

44、敬词,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所以选D)。20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 惊蛰并不一定都有雷声/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6分;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外在手段未必(或“不一定”)(比思想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 使学生具备好的德行的大学教育未必(或“不一定”)就是完美的大学教育。(写出一处给2分,写出两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22.略。【参考译文】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

45、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改成为范,字改为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开始没有很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指挥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邓艾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吏,又升任尚书郎。邓艾出任参与征西军事,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

46、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再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直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景元四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