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近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突出反映在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农民增收困难、基础设施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方面。为此,现阶段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扎实稳步发展。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上游,东邻合水县,西接黑河,与镇原县相望,南与西峰毗邻,北与华池县、环县接壤。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总土地面积2692.6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其中山地占64。下辖15个乡镇、1
2、53个行政村、1053个自然村,总人口32.6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境内山川塬兼有,南部塬区立地条件较好,是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庆城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全县还有十多个乡镇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5%以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基础条件脆弱,农业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原有灌溉设施老化,道路不畅,交通不便,已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苹果及蔬菜种植和灌溉需要,对果农及菜农的经济收入造成很大影响,项目区群众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愿望十分强
3、烈。根据省农发办有关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在桐川乡的高庄村、郭家岔实施。桐川乡位于庆城县西北部,309国道,阜桐路穿境而过。地形属于西北部丘陵沟壑区,地域特点突出。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3912户,17742人,有耕地面积101178亩,其中粮田面积87142亩,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冬油菜、胡麻、黄豆、同时兼种糜谷、荞麦、马铃薯、高粱等。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区域内已有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使其做大做强。通过改良土壤,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彻底改变项目区农
4、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将该区域建成山区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成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样板,并将这一开发模式予以推广,以带动全县广大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本项目区位于庆城县西北丘陵沟壑区,距县城分别为75公里和115公里左右。项目区内可利用水资源量P=50%时为17.55万立方米/年,均为地下水。项目区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雨量498毫米,年平均日照244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65天,年平均蒸发量1050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夏季降雨集中,酷热难挡,春秋气温较为宜人,适宜苹果等林果业生长。项目区内地形为黄土丘陵沟壑相间,以山地
5、居多,塬地较少,土壤以黄绵土为主,理化性状良好,有机质含量1.2%左右,是全县肥力较高的农业土壤。干旱缺水已成为该项目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干旱不仅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大阻力,而且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为了扭转项目区干旱缺水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的局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完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项目区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交通网络得到优化配置。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项目区产品的
6、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对项目区水利、农业、林业的综合治理,也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推动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使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转化的良好契机。据此,我们组织水利、农业、水保、林业、交通和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设计单位,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勘测论证、调查,并召集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及论证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该项目可行性报告。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2.1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桐川乡2014
7、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高庄、郭家岔2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579户,2679人,计划改造中低产田3800亩。本项目以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与平田整地为中心,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大措施相结合,着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1.2.2项目建设内容1水利措施新建钢混结构容积为40立方米大口窖120眼,每眼配套潜水泵1台,PE管20米。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3800亩,平田整地3800亩,全膜双垄玉米沟播技术示范3200亩,新修机耕路19公里。3林业措施在新修的机耕路两旁栽植国槐3000株,刺槐4000株,折合农田防护林200亩。苗木规格为胸径3厘米以上,株高2.5米,栽植株距
8、5米,成活率达到90%以上。4科技推广措施完成农民技术人员培训6期,8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800份。示范推广脱毒马铃薯500亩。采集土样600个,向农户发放测土施肥明白卡、技术手册600份。1.2.3项目建设工期该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即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1.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123万元,农业措施413万元,林业措施20万元,科技推广措施21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23万元。1.3.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600万元,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6
9、0万元 (其中省级财政配套128万元,市县级财政配套各为16万元),群众自筹40万元,其中投工投劳0.53万工日,折合资金40万元。1.4效益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将使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的配套实施增加了农田的保灌面积,保证了人畜饮水,使项目区水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可大大缓解旱情,为农业生产的丰收奠定了基础。改良土壤项目的实施,保护了农田,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土地产出率,使土地进一步升值。技术培训及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1经济效益:项目区建成后, 新增旱作农业面积3800亩,新增农田
10、防护面积200亩,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3200亩,良种覆盖率达85%,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6平方公里。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0.4万元,玉米全膜双垄沟播1000亩,按亩增80公斤,按2元/公斤计算,新增产值16万元;测土施肥4600亩,按亩增40元计算,新增产值约为18.4万元;引进新品种(马铃薯)500亩,亩增200公斤,按1.3/公斤计算,新增产值13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36.2万元。1.4.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一是水利骨干工程的建成,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改善了农业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三是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1.4.3生态效益:项目工程建成后有
11、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联合运用,改善了水环境,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土壤环境和水环境,提高了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林业措施实施不仅能改善农田小气候,而且减少了水土流失。1.5组织领导与管理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庆城县成立了桐川乡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领导小组,由庆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区乡镇和村均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并确定专职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项目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
12、理制等制度,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由管理单位进行维护,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对于工程所需大宗物资,如数量较大也要进行招投标,如采购数量较少,将委托政府采购或采取询价的方式确定供货单位。继续实行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以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数量。鼓励项目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项目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依法确定投资主体,合理划分产权,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身农发项目工作。采用与群众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
13、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和完善管理人员和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目标责任制,确保工程运行良好,充分发挥效益。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庆城县位于黄土高原的西端,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大地的不断运动和变迁,使雄浑粗犷的黄土地貌千姿百态。覆积厚度达百余米的黄土地表,被洪水、河流剥蚀和切割,形成现在的高原、沟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峦、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分为中南部黄上高原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项目区位于庆城县西部丘陵沟壑区,东与蔡家庙乡相邻,西与太白梁乡毗邻,南与驿马镇相接, 项目区涉及2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4643亩。2.1.2水文气象项目区气候
14、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夏季酷热,降雨量特别集中。1降雨量:根据多年资料统计,平均降雨量498毫米,最大值(1964)年805.2毫米,最小值(1978)年319.9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降雨约70%集中在79月,冬春季节降水量稀少,难以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要。2气候:根据气象站资料统计,项目区年平均气温79,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5-8,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123。3无霜期:项目区年平均无霜期165天,平均初霜日在11月5日,终霜日在4月20日,最早初霜日在10月22日,最晚初霜日在11月15日。4相对湿度:
15、多年平均72%,8月最大,月平均达78%,1月最小,月平均64%,极小值32%(1963年1月)。5日照:根据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9.0小时。6风速:项目区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最大风速为16.0米/秒(1963年4月)。 7蒸发量:项目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0厘米 蒸发量)为1050毫米,其中6月份最大,月平均为249.5毫米,12月份最小,月平均为33.4毫米。2.1.3地形、地貌及土壤庆城县桐川乡地势自北部地面高程1420米左右(黄海高程)向南逐渐降为1330米左右,地面平均坡降5.2%左右,项目区内地形为黄土丘陵与沟壑相间。 项目区耕地
16、塬山相结合,土壤以黄绵土为主,理化性状良好,有机质含量1.2%左右。 2.1.4水资源1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位于庆城县西部,是蔡家庙沟流域的一部分,地下水受到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下水位变化与项目区地形坡降一致,西北区地下水位高,向东南含水层逐渐变簿,塬区中心地下水位高于塬边。项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要为塬区黄土层孔隙潜水,全靠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水质较好,水质矿化度小于1克/升,多为重碳酸钙、镁型淡水。可用作灌溉和饮用。2地下水补给与排泄项目区浅层地下水主要由降雨入渗补给。项目区内黄土残塬与沟壑相间,两塬之间有季节性河流,地下水排泄以地表水蒸发和河道
17、自然排泄为主要方式。3地下水埋深及现状项目区地下水埋深一般为300-350米。地下水流向大体与地面坡度一致,比降为1/1501/250。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内耕地以基本农田为主,总土地面积8.74万亩,耕地面积14643亩,均为山地。非生产用地除交通、水利用地外,乡村居民的宅地等占用一部分土地,非生产用地逐步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由于项目区需进一步续建配套,项目区内的粮经作物仍然停留在中低产量水平上,因此,项目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进行统筹规划,以建设好项目区骨干工程为主,配套田间工程全面开发,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8、合理、科学运用、挖掘土地潜力,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方面考虑,项目区内凡在15以上坡地不能开发为耕地,将开发的要点放在荒滩、荒沟及15以下的荒坡上,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殃及子孙后代。2.1.6自然灾害据文献记载项目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旱涝、冰雹、霜冻等,对农业生产影响最重要的是旱灾。项目区旱灾可分为春旱、伏旱和秋旱。1998年8月中旬至1999年3月上旬180天基本无雨,项目区内小麦仅种30%。据1985年至2000年15年资料统计,干旱年份达10年,春旱、伏旱、秋旱交替发生。可见旱灾是威胁项目区农业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2.2社会经济状
19、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共涉及14个村民小组, 579户,农业人口2679人,其中劳动力890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8.74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4643亩,林地面积5600亩,牧草面积48500亩,农村居民地350亩,未利用土地9800亩,荒山荒坡8465亩。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冬油菜、胡麻、黄豆、同时兼种糜谷、荞麦、马铃薯、高粱等。由于受雨养农业的束缚,项目区群众饮水难、山地多、耕种难,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劣,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落后现状依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经济
20、仍然以种植业为主体,结构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大,仍以传统的小麦、玉米为主,粮、经种植比例不尽合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三产比例不协调,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下。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桐川乡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济基础较好,主要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相对较高,2012年全乡人均纯收入3047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桐川乡现有农技站、水保站、土管所、兽医站各一处,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人,农民技术员35人,科技致富能人10人。进行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兴农的步伐,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遍
21、提高,为农业综合开发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2.3基础设施状况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高庄、郭家岔村现有提灌站1处,小电井180眼,水窖340眼。高压线路18公里,低压线路37公里。该提灌工程水源水量充足,日出水量200立方米以上,但由于工程建成年代久,部分上水管道有破损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项目区小电井数量较少,成井浅,单井日出水量不足5立方米。水窖大多为七、八十年代所建的土窖,大部分出现了坍塌、损毁现象,基本不能储水,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现有工程远远不能满足项目区人畜饮水及灌溉需求。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水利骨干工程较少,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农田灌
22、溉、作业、管理方式粗放,大部分农田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属于雨养农业。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有各类农业机械97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8台,小型拖拉机16台,农用三轮车55台,小型耕地机8台,小型收割机6台,播种机4台。农机总动力为12万千瓦。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距县城分别为75和115公里,交通干道都与庆西一级公路相接,乡村土路通路里程为62公里。项目区内有10KV输变电线路11公里,电力资源充足,项目区供电率达到100%。可满足全项目区农业灌溉和乡镇企业用电需求。近年来,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前目通讯网络已基本覆盖全项目区。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优势农
23、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1.1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3.1.1.1项目区位于庆城县西部残塬沟壑区,近年来,该区已形成以核桃、黄花菜、草蓄为主的特色产业,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制约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的稳步发展,由于受地方经济条件所限,项目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开采量不足,现有供水设施和供水量难以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用水需求,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很不稳定,是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3.1.1.2土壤脊薄、地块零散使生产经营无法实现集中连片管理,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降低农产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减缓该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
24、发展的步伐。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农民加大对化肥的投入,基本不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加之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沙尘暴、大风、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增多,而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又薄弱,使得土层逐渐变薄,土质退化,土体结构不良,土壤耕层薄,蓄水保墒能力差;农产品质量下滑、农民收入降低。3.1.1.3项目区内自然村间道路条件较差,路面较窄,大、中型车辆通行不便,当地农户生产资金投入能力低,生产粗放经营,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面窄,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缺少必要的信息网络平台,掌握市场信息的渠道少,影响产品的销售信息不畅,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运销,是项目区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3.2 项目建设的
25、必要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对项目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刻不容缓。通过完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项目区的农田灌溉等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土壤改良,将使区内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脱毒马铃薯种植及优良种子的引进,提高项目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和水平。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中央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突出强调了支持粮食主产区优势产业,增加农民
26、收入的方针,这给桐川乡高庄、郭家岔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壮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中低产田的影响,农业收入偏低,农业增产潜力巨大,因此,改造中低产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加高品质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庆城县县委、县政府和项目区所属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农业政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紧抓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项目区土壤及气候极适宜种植经济作物,项目区都已将马铃薯、黄花菜、草蓄确定为项目区内的主导产业,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及地质条件的差异、项目区无配套灌溉
27、体系等因素制约,目前,该区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项目区属寒温带大陆气候,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项目区是全县粮经作物主要产区,由于该区域年均降雨量偏小,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蒸发量大,且区内无灌溉条件,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干旱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据1985年至2000年15年资料统计,干旱年份达10年,各种旱情交替发生。项目区内乡村道路通达,通讯便利,电力充足,给工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项目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各项措施贯彻落实阻力小。但项目实施必须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平田整地为主
28、要任务。项目区共有耕地0.953万亩,为雨养农业区。近年来,通过对本乡的2个行政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现整乡推进积累了一定经验。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高效标准农业,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壮大支柱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整村整乡脱贫。总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是加快该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实施的工程。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庆城县乡两级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非常支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积极协
29、调配合做好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区部分措施的自筹资金已基本到位。庆城县财政局也对该项目的配套资金投入作出了承诺。3.3.2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高通过中低田改造,改善土壤结构,增肥地力,增产增收,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了改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和生产进一步快速发展,项目区的群众非常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希望得到国家的扶持,同时群众也愿意筹资投劳,完成项目需要的自筹资金。3.3.3项目建设和村镇规划相衔接项目区提出的项目建设内容,经过县、乡、村、组论证,反复征求各级意见和建议,结合乡村经济发展和居民小康住宅规划等,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3.3.4技术可行经过多年中低
30、产田改造项目的建设实践,庆城县在项目施工的技术与管理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以及施工监理人员,能够充分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3.3.4.1水利措施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区属于西北部残垣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燥,全年降雨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分布极不均匀,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境内无拦蓄设施,可利用地表水较少。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难度大,大型骨干工程较少,土地灌溉水平低,保灌面积小。这就为农业综合开发带来了契机,挖潜配套原有水源工程,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是本次农业综合开发的必由之路。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在高庄、郭家岔村新建大口窖120眼,这些工程的建成可增加灌溉
31、面积900亩,改善4个自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通过节水工程的实施,将项目区打造成山区节水示范农业新模式,技术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3.3.4.2梯田项目选择的背景及必要性和可行性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乡镇坡耕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土地利用重用轻养,短期行为明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削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耕地质量逐年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加强农业基础,增加
32、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决策。庆城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积极部署,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以庆城县土地利用十年规划和庆城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指导,在充分考虑论证的基础上,在桐川乡高庄、郭家岔村规划高标准梯田建设3800亩,使现有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差、耕地保水保肥能力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等不利农业生产的状况,解决粮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生活水平低
33、等问题,把国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落到实处。项目区处于庆城县西北部残塬沟壑区,区内地块条件较差,地块面积较小,大多地块不能实现机械化耕作,浪费了大量的劳力和物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了当地人的经济发展,是项目区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3.3.4.3林业措施必要性和可行性该项目建成后,水资源得到重新分配,旱涝不均自然状况得到改善,同时,提高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也使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项目区机耕路两旁栽植国槐、刺槐,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到防风作用,国槐、刺槐属于当地特有品种,苗木量大,成活率高,极易栽植,栽植技术要求
34、低,群众栽植热情高。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桐川乡地处庆城县西北部残塬沟壑区,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潜水,含水层分布于黄土层内,厚度为300-350米,底层为页岩隔水层,潜水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在沟边沟道内以泉水形式排泄。单井日涌水量为150300立方米,根据甘肃地质局和长庆油田水文地质普查成果,经分析测算,庆城县西北部地下水净储量为16.6亿立方米,动储量3794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多年平均动储量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3-3.7%,在确定地下水多年平均动储量时采用多年平均降雨量的3.2%进行计算,项目区高庄、郭家岔及周边地表面积11平方公里,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9
35、8毫米,经计算多年平均动储量为35.1万立方米/年,在P=50%的平水年,地下水动储量为17.55万立方米/年,在P=75%的偏枯年,地下水动储量为26.3万立方米/年。4.2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工程的设计水平年为2014年,充分考虑项目区内各种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结合作物种植结构及当地水文、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50%。4.3项目区现有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项目区现有提灌工程1处,该工程日总供水能力共为200立方米,年供水量为7.3万立方米/年,水质矿化度小于1克/升,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符合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要求。项目区原
36、有382眼水窖及16眼小电井年可供水5.61万立方米/年(水窖年蓄3次,每次30立方米,小电井日出2立方米)。经预测项目区设计水平到2014年计划发展节灌面积900亩,根据灌溉定额,管灌每亩每次平均灌水量30立方米,年灌溉3次,亩灌用水量90立方米,经计算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8.1万立方米/年。项目区现有人口1691人,人均日用水量为40升,大家畜752头,日用水量为35升/头,小家畜3620只,日用水量为15升/只,生活用水为3.43万立方米/年。项目区总需水量为13.51万立方米/年。项目区现有工程年供水能力12.91万立方米/年,经测算,2013年年末需水量为13.51万立方米/年,需水量
37、大于供水能力,年缺水量0.6万立方米。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在P=50%的平水年,地下水动储量多年平均为35.1万立方米/年,经预测项目区设计水平到2013年计划发展节灌面积900亩,根据灌溉定额,管灌每亩每次平均灌水量30立方米,年灌溉3次,亩灌用水量90立方米,经计算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8.1万立方米/年;项目区现有人口1691人,人均日用水量为40升,大家畜752头,日用水量为35升/头,小家畜3620只,日用水量为15升/头,生活用水为3.43万立方米/年,总需水量为13.51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动储量为17.55万立方米/年
38、,地表径流为3.15万立方米/年,据测算,水量能够满足灌溉及生活用水需要求,供给有保障。水质矿化度小于1克/升,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适宜灌溉。项目区在P=75%的偏枯年,分析方法与P=50%的平水年时一致,具体见表4-3。需水量计算结果见下表4-1、水资源供需平衡见表4-2灌溉需水量计算表 表4-1工程区名称灌溉面积(亩)灌溉定额 (立方米/亩)灌溉需水量(万立方米/年)桐川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900908.1毛灌溉定额根据当地土壤湿润程度及类似工程灌溉定额确定本工程节水灌溉定额为90 立方米/亩。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 (P=50%) 表4-2项目区名 称灌 溉需水量(
39、万m3)生 活用水量(万m3)总需水量(万m3)水资源量(万m3)地 表供水量(万m3)机井可供水量(万m3)水资源余 量(万m3)桐川乡8.13.4413.5117.553.1512.917.19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 (P=75%) 表4-2项目区名 称灌 溉需水量(万m3)生 活用水量(万m3)总需水量(万m3)水资源量(万m3)地 表供水量(万m3)机井可供水量(万m3)水资源余 量(万m3)桐川乡8.13.4413.5126.34.7312.9117.52从以上表可以看出,在设计水平年P=50% 、P=75%年供水量均能满足灌溉需水量的要求。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发展农产品对于
40、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施优势农产品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统筹协调发展;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提高原料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市场引导,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5.1.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为目的,把项目区建设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基本农田,在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基本任务
41、全面完成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项目区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项目建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模式。5.1.2以综合治理为前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项目区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通过田间管网配套,解决农田灌溉用水,提高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1.3在工程规划布置上,围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沃土工程”,通过平田整地,新修机耕路,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加大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要考虑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统筹兼顾。以实施综合农业现代化技术为主体,以节本增效为目的,以水利、林业、农业、科技措施为建设内容,配套现代化农
42、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2选项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坚持成规模、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坚持国家支持,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尊重农户意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而项目区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依据上述原则,本项目区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必须选择在农业综合开发区内,并有可靠的农业灌溉水源保证。2选择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投资少,收益大的区域实施。3项目区农民“科技兴农”意识强,普及应用新技术难度小,有利于发挥农机化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注重经
43、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4确定项目和乡村整体规划相结合。5选择的工程项目,符合项目区实际。5.3建设标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标准为1300元/亩。项目通过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措施的综合配套,使项目区内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基本排除,中低产田单位面积产量在两三年内分别达到中产或高产水平。项目区改造后达到土地平整,符合灌溉要求,基本达到“林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5.4建设规模2014年桐川乡高庄、郭家岔村计划改造中低
44、产田0.38万亩。5.5规划布局5.5.1布置原则1项目区以管灌为主,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2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保证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及工副业生产用水需求。3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发展节水灌溉,全面推广旱作节水农业。5.5.2典型设计5.5.2.1水利措施:1大口窖工程项目规划在高庄、郭家岔村新建40立方米高标准砼大口窖120眼,布设在项目区农户的庄前屋后、场院边、机耕路两边以及梯田的地头,便于集蓄地表径流。有条件的农户还可以自筹资金新建50-100平方米的砼集流场。5.5.2.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3200亩,全膜双垄玉米沟播示范3200亩,新修机耕路19公里。5.5.2
45、.2.1改良土壤: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措施的实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得到了有效提高。通过平田整地等措施的实施使项目区“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三保田。水利措施的实施解决了部分梯田的灌溉问题,农民由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调整为经济作物,既促进了项目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平田整地田块设计田块设计依据甘肃省机修梯田技术规程B62/T1161-2004),田块布设基本做到大弯就势、小弯取直,设计田块田面水平,填方部位预留10cm的沉陷高度,设计标准按防御20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进行设计。依据甘肃省水文图集, =65毫米,Cv=0.65,Cs=3.5Cv,经计算,实施区1
46、0年与2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量如下表。 实施区最大降水量表频率3h降水量(毫米)6h降水量(毫米)1076.3876.38576.0991.55设计要求梯田设计主要是田块断面设计,即确定田面宽、田坎高度和田坎坡度的规格尺寸。分坡度设计。田面宽度一般8米30米;田坎高度一般不大于6米;梯田断面设计依实施区具体地形、地貌变化,分坡度设计,计算出不同坡度下梯田的优化设计断面。依据设计断面计算出不同坡度下梯田断面要素如下表,再依据各要素间的关系计算出工程量。水平梯田断面要素设计表地面坡度()田坎高(m)田坎侧坡田面宽(m)斜坡长(m)占 地土方量(m3)田坎(m)田埂(m)占地(%)350.25
47、0.8885153015.5131.740.511.731.478.2913.2323.071101.885100.51.6775153016.2334.361.224.311.6610.6725.41676.182385.1910150.832.5170153017.6737.812.637.681.7623.4337.371348.65 3934.23田长:田长设计,应坚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能长则长的原则。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依具体地形、地貌变化而定。田埂:D2= D1 +2 Dh田埂高度Dh 在30cm以内,田埂上宽D1 =30cm,田埂外坡角同田坎侧坡角,田埂内边坡一般取1:1,即45或同外边坡。水平梯田工程量的计算土方量的计算:V=B1HL/8V:单位面积(hm2)梯田土方量(m3);L:单位面积(hm2)梯田长度(m);H:田坎高度(m);B1:田面净宽(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