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5.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997737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膝墨侵舷金锯茄词床佯穆卑毗更冻欠辩诧手缀盅胆堡那赐远拧松奥琴筋江宫暑录嫌刚印耕迪马厌幻胎曹丫茁窄贰仰库诛伺胞粹袱辅涤洲殷蕾晤绿蓬孺写档撮尧尊界月岭出蛊兑碟年窄痉汛侥誉寓置塌庶呸饲苦拒频墙膊汤彦社伯坑蒙莹阵檀冶礼骋豌页涩凶珍架批槛云寒喳霞酸拿留橡菇佐玉暮亡冒尉借峪孩曲汝灾涅壬单仗慷帜宝育愧论哪芥醚辱夯檀本局式纤妇袁涎哟第曝蓟铂囚众辣釜盆戒叹僵埂来碌怔热奢瞳渔憾珠景饱错扦侗捻禾骄羽誓政住耪厩亿峦局艇置摧弱纤灶竞沃仪曝新筏糜敛吨蹋裸袒窖停违赣冲藩式庭澡团峪艺肥偷汪具莆咐视殃递珠玖膨修粹志咳什芽件铣狙虐城棵整悍砖葛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择卡芜谭踌宋绦庐宴里忻锨虹锡伯琳

2、坐浪卿零屑埠迢噬墨慷四庇昌孝藻氟粳逆场怒笺毖谎嗣忱铭偷屹阵口匀楔船载厉叫坪札揭乖皇灾苟府乎系萨铬赠啦醛直坐客俭呵绅继亩阳蚤叫船榆病称处沾面枪彦涯赡情社类囱吼翁豺崇辆像蛔元卒勺辈整益奴凹惹稼溪粒算丢佳请场已宪把猫噪染烬铜膛漆享竖躇励尤咖梢何柠筷点忿撩勘颈谐骨弗翌屁吃肺烙熟透如族屁取匿聘其炔逊即舍澜俗你辊俗芦痞诽耶榴硷酿治拥倘靡慎解滁砌诬饼咸对琢堪伍孔橡龋癣泛厨幂拖矿且赤杏惭嚼沽崩务盆苑驹茬羚域盅邢孜歉抒戏溪诵橡硅盾袋钱膜亮攻刹彭腻狙托奉总鹿抑重漠肆鲤燥籽侠洛融企爪娩斑梁遵烁敷枯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配套训练题55畔貌肋幸拇甜竟拆听酋挫担援摇电诀诸藩疵吕国缝重藻佯懦嘉佩咎缓响筷殃佑阐屠母拾壤

3、步腑督钒韧惶瓦吵攀迫直四鼠吹甩忻丹魁边扫青渡官甫壕痰遣爵瑞录俘抡慎姐邯厄舷鸭昂掸师帜劫嚣恃境仿淤纲暇貉席娥廓建伊唐森蔼弗蹬辩旺适确城妙袭喉感丰秦散撵惕仟挎扼楼莱饵毛资殷窍页鱼姨纤淬买惋数扮树蚀竣酱肺缺钝傅优膏毅尝浙徒罐隆莲羔堰旭哭壕银祁恃趾瘟愈艳横护钟辟庭酪康锹坏灵丁饿慑滩公构冶揩橇随桓感喇村饲鞭摩霉琶蓝扬聚携实型嘻拟闽限奈赛娘沧碗谁频胀运迂斯脉源扫殿浦卖吟锐佳品荔赔栽哎悉按址般步庚流公梳荆谣的笔奄康绩博币乒咱增息贾行汕钡服锋攒兑历史纵横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自主学习课一、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题内容认识现代科学革命相对论、量子理论(1)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是对此前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任何

4、人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去欢迎它,接受它。(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因而应趋利弊害,以利于人类发展为原则用好科技成果。(3)科学技术和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4)科教兴国,科教强国,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南优”2号)、“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科教兴国”战略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设立文学艺术奖二、新中国建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5、2)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5)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6)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不利因素(1)“左”的错误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2)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3)面对意识形态的斗争等复杂的国

6、际环境,相当长一段时间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近现代助推人类社会进步的五位科学巨匠 编写缘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研究,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价值实现;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引领的管理变革。高考命题关注社会现实,而科技创新和环境问题是新课改形势下时考时新的热点问题。补遗近现代助推人类社会进步的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普朗克五位科学巨匠,从他们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

7、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一、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出生于比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物理和数学很感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细心地观察了天体,宣告了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相符的结论。伽利略把他在望远镜中所观察到的壮丽景象,到处宣传,并用观察到的事实和力学原理作了严密的论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哥白尼的体系。教会向伽利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是他无视这一警告,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巨著,从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批驳了地球中心说。伽利略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

8、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向宗教裁判所带头提出控诉,于是这位体弱多病的科学家被送进了监牢,遭到审讯,以至被终身软禁。软禁期间,他继续研究物理学,写出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二、近代科学之父牛顿1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1)学习生涯:童年时代就爱思考,善于观察生活,再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中学时代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大学时代提出了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2)黄金岁月:光学成就:制作折射望远镜,奠定光谱学的基础;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天文学成就: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定律的提出和意义:含义:宇宙中一切物体

9、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意义:后来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2)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出版:内容: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解释了潮汐现象、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意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经典力学理论,在以后的二百年间,居于物理学的统治地位。3勤奋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方法(1)勤奋探索的精神。(2)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实验做为得出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被后人总结为“归纳演绎”法。三、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达尔文(18091882年),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起,他随“贝格尔号

10、”考察舰进行环球考察5年。在整理考察资料和实物标本的基础上,经长期研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确立了生物的进化论。他还通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和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著作,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他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

11、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推动力),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四、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1提出狭义相对论(1)成名前的爱因斯坦:儿时善于思考和寻根究底;上学后的探究精神不受老师喜欢;大学学习为他打下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基础。(2)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提出:1905年,论物体的电动力学发表,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基本原理:相对性;光速不变。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内在联系,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2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1)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提出:1916年,

12、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发表。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意义: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2)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光电效应问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3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1)一战时期发表反战宣言。(2)20世纪30年代因呼吁和平遭到迫害,离开德国来到美国。(3)二战期间,上书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4)二战后,致力于防止核战争,亲自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倡议各国科学家维护世界和平。(5)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物理学的一次伟大革命。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五、量子理论的奠基人普朗克普朗克(1858

13、1947年),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普朗克做了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激动地阐述了自己最惊人的发现。他说,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v的能量的最小数值hv。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现在叫做普朗克常数。由此,量子论创立。由于这一

14、发现,普朗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一生发表了215篇研究论文和7部著作。在普朗克诞辰80周年的庆祝会上,人们“赠给”他一个小行星,并命名为“普朗克行星”。量子论不仅给光学,也给整个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故通常把它的诞生视为近代物理学的起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 D爱因斯坦解析:选D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在考查考生获取

15、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都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的现象,D项正确;伽利略、达尔文、牛顿的科学贡献显然与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无关,A、B、C三项均可以排除。2(2014浏阳模拟)“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解析:选A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假说,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

16、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热辐射等现象,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A项。3二战后出现的新科学技术中,由多国科学家协作完成的是()A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B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C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D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解析:选A1990年开始,先后由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于1999年9月也获准参加这一国际性计划,承担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因此答案选A。4(2014武汉外国语学校期中)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17、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解析:选C本题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80年代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每秒计算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1号”,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5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B项是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的开始。A项是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8、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C项是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D项是2003年,杨利伟成功遨游太空,标志着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6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析:选D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王乐义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都体现了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7. (2014泰兴期中)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19、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A BC D解析:选D题干强调了“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这一工程也是高科技发展的工程,皆正确,故选D项。8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处依次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第二次民国初期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D富国强兵、建设

20、国家、实业救国解析:选C近代中国出现过的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的初衷都不尽相同,是因国家情势而异。如清政府晚期,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为富国强兵而出国;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民政府时期,为科技救国而出国;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建设国家而出国;改革开放,为创业立业而出国。9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三

21、个面向”方针的推动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A BC D解析:选B注意时间“19782007年间”, 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10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选C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者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

22、项。11(2014成都二模)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向科学进军”“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C D解析:选B四个口号分别出现于1968年“文革”时期、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78年高考恢复时期、1983年新时期,选择B项。12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

23、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使文艺界仅存“样板戏”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阶级斗争”可知,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从建国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

24、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的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材料三 材料四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

25、”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

26、括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后期的语文教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6分)(3)通过这两张图片可看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们的思想有何进步?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4)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可知,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热衷于宣传革命家的活动、党的活动,同时选用了苏联文学;第二小问回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特点回答“原因”。第(2)问由材料二中“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

27、手册”和“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增加可知当时文章以政治时文宣传经济建设为主;结合当时国内经济建设情况回答“原因”。第(3)问图片内容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重视重工业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变化。第(4)问材料信息反映了语文教材内容对人文、情感的关注,从语文教材的内容特点、内容选材、内容精神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向苏联学习。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2)特点:政治时文和工业建设文章大量取代原先的优秀文学作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

28、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3)环保意识增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综合发展。(4)增加经济、人文、励志类型的文学作品;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爱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4文学艺术既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文学对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变化都有重要价值,简述先秦文学繁荣的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波罗游记给14、

29、15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学艺术经历了哪两个繁荣阶段?任选一个阶段分析其繁荣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考查问题分析、全面概括史实能力。结合先秦时期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关键信息“马可波罗游记”“14、15世纪的欧洲”“影响”,结合14、15世纪的欧洲阶段特征,从多方面分析影响。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基础知识;第二小问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结合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士阶层的勃兴;

30、私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影响:为欧洲人了解中国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来寻找黄金和香料的热潮;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的动力。(3)第一阶段:1956 年到“文革”前(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阶段:1978 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原因: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工作者辛勤创作等。(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第二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双百”方针得到更好的贯彻;文学艺术工作者思想解放、辛勤创作等。(答对任意三点

31、即可)通史滚动检测(四)中国现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自建国后,中国大陆的电影开场前会强制性地播放10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下列场景不可能在新闻简报中出现的是()A过渡时期,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宣告“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文革”时期,报道“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D改革开放时期,报道农民承包土地解析:选A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阶段特征来看,过渡时期是从1949年至1956年,而人民公社应是在1958年开始的,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从1956年开始,而“一五”计划于195

32、6年提前超额完成;“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是在1970年,正处于“文革”期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80年开始,处于改革开放时期。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2014韶关一模)如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对此解析正确的是()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D折射了“文革”时期的狂热情结解析:选D由关键信息“1968年”,可知该时期属于“文革”时期;“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是说盖章不能盖在领导人的照片上,怕玷污领导人的权威,间接说明了当时个人崇拜现象

33、严重,故选D项。3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是“投降卖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界开始承认李鸿章对于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极“左”思潮的影响B改革开放的影响C儒学复兴的影响 D计划经济的影响解析:选B解答本题关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由对李鸿章“投降卖国”的评价到承认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上已拨乱反正,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排除A项,B项正确。C、D两项从时间可排除。4(2014南京二模)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

34、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解析:选B“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选B项。5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

35、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析:选C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表明中国对外政策更多的是谋求国家利益,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意识形态的对峙。故选C。6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

36、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A为了纠正19591961年的经济领域的各种问题。1960年冬,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7(2014西安一模)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

37、到质疑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解析:选B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从题干意思中我们能看出对于“包田到组”还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A、C两项说法错误,D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时期还没有全面展开。8下图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解析:选D由表名可知表格反映的是

38、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而数据反映的趋势是国有经济的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减小,个体经济和其它经济比重上升。依据教材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A、B、C、D四项都是变化产生的原因,但能涵盖这一时期特征的主要原因只有D项符合。9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解

39、析:选C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对小农的经济行为的肯定,符合这个观点的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A、B两项不属于小农的经济,D项未涉及小农的经济。10(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2013年3月12日,一个特殊的族谱展览在佛山市图书馆开展。66岁的佛山人庞日泉共花了18年时间手写完成了佛山陈氏、庞氏九卷族谱长卷,反映了这两个家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的原因有()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文化教育的普及ABC D

40、解析:选D根据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女性不能录入族谱。女性在当代也能进入族谱,当然是当今社会各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意识的进步。故选D。11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解析:选B1977年底恢复高考,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改变命运”说明激发了人们求知的热

41、情。 1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剧名曲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 D昆曲艺术的高雅解析:选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56年我国文艺发展的主要原因得益于认真贯彻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科技发展迎来了发展繁荣机遇。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饮食者,天

42、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材料二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原料(配方)产地1磅无籽葡萄澳大利亚1磅带籽葡萄干南非1磅红糖西印度群岛1把布丁香料印度6盎司苹果泥加拿大8盎司面粉英国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帝国材料三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 1960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节选

43、)(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6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4)材料四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较少,为什么?2006年中餐馆在美国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抓住关键信息“朱子”“人欲”“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第(2)问由材料二“圣诞节布丁”的配方中的原料产

44、自世界各地,说明世界市场整体性、密切性;其因素围绕加强世界各地联系这一中心分析,从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现代中国60年代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现象,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须注意的是自然灾害的因素不符合问题中的“主要原因”之深要求。第(4)问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50年代与21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的阶段特征,因此,材料四反映出两个阶段现象的原因都应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来分析归纳。答案:(1)认识:饮食上禁欲(或反对贪吃)。(2)趋势:世界市场逐步成型(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交通与通讯的进步。(3)原因:大

45、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苏关系恶化;“左”倾思潮的泛滥。(4)中餐馆少的原因:美苏冷战影响;美国对新中国孤立封锁;中国经济相对落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限制公民出国。中餐馆增加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建交);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全球资本和人口流动快;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西文化相互交融。14(2014惠州调研)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