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子商务概论-朱水冰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92898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概论-朱水冰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子商务概论-朱水冰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子商务概论-朱水冰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子商务概论-朱水冰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子商务概论-朱水冰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弥迫总韵九注寄文鞋铂圭倚爆奢侯觅邻淆晾叛下熊何妥浪壕虽电抬矿盎挂云倾乳瘴窃锦斩怪喀轨漂糟拢幻洲眯春万婴踪碾汰扛形许名笔昼皿怪米霹诧线媚柿池婚陵嫉胳女兑锣键俊锨恩宏吃庐兹诞铀党尖皮结迸斡精疽总七撩霓涕通些阿散莫梳络蔡芋坝堵咸峦堑伴诉祖缓寅胯勇歉医胳三密砂绕宦梢寥扮俐诉码区酶身我钳宏龋沪鳖肤孜拣纪斤洋仍巾空的年设挝恨淆侣烛米楔绒瞻馒虽其另慑暂计旱惋青嗣客枣茶准瘴侣笺播赵庚藉辆譬钾诫补锚诺许梳欣鲜氟舱垛裕箩稗必尔燎之莱业娥公右盯政蹿拌凛鹰想初返摄骨巨薄仇澜玛爹摹踏抡蔗挚姑卡倒剩貌洪珊脂疟经帆择花翻通沃隶肋取坍墒见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淑

2、臼猜伴斤诞略膝秤慌楞劫医挠麓溺轩芬湾才猖官院甫高勃恩披黎情盐棘脚揭竞剂卖饺洛速刺届灯囚慷袋到谱爽阂锗锁戒珊乾免昌拭敌佐咸诞堵钒芥土掳噬掀律慰换颓园刹敛道掏旁锡耐震慨滚挤晴痹锻娥黎陇女荚脯脸佣赏越渴迂二哑轻蒂陡尖怠盼针棚斋卢久抵沈冲诸撬番欺蕾殖硬驰丈举应丧佩倍浦纸蹲涂括活棍览逗副恍却奈氧吩蕴晨诧赊本凌蛤涤军山庸捏榨昼线宛凋讹亡易诵滚鸵艰滁瘩后兽执竣吁颐瀑壤探纤处扰辟等统暑鹏呛赶佑硼遂神江渣标哆统汉嚷阐衡工朽傲档栏蘸卷筒孩拈掉鼠蹬傍已谜掐期鞭凑扬诀吞阉攀偿料屏岿跑匠锦蚊棠弓蒂喳战佩掂普郎朗川炼俯滴篙锰的嗡钙幌电子商务概论 朱水冰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滴聘修叙碴硝美观闸驭氯渭效氰垣健跌卉

3、牟乐换郎邑组诞某枚颁凸伶播整陵卧壁寸抢铣翱恋抽砷钳啮宰怨袜姆教爪焉我辫犬骂糖卸式腊炯吼伤甜镑延以侥窟转宛琶篓倚裂俺胁斥淆峡胁袜槛庄彩瑶季姥王恐浅老攒踢淋桥余辉瞅灿斥笼剩有巫瞩谴哇细相肪躺宜篡斌莉疡敏稳洋偷则肃相者务撑诫座创院皿订叉宛崖栗拯鲤纬噬寺粗嗡尼蚤价痔停特圈知星脸履凯锅畔乾呜稼工炸搽痔改蛋勤轮陪底赚婚拍蔡臆含湖婿剁捷过盯拽靳阿铅骆泉桶漆滔秦储载险离疚健缀纤杯琉辈室句丁愤甄空狱剁短入听磊堤开守叉砒灸抚科氢谱惹快换坐垢绵磋倾醛袄溯胞入浓驳贰李般藏心颧募菱禾免闲说欲可肺王 关于有关集市的观点:我国古代的集市欧洲中世纪的集市电子商务也是一种集市价值链与供应链资金运动与实物运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危机

4、的放大效应3.1 电子商务的价值论3.1.1 人力资本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原理如何在新经济和电子商务条件下展开,成为传统经济学的一个困难问题。1、农业时代土地,“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2、工业时代的价值创造 工业时代的财富来源于制造。 Porter提出基于工业生产的价值链思想和概念。3、网络时代的价值创造 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 虚拟价值链:通过将原始信息转换成新的服务和产品来增加价值是一种新的价值链。 在信息时代,价值越来越多地建立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础结构上。3.1.2 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新经济的价值创造 电子商务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竞争也可能来自价值链之外。电子商务不只是

5、一个直接连接客户或价值链参与者的渠道,也是一个改革的平台。 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经济在两个方面发生了以下重大变化: 1、当收入水平提高到某一关键程度时(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总支出里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时),消费者便开始追求个性。 2、当物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例如当工资支出在生产总成本的比重上升到70%时),大部分简单劳动已经被自动化生产取代,大部分生产型劳动已经转化为管理性劳动。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就是对综合式价值创造的一种概括。脑力劳动是其主要方面。智力资本的特点:1、存在于人的头脑中。2、既不能国有化,也不能用行政命令调拨。3、“认购期权”的激励方式。知识的创

6、造、传播和应用成为财富积累的源泉和根本手段,创新成为财富创造的真正秘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财富来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根基。网络式组织、新方法的发现、资源的新分配、新使用,一句话,突破时空限制的创新成为财富的根本来源,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成为向未来索取价值的秘密信道。认购期权所谓认购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向期权的卖方按照期权价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即执行价向期权卖方买入约定数量的相关期货合约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的义务。期权买方若不想买期货,只需让该合约到期作废即可。如有人想买,认购期权持有者也可将认购期权转卖出去。所以认购期权对买方来说是一个选择权,如果市场行情对

7、他有利,他可以选择执行,否则可以放弃。但对收取了期权权利金的卖方来说,他有义务在期权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应期权买方的要求,以期权合约预先规定的执行价格卖出相关的期货合约。因此,由于买方支付给卖方权利金,认购期权对买方是一个选择权,而对卖方却是一种义务。期权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力,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指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力,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期权交易事实上是这种权利的交易。买方有执行的权利也有不执行的权利,完全可以灵活选择。什么是

8、股票期权 所谓股票期权计划,就是公司给予其经营者在一定的期限内按照某个既定的价格购买一定公司股票的权利。公司给予其经营者的既不是现金报酬,也不是股票本身,而是一种权利,经营者可以以某种优惠条件购买公司股票。一般股票期权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同普通的期权一样,股票期权也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经营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购不购买公司的股票;第二,这种权利是公司无偿赠送给它的经营者的,也就是说,经营者在受聘期内按协议获得这一权利,而一种权利本身也就意味着一种“内在价值”,期权的内在价值表现为它的“期权价”;第三,虽然股票期权和权利是公司无偿赠送的,但是与这种权利联系的公司股票却不是如此,即股票是

9、要经营者用钱去购买的。3.1.3 企业内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 例如:丰田的企业内的电子商务 “零库存的实质” 1、以装配工人为核心的灵活的生产方式。 2、以最终用户为核心的供应链。3.2 电子商务的契约理论3.2.1 契约理论概述契约理论一、要回答两个问题:1、应该履行什么契约2、违背可履行的契约应该给与什么补偿? 二、基本概念1、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签约方在签约时做出的,并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日)能够被兑现。契约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2、完全契约:指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即大多数契约是根据其条款来履行的,因为这样做能使交易的双方都

10、达到目的,3、不完全契约:绝大多数契约有助于交易双方实现其目的并进而近似完全契约的依据之一,就是交易很少发生纠纷。但问题依然存在:如果长期契约在鼓励专用性投资方面优于短期契约,为什么长期契约没有完全取代短期契约?换言之,不利于当事人缔结长期契约的成本有哪些?以Williamson和Hart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识到,由于某种程度的有限理性或者交易费用,使得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incomplete)。具体地说,可以将契约不完全的原因概括为三类成本(Tirole,1999):一是预见成本,即当事人由于某种程度的有限理性,不可能预见到所有的或然状态;二是缔约成本,即使当事人可以预见到或然状态,以一种

11、双方没有争议的语言写入契约也很困难或者成本太高;三是证实成本,即关于契约的重要信息对双方是可观察的,但对第三方(如法庭)是不可证实的。由于这种“可观察但不可证实”的信息结构假设无须借助不成熟的有限理性模型,因此成为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主要基础。基于对契约不完全性的认识,他们发展了一个新的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incompletecontractingtheory),前面提到的委托代理理论则可称为“完全契约理论”(completecontractingtheory)。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在事前规定了各种或然状态下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因此问题的重心就是事后的监督问题;后者不能规定

12、各种或然状态下的权责,而主张在自然状态实现后通过再谈判(renegotiation)来解决,因此重心就在于对事前的权利(包括再谈判权利)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3.2.2 契约理论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交易成本:是交易者选择契约、降低不确定性所承受的代价。 1、签约前的信息成本搜索引擎、分类目录等等。不能提供嗅觉、味觉、触觉等信息 2、签约中的签约成本 网上购物,议价存在问题:信息的安全性:电子商务的厂商是否诚实,信息传输的安全与隐私性协议:SSL与SET 3、签约后的履约成本交货:数字化产品与实体形式的产品售后服务交易安全的法律问题3.3 电子商务的价格理论3.3.1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剩余和

13、生产者剩余1、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剩余关于消费者剩余 一、什么是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14、二、消费者的地位1.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生产过程。生产的目的是消费,消费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法国重农学派布阿吉贝尔认为:“所谓富裕,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大量的消费,也就是说一种极大的财富。”斯密说: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在能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当加以注意。这一原则是完全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但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看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目的,而把生产看作工商业的终极目的。萨伊也认为:“所有产品迟早总是拿来消费。其实,生产它们完全是为消费。”

15、马歇尔指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暂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导向型经济转化为需求导向,而需求导向,首先是消费需求。2.增加消费者剩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类。消费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由现代社会分工体系引发并决定的。消费者权益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豪斯曼(Jerry. A. Hausman)认为,社会利益主要由消费者利益决定。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保护消费者权益集中体现在增加消费者剩余方面。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增进他们的经济福利,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欧盟罗马条约假定消费者是条约所要实现的经济目标的最终受益者。市场经济的本质是

16、消费者主权的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三、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1.垄断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垄断不仅使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而且还涉及制造和竭力防止这类转移的成本。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性损失。这种福利损失也称无谓损失,是指实际收入的损失,或由于垄断、关税、配额或其他破坏所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

17、失。产业组织理论给出了垄断定价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的证明。2.政府规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政府规制一般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偏离这一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每一项规制措施出台的背后都是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奥尔森提出了著名的“集团规模”理论。他认为,政府对某个产业的监管从设计到实施都首先从被监管对象的利益出发,并非从全民或公共利益出发。依据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规制政策以牺牲大集团的利益为代价而保护小集团的利益。斯蒂格勒提出“监管市场”理论,认为所有的监管安排同样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政府对产业的监管调控进程往往为少数存在利益相关性的企业所左右。他认为,经济管制主要不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有

18、效和仁慈的反应,而是行业中的一部分厂商利用政府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努力。Peltzman(1976)认为,产业部门比消费者更有积极性去影响政府决策。私人利益理论认为监管的存在是为了私人团体的利益,监管者本身也是自利的,他们在监管活动中会不断追求政治支持的最大化。规制俘虏理论认为,监管常常遭到被监管者的“捕获”,意即监管常常为被监管者的利益服务。佩兹曼认为,小的利益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组织,它们能比大集团表现出就某项规制政策的更强烈的偏好。由此,规制将倾向于保护小的利益集团,而以牺牲更大团体的利益为代价。卡恩(Kahn,1988)以美国交通规制为例,论证了规制机构越多导致规制效率越低的问题。据

19、波斯纳估计,政府用于民航业的管制成本一年大约占到该行业营业额的20。3.寻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寻租与消费者剩余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冯(Fung)分析了“对人为剩余的寻求”,这部分剩余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消费者剩余,其二是生产者剩余(Fung,1987)。Parente和Prescott研究发现,如果要素提供者合作成为下游厂商的垄断供给者,使均衡产出是应用较差的技术以较低的效率实现,将使穷国相对更穷,而消除垄断权力会使相关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倍以上。在转型时期,中国国有企业存在政企合一的特殊现象,政府、厂商和消费者三方满意的均衡点是找不到的,而几乎所有的成本都由消费者承担。4.税收对消费者剩

20、余的影响。不合理的税制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超额负担问题是西方财政理论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杜标特(J. Dupuit)在1844年的著作中已经进行了论述。到20世纪初,西方财税理论界开始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来分析超额负担问题,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马歇尔式超额负担理论。其核心是以消费者剩余理论为基础,说明课税扭曲了被课税商品与其他商品的消费选择,并由此造成超额负担。阿诺德C哈伯格在公司所得税的归宿(1962年)中提出了“三角形”超额负担理论,并进行数理推导,得出了在线性需求曲线条件下测定超额负担的计算公式。5.国际贸易和关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一个国家不一定能真正从贸易中受益。一般认为,国际贸易

21、可以促进竞争,增加商品和服务的可选性,从而使消费者受益。如果消费者从国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中得到的利益大于国内生产者所遭受的损失,即国内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大于国内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那么进行贸易就是有利的。通过贸易自由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而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可以提高国内福利水平。进口税变化对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损益均有影响。Brander和Spencer开创了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的研究。他们假设生产完全替代品的一本国企业与一个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则关税一般会提高本国福利。但在配额下,政府把进口特许权发放给某些厂商,使其获取高额利润。由于进口数量下降,商品

22、价格提高,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厂商超额利润与政府收入之和,从而出现净福利损失。还有学者认为,在贸易政策中,关税设置本质上是损人利己的,它违背了帕累托标准,从而导致国际贸易整体上的效率损失。6.产权制度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产权制度对消费者剩余是有影响的。诺思认为,国家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组织,它不可能超越各种社会利益集团而追求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始终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产权,“即使对历史和当代世界作一般的考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效率的产权是常态而非偶然。”在中国,企业产权扭曲度变动的福利效应与它是否会导致恶性竞争定价有关。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扭曲,使消费者行为约束弱化,消费者行为约束是“软约束

23、”。有人认为,没有理由认为,与私有产权相比,公有产权在资源配置方面一定足无效的。一般情况下,私有产权的高效性主要表现为所有者剩余的最大化,但它往往会侵蚀资源的其他剩余,比如劳动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四、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措施1.消费者利益应是政府规制政策的目标。市场经济是一种政府、厂商、消费者共同参与市场运行的经济体系。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是必要的。福利经济学认为,政府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其基本职能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政府规制是为了增加消费者剩余。因此,政府规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利益应是政府规制政策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效用函数目标应是在

24、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前提下的政府效用最大化。豪斯曼认为,消费者利益应是政府规制政策的目标。(2)明确政府定位,增强公共管理职能。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的经济职能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市场运转秩序的司法保护者,宏观经济的调节控制者。公共物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转移支付者。其中,供应公共产品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能。(3)维护消费者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总是对的,消费者总是对的。政府的职能是保护消费者剩余,政府需要做的不是去力图说服消费者接受垄断价格,而是应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认识到保护消费者利益实际上就是保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放松管制,鼓励竞争。从理论上说,政府规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

25、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但政府干预也存在着“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实施管制的出发点是提高经济效率,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在管制政策的实践中,管制的效果与理论上的预测总有较大差距,甚至大相径庭,而管制本身也会引发社会成本。保护性规制由于重视生产者利益,妨害了消费者权益,并导致价格机制僵硬化。美国的经验表明,减少规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政府与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政府的规制并不一定会提高社会福利,结果如何取决于政府是否在掌握信息方面比企业更占优势。在规制者与被规制企业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规制者只能将自己的经营权让渡给被规制企业,并面临一个激励与监督问题。巴隆(Baron)和梅耶森(Myers

26、on)、拉丰和泰勒尔等建立了数学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规制做了深入分析。放松规制能调整政府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通常会减少企业以规制为基础获得的超额生产者剩余,同时增加消费者剩余。从这一意义上讲,放松规制会使社会向更重视消费者利益的方向发展。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经济运行过程自始自终表现为竞争过程。只有通过竞争,才能给市场主体以强烈刺激,推动其改革技术、降低成本,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并由此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与全面发展,从而保证资源达到最佳配置。这是西方经济学一直坚持的基本观点。斯密不主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认为政府只应充当市场的“守夜人”。他认为,市场

27、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使一个民族达到富强的最有效计划,莫过于维持自然所提示的事物的秩序,允许每一个人在遵守公平规则的条件下按照自己意思追求自己利益和使用自己劳动力和资本跟同国人进行最自由的竞争。”马歇尔认为,只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使人们达到最好的幸福境界,因为只有这种制度使人们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最多。豪斯曼认为,竞争比保护竞争者更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利益。如果竞争增加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消费者可以从竞争中获益,因为竞争有利于更多的创新和更低的价格。引入竞争机制,不仅使企业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推动企业改进服务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有助于提高

28、消费者剩余。3.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理论是现代四方经济学的基础。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来协调整个经济中各经济主体的决策,使消费者的购买量与厂商的产量之间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都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由市场的供求均衡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产量组合恰好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消费量组合相一致,因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勒纳在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1934)中指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能最大限度地

29、满足消费者需要。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动力,它推动厂商不断降低价格、改善服务,将生产者剩余转化成消费者剩余。因此,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能带来更多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4.合理的宏观税负是增进消费者剩余的有效途径。根据现代西方财政理论,合理的宏观税负是按照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而实现的税收规模。最一般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1976年,阿科森(Atkinson)和斯蒂格里茨(Stilgitz)提出了AS定理,认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最佳途径是直接对收入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征税,而操纵产品和服务

30、的相对价格以进行收入再分配是低效率的。Newbery(1999)认为,提高社会福利的复杂机制设计最好让税务制度来承担,而不要交给规制者。威廉维克里在以对风险的反应来测度边际效用(1945)中,指出了片面讲求公平原则的弊端,会妨碍市场提供的基本动机,削弱他们努力工作的激励机制,税后收入愈平等,其消极效应愈大。20世纪60年代末,詹姆斯米尔利斯提出了解决维克里所提问题的途径。他认为,一个完美的税收体系必须是“激励性相容”的体系,它必须给人们一种激励,使人们通过作出多大程度努力工作的选择而显露其真实的生产率。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认为,在正确估价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的前提下,政府可以按照社会福利

31、最大化的原则确定税收比率,谁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水平高,谁就多交税。琼斯真野模型认为,政府的税收政策一般将造成经济的扭曲,使竞争性均衡不再是社会最优,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政府应实施减税以促进经济增长。5.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市场的发展。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生产和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和终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消费者不仅具有平等竞争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企业的利益与生存由消费者决定,企业依赖市场实际上就是依赖消费者。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

32、消费者的需要。生产、经营者的主要任务,最终是为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服务,为消费者服务。如果政府和厂商为增加生产者剩余,而损害消费者剩余,就完全背离了社会生产的目的。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电影的成本是5元,可票价是20元,那么

33、生产者剩余是15元。生产者剩余衡量生产者所得到的额外利益。3.3.2 电子商务的成本结构1、电子商务的成本结构硬件和软件成本IP传送成本其他成本:客户支持成本、信息内容成本2、电子商务的成本结构:一般情形 电子商务是厂商的最优规模减小。 电子商务的成本结构与时间的关系 抢占市场的成本收集顾客个人信息的成本硬件操作成本广告成本内容涉及成本顾客服务成本3、交易成本的概念。分为: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违约成本3.3.3 电子商务中的定价1、定额收费:这种价格与实际使用时间和使用过程没有关系2、拥挤价格:按照使用时刻的不同确定可变单位价格。3、交易价格:按照通信的经济价值确定可变单位价格。3

34、.4 电子商务的产业分析3.4.1 早期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 1、集成服务与处理多媒体 电子邮件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公告牌(BBS) 2、双向传送: 个人用户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原创人、发送人 3.4.2 早期电子商务的产业特征1、自由进入、自由竞争相对于传统电信产业,Internet是在几乎完全不受管制或者保护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开放的环境是电子商务今后发展的关键。2、无边界市场目前对数据的跨国移动不征收关税。3、直接交易不需要传统的中介机构4、注意力稀缺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而且大为过剩乃至泛滥,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即注意力。只有获得注意力的信息才具有价

35、值,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但是要注意的是,只有代表着其背后的购买力的注意力,而不是用来消费的注意力的内容,才能成为商业模型的价值源泉。眼球经济5、“关键多数”特性 上网用户在达到某个最低值,才会有盈利。起步阶段则是亏损的。6、收益递增 信息,作为网络经济的主要产品,它在产出后可以零边界成本低大量复制传播,并且信息所包含的价值并不会因此而降低。3.4.3 收益递增因素的分析 1、收益递增的主要因素分析梅特卡夫定理在Internet中,当节点(用户)之间的连线数目增加时,这些连线造成的效果会呈倍数增加,即网络总的交易机会正比于基于Internet节点数目的平方,每一位新用户将会给其他网络用户带来

36、额外价值。V(价值)=N2 (N为用户数) 摩尔定理是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摩尔提出的一条经验定理。是指计算机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而价格已减半数下降。达维多定理认为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所以任何厂商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体现的是网络经济中的马太效应。 2、收益递增的原因分析 可数字化产品的拷贝成本极低交易成本的下降企业内各种营运成本下降企业外交易成本下降高昂的进入成本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就是其中之一。当一项业已发生的成本,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收回的时候,这种成本就构成了沉没成本。面对这种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明智的投资者会视其为没有发生。举个

37、例子来说,你花了块钱买了一张今晚的电影票,准备晚上去电影院看电影,不想临出门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执意要去看这场电影,你不仅要来回打车,增加额外的支出,而且还可能面临着被大雨淋透、发烧感冒的风险,这样还要发生吃药打针的成本费用。在这时,也许你的明智选择是不再去看这场电影。沉没成本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比比皆是。还有一个更为经典的例子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沉没成本的深刻含义。说是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地买下来。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

38、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以后摔得粉碎。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没回继续向前骑车。这时,路边有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您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头也没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如果这种事情放到一般人的身上又会是怎样呢?我想不少人一定会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瓷瓶捶胸顿足,扼腕痛惜,有的可能会好长时间精神难以恢复。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最近一个时期,有关拉美一些国家发生社会动乱的新闻不绝于耳。人们不免感到困惑: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人均收入已达3

39、000美元以上,个别国家甚至超过5000美元。这些总体收入水平高于东南亚的拉美国家,为什么还是持续不断地发生社会动乱呢?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一份关于拉美贫富差距的研究报告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该报告认为,拉丁美洲是全球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地区,而且这种现象仍在继续发展。目前拉美平均基尼系数已达0522,远远高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相近的东欧和东南亚国家。基尼系数是反映一国社会分配状况的指标,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目前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拉美平均0522的

40、基尼系数,意味着该地区不少国家已经相当接近甚至超过了06的危险状态。玻利维亚就是一个例子。前不久,因“天然气管道问题”而发生社会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桑切斯总统因此被迫下台。事件的导火索是当地土著农民反对兴建一条经智利运送到北美的天然气出口管道。然而,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早在“天然气管道问题”出现之前就已暗流涌动了。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

41、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与贫富差别中国的改革开放几乎是从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开始的,那就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建国后曾经有过的长达二十多年的“共享贫

42、穷”的日子,终于因为这句充满了真知灼见的、金子般闪光的话语而结束。在经历了又一个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区区3685亿元人民币,飞跃到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人民的身上,都发生了令人又惊又喜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所有的变化都与我们对富人的政策有关。毋庸讳言,与此同时,我国的贫富差别也在加大。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年收入已增加到近5万元,而2003年中国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才1000元出头。相差了近五十倍。当然,贫富差别并非都是坏事,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对我们的社会是必须的,是有益的和健康的。它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体现

43、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由于人的个体天生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势必然会反映在收入的分配上。我们甚至不能想像,完全没有了贫富差别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子。可问题是,怎样确定和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即适度的贫富差别?如果不控制好这个“度”,以致使贫富差别过大,(过大过小对我们的社会都是一场灾难)那也会导致对社会公平的破坏。从而引发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以及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冲动,会引发动乱和暴力,那将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关于这件事,关心它的不仅是现在的中国。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都在研究贫富差别问题,并建立了一套预警机制,那就是著名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全

44、世界公认的,衡量贫富差别是否适度的一根标竿,而04则是它的“警戒水位”。那么,中国的“基尼系数”在一个什么样的“水位”上呢?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94年就翻过了“警戒水位”,达到了0434,1998年达到了0456,1999年达到了0457,2000年达到了0458,2001年达到了0459,每年以01的速度在递增。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据山西省省委研究室所作的一个调查表明,山西省孝义市的一个村子,该村子有441户农户,总人口为2024人,该村最富裕的88户总人口为430人,拥有该村总收入的812,而最贫穷的89户总人口为395人,仅拥有该村总收入的16,相差466倍,户均收入差

45、为498倍。有人说,中国的“基尼系数”偏高,是因为中国农村人口的贫困,导致“基尼系数”的参考座标偏低所致。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对同一个指标,不同的人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释。我的理解则炯然相异,正是因为中国农村人口的贫困,我国的“基尼系数”才应该偏低而不是偏高。国外的一些做法,也许会有某种启示。在发达国家,对富人在银行的存款有严格的限制,超过一定的限额将被课以重税,以强迫其储蓄进入消费和投资。在税收上的收入累进制,也强迫富人缴纳更多的税赋。还有,高达50的遗产税将使富人不可能将他的财产大部留给他的后代。于是,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富人,在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后,他们发现,除了他们自己个人和家庭的

46、消费,(对于绝大多数的能被称作“富人”的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其余的财富都是社会的,他们不过是这些财富的托管人而已。于是,发达国家对富人的政策,强迫许多富人,成为这样的人:他一方面是企业家,另一方面,他又同时是慈善家,他必须把企业所赚来的钱,流水似的大把大把地花出去,大把大把地捐给穷人或公益事业。通过这样的调节,实现一种社会公平。“基尼系数”就是这样得到修正的。基尼系数今昔谈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 。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城乡差距大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套用基尼系数的一般标准来衡量我国的收入差距。 应该说,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等,收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