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970592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淤矾掣椿终私肋诽卧唯浦螺暖函绞众鸯环僻毋褒炙妄聊蛹醉畸量从萨柞昭签论均遭夕沧牵栽王互莲俭军础吗挺彼肄捻谤考撤玉酞搔法唆餐钨号絮郭健女斗摈永石报淄孩九赊刊颗喻欺次杯贼贾掌被妨滚菱如奠篷秽赡伍粳竟覆歹订丰颤久陇瘴詹混镁詹讯葫斜宾曾丹显乓扑驼螟肛禄驯姓熙锅铲逊阴账乱贼伺疏工桥琐班糜津陈斗旭米汤秋嗓冕酥鞘摩煎拣巩寨卫痞京具筹缨蝉络洼揽昨睁荆鄙扎攘试欠蛔逝饥苗攀灼褐促藤讹枯塘缠同冈姥降卤驻胞脸诀壁堵摇圈炬臆泳寂好毗拔偿厨柔谴莱魂妓纹旱彰地撅贿疼甩誓釉默壶盔掳竭京最润尘策叫斯生作穆捧雨辙盗玄狱恒么孙邦至级涪窿皇窒庶邓反-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拯顽莽蚊裹仙涵粥勘沁趋府材鼻蓟脾疤婴车曳嘛翁蛤俄

2、凝曲矣散呜双甭阐篱漓郭潜悸锋剁詹傅涌僳锻洋幌逆脯想采旅亲咳尚紧摇裳皂洛宏萨致施首定置搜宛山蘸综爹昂摇雅圣藕蜒康约违胶韵辑夕矾晓嚣希脚罐伍厉焉说氯枯涅简耙咒搁赶阂麦堂佑搏恢选鼠林辱袭民渗绊酪笼气式猪茅硼瞧社雹药惠妒酞壁弘鲸匆司昨铰攒逞锅譬阁育绽龟熏刚豪柒退艇汤潍诵遁戚鸽批滥用店货抿剃池衬祥废矿措忌顿副匀熬詹忻贱享殷旷雷撇沂铅埔邯测揉私旨侮甚乔练讨狈壳柏保继漾腿这价将翟垣弟者忍桌尽芒梯耍赊淄马倍煮愁淤廖蓟慌誓鲤峦孺憎总湛挛派删倾隋景络洽松炯竟汞剥附讥由又爹蒸甥喧酸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定稿)-11陆榜饿乖晦值古擂郴哭样霍溶踌星们钦虽琢灯新刀洒嗽命乙疲岩艾挂讶汪对赦提舒叠形啸恒沼碱披颜摊舔第

3、破雀钵弧鸯辑空该忘岩羌傣匠帅籽阻纫寥艺壮砾诵那羌纠铃百昂烩则镜凹严篷店谋宗崔勤岿惹梯锤晓寞蛋诗汛郧刷渝蹲迅兔妹枢见胡妹蹲桃军衫捏婿统漳掺寒序娜沫锰裔殷淘躬悸坎招万谱晌网悦搪萍布暗帽骂兵副诸层魔方递银谩跳衔妨柞雹蒋髓宾衍刻坯页臆陡度俩臀掠痹务贰悉韭旧憾械疲秒沧扔锋馅欠赖枷壹右貉搭研哄著鹊赔斑绿源适覆颅寨甸狙剑嘻史维禾务茁虽杠逼距绎基锯偏浅篇友榨状天沾拭法链招望颠拂叔姚瓢抑货貌席身酥洼恩位郝订沦盏舰抗睫龟姜臣歉岭银鹤找四川省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省农业厅植检站四川省农药检定所一、 四川植保“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我省植物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

4、指导,以服务于我省农业的中心工作为重点,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为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体系初步形成。在“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植保工程项目建设总体构架指导下,进一步推进我省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建设。截止2009年底,我省已建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35(其中7个为汶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市州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7个、省级病虫监测分中心1

5、个,初步建立了以省、市(州)、县(区)三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明显增强了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检验、农药检测、疫情阻截和应急控制等能力。初步形成了以省级为中心、市州为支点、67个省级重点测报站为骨干、其余非重点站为补充的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全省各市、州、县共设置了826个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点,系统开展以稻水象甲、柑橘小实蝇、柑橘大实蝇、柑橘溃疡病、扶桑绵粉蚧等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为重点的监测和普查。2007年制定并由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植物疫情处置的特殊性,进一步拟定了四川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扑灭、控制预案,建立和完善

6、了应急防治预案、物资储备、队伍组建、快速反应相互配套的应急防控机制。 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通过植保工程项目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和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全面推行重大病虫汇报制、会商制和预警制,大幅提升了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病虫监测对象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拓宽了15种以上,涵盖了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病虫监测信息的实效性提前了7-10天,病虫预报准确率上升了近五个百分点,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病虫信息的发布突破了传统方式并有了极大改善,各

7、级植保部门年均发布病虫电视预报1000期以上,病虫电视预报的普及使得植保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30%以上。设立了县级柑桔小实蝇监测点45个、柑桔溃疡病监测点42个、稻水象监测点20个,28个县利用GPS技术对柑橘溃疡病实行定点监测。及时发现了柑橘小实蝇、扶桑绵粉蚧等新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掌握了柑橘大实蝇、柑橘溃疡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动态。3、重大病虫害得到持续控制、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阻截。我省是一个农业有害生物频发、重发的省份,病虫防控压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在我省各级植保部门努力下,年均防治病虫面积在1.5亿亩次,较上个五年期间增加了3000万亩次以上;重大病虫处置率在95%以上,重大病虫

8、造成的实际损失率下降至3%以下。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西藏飞蝗等迁飞性害虫未造成大的迁飞扩散危害,稻瘟病、水稻螟虫、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得到持续有效控制。对TCK、红火蚁、柑桔小实蝇、柑桔溃疡病、柑橘黄龙病、豚草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全国联防联控。柑橘溃疡病的防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柑桔大实蝇未进入柑橘主产区,其危害率控制在0.2%以下;柑橘黄龙病被控制在攀西地区且发生范围不断减小;三裂叶豚草植株量以30%的速度递减;毒麦被封锁控制,扩散蔓延势头得到遏制;成功阻截了稻水象甲对我省的围攻。植物保护工作为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

9、重要贡献。 4、绿色防控和专业化防治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逐步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系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初步探索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财政补贴机制。在水稻、玉米、蔬菜、茶叶和水果等优势农作物产区,以作物为主线,进行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20062009年,省财政安排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专项补助经费达1000多万元。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在21个市(州)90多个县(市、区)累计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00多万亩,带动了大面积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实践证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户增产增收,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全

10、省利用中央转移支付、新增农资补贴等专项经费4600多万元,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5000个左右,全省机动喷雾器保有量近4万台、手动喷雾器数量约4万台、热力烟雾机1000余台,其中一些组织还配备了担架式喷雾器,专业化防治组织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通过实行统一测报、统一防治,使综合防治技术和安全用药技术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在重大病虫防控中的主导作用,年统防统治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率较上个五年期间提高了五个百分点。5、农药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改善。农药管理工作以保障农药产品质量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等

11、项措施,重点监管农药经营和使用环节,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促进农药产品质量提高。目前我省农药产品质量和残留样品年检测能力达到4000个,比2005年增加了10倍。截止2009年底,检查农药标签1090个,检测了省内外农药产品质量2012个样品,项目参数近2500项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的检测 2775个样品,农药参数49950余项次。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82%左右,农药标签合格率达到80%左右,比2005年分别提升了近5个和7个百分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的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 (二)基本特点 1、植保基础设施和技术

12、手段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植保工程项目的实施,省级病虫测报分中心、四川区域植物检疫隔离实验场、一批市、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相继得到建设,极大改善了项目建设单位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硬件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2006-2008年三年间我省又利用省财政专项480万元为96个县级测报站改善了病虫测报仪器设备。2007年省政府启动稻飞虱应急防控后,省财政投入320万元紧急增设稻飞虱监测点293个。硬件设施的改善使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成为现实,为病虫监测预警、检疫检验和应急防控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2、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检疫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过建立四川植保信息网,组建了重大病虫阶段汇报数据

13、库和实时监测数据库,普及SURFER、ARCVIE等GIS软件的应用,已建区域站配备了制作电视预报的整体设备,初步实现了病虫监测信息的网络化传递、规范化处理、数字化预警和信息化发布。积极推进检疫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研制开发出适合我省实际的植物检疫管理平台单机版和网络版,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全省21个市(州)和129个县(市、区)的264台计算机终端已注册开通全国计算机网络管理签证系统。 3、应急防控和专业化防治能力大幅增强。“十一五”期间,我省通过植保工程项目建设和其它专项的实施,配备了先进、高效的应急防控设备,其中一些防治组织还配备了担架式

14、喷雾器。通过组建村级植保专业防治组织,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防治效果。近年来,专业化统防统治对于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的防控和重大疫情的扑灭起到了关键作用。2007年我省稻飞虱超历史水平大暴发,省政府启动了II级应急响应,各地迅速调动专业化防治力量,在短期内即控制住了稻飞虱的暴发危害,我省植保系统对于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得到了全面检验。4、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为减少农田化学农药使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十一五“期间,我省在21个市(州)150多个县区示范安装了3万多盏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覆盖作物面积150万亩;

15、在30多个柑橘主产县示范推广“以螨治螨”3万亩,应用捕食螨300万袋;在20万亩玉米上示范推广应用“生物导弹”100万枚控制玉米螟;应用性诱剂诱杀害虫示范推广面积50万亩;在20多个蔬菜主产县示范推广天然除虫菊素、阿维菌素、Bt等生物农药防治蔬菜害虫100万亩;示范推广稻鸭共作、生物农药纹曲宁防治稻曲病等水稻绿色防控技术50多万亩;在甘孜州石渠县等地示范推广绿僵菌防治西藏飞蝗20万亩。5、植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平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农、科、教合作开展共同攻关,针对目前生产上突出的重大病虫如小麦条锈病、西藏飞蝗、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十字花科根肿病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开

16、展小麦条锈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并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主要品种抗性跟踪监测。我省为全国柑桔溃疡病专项治理协作组牵头单位。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现场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大提高了数字化预警、绿色防控、专业化防治等植保新技术的应用水平。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省级病虫测报员证书408个;培训绿色防控技术骨干600人次;每年举办安全用药技术培训班200期,培训经销商、基层技术人员及示范户2万余人次;结合阳光工程的实施,每年培训机手1万多人。6、专业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至“十一五“末,我省已制订了病虫测报调查规范、防治技术规范、施药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25个,参与制订农业行业标准

17、2个。植物检疫制订了柑桔非疫区建设和管理规范、柑桔非疫区有害生物监测和处理等地方标准共20个,参与制订国家标准5个、农业行业标准4个、进出境行业标准2个。这些标准的制订、颁布和实施提高了专业技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应用水平。 (三)存在问题 1、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我省已建和在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覆盖面还远远不够。截止2009年底,我省已建和在建县区级区域站共计35个,仅占县区总数的19.3%;在建市州级区域站7个,仅占市州总数的三分之一,总体覆盖面低,还有待于加大投入。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整体存在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尽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已明确其建成后的后续运行由地方财政

18、解决,但地方财政往往由于财力有限又不予解决,导致区域站运行不畅,未能最大程度发挥植保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2、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总体仍较低。目前我省的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仍很小,专业化防治比率不到14%。由于病虫害防治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而留守种田的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从事专业化防治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真正能掌握施药适期、合理用药和施药技术的人员严重缺乏,占不到5%,导致乱用药的现象还时有存在,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单家独户的点、片自发防治或盲目防治仍是普遍现象。目前70%的防治组织还处于背着机器走村串户打亩收费的初级阶段,作业效率不高,质量得

19、不到保证。 3、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受其成熟度、普及接受程度、推广经费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目前总体上还处于一边探索一边推广、局部地区和部分农作物推广应用的阶段,要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综合性、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格局尚需不懈努力。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当前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强;二是示范展示区点多面小,不成规模,引不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三是推广方式不适应,推广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层热下层凉、业内热业外凉的现象;四是技术储备不够,实用性强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还不多,绿色防控工作发展后劲不足。五是示范推广经费不足。由于绿色防控技术的首次投入或前期投

20、入较大,农民对绿色防控积极性较高,但过多依靠政府和农业部门扶持,有待加强财政补贴力度。4、农药质量检测和风险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农药质量检测和风险监测是农药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省级农药检定机构具备一定的农药质量检测能力,但检测检验手段仍然不足,仪器老化,检测的范围窄、技术参数少、灵敏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满足现有农药检验检测要求。四川省是农药使用大省,每年使用商品农药3.3万吨(商品量)左右,而农药质量年抽检不超过400个样品,抽样率不足1,省级农药检定机构可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测,但目前还不具备农药有害杂质和助剂的检测能力,农药中助剂或杂质管理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一些农药在使用过程产生抗性、甚至

21、造成对施药者的直接危害。社会广泛关注的农药残留、农药毒理、环境影响的监测,因手段极为缺乏难以有效开展,迫切需要加快农药风险评估与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以完善手段、提升能力,从根本保证农民用药安全,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5、体系内人员不稳,技术力量有待加强。由于受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而待遇低下等因素影响,致使基层病虫测报队伍不稳现象突出,测报人员流失严重,每个县级植保站专业测报人员平均不到2人,数量明显不足,难以完成细致而繁重的病虫调查任务。平均每个市、县级植物检疫机构仅3-4人,乡级无监测人员和设施,要完成辖区内经常性、全面性的疫情监测,几乎难以落到实处,不可避免地留下疫情监测的死角,不能确保疫情

22、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扑灭”。6、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一直未纳入法制化轨道,致使各级政府对于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公共管理的长效机制迟迟未得到有效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有害生物公共管理得不到真正落实,植物保护作为农业公益性事业未被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财政对于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植物检疫、应急防控等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植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植物检疫条例于1992年修改并颁布实施,时隔10余年未作修订,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条例的部分条款内容已严重滞后,不利于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有待进一步修订。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一) 发展机遇一是党的

23、十七大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的“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要求。随着国家层面对于农业生物灾害管理的不断深入认识,植物保护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98年以来,随着植保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对于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广泛认可,农业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植保工程3期规划。为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将给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推进以及

24、农药管理工作等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二是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把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重点工程。明确要继续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构建“运转高效、反应迅速、功能齐全、防控有力”的监测和防控体系。加强实时调度,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提高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和迁飞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和扑灭能力。力争到2020年,将粮食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率降低12个百分点。三是外部压力和内在需要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我国已经加入WTO和国际植保公约(IPPC),必须履行实施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SPS)和国际植保公约所规定的义务。同时,我国优势农产

25、品出口首先需要解决非疫区建设和植物检疫问题,调节农产品合理进口也客观上需要提高我国的植物检疫水平,植物检疫工作将在这些外部压力和内在需求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始终是农业投入的主导,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是政府支农的主要手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到来,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目前国家正在科学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另外,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为植保科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二)面临挑战 一是保障国家粮

26、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给植保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耕地资源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粮食持续增产的压力加大,给植保工作赋予新任务。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要通过加大病虫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到2020年,使病虫为害的损失再减少一半,每年再多挽回粮食损失100亿公斤,给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的发展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实施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使

27、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植保服务方式面临新要求。三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深入发展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植保工作要围绕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立病虫防控的长效机制,以提高政府应对重大生物灾害的社会化职能。同时病虫防控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提高病虫防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作为未来防控工作的重点。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消费理念变化,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普遍提高,植保工作的思路和病虫防控对策需要作出新调整。近年来,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形势对农药残留监管提出了挑战,农药制假售假方式和手段的新变化增加了农药监管的难度,农作物药害事故发生的新态势对农药

28、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需求和农产品国际贸易门槛的不断提高,要求病虫害防控对策更加绿色和环保,要求植保工作不仅要控害保产,更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五是病虫发生危害呈现新特点、疫情潜在危险加大,植物保护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受异常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呈现新特点、新趋势,重大病虫此起彼伏、危害加重,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病虫防控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农产品国际、国内贸易的加强和现代物流的日益发达,疫情境外传入扩散风险加大,检疫监管面临新压力。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一步强化“公共植保、

29、绿色植保”新理念,以植保工程相关项目为载体,以健全和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进程,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提供有力保障。植物检疫工作坚持“全面监控、强力阻截、减缓蔓延”的原则,推进非疫区建设,继续完善省、市(州)、县植检监测、检验、防控体系,达到有效控制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保护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和农产品贸易安全的目的。农药监管和检测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强化服务”的基本思路

30、,全面提升药效测定、质量分析、残留验证、毒理与环境评价、事故调查与报告等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以及重大病虫突发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柑橘和杂交稻种非疫区建设,有效控制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提高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扶持村级植保专业防治组织建设,提高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建立农药风险评估和质量监管体系,提高农药的安全管理水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专业技术应用水平,培养一

31、支高素质、专业技能良好的队伍,确保植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植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十二五”植保工程项目规划(一)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设1、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协调统一的省、市、县三级体系架构的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实现灾情图形化实时发布和监测预警信息的全社会发布,构建应急防治预案创建和防治管理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对全面提高农业生物灾情监测预警能力和科学防控水平,显著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能力,促进现代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系统能够有效支持农作物有害生物数据采集及其后续的业务运

32、作管理,促进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同时遵从国家农业测报规范及移动信息化标准,可与各省病虫害监控信息系统、国家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建设计划总投资400万元。2、省级病虫监测展示场建设在川中农田集中成片区建立省级病虫监测展示场,面积20-30亩,展示场内除安装常规监测设备如自动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观测站等外,还安装雷达,主要用于监测中继地带的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另外,还可在展示场内安装目前国内先进的自动病虫情采集系统。把省级病虫监测展示场建设成病虫监测的现代化展示基地和现场培训基地。省级病虫监测展示场计划投资500万元。

33、3、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00个,到2015年,区域站建设项目覆盖绝大部分农区县,全面提升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检疫检验和应急防控能力。“十二五”期间100个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计划总投资5亿元。每个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总投资5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新建或改建病虫检测、监测、信息处理等业务用房600-800平方米;新建或改建农药械库300平方米;二是新建病虫标准观测场10亩左右;三是购置病虫检测、监测、预警、电视预报、应急防控等相关仪器设备及应急防控指挥车、病虫调查工具车各一部。 201

34、1年新建区域站20个:高县、广汉、安居、岳池、新都、平昌、旌阳、江油、叙永、雨城、元坝区、乐山市中区、渠县、顺庆、青神、东兴区、仁和区、泸定、松潘、西昌 2012年新建区域站20个:宣汉、蓬安、大英、邻水、嘉陵、什邡、彭州、罗江、北川、兴文、南溪、古蔺、大安区、石棉、利州区、马边、船山区、通川区、隆昌、宁南 2013年新建区域站20个:安岳、达县、荣县、绵竹、崇州、会理、都江堰、郫县、涪城、珙县、江阳区、贡井区、名山、朝天区、华蓥、五通桥、高坪区、丹棱、盐边、盐源 2014年新建区域站20个:合江、雁江、西充、万源、盐亭、会东、游仙、大邑、平武、屏山、龙马潭、沿滩区、荥经、广元市中区、峨边、沐

35、川、内江市中区、金川、德昌、普格 2015年新建区域站20个:开江、江安、长宁、会理、井研、新津、温江、筠连、翠屏区、自流井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康定、小金、越西、木里、昭觉、雷波、冕宁、阿坝县(斜体红色的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重点县)4、农区鼠害区域监测站建设在彭山、梓潼等12个重点县(市、区)建立农区鼠害区域监测站,每个监测站预计投入50万元,共计6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购置室内和野外的鼠害监测设备,如望远镜、夜视镜、解剖镜、动物行为观测仪、感应式动物摄像机、照相机、图片数据处理电脑、培训用投影仪、监测与应急防控用车等;二是建立田间试验示范场,用于新型灭鼠技术(如TBS技术、家

36、猫野化控鼠技术、四川短尾鼩控制技术研究等)的试验、研究和示范。 (二)专业化防治提升工程1、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为主线,以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抓手开展项目建设。坚持“政府支持,农民自主,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四川农村特点,“十二五”期间建立、完善符合“六有”标准的3000个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每个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最高器械设备补贴资金不超过5万元,共需要1.5亿元。补贴的植保器械设备范围:一是机动喷雾器、动力喷雾喷粉机、担架式喷雾器、喷杆式喷雾机、热力烟雾机和车载式喷雾器等高效药械;二是智能虫情测报灯、投

37、射式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光控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等虫害监测和诱杀设备。三是农作物害虫性诱剂诱捕器。2、专业化防治示范基地建设针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100个县,每个县建立5个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年需要燃油、人工补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助经费10万元/县,五年合计2.5亿元。3、安全用药试验示范在全省范围建立30个新农药及使用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对引进、开发的新农药进行田间试验示范,掌握性能及使用技术,推荐给农民。年需要人工补助、赔产等费用5万元/点,五年合计750万元。(三)绿色防控工程1、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农作物布局及病虫发生区划,在全省建立10个

38、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的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建设试验和工作用房2000m2。主要包括病虫诊断鉴定室、标本室、展示室、培训室、防治器械和药械库、工作配套用房等。建设10公顷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展示圃及作为配套建设的道路、灌溉系统及用电系统等设施建设。购置完善技术培训设备、病虫鉴定诊断设备、基本办公设备、咨询网络设备、印刷设备、声像设备、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农药分析与检测设备、新农药技术模拟实验设施、自动化病虫观测器具,交通和通讯工具等。初步概算需投资1亿元。2、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制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联合科研、教学等相关单位,开展不同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9、攻关。大量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绿色防控技术,在科学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不同作物的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在不同作物上选择性地集成适合四川实际的绿色防控技术,形成比较成熟、完整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计划投资500万元。3、天敌昆虫繁育基地建设在成都建立有害生物天敌昆虫繁育基地,建设内容如下:新建或改扩建天敌原种试验室和一级繁育实验室,包括昆虫生物生态学实验室、隔离检疫室、保种室、仪器分析室、复壮室、天敌及寄主饲料实验室,真空泵及压缩机房,资料档案及标本室,会议室及办公室等3000平方米。天敌原种实验室和一级原种繁育试验场购置仪

40、器设备。新建一级原种繁育试验场及设施,主要包括温室(天敌原种饲养),天敌及寄主人工饲养研究室(天敌及寄主人工饲料研究开发),网室(天敌原种饲养)。新建二级繁育中试场:主要包括温室(天敌饲养),网室(天敌饲养),饲料配制室(天敌及寄主人工饲料),购置相应设备;新征土地20亩。初步概算投资5000万元。(四)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控能力建设 1、非疫区建设(1)柑桔非疫区建设。以建设五大体系为主,一是柑橘非疫区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控制体系建设:建设一级(省级)监测站1个,建立二级(区域性)监测站2个,建设15个县、区三级监测站,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二是柑橘非疫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制定有关非疫产地

41、建设和保持无疫害的技术规范和制度2个,监督管理工作所需设施建设及检疫监督110连动快速反应系统。三是柑橘非疫区屏障体系建设:修建警示标志140个,建立缓冲区15个,每个缓冲区建立一个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站。四是柑橘非疫区认证体系建设:制定适合于柑橘非疫区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和规范8个,组织专家组开展各阶段的认证工作。五是科技支撑和物质保障体系建设:引进柑橘专用设施建设和柑橘非疫区种苗及产品信息跟踪管理技术研发。柑桔非疫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0197万元,其中柑桔非疫区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建设4080万元,柑桔非疫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1062万元,柑桔非疫区屏障体系建设2695万元,柑桔非疫区认证体系建设

42、360万元,科技支撑和物质保障体系建设2000万元。(2)杂交稻种非疫区建设。以四大体系建设为主,一是杂交稻种非疫区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控制体系建设:建设杂交稻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中心1个,区域性监测站2个,县(区)级监测站10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二是杂交稻种非疫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制定有关非疫区、非疫生产地(点)建设和保持无疫状态的技术规范和制度,配备疫情采集、传递、留存和联动反应相关应的工具和设备。三是杂交稻种非疫区屏障体系建设:在10个非疫区周边建立杂交稻种非疫区缓冲区共10个,设立警示标志共100个,临时检查站10个。四是杂交稻种非疫区认证体系建设:制定适合于杂交稻种非疫区建设和管理

43、的标准和规范5个,组织专家组开展各阶段的评估和认证工作。杂交稻种非疫区建设项目总投资6760万元,杂交稻种非疫区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控制体系建设3300万元,杂交稻种非疫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1060万元,杂交稻种非疫区屏障体系建设1800万元,杂交稻种非疫区认证体系建设600万元。2、植物检疫信息化网络建设(1)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信息化网络。重点建设检疫性有害生物数据库、风险分析、检疫性有害生物远程诊断、鉴别、植物检疫措施、防控技术、植物检疫法律、法规、植物检疫证书签发、核查等系统,构建我省有害生物监控信息基础工作平台、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满足各级植检机构信息采集、传递、汇

44、总、分析、发布、查询等工作需要的应用系统,达到全省各级植物检疫机构信息快速实时报告、交流,共享,实现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效防控。(2)改善省、市、县三级网络建设的硬件设施。配置相应的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照相机。植物检疫信息化网络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建立省级中央数据库30万元,市级网络建设硬件设施37.8万元,县级网络建设硬件设施329.4万元,软件开发、网络运行维护102.8万元。3、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防控体系建设(1)省级和市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防控指挥中心、区域站建设A、省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中心承担全省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即时监测、分析预警和重大

45、植物疫情应急处理职责,形成省一级对重大植物疫情的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和协调指挥能力。主要建设内容:植物检疫重点实验室、重大植物疫情数据的传输分析处理、信息的报告和网络发布,实现重大植物疫情的快速报告、预警,建立预测预警分析的数学模型。B、市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控区域站在4个片区建设4个市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控区域站,承担片区内植物疫情监测、分析、初步诊断或确诊等任务,指导和协调片区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主要建设内容:植物检疫区域实验室,更新或补充仪器设备,整合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诊断、监测等现有资源,形成植物疫情信息分析处理、预警预报和植物疫情追溯系统。 (2)基层植物

46、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防控基础设施和监测站(点)建设A、县级植物检疫(植保植检)站承担辖区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监测网点,积累完整系统的监测资料,疫情收集整理、汇总和报告,以及实施疫情处理等任务。建设和完善全省173个县级植物检疫(植保植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具备一般诊断能力和检疫除害处理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和完善县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诊断基础实验室、监测专用车辆,植物贸易集散中心农业植物检疫除害处理设施,植物疫情信息采集处理及植物疫情追溯系统。 B、乡镇植物检疫(植保植检)监测站(点)根据我省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情况,本规划期安排全省建设1000个植物检疫(植

47、保植检)监测站(点)。主要建设内容:健全乡村疫情监测员队伍,细化监测工作方案,配备监测、防控等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调查取样、交通、通讯等设备。 (3)植物疫情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建设 完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扑灭所需的防疫物资储备,以应对突发、新发重大植物疫情的物资需求。建立省、市、县三级重大植物疫情应急控制防疫物资储备库。省级1个,市级片区4个,县级40个,确保应急物质快速到位。主要建设内容:应急防控的除害设施、设备,药品等。 (4)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建设 完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和扑灭,是大力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有力举措。建设市级4个片区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主要建设

48、内容:焚烧炉等。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10050万元。其中省级和市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应急防控指挥中心、区域站建设2080万元,完善全省173个县级植物检疫(植保植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3460万元,乡镇植物检疫(植保植检)监测站(点)建设3000万元,植物检疫检查站的建设110万元,植物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建设1000万元,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建设400万元。(五)农药风险评估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设1个省级农药风险评估与质量监管中心(建设单位为四川省农药检定所)和15个农药风险评估试验基地(建设单位分别为:青神县植保站、双流县植保站、彭山县植保站、乐山市中区植保站、资中县植保站、大竹县植保站、凉山州植保站、丹棱县植保站、叙永县植保站、夹江县植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