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研究方案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信息量激增,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由于认知水平、个性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自身身心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易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协助他们处理好个人发展和学校适应中的种种困惑,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有这样一个报道:常熟某校两位初中男学生因学习压力大,相约喝下剧毒农药百草枯,
2、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压力,结果现在还在医院中抢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仅有的学习压力,就选择放弃生命,这就说明现在的孩子感情是比较脆弱的。他们在获得小小成功时往往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在遇到一点点失败时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有的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实施“幸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抑制能力、克服危机的能力、能重建心理平衡的能力。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培养勇敢和坚韧的精神,调整自身需要的能力、抗诱惑的能力,防止出现胆怯、冲动等不良意志,让学生具有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从小有理想、有抱负,防止自卑、抑郁、孤独的不良个性品质,使
3、学生时时充满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二、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理问题成因(一)根据观察、座谈及问卷等多方面多方位的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乐观: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当前小学生心理现状:1、厌学情绪普遍化。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但不少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每逢节假日结束进来上学,校园里总有几个学生是被父母拉进学校,赶进学校的。孩子则在那里赖在地上,哭天喊地不想上学。父母则是满脸无奈,不知道孩子问题处在哪里。老师和家长面对孩子的厌学,束手无策,只能强拉进教室作罢,但是孩子人在教室
4、心在外,哪里有心思读书呢。一些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感到厌烦。有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拖拉作业等等。另外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于是逃课,赖作业成了常态。另外有学生成绩不好,总感到老师讨厌自己,导致学习成绩愈加差,恶性循环。据调查,小学生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的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2、自卑心理作怪多。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很多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面对一些思维慢,成绩不够优异的学生十分冷漠。使得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特别是差生,自卑感特别重。在他
5、们的心理,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灿烂的笑容。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有些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甚至经常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3、人际交往弱化。现在的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家中的“小太阳”、父母的“心肝宝贝”使不少小学生,其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虚荣心强等不良现象。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包容,使得孩子娇蛮任性,难以相处,一些孩子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都要顺自己的心才满意,从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冷漠,逐渐他们的人际交往就会出现了问题。
6、人际交往的弱化,让很多孩子找不到朋友,缺少友谊的关爱,于是孤独成了这一代孩子十分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孤独是心理上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小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了其交往的自卑、怯弱、排斥等,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亲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很多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孤独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二)影响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位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现状:1、个人生理的因素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基因组合排序,对下一代的影响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学生父母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对下一代有一定的遗传;另外,小学生身体发育状
7、况的不同程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比如脸部长胎痣,个子太矮等等,在某种特定场合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这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心理障碍。同时,小学生也可能由于自身疾病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不能参加正常的一些集体活动,从而极易产生孤独心理,影响同学的和睦及今后的人际关系。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是直接导致小学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学校往往用单一的学习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践行严重脱离,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考试指挥棒依
8、然左右着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另外,小学生的主要时间在学校,学校的环境和教师采取的教育态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以模仿和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否认,现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健康向上的教师有之,消极低沉的教师也不乏其人。教师的思想境界、执教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一些教师方法简单、粗暴、挖苦、嘲讽,甚至变相体罚,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和伤害,部分学生产生冷漠、厌学
9、、孤独、敌对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心理学角度看,世上本无差生,如果属于“差生”的话,那根源不在孩子本身,而在“教的人”老师。 “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导致我们的学生实践能力弱,自主能力弱,人际沟通弱,休闲娱乐弱。由于一些教师头脑中没有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对学生不注意观察,师生容易产生沟通障碍,不自觉地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3、家庭因素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孩子背后是父母,是家庭,是关乎孩子成长的环境。作为父母,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履行抚养、教育孩子的义
10、务。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听话、有出息。但是事实上,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另一方面,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为了面子,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逼迫孩子放弃休息时间,周末参与各种兴趣小组,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一边是新华书店教辅用书脱销,一边是学生愁眉苦脸吃不了。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度关注,大有“子女成绩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而小学生则处于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他们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视,父母的溺爱常常被他们看成枷锁。加之现在的家庭,几乎是三代组合,长辈无微不至地“孝敬”晚辈,“隔代亲”现象
11、比比皆是。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少数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另外有些父母认为“一好遮百丑”,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一些父母能与邻居团结友善,对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健康的种子,对今后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反之,父母不务正业,经常搓麻将、打架,恶习很多,谈起领导骂领导,提及邻居怨邻居,在孩子前面逞威风,心情不好则经常打骂体罚孩子,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心理造成巨大的障碍。有的家长娇惯、溺爱、放任,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皇帝”,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
12、我行我素”的坏习惯。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快,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父母的纠结让孩子很受伤,从而导致很多离婚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足见家庭因素是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另一个诱因。4、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社会上每到高考中考,到处充斥着的是“状元”的信息,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社区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场地,缺乏孩子们的“健心”场所,孩子在社会这个大
13、圈子里无所适从,黑网吧、游戏城、老虎机等等到处林立。社会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是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另一个原因。三、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支撑概念: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在我们的这个课题中,它要求我们的心理教师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让教师了解这一理论,教会教
14、师和学生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本课题着重于小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教育部2002年9月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心理,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2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积极心理学认为,人
15、的生命系统是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强调从正面界定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应对和消除心理问题,用小学生内部的积极潜力唤醒人内在的积极需求。从而教会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应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师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学生的心理现象,以此来激发每个学生身上固有的某些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以活动为载体,给孩子们带来自信、智慧和特长,把欣赏的阳光洒向每一个稚嫩的心灵,把希望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启迪和激发雪深身上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促使
16、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走向自己的幸福彼岸。3建设一支幸福的教师队伍。按照“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探索实践为重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积极健康的活动为抓手”,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幸福的校园,让教师在学生心头播下“幸福”的种子,提高认识幸福、感受幸福等能力,倡导积极心理品质理念引领下的“幸福校园、幸福老师、幸福学生”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培训师资,指导教研,督促实施,尽快拥有一支过硬的心理教师队伍,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形成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研组骨干心理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家长社区委员会这一心育系统,负责制定学校心理
17、健康教育计划的主导、推动和实施。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倡导学生做幸福的人,首先要教师具有职业幸福感。因此,利用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开展多样化的心理活动,让教师教育的过程变成享受,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学,幸福的学生。所以,对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学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事业幸福感,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前期工作。4符合当代小学生心理发育和人格品质发展的需要。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矫正、治疗,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可以利用晨会、班队课、心理课、活动课等各个时间段,开展多种形式
18、的心理活动探究,教会学生调整心态,为自己制定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目标:做一个幸福的人。这个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领孩子走向幸福人生。伴随着大目标的确定,一系列小目标就诞生了:学会珍爱生命,学会帮助别人,学会宽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与人沟通等等,总之,许许多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小目标摆在了学生面前,使得学生有了方向感,克服消极情绪,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仅有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目标还不够,还要引领学生积极地行动。积极心理学也叫正向心理学,主要思想就是让人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人,用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因此,榜样教学必不可少。例如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等,感受海伦
19、凯勒、张海迪等了不起的人物,学会有尊严地活着,有了好榜样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开展多种团体心理活动,和身边的同学分享阳光心态,共同感受快乐、悲伤,对父母学会感恩,对每一个关心自己的人真诚道谢等等。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和重点来抓,让学生积极感受和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从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勤学苦练、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上进心,就显得尤为重要。5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提倡学生要“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
20、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本课题旨在用一种整体的观念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并将其视为课题的根本目标。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开展本课题研究,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贯穿“幸福教育”理念,让幸福和教育相连,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的领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心理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师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情感,把提升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把手来抓。6多种途径,发挥学校主
21、渠道作用。(1)继续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幸福是主观感受,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从学科教学中体验幸福快乐,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开拓性地推行幸福教育理念推行下的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2)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开展预防和发展性为主的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在完成小我中促进大我,体现学校心育的教育性、发展性、实效性和预防性。(3)借助多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重要性。利用开心信箱、合力报、班级墙报等多种宣
22、传方式,倡导“文明、勤学、活泼、”的校风,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体格,养成卫生的好习惯,养成科学的头脑,养成纪律的行动,养成公民的道德,养成自治能力,养成生活的技能,养成耐劳的习惯,养成互助的精神,养成快乐的情感等等。(4)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应及时予以疏导。学校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精心布置,定期开放,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辅导,开发学生潜能,使得学生喜欢温馨如家的“开心小屋”,愿意倾诉,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助。提升幸福感的同时注重青少年学生成长中养成快乐的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家长作用和社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讲座,社区可开展各类心理援助活动,教给家长一些基本的心理方法和技巧,更好的指
23、导自己的孩子,教育子女,亲子运动会,主题班队会,参与学校开放日等等,在互动中使得师生、家长进入到预设的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共同体验、享受积极参与的快乐。(5)搞好实验研究阶段分析、总结;“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及时了解外界先进作法,抓实过程记载,注重提炼升华,使终极研究成果更客观、真实、准确。开展心理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既缺乏较成熟的理论模式的指导,又缺乏较完善的具体操作方法的借鉴,特别是缺乏针对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理论模式及方法。所以,就小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进行探索研究,既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又是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研究。以上依据,证明了“小学生成长中积
24、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这一课题有其存在和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系统而科学的心理教育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小学各学科教学特点的心理教育操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在理论上,探讨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推动下,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获得思想的成熟和人格的完美。在目标上,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基本目标是提升幸福感,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完善,为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
25、指导,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幸福观。“育才”,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人。就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进行学生心理教育的探索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完善教育者包括领导、教师、家长的认知结构,进而探索改变或重塑小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心理教育模式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极的理性行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学业水平更上一个新水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的研究模式,从而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五、本课题的理论假设1小学学科教学:指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所有学科。2渗透:充分挖掘可教育因素,因势利导,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学科教
26、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新课改,将积极心理学教育渗透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形成外部渗透,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做到科学设立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心育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与学生真诚交流的个性品质,内部渗透幸福观教育。 3、“积极心理教育”:指主要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过程。六、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理论价值 1宏观意义: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让更多的小
27、学生在成长中形成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用更多的知识促进他们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之将来有能力参加社会的各种竞争和建设。2微观意义:(1)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提升学生的幸福感。(2)学生心理指导,着重预防和疏导学生不良心理,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开展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学生应试心理指导,学生情绪调整及其引导,学生人际交往辅导,学生人格品质培养。(3)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调整心态,克服学习中的困惑、烦恼,对自己的不良学习心理障碍进行疏导,正确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调整学生情绪
28、,进行正确引导,辅导学生正确进行人际交往,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达到统一,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心态塑造积极的人生。3理论意义:通过研究,探索出小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小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心理教育操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七、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1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心理发展的主体,心理教育的效果是以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为转移的。所以,必须把学生推到整个积极心理研究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教师是主要的教育者,所有教师的参与协作是心理教育成败的关键。 2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以多种手段、方法,分层
29、次、分类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予以教育、训练,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相应的发展。3整体性原则: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学生积极心理教育要形成领导、班主任、老师、各学科、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局面,发挥学校整体的教育功能。4创造性原则: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小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教育的研究,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面向21世纪。在继承性原则的前提下,课题研究更多地作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八、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二)研究方法:1、综合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的方法获取资料。比如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于心
30、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同时为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2、实践活动法通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个别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专题讲座、开设心理活动课、手抄报比赛、征集“金点子”等活动,解决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3、行为训练法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通过早会、班队会、课堂教学等途径,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比如角色扮演法、价值观辨析法、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法等,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4实验研究法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
31、的养成”的理论假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反复验证,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典型的心理问题(包括品行障碍)的学生,收集详实的材料,结合问题产生的背景,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深层的探讨,并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积极有效地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个案研究的时候,要注意认清问题的本质,积极争取班科任老师以及家长的有效配合,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同时,辅以调查研究法、量表测验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九、完成本课题的可行
32、性:我校于2005年12月创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心小屋”,现有138名教职工,1300名学生,36个教学班。硬件方面学校尽量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软件方面先抓点,落实三级管理措施,以心理咨询室的心理教育工作为主,以点带面,以突出“点”的工作为抓手,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以课题为抓手,营造教师研修的氛围与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建立了远程教育网,加入了校校通工程。学校是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硬、软件设备设施齐备。学校现有图书33200册,订有99余种刊物,各类信息能及时提供。所有教师和学生具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实力和能力。努力构建学校为主导,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
33、力。本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1、健全的领导机构:由张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开展工作,校长室提供教科研保障,德育处、教科室、心理咨询室全力协助,提供理论支撑。由教导处、少总部带领学校全体班主任、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参与,除了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利用各门学科之间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目的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各门学科,开展各项活动,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并进行追踪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2、专业知识过硬的心理教师队伍。由五位心理健康上岗证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系列研究,提供活动材料,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培训,对家长、学生多方位全面的心理培训,达到学校心育专业化。各实验教师按照课题组的整体
34、要求,统一认识,规范内容,并对实验目标进行分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使课题实验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开展。3、社区心理支援。将心理健康活动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社区,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心育沟通,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十、本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工作阶段(2011年5月2012年1月):(1)确定实验研究的对象、操作实验的成员及培训等。(2)分年级进行调查、测试了解学生现状。2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2月):(1)将总课题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2)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3)全面实施小学学科教学渗透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
35、实践研究心理教育课题。(4)确定个案,实施个别辅导模式,运用认知咨询理论解决个案的认知障碍问题,做好个案心理档案工作。(5)将认知辅导模式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某些课程中进行的教学教案改革,加进认知辅导内容。(6)有计划、有目的召开心理讲座、学科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等,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等等,利用好“开心信箱”,出好合力报,增进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沟通。(7)定期总结工作。 3中期评估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1)初步评估模学生基本状况分析,将学生进行分类。(2)可适当进行几项心理测试与前测对照分析,预测方案的实施效果。4,总结成果阶段(2013.72013.
36、12):(1)撰写“小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研究”的报告(报告中要对模式及其操作方案作详细的说明)。(2)收集整理个案方案材料,编辑“小学生成长中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研究的心理教育个案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2、
37、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
38、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